?

古橋上的“蝴蝶結”有啥用

2024-04-11 01:00鐘潤枚
閱讀時代 2024年3期
關鍵詞:橋身趙州橋榫卯

鐘潤枚

在頤和園游逛,走過知春橋時,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橋身和橋墩中,鑲嵌有兩頭寬、中間束腰,形似蝴蝶結的生鐵塊,它是什么呢?

再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古人用石頭建造拱形橋梁,無論是橋身還是橋墩,都是用整塊的石料組合而成。一塊塊獨立的大石頭,是怎么連成一個整體的?

把這兩個問題放到一起思考,就能找到答案。

蝴蝶結的名字叫做腰鐵,因其樣子又像元寶,也被稱為銀錠鎖,主要用于石料的連接。

修橋時,先在相鄰的兩塊石頭上分別挖出一個槽,兩槽挨在一起拼成兩頭寬、中間窄的長條“腰”形槽,再把燒熱的鐵嵌進去。這樣,冷卻定型的鐵就成了“腰鐵”。

腰鐵鑲嵌在相鄰的兩塊拱石中,將兩塊拱石緊密連接,鐵冷卻的時候會收縮,這兩塊石頭就連接得更緊密了。這樣兩兩相連,從而構成了一座完整的拱形橋。即使拱橋損壞,只需要修整破損的局部拱石,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腰鐵不止起到連接作用,還因為它像蝴蝶結一樣的形狀,好比榫卯結構里凸出來的那一頭,使得兩塊拱石形成榫卯結構。從而在多個維度形成拉力,這樣橋梁就更加牢固穩定,既可以承受車水馬龍的橋面壓力,又可以抵抗強大的洪水沖襲。

據考證,腰鐵最早出現在大名鼎鼎的隋朝趙州橋上。趙州橋能夠屹立千年不倒,腰鐵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宋代開始,腰鐵被廣泛應用于橋梁、水閘及城墻建造中,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金中都水關遺址、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及盧溝橋中都可以看到腰鐵的身影。

強度與韌性的平衡,至今仍是建筑學、材料學等領域面臨的難題,而智慧的古人早在1400年前便想到了。

(源自《科普時報》,有刪節)

責編:潘茜

猜你喜歡
橋身趙州橋榫卯
你不知道的趙州橋
你不知道的趙州橋
榫卯結構在玩具中的應用研究
融設計展·榫卯 和合而生
搭建拱橋
航拍316米廣東最長玻璃橋
學了就要用,不用就沒用
體驗
《榫卯》
榫卯構造在現代空間裝飾中的創新應用(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