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書碎事

2024-04-11 03:31陶靈
閱讀時代 2024年3期
關鍵詞:品相郵資舊書店

陶靈

書不是用來收藏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有次在舊書網上淘了一本書,店主很負責,打來長途電話說:“剛準備發貨時,發現書上有水漬,如果不要,可退錢給你?!蔽一卮?,只要不影響閱讀就行。

購《費拉爾手稿》時,我選了一本價格十元的,沒想到這么便宜。店主很快發來消息,說是掃描的電子版。更好,連郵寄時間都免了,他用電子郵件發給我,馬上就能讀。

舊書網上的書,都有品相標注,同一種,往往品相越好越貴。我每次搜索出書名后,直接點擊從低到高的價格排序方式,一目了然,再選價格最低的那本。舊書郵寄費一般由讀者付,我只選掛號印刷品方式,便宜。有時店主懶得上郵局寄,故意把這項價格定得比快遞還高,或者干脆不設這項,讓你選不成(舊書店主告訴我的)。發快遞是上門取件,或就近到菜鳥驛站去寄,便捷。大宗業務還可講價。但店主并不把優惠讓給讀者,自己賺價差。

也有店主十分愿意寄掛號印刷品,是因為他能買到大量帶郵資的舊“賀年封”或“首日封”“紀念封”,每個只要幾角錢,帶的郵資最高可到九元。如果“帶資封”裝不下一本書,就拆開中縫,另用紙加寬幾公分,原樣粘好就可以了。

這也可看出,國營郵政公司為什么競爭不過民營快遞公司的原因。

在石橋鋪舊書攤碰到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手里拿著一本舊版名著與攤主討價還價,攤主就是不松口。我插嘴,對年輕人說,名著又不是稀缺書,買新版的好,價格便宜不說,印刷精致,閱讀舒適感強。舊版書紙張和印刷技術與質量都差,讀起來不爽,還費眼力。

年輕人聽從我的建議,放下了手里的書。攤主卻瞪大眼睛看著我,我趕緊溜了。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本我的舊著賣,說是簽名本。好奇心促使我請店主拍張扉頁簽名圖片發來看看。結果是二十八年前我送給鄭州一位文友的,他比我大二十一歲。猜想,文友是不是已“走”了?家人清理舊物時處理了這書,然后輾轉到了舊書店。不然,二十多年里為何一直留著?

這書定價兩元,雖說是當時的市值,但店主現在標出一百元的賣價,我覺得有點小貴。書確實是舊書了,不過我手里還有十來本。于是,給店主發消息,說想要這本書做個紀念,用手上同種書交換,并簽名鈐印后先寄給他。我拿“紀念”做幌子,看能不能換得店主的“情懷”。店主直接回復不行。

幾年過去了,書一直在網上掛著。

本地一文友,下鄉采風時突患腦溢血“走”了,同城的幾個文友去送行。其中一女文友見他留下很多書,本想問他妻子怎么處理,但覺得不是這時候該問的事。誰知文友的后事一辦完,其妻把書全部賣給了廢品收購店。女文友聽說后,拉著文友妻去追,卻早已被造紙廠拉走。女文友惋惜道:“要是賣給舊書店,興許我心里好受點?!?/p>

不知怎么我就想到網傳的一則“不是段子的新聞”:一人盜竊上萬元的飲料,忙了幾天才全部倒掉,然后賣塑料瓶得二百多元。

有一天,我從舊書網上又淘了幾本書,收到后馬上讀起來,心里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對妻子說:“這次我買了幾本好書?!彼S口一答:“那原來買的都不是好書喲?”我頓時無語。

坐飛機時,前排座椅的后背袋里都有讀物,不可帶走,循環閱讀。受到啟發,我平時讀后的雜志不再丟棄,每次坐動車時帶上一兩本即將讀完的,好在車上看。下車時,順便插在后背袋里。算是一種分享吧!

隨意翻看1981年的一本《青年佳作》,這是當年文學名刊《青年文學》選編的年度小說集。突然發現里面夾著一張紙片,上面寫著:“我們一起坐火車去看海吧!”那個時候火車和大海,對于一直生活在下川江邊的年輕人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

字條沒落名,也不認識字跡(能認也早忘了)。什么時候放進去的?當時是誰借了這本書?一概不知。

我唯一能做的,是把紙片放回書里。

(源自“上游新聞”)

責編:潘茜

猜你喜歡
品相郵資舊書店
探訪舊書店
中國舊書店訪書舉隅——見于《書林掇英——魏隱儒古籍版本知見錄》
面相與品相
面相與品相
面相與品相
市場研究
《上海針灸雜志》郵購信息
王子野巧喻舊書店
精華公司郵售書目(均免收掛號郵資)
對舊書店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