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路徑探索

2024-04-11 00:59張智浩
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智慧 2024年2期
關鍵詞:業態風險管理商業銀行

張智浩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銀行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在這個數字化時代,銀行業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相較于傳統金融服務,國際業務無需占用大量成本,風險較低,衍生產品市場較大,中間收入挖掘空間充足,而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國際金融服務,將成為銀行新的收入增長點。本文對商業銀行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進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索數字化轉型對國際業務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以持續提升國際業務發展。

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一是數字化轉型賦能國際業務轉型“新賽道”。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自2012年到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其中電商交易規模全球第一。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對數字經濟進行了頂層設計,為國際業務轉型發展鋪設了極具發展空間的“新賽道”。數字科技為企業提供嵌入式的金融服務,延展產品能力、優化平臺用戶體驗、激發新的增長點。

二是產業升級帶來國際業務“新動能”??萍紕撔屡c金融創新相結合,進出口收付匯、衍生業務、貿易融資需求在數字化科技的加持下,本外幣一體化逐漸協同,以結算量、結售匯量為維度的融資類信貸產品在科技金融支持下予以配套,根據企業需求設計結算、交易、融資等綜合性服務方案,滿足企業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助力企業結算和融資便利化,從實質上提升客戶體驗和黏性。數字化轉型實現銀企協同和共贏發展。

三是金融科技催生國際業務的“新模式”。數字經濟催生出各種外貿新業態,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了產品、產業經濟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外貿新業態市場交易主體涵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消費者和生產者等市場主體。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銀行積極投入到外貿新業態的發展中。在外貿新業態發展過程中,衍生了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一系列新興金融業務,銀行可以此為契機,結合新業態以金融創新積極培育外貿新動能新優勢,去拓寬金融業務的范圍,開拓出新的商機,從而實現國際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及銀行整體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傳統國際業務發展面臨挑戰

一是目前商業銀行外匯衍生品交易與新興業務業務流程線上化、電子化較低??蛻敉ㄟ^銀行網銀、手機銀行只能辦理簡單的匯出匯款、即期結售匯等傳統業務,而外匯衍生品業務,如期權、遠期結售匯、結構性業務均不能通過線上申請辦理,需客戶持賬戶資料到開戶行辦理。在新興市場上,國內大中型銀行起步晚、發展程度低,而外資機構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強于我國金融機構。

二是傳統盈利空間不斷被擠壓。一方面后疫情時代,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同業競爭日益激烈、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減費讓利的有序推進,國際業務中間業務收入被進一步壓縮,“以量補價”成為緩沖中收滑坡的共性方式。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外貿新業態、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數字化獲客活客能力等是主流銀行對未來發展的一個普遍認知。

三是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社會數據資源呈指數級增長,企業客戶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數字化、智能化的“洗禮”,陸續完成自身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傳統外貿交易流程線上化、電子化,貿易新業態呈現出的高頻次、小批量、碎片化的特點,跨境交易反洗錢、反欺詐及合規風險依托數字化工具變得更加具有隱匿性和迷惑性,不斷沖擊著商業銀行現有風險管理模式,促使商業銀行加快推動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

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一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點在于線上平臺的建設。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商業銀行線上系統建設亟待加速升級,國際業務中衍生品業務成為線上平臺建設的重要方向,在有效地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演進式開發并完善外匯期權、掉期等復雜衍生品系統。人民幣對外匯普通美式期權、亞式期權及其組合產品逐漸被更多的市場參與者認可。此外,由于外幣貸款、境外借債等業務的匯率及市場風險,客戶對外匯掉期、利率掉期、貨幣掉期等衍生工具的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商業銀行亟待搭建相關業務處理系統,為企業客戶套期保值提供了有力工具。這也是商業銀行衍生品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

在新興業務方面,商業銀行應立足于新發展格局下豐富多樣的業務場景,緊跟市場需求持續創新升級產品序列,加大相關功能模塊研發力度。緊跟企業出海節奏,通過數字化技術加持提升泰銖、印尼盾、越南盾、阿聯酋迪拉姆等新興市場貨幣的線上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人民幣對“一帶一路”國際化進度,推動人民幣可兌換及直接交易,并加速無本金交割遠期(NDF)等創新風險管理產品發展和落地應用。

二是商業銀行應加快境外移動電子支付平臺的建立,培育中國跨境支付三方平臺,打造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引擎。一方面提升貿易企業利用商業銀行自建支付平臺開展跨境支付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開展融資的能力。另一方面銀行依此獲得貿易新業態收益,彌補傳統業務收入持續下降的窘境??缇畴娚躺婕吧唐飞a、物流、通關、支付等多個領域,對其監管較為復雜。商業銀行圍繞出口跨境電商企業“小金額、批量化、高頻次”等交易特點,通過API技術對接境外電商平臺自動匹配銷售數據、賬單金額、報關記錄等關鍵字段,并結合智能字符識別(OCR)、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自動匹配交易的合規性、合理性及一致性,釋放數據潛能,提升服務效率和分析預測能力,建立以人工智能技術審核為主、人工審核為輔的數字化自動審單模式。

三是商業銀行應提升國際業務數字化風險管理能力。首先,商業銀行在產品系統建設的同時要同步對風險系統進行頂層設計,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國際業務風險管理底座和架構并形成全面風險管理的技術支持,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保真傳輸,對潛在的風險交易進行提前防范,避免風險的傳播,為商業銀行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要提升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水平和能力,綜合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分析、數字機器人的觀測、大語言模型的測算來發現、識別、預測各類風險。最后,商業銀行要不斷完善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治理體系,形成穩定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把數字化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常態化工作。不斷促成動態化風險管理數字化的機制,推動國際業務、風險管理、數字技術的不斷融合,形成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合力。

加快推進國際業務數字化轉型是新時期銀行內部轉型發展的必然舉措,國際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主要涉及客戶交易、外貿新業態及風險管理等方面,實質上就是應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對國際業務模式、管理流程和經營方式進行優化,將數字技術與國際業務的全流程管理進行深度融合,通過風險管理、客戶營銷、數字技術等應用合力提升銀行服務能力,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國際業務發展和收益最大化,提升國際金融價值,并打造出適用于自身經營管理和發展的數字化國際業務發展模式,實現銀行可持續經營、盈利和穩健發展。

責任編輯_曲玲玓

猜你喜歡
業態風險管理商業銀行
為新業態撐起“社保傘”勢在必行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這15種新業態、9 個新職業“拍了拍你聰明的小腦瓜”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播客Podcast業態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