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寧夏鄉村振興發展報告

2024-04-12 08:16師東暉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寧夏

202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抓鞏固促提升、抓拓展促銜接、抓振興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全力抓好糧食安全生產,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進展與新成效。

202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按照第十三次黨代會“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積極推動鄉村振興走在西部前列”的決策部署,通過嚴格壓實五級書記責任制,繪制五個地級市鄉村振興樣板區“施工圖”,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了一批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示范點,“六特”產業綜合產值實現千億元目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黨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完善,為寧夏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提供了堅實基礎。

2023年寧夏鄉村振興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3年,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全力抓好糧食安全生產,針對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進展與新成效。

(一)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2023年,寧夏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抓好糧食安全生產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

一是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全力抓好耕地、種子“兩個要害”,深入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堅持分品種壓實種植面積、分環節挖掘增產潛力、分類型健全防災機制、分主體調動種糧積極性,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035.2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08.1萬畝,單產達223.59公斤,是近十年來最高的一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糧食安全生產有序推進。

二是積極創建全國整省域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和全國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制定出臺《寧夏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深入實施現代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截至2023年底,寧夏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036.5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565.7萬畝,提前兩年基本完成“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2027年率先在全國實現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壓緊壓實“菜籃子”責任制,加強主要農產品價格監測,及時發布農產品市場信息,積極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農民利益,確保重要農產品供應總量充足、價格穩定。2023年寧夏肉、蛋、奶和蔬菜、水產品總產量分別達到30.88萬噸、9.91萬噸、314.52萬噸、651.63萬噸、13.3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6%、4.2%、26.8%、10.3%、3.6%,廣大群眾的“菜籃子”“奶罐子”“肉盤子”量足、質優、價穩。

(二)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2023年,寧夏抓監測促幫扶、抓生產穩就業、抓重點補短板、借外力聚合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深入鞏固。

一是健全完善監測幫扶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實現“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通過組織開展防返貧集中大排查,開通“我的寧夏”APP防止返貧監測專欄和“一碼通”平臺,2023年新識別監測對象3249戶12641人,累計識別監測對象1.99萬戶7.51萬人,58.8%已消除風險,99.3%得到產業、就業等幫扶。同時,緊盯重點人群和特殊群體,對于收入低于1萬元的脫貧人口進行跟蹤監測,監測脫貧戶人均純收入不增反降的戶數、人均純收入1萬元以下的戶數實現大幅下降,下降率分別為18%、19%。

二是健全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強化穩崗就業,脫貧人口收入持續穩定增加。2023年,寧夏通過建立經營性幫扶產業項目,加強經營性幫扶產業項目開展風險監測,加大產業幫扶力度,中央和自治區銜接資金投入產業并安排到人到戶項目18.09億元。同時積極落實穩崗就業舉措,拓展以工代賑、公益崗位、幫扶車間就業渠道,全區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務工就業28.8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3年度全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5600元左右,較上年度增長15%左右。

三是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通過對紅寺堡區、同心縣、原州區、西吉縣、海原縣五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組團式”幫扶政策,組建醫療幫扶團隊、教育幫扶團隊、科技特派團,全力推動縣級醫療水平、鄉村基礎教育和特色產業培育提標升級。同時圍繞解決移民產業、就業、社會融入三件事,深入實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動,2023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8元,是全區農村居民收入的88%,收入差距加快縮小。

四是閩寧協作持續深化,幫扶項目有序落地。2023年寧夏進一步加強閩寧高層互訪,召開閩寧協作第27次聯席會和深化閩寧協作發展交流座談會。深化閩寧干部人才交流,強化協同發力,實施閩寧協作項目281個,強化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實施各類幫扶項目144個,采購、幫助銷售農特產品6.8億元。完成第五輪駐村干部輪換,向1829個村選派432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建立駐村幫扶任務清單、工作清單。

(三)特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2023年,寧夏全力實施特色農業提質計劃,大力發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特”產業,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提供了新動能新優勢。

一是特色產業發展穩步增長。2023年,全區奶牛存欄92萬頭,同比增長13.9%;肉牛飼養量242萬頭,同比增長6.5%;灘羊飼養量1564萬只,同比增長10.4%;蔬菜種植面積312.9萬畝,同比增長17.8%;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價值達到320.22億元,位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第8位;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3.5萬畝,鮮果產量32萬噸,綜合產值290億元。

二是產業布局日益優化。目前,寧夏已形成以銀川市和吳忠市為核心、石嘴山市和中衛市為兩翼的奶產業帶,奶牛存欄數和生鮮乳產量分別占全區總數的99%以上;形成以固原市五縣(區)和海原、同心、紅寺堡等縣(區)為重點的中南部肉牛主產區,飼養量與牛肉產量分別占全區總量的63.4%和59.2%;形成以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全域為重點,輻射海原縣中北部鄉(鎮)和靈武市東部山區鄉(鎮)的中部干旱帶灘羊核心區,飼養量與羊肉產量分別占全區總量的57.5%、59.6%;形成以賀蘭縣、永寧縣、青銅峽市、紅寺堡區為核心的國家葡萄及葡萄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三是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增強。寧夏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著力打造“鹽池灘羊”“寧夏六盤山牛肉”“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寧夏枸杞”“中寧枸杞”等多個區域公用品牌,寧夏枸杞、鹽池灘羊、中寧枸杞分別居2023年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百強榜第8名、第36名、第52名,區域公共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四)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進

2023年,寧夏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實施美麗鄉村規劃引領、農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礎配套、環境整治、生態建設、服務提升、文明創建“八大工程”,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村莊規劃編制按預期進度完成。2023年,寧夏出臺《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建立2項村莊規劃編制管理制度、9項技術標準的村莊規劃制度標準體。截至2023年底,全區1981個行政村已完成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省域全覆蓋。

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成效顯著。2023年,寧夏新改造農村戶廁2.2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7.3%,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莊比例達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4%。同時建設美麗鄉村50個,其中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青銅峽市葉盛鎮蔣灘村、中寧縣余丁鄉黃羊村、利通區古城鎮新華橋村、靈武市郝家橋鎮胡家堡村上榜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賀蘭、青銅峽、原州、利通等4個縣(區)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寧夏加快“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7%,規?;┧こ谈采w農村人口比例85%,脫貧地區、供水薄弱地區和供水不穩定人群飲水狀況實施動態監測,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動態清零。同時深入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提標升級,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16所、幼兒園14所,58.8%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準。

(五)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2023年,寧夏堅持夯實鄉村基層組織基礎,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

一是深化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寧夏提升農村黨建“一抓兩整”示范創建行動,共創建示范鄉鎮黨委154個、示范村黨組織1692個,持續建強農村基層戰斗堡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村治理現代化。同時,突出發揮好各類組織作用,建立網格黨支部1829個,設立網格黨小組1.1萬個。通過深入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引進一批優秀大學生、退伍軍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實現村黨組織書記中致富能手占55%以上,為基層組織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礎。

二是“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完善。近幾年,寧夏堅持以政治引領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以法治規范鄉村治理,為鄉村治理提供高質量的法治保障;以德治教化村民思想觀念,提升村民道德素養;以自治激發內生動力,筑牢鄉村治理基礎;以智治提供科技服務支撐,為鄉村治理提供強大技術保障。2023年,寧夏制定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為寧夏鄉村治理提供了法律法規條件。

三是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建設成效明顯。寧夏高質量完成整省域鄉村治理示范創建三年行動,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1個、青銅峽市峽口鎮,平羅縣黃渠橋鎮黃渠橋村、紅寺堡區紅寺堡鎮弘德村、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隆德縣沙塘鎮清泉村、涇源縣興盛鄉新旗村、中寧縣余丁鄉黃羊村10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示范鎮25個、示范村50個。

2023年寧夏鄉村振興工作面臨的主要障礙

2022年,寧夏在國家鄉村振興工作考核評估中取得位列中西部22個省區第12位的佳績,為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2023年寧夏在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進程中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現實障礙。

(一)農戶內生發展動力不足

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普遍存在內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一是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普遍得到了農戶的肯定,但同時也給農戶形成了一種“無形的依賴”。部分農民認為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一樣應該由政府來推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發展,不是農民自身能解決的問題。鄉村振興需要政府主導,更需要農民自身的主動參與。農民缺乏主體意識,鄉村振興就會缺乏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

二是過于依賴政府政策與基層治理人員。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農戶對鄉村基層干部的過度依賴也養出了一些“懶漢”。在鄉村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有些農戶從不主動打掃自家院落,只等待鄉村兩級的基層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為了應對人居環境整治檢查工作,鄉村基層干部會對這部分農戶進行“幫忙”,這樣的“幫忙”行為不僅進一步打擊了農戶主動勞動的積極性,還間接養出一批不愿意主動勞動的“懶漢”,給基層工作人員帶來工作負擔。

(二)“六特”產業發展水平不高

2023年,寧夏“六特”產業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2600億元,但仍存在產業鏈條短、發展規模小、集聚程度弱、融合層次淺、比較效益低,優質不優價等現實問題。

一是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與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2.4∶1相比,寧夏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2∶1,反映出寧夏農產品深加工能力還有提升空間。同時,農產品多以初加工品進行銷售,導致農產品市場收益不足。例如從淘寶官網輸入牛肉品類,并將發貨地分別選擇寧夏,搜索結果顯示寧夏牛肉品類網絡零售主要為鮮牛腱、牛胸口。隨著線上消費網絡化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畜牧產品品類方面需求不斷加大,以寧夏目前的畜牧產品精深加工水平而言,滿足未來多樣化的畜牧產品需求還有一定距離。

二是農產品品牌建設還有較大空間。寧夏農產品品牌的特色及優勢未被充分挖掘,政府在推介宣傳特色產業時,更多強調寧夏原產地自然地理環境優勢等風土條件,對塑造品牌宏觀環境的軟實力推介不夠,諸多品牌尚處于“鎖在深閨無人識”階段。企業對于塑造產區及產品品牌的重要性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象,缺乏樹立產區形象的意識,大部分專注于自身品牌的獨立宣傳和推廣營銷,對產區品牌的打造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加之消費者對經濟環境、科技環境缺少認同,對寧夏特色產業強勢品牌形成認知較為模糊,存在知名品牌少、牌子不夠響亮等問題,導致畜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亦是自治區特色產業品牌形象提升的發展瓶頸所在。

(三)鄉村建設仍需持續深化

鄉村建設行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更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行動保障。近幾年,寧夏建成了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農村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逐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但鄉村建設仍需持續深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山區與川區建設力度差距較大。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例,2019-2023年寧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為28.79%、26%、28.96%、30%、34%,但呈現川區與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差別較大的現象。其中,川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在40%以上,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在18%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方面寧夏還需要繼續加大山區的建設力度。同時農村用水、入廁等方面仍存在季節性問題,如冬季衛生廁所無法水沖、用水管道凍裂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村莊規劃管理還不到位,人居環境運維管護機制不健全。在調研過程中,部分農戶反映在村莊規劃的過程中,道路硬化一般只在村級的主干道上,村級內部其他道路還無法實現全面的道路硬化,導致在雨雪天氣道路泥濘不堪,與一路之隔的主干道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雖然寧夏農村施行定期清收生活垃圾的方式進行集中處理,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垃圾集中處理機制,但農戶反映收費較高、有時出現垃圾清理不及時等問題。

三是鄉村建設難度逐步加大。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外流量較大,使得鄉村空心化、空巢化等日益嚴重。2023年,寧夏農村閑置農房14.9萬宗9.7萬畝,閑置率達到15.4%,建設宜居宜居和美鄉村任重道遠。

(四)鄉村治理水平亟待全面提升

寧夏初步建立了“五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但在實現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方面還存在較大距離。

一是鄉村技術人才與治理隊伍不足。2023年,寧夏現有農村實用人才14.08萬名,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到1%,經營型人才不足12%,技能型人才不足25%,大多為低學歷的種養殖人員,二、三產業人才短缺?!傲亍碑a業共需技術人員32180名,經營主體現有技術人員14860名,缺口達54%。在鄉村基層治理隊伍中,寧夏村干部普遍存在學歷層次偏低、平均年齡偏高、年輕干部經驗不足等人才結構不優等問題。

二是數字化治理水平較低。目前,寧夏鄉村數字化治理還只是技術手段的使用與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初級階段,數字化的產業融合運用、鄉村的基層治理等方面深度還不夠。如受水資源約束趨緊,寧夏亟待改造提升農業高效智慧節水設施,數字技術應用不足導致畜牧養殖、設施農業、山區作業等機械化水平較低。

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優化路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鄉村振興樣板區,寧夏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偰繕?,多舉措激發農民內生動力,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突破“六特”產業高質量發展瓶頸,深化鄉村建設,提升鄉村現代化治理水平,推動寧夏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多舉措激發農民內生發展動力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關鍵在于農民,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是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戶內生動力不足問題的根本。

一是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加大對鄉村振興政策的宣傳力度,提升農民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同時,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和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經驗,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和生活態度,激發更多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增強農民對鄉村振興的信心和主體責任感。

二是發展鄉村社區經濟。通過建設健全的鄉村社區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促進農民參與社區事務和經濟活動。鼓勵農民組建農民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加強農民之間的合作與協作。通過合作組織,可以整合資源、提高效益,增強農民的集體力量和主體性,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三是完善農民參與決策機制。要及時公開鄉村振興項目與政策的信息并進行普及宣傳與教育,增強農民對政策的理解力和參與力。建立基層組織和村民代表機制,征求農民對鄉村發展的意見和創意,使農民能夠直接參與決策過程。這有助于確保農民的聲音被充分聽取,促使決策更加貼近實際需求。

(二)全力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走好產業振興之路是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

一是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結合寧夏“六特”產業區位優勢,堅持大產區的發展思路,帶動中小產業集聚發展。同時以龍頭企業為支撐,做好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引進大型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與培育本土龍頭企業相結合,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充分利用現有養殖園區建立全鏈條綜合性產業園區,不斷深耕特色產業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是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培育優質高端“寧味”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以新媒體為平臺,以新顧客為主要消費群體,提高“寧味”農產品品牌價值。利用寧夏優質的區域公共品牌,做強寧夏知名農業企業品牌,進行品牌強強聯合,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同時要做好品牌保護,強化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寧夏枸杞等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和監管,完善相關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和監管,建立品牌保護區域監管機制。

三是拓寬特色農產品的影響渠道。通過建立“線上+線下”“展示+體驗”大品牌大營銷體系,融合運用強大的線上平臺和實體店鋪,在全面展示產品的同時,提供消費者身臨其境的購物體驗,并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寧夏“六特”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借助數字營銷和行業協會的力量,通過故事化的品牌策略,向世界展示寧夏農產品的獨特魅力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三)不斷加大鄉村建設力度和深度

加大鄉村建設力度和深度,是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和深度,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一是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進一步完善農村污水治理、供水、道路、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特別要重點關注山區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確保每一個鄉村都能夠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務和便利。

二是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良好的人居環境是農村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我們應該構建鄉村環境長效發展機制,讓農民自覺參與其中,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引導農戶積極參與環境整治。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

三是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鄉村吸引力的關鍵。我們應該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鄉村發展規劃,加強對鄉村教育、醫療、文化、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以滿足農村居民多樣化的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四)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鄉村治理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寧夏應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力。

一是打造一批鄉村治理示范區。通過優化鄉村治理資源配置,強化“一村一年一事”行動工作機制,推行“互聯網+網格化”治理模式,構建融合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鄉村治理樣板,引領全區鄉村治理的現代化發展。

二是深入推進鄉村數字化治理。持續加強鄉村數字化、智能化運用,將先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融入鄉村治理過程中,構建鄉村治理大數據平臺,實現對鄉村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精準監測和管理。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基層治理的便捷性和效率,為農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更智慧的決策支持。

三是加強鄉村自治能力建設。通過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推動農村居民自治意識的提升,積極引導農民參與鄉村事務管理和公共事務決策,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鄉村治理格局。同時,加強對鄉村自治機構和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訓和支持,提高農民自治的有效性和民主性,推動鄉村治理向著更加民主、法治、透明的方向發展。同時,還應加強政府引導與服務,全面優化政府職能,強化政府在鄉村治理中的引導和服務作用,為鄉村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激發農民的創業創新活力,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師東暉 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在讀博士,專業為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寧夏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生態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

猜你喜歡
寧夏
Hometown of stars 遇見寧夏,星光燦爛
《我愛你,老年大學》
——寧夏老年大學校歌
寧夏
寧夏
寧夏
寧夏煤電博弈
寧夏
“塞上江南”寧夏川
寧夏水洞溝 西方與東方的最初相遇
寧夏:首辦立法論辯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