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之前關于魯迅古籍整理的研究述評

2024-04-13 11:00馬慧慧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舊聞小說史古籍整理

馬慧慧

(聊城大學 文學院,聊城 252059)

古籍整理工作,貫穿魯迅生命的始終,是魯迅學術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探尋關于魯迅整理古籍工作的研究,有益于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一個總體全面的認識,并對長期以來被人們忽視的“學者魯迅”的形象有所補充。所謂魯迅古籍整理的研究,主要指的是對魯迅古籍整理工作的學術成果、治學理念和方法、學術貢獻的介紹和評價。關于魯迅古籍整理研究的綜述不多,比較重要的是石祥的《魯迅輯校古籍研究述評》。他將研究成果按照集部古籍、小說文獻、子史典籍、鄉邦文獻以及魯迅與文獻學、古籍整理關系五類逐一加以述評,并指出現有研究存在選題冷熱不均、缺乏闡發學術史意義以及研究深度和密度都有待提高的問題。(1)石祥:《魯迅輯校古籍研究述評》,《圖書情報工作網刊》2012年第9期。這篇論文不僅總結了關于魯迅古籍研究的現狀,而且對現有研究的問題作出說明,但缺乏對1949年之前關于魯迅古籍整理研究的觀照。此外,鮑國華《“小說史家魯迅”研究的歷史回顧》對各個時期魯迅小說史研究作出全面回顧,并結合研究者的學術理念和學術環境,考察其理論得失及其學術史價值,其中1949年之前的小說史研究也涉及魯迅古籍整理的方面(2)鮑國華:《“小說史家魯迅”研究的歷史回顧》,《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2期。,但篇幅不多,對魯迅古籍整理未能詳細介紹。1949年之前的研究包括對魯迅古籍整理情形的回憶性記述和古籍具體內容的分析,本文將著眼于主要的研究者及其觀點,展現1949年之前魯迅古籍整理的研究狀況。

一、關于魯迅古籍整理情形的回憶性記述

周作人、蔡元培以及許壽裳和魯迅在生活中都有過密切交往,他們對于魯迅整理古籍的具體工作情形有過近距離的觀察和了解。周作人作為魯迅整理古籍的助手,幫助整理《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和《小說備?!?參與查書、抄寫、校對和出版等過程。蔡元培早年和魯迅同在教育部任職,對其整理古籍有所了解,并且關注到魯迅整理古籍與清代學術傳統之間的聯系和超越。許壽裳對魯迅在日本留學和紹興會館這段時期整理古籍的情況有較多了解。通過他們的記述,可以了解魯迅早年整理古籍的情形。此外,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后,編者在回顧的文章中也有關于魯迅整理古籍的記述。

周作人出于記錄“魯迅的學問與藝術的來源”(3)知堂:《關于魯迅》,《宇宙風》1936年第29期。,寫下《關于魯迅》這篇紀念文章,希望“事雖細微而不虛誕,世之識者當有取焉”(4)知堂:《關于魯迅》,《宇宙風》1936年第29期。。在此文中,他將魯迅的工作分為兩大類,甲類是搜集、輯錄、??焙脱芯?乙類是魯迅的創作。周作人這樣列舉:

甲部

一,《會稽郡故書雜集》。二,謝承《后漢書》(未刊)。三,《古小說鉤沉》(未刊)。四,《小說舊聞鈔》。五,《唐宋傳奇集》。六,《中國小說史》。七,《嵇康集》(未刊)。八,《嶺表錄異》(未刊)。九,漢畫石刻(未完成)。

乙部

一,小說:《吶喊》,《彷徨》。二,散文:《朝華夕拾》,等。(5)知堂:《關于魯迅》,《宇宙風》1936年第29期。

在周作人列出的甲部中除了《中國小說史》(即《中國小說史略》)和《漢畫石刻》,其他都屬于魯迅古籍整理的工作,可見他認為這在魯迅的學術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周作人認為魯迅的治學和創作有其獨特的地方,他評價道:“這些工作的成就有大小,但無不有其獨得之處,而其起因亦往往很是久遠,其治學與創作的態度與別人頗多不同,我以為這是最可注意的事?!?6)同上。所謂治學的不同,主要是魯迅整理古籍的興趣偏重古代小說、鄉邦文獻和鄉人著作方面。據周作人描述,魯迅自日本歸國到為《新青年》寫稿之前這一段時間內,“一面翻古書抄唐以前小說逸文,一面又抄唐以前的越中史地書”(7)同上。,輯書的成績包括《會稽郡故書雜集》(凡八種)、《古小說鉤沉》和謝承《后漢書》。

周作人認為魯迅對于古籍特別是鄉邦文獻的整理,是受清代文獻學家張澍輯錄《二酉堂叢書》的影響?!抖咸脜矔肥珍?6種古籍,其中21種輯錄唐代以前有關涼州地區(今甘肅、寧夏地區)的文獻。魯迅受其影響,開始收集鄉邦古籍,后來刻印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以傳承故土文化。他在《會稽郡故書雜集》的序中曾有提及:“幼時,嘗見武威張澍所輯書,于涼土文獻,撰集甚眾。篤恭鄉里,尚此之謂。而會稽故籍,零落至今,未聞后賢為之綱紀。乃創就所見書傳,刺取遺篇,絫為一袠?!?8)魯迅:《魯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35頁??梢婔斞笇τ诩亦l古籍散落現狀的不滿,出于傳承文化的考慮,開始著意搜集會稽古籍。

此外,周作人還說明《會稽郡故書雜集》和《古小說鉤沉》是魯迅的成果,而不是自己的成果。他回憶道,《會稽郡故書雜集》曾使用周作人的名義刊行,《古小說鉤沉》因資財受限,最終未能出版,但《<古小說鉤沉>序》還是使用周作人的名義發表。魯迅選擇署名周作人而不是自己的名字,一方面周作人在魯迅整理古籍的過程中曾幫助搜集和抄寫材料、校對和刊印全書(9)顧農:《周作人——魯迅整理古籍的重要伙伴》,《魯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2期。,兄弟齊心合作,不分彼此,魯迅甘愿退居人后。另一方面如周作人所說魯迅此舉是“不求聞達”(10)知堂:《關于魯迅》,《宇宙風》1936年第29期。。他說:“這就是證明他做事全不為名譽,只是由于自己的愛好”,“實在只如上文所說不求聞達,但求自由的想或寫,不要學者文人的名,自然也更不為利”。(11)同上??梢婔斞甘潜е挥嬅膽B度來整理古籍,希望借此保留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用遺邦人,庶幾供其景行,不忘于故”(12)魯迅:《魯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35頁。。

此外,還有兩則在魯迅逝世后采訪周作人的新聞,都提到魯迅整理古籍的情形。兩則分別用白話文和文言文寫成的新聞,分別由《大晚報》和《時事新報》發表,在諸多細節呈現互文關系,筆者推測是同一人所寫。前者這樣記述周作人的話:“在文學方面,他對于舊的東西,很用過一番功夫,例如:古代各種碎文的搜集,古代小說的考證等,都做得相當可觀,可惜,后來都沒有出版,恐怕那些材料,現在也都散失了,有人批評他說:他的長處是在整理這一方面,我以為這話是不錯的?!?13)《魯迅先生噩耗到平——周作人談魯迅》,《大晚報》1936年10月22日,第1版。另一則新聞與之相比增加了不少細節,這樣記述道:

先兄治學,首本注重舊籍。南行后,因環境關系,遂不能展其所長。最初致力搜集舊籍,如《太平御覽》,逐條分類而加以考據,但外間尚鮮知者。民初輯得紹興過去之史實地志等材料甚多,用木版刊數十部名《會稽郡古書雜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筆者注),在紹興僅售出一部,其余贈送親友,及各圖書館,自己僅留一二部。民國八年回家接眷北上,誤書版為試版,遂被焚毀,至為可惜。又對古代文獻極有興趣,將唐代以前散佚小說匯集成篇,名曰《古小說鉤沉》,凡四部:第一部為《漢書·藝文志》著錄之書,第二部為《隋書·經籍志》小說類著錄之書,第三部為《新唐書·藝文志》小說類著錄之書,第四部為雖不見于史籍,而漢唐人卻已引用者。(14)《苦雨齋中——周作人談魯迅往事》,《時事新報》1936年10月23日,第3張第1版。

筆者推測這篇新聞是作者在了解有關魯迅的生平資料后,根據采訪記錄寫成。因為篇末對《古小說鉤沉》的介紹出自許廣平《魯迅先生撰譯書錄》,此文收入于1926年臺靜農所編的《關于魯迅及其著作》一書中。根據這一則新聞,可知魯迅早年整理古籍先是從《太平御覽》等類書中做資料整理工作,收集了《古小說鉤沉》和《會稽郡故書雜集》的一些材料。

蔡元培紀念魯迅的文章《記魯迅先生軼事》,同樣發表在第29期的《宇宙風》上。蔡元培提到以前魯迅編輯古籍的情形:“先生進教育部以后,我們始常常見面。在南京時,先生于辦公之暇,常與許君季茀影抄一種從圖書館借來的善本書。后來先生所發表的有校訂本魏中散大夫《嵇康集》等書,想就是那時期工作之一斑了?!?15)蔡元培:《記魯迅先生軼事》,《宇宙風》1936年第29期。在魯迅逝世后,蔡元培曾有挽聯,其中提到魯迅學術工作的成就:“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16)魯迅紀念委員會主編《魯迅先生紀念集》,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1937,第21頁。此外,他后來在1938年出版的《魯迅先生全集》的序言中稱贊魯迅“為新文學開山”,其工作“方面較多,蹊徑獨辟,為后學開示無數法門”(17)蔡元培:《魯迅先生全集序》,載《魯迅全集》第1卷,魯迅全集出版社,1938,第1頁。。他從學術、翻譯和創作三個方面來總結魯迅的畢生成就。其中在學術方面,他總結魯迅的成就為輯錄古籍,編漢碑帖、六朝墓志目錄和六朝造像目錄,古代小說研究,木刻和箋譜的整理。蔡元培指出魯迅在治學態度和方法方面“受清代學者的濡染”,而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不為清儒所囿”。(18)同上書,第1頁?!安粸榍迦逅蟆斌w現為魯迅的學術興趣不是清代學者關注的經學,“而對作為經學附庸的小學和史學旁支的金石、方志則興趣盎然”(19)陳平原:《作為文學史家的魯迅》,載王瑤編《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第87頁。。

1938年《魯迅全集》的編者在出版全集后,對魯迅的生平和著作作了全面回顧,其中有對魯迅整理古籍的記述。首先,他談及《嶺表錄異》和謝承《后漢書》未能收入《全集》的原因,在于當時沒有看到這兩本書的原稿。其次,作者將魯迅的學術工作與清代學術傳統聯系在一起,“認為魯迅早年跟隨章太炎學習,受到清代樸學嚴謹的治學精神的熏染?!彼赋鲷斞笇τ诠偶妮嬓9ぷ骶哂小熬苌羁獭钡奶攸c,“一字一句的異同,都不肯輕易放過”,勝過清代王謨《漢魏遺書鈔》、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和黃奭《漢學堂叢書》等輯佚書籍,顯示出魯迅在整理古籍方面受清代學術重視考據和實證的深刻影響。(20)《‘魯迅全集’發刊緣起》,《文藝陣地》1938年第1卷第3期。

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是應許廣平的請求所寫關于魯迅的回憶錄,先后在《民主》和《人世間》雜志上連載,后來于1947年10月由峨嵋出版社在上海出版。許壽裳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好友,他們的友誼深厚,相識三十五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21)許壽裳:《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臺灣文化協進會,1947,第1頁。。在這些回憶文章中,許壽裳記載了一些關于魯迅整理古籍的情形。比如他記載魯迅在教育部公事之余常常鈔寫古書,有《沈下賢集》《謝承后漢書》《嵇康集》等。又有魯迅1912年5月來到紹興會館第一天,就借走了許壽裳之兄許壽昌一本《越中先賢祠目序例》。那時魯迅正熱心于整理鄉邦文獻和鄉人古籍,因此對于鄉邦先賢的著作格外注意。這些回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魯迅早年整理古籍的情形。

二、關于魯迅古籍整理具體內容的研究

除了關于魯迅古籍整理情形的回憶性記述,還有關于魯迅古籍整理內容的研究。這些研究在關注魯迅小說史的研究成就時,也關注到其所整理的小說古籍的成績,包括《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和《古小說鉤沉》。

(一)許廣平:早期對魯迅古籍整理工作的介紹

1926年7月臺靜農編的《關于魯迅及其著作》由未名社出版,內收由許廣平撰寫、魯迅校訂的《魯迅先生撰譯書錄》。其中介紹魯迅所做的古籍整理工作,包括第三部分“纂輯”目錄下的謝承《后漢書》輯本、《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和《小說舊聞鈔》以及第四部分“校訂”目錄下的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卷和唐劉恂《嶺表錄異》三卷。這份魯迅著作目錄不僅記錄書名,還介紹作品的概況,其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許廣平在謝承《后漢書》輯本的簡介中,介紹魯迅輯本超越前人之處:“自云搜采考訂,視姚之骃,孫志祖,汪文臺諸家較為詳密?!?22)景宋:《魯迅先生撰譯書錄》,載臺靜農編《關于魯迅及其著作》,未名社,1926,第119頁。其次,提供弄清《古小說鉤沉》編次和目錄的重要材料?!豆判≌f鉤沉》在魯迅生前未能整理出版,因為他認為“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功夫”(23)魯迅:《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427頁。,而且從以往整理的古籍出版情況看,讀者很是寥落,因此魯迅沒有整理《古小說鉤沉》,這本書始終處于未完成的狀態。這本書不僅缺少序跋和作者,而且編次缺少條理。后來林辰根據許廣平在書中提到的《古小說鉤沉》“凡四部”體例和魯迅手稿《小說鉤沉目錄》,提出《古小說鉤沉》應當由五部分組成(24)林辰:《魯訊計劃中<古小說鉤沉>的原貌》,載《林辰文集》第2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第148頁。,這個推斷被學界所認可。第三,詳細介紹《嶺表錄異》的內容。許廣平這樣介紹《嶺表錄異》:“以永樂大典本為主,校以唐宋諸書所引用,補正脫誤甚多。末附補遺一卷,皆大典本所無;又札記一卷,說明所據以改正之根據?!?25)景宋:《魯迅先生撰譯書錄》,載臺靜農編《關于魯迅及其著作》,未名社,1926,第121頁。1932年,魯迅在許廣平整理的書目基礎上,重新整理一份作品目錄,對《嶺表錄異》的介紹刪減了很多細節,他寫道:“以唐宋類書所引?!队罉反蟮洹繁?并補遺?!?26)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184頁。雖然魯迅所寫更簡潔,但我們通過許廣平的介紹可以了解《嶺表錄異》更多的細節。

(二)趙景深:關注魯迅小說史料的整理工作

趙景深對古典戲曲和小說頗有研究,著有《小說戲曲新考》《小說論叢》《小說閑話》《中國小說論集》等。他關于魯迅整理古籍的文章有《中國小說史家的魯迅先生》《評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讀魯迅<古小說鉤沉>》《古小說鉤沉補遺》。另外他對魯迅的研究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也有著述,有《中國小說史略勘誤》(27)趙景深:《中國小說史略勘誤》,《小說月刊》1940年第7期。和《中國小說史略勘誤補》(28)趙景深:《中國小說史略勘誤補》,《小說月刊》1940年第9期。。

趙景深在《中國小說史家的魯迅先生》中介紹魯迅對小說古籍的整理,包括《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和《古小說鉤沉》。首先,他認為《小說舊聞鈔》主要是為了“輔翼《中國小說史略》而行”(29)趙景深:《中國小說史家的魯迅先生》,《大晚報》1936年10月22日,第5版。,與近代蔣瑞藻的《小說考證》相比,《小說舊聞鈔》專注“小說考證”材料的收集而不濫收像戲曲等其他方面材料;此外注重材料來源的原始出處,根據原書校正字句。這些都是《小說舊聞鈔》勝過蔣氏《小說考證》的地方。其次,他稱贊《唐宋傳奇集》“分辨偽作,考證源流,用力極勤”(30)同上。。一些唐代傳奇存在作者錯訛的問題,“經魯迅考訂以后,方才撥云霧而見真相”(31)同上。。第三,他認為《古小說鉤沉》“對于中國小說史的研究上,必有很大的貢獻”(32)同上。,將其與鄧嗣禹《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相比,認為相比鄧嗣禹《引得》“只以《太平廣記》為本位而‘鉤沉’”,而《古小說鉤沉》是“以小說為本位而作橫的輯集的”(33)同上。,肯定了魯迅搜集廣博、學識獨到的優點。

趙景深特別關注魯迅《古小說鉤沉》的研究,他說:“《古小說鉤沉》是常在我懷念中的一部書”,“并且也時常念念不忘于《古小說鉤沉》”。(34)同上。他的《評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總結《古小說鉤沉》的優點和缺點,例證豐富。他指出魯迅所做的學術工作是先有搜集積累、后有闡述研究?!豆判≌f鉤沉》“輯錄唐以前的小說,恰與《唐宋傳奇集》相銜接,并與《中國小說史略》相輔而行,為其輪翼”(35)趙景深:《評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宇宙風》1938年第77期。。他認為《古小說鉤沉》有四個方面的優點:首先是采輯審慎,“凡是類似的書名而不能斷定的一概不收”;其次是搜羅宏富,“不僅注明某書者照收,即使注明甲書,而其中文字實引乙書者,也收到乙書一堆去”;再次是比類取斷,“凡遇誤注書名或不甚清晰者,均據他書斷定”;最后是刪汰偽作,“凡是與作者時代不合的,一律刪汰不錄”。(36)趙景深:《評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宇宙風》1938年第77期。

在缺點方面,首先趙景深認為《古小說鉤沉》在編列方面存在條理不清晰的問題:

此書不注作者姓名和時代,且不完全按照《中國小說史略》所說先后排列(雖然略會分類),使人讀起來頗為不便。前面似乎還缺少一個編列;不,最好像《唐宋傳奇集》那樣也來一篇詳細的《稗邊小綴》。大約這是魯迅未竟之業,所以也只得如此了。(37)同上。

此外,趙景深還談到四個方面具體的“小缺點”,并舉出詳細的例子。一是誤記卷次,他推測一些誤記可能是1938年版《魯迅全集》的校對者將《古小說鉤沉》收進全集時出現的疏忽錯誤;二是輯逸未周,他認為“此點最為重要,但漏了的并不多”,并舉出幾條魯迅在《太平廣記》中遺漏的片段;三是輯錄錯誤;四是臆測書名。除了這些,趙景深認為隋代杜寶所著《水飾》也不應該放進《古小說鉤沉》,雖然這是研究戲劇史的寶貴材料,但放在隋以前的《古小說鉤沉》中似乎不妥。最后他對魯迅的《古小說鉤沉》進行總結,認為“雖然有幾個小缺點,究竟是優點多于缺點的,并且是學術界的大貢獻”。(38)同上。

趙景深后來將這篇文章收進自己關于古代小說研究的《銀字集》,并作了一些修改。他對于《古小說鉤沉》優點的評價基本未變,在缺點方面,刪去了“誤記卷次”這一條,還有《水飾》不應該收入《古小說鉤沉》這一建議也刪去了。他在原來的結尾處加上了這一句:“因為遺輯者自己不曾整理過,疏忽之處是難免的”(39)趙景深:《銀字集》,永祥印書館,1946,第129頁。,但依然認為這是一部優點大于缺點的學術著作?!斑z輯者”指的是魯迅,可見趙景深對于《古小說鉤沉》未能盡善盡美的遺憾。

趙景深對于魯迅古籍整理的研究還有《讀魯迅<古小說鉤沉>》(40)趙景深:《讀魯迅<古小說鉤沉>》,《文藝春秋》1946年第3卷第4期。和《古小說鉤沉補遺》(41)趙景深:《古小說鉤沉補遺》,《濤聲》1946年第1期。。前者是一篇讀書札記,補充一些《古小說鉤沉》中疏忽遺漏的材料,并作簡單評點。后者記載《古小說鉤沉》中沒有收錄的材料,在文章結尾處趙景深稱自己的工作“只是做一個開路的馬前卒罷了”(42)同上。,可見作者的謙虛作風。

總之,趙景深在廣博知識的基礎上,往往能夠闡發細微,對魯迅的古籍整理工作作出確當的評價,并指出一些疏忽遺漏的地方。這種“不虛美不隱惡”實事求是的態度,使趙景深對魯迅的古籍整理作出客觀的評價。

(三)阿英:重視魯迅小說研究與整理的事業

阿英在20世紀30年代對晚明和晚清時期古代小說的研究用力極深,著作有《晚清小說史》《中國俗文學研究》《小說閑談》《彈詞小說評考》等,編著有《晚明小品文庫》等。

阿英的《作為小說學者的魯迅先生》發表于1936年11月,和趙景深的《中國小說史家的魯迅先生》一樣,都是為紀念魯迅而寫的文章。由于他們二人都對古代小說有所研究,因此關注到魯迅在古代小說研究與整理方面的成績。在古籍整理方面,首先,阿英提到《古小說鉤沉》始終未能出版的緣由,在于魯迅認為還有修訂的必要。其次,他認為《小說舊聞鈔》在材料的選擇上優勝于蔣瑞藻的《小說考證》,盡量選擇原本謄抄,體現了魯迅謹嚴的編選材料的態度。再次,他認為魯迅的《唐宋傳奇集》考證詳實,“于各篇所據本子,作家事略,可以互發的考證補充資料,無不詳及”(43)張若英:《作為小說學者的魯迅先生》,《光明》1936年第1卷第12期。,而且《唐宋傳奇集》在編輯體例、材料選擇和??狈矫娑际謬乐?“與通行之唐宋小說輯本,迥然不同”(44)同上。。

阿英對魯迅的中國小說研究與整理工作評價很高,他說:“中國的小說,是因他而才有完整的史書,中國小說研究者,也因他的《中國小說史》(《中國小說史略》,筆者注)的產生,才有所依據的減少許多困難,得著長足的發展?!?45)張若英:《作為小說學者的魯迅先生》,《光明》1936年第1卷第12期。又說:“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是一部對中國小說研究極重要的書……特殊是關于古代的鉤沉部分”,“魯迅先生,作為一個小說學者看……替我們在為蒙茸的雜草所遮掩的膏腴的地域里,開拓了一條新的路,替我們發掘了不少的寶貴的珍藏”。(46)同上。此外,阿英稱贊魯迅整理小說古籍嚴謹的態度,認為他“以歷史的,同時又是考據的態度,來從事整理,成‘史’而又可‘信’,這是在方法上最見卓識的地方”(47)同上。。

此外,阿英還指出由于一些小說古籍材料發現較晚,魯迅未能對這些古籍進行充分的整理和研究。這些小說資料,有《玉軒新纂古今書目》和孫楷第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大連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新發現的元明話本《警世通言》《鼓掌絕塵》《清平山堂話本》,還有輯錄許多小說史料的《金瓶梅詞話》。

(四)鄭振鐸:魯迅治學不以考據和校訂為止境

鄭振鐸寫了《魯迅先生的治學精神——為魯迅先生周年紀念作》《魯迅的輯佚工作——為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而作》來紀念魯迅,特別指出魯迅學術工作的成績。

在第一篇文章中,鄭振鐸提到魯迅的古籍輯校工作。首先,他認為魯迅的小說史研究與小說材料的整理密不可分?!吨袊≌f史略》材料的充實和考證的嚴密,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魯迅前期整理的《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以及《小說舊聞鈔》。其次,他指出魯迅整理古籍不以考據和校訂為止境,有“尖銳的考察,精密的分析,而以公平的態度下判斷”(48)鄭振鐸:《魯迅先生的治學精神——為魯迅先生周年紀念作》,《申報》1937年10月19日,第5版。。在搜集材料和考證的基礎上,魯迅以科學的態度和眼光去考察,然后作出自己的學術判斷,這是他超越古代學者的地方。從鄭振鐸的觀點可以看出,魯迅與古代學者學術目標和方法有所不同。古代以輯佚和考證為重,魯迅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以此來統籌材料,但他在輯佚和考證方面下的功夫也不遜于前代學者。

在第二篇文章中,鄭振鐸稱“魯迅先生的輯佚工作,和他的創作及翻譯是‘三絕’”(49)鄭振鐸:《魯迅的輯佚工作——為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而作》,《文藝陣地》1938年第2卷第1期。,肯定魯迅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鄭振鐸稱贊魯迅的古籍整理有許多勝過前人的地方,比如《古小說鉤沉》的許多小說材料是清代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所沒有的,兩者重合的輯佚書目只有八種,而在這八種中,魯迅所輯的材料也比馬國翰的豐富,可見“魯迅的輯佚工作的細密有序”(50)鄭振鐸:《魯迅先生的治學精神——為魯迅先生周年紀念作》,《申報》1937年10月19日,第5版。。誠如鄭振鐸所言:“魯迅所見的書并不是什么冷僻罕見的書。只因為他較精細,較謹慎,故便抓搜得更多了?!?51)同上。還有《唐宋傳奇集》掃清《唐人說薈》等偽書的迷惑,使唐代小說的真正面目重現于世。同時,鄭振鐸也指出魯迅的輯佚工作的不足。比如他對《古小說鉤沉》的未完成之處就表達了遺憾:

在魯迅先生的輯佚工作里,《古小說鉤沉》最為重要,卻可惜是未完成之作,雖經寫定清本,卻未及著作序跋,說明每一部輯出的古佚書的作者及原書卷帙、搜輯經過,像他在《會稽郡故書雜集》所著的序跋一樣。這是我們所最引為遺憾的;因為沒有了這些序跋,便不易見出他艱苦搜輯的經過。(52)同上。

1938年版的《魯迅全集》只收錄《古小說鉤沉》,而《<古小說鉤沉>序》一直到1946年唐弢的《魯迅全集補遺》出版,才得以重新面世。序文最初發表于民國元年二月的《越社叢刊》第一集上,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被人們遺忘,以致鄭振鐸誤以為魯迅沒有為《古小說鉤沉》撰寫序文。

(五)臺靜農:集魯迅小說史料整理研究之大成

臺靜農關于魯迅古籍整理研究的文章有三篇,分別是《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古小說鉤沉>解題》和《魯迅先生的一生——在重慶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大會的一個報告》。

1939年臺靜農發表《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全文篇幅很長,舉例豐富,主要介紹魯迅的小說史研究和小說史料的整理工作。編者在文后有附志:“原文有尚《會稽故郡雜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筆者注)和《嵇康集》兩章,因限于篇幅,祗得割愛,特向作者與讀者致歉意?!?53)孔嘉:《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理論與現實》1939年第1卷第3期。由此可知,臺靜農的原文還涉及《會稽郡故書雜集》和《嵇康集》的分析,可惜現在沒有機會看到全文。

關于魯迅小說研究與史料整理的關系,臺靜農這樣形容:“茲以《中國小說史略》為首,而以《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附之。因此三書皆為《中國小說史略》之副冊”(54)同上。,指出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臺靜農認為魯迅前期整理的古代小說資料,是完成《中國小說史略》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這些史料的積累使魯迅了解關于古代小說的資料,發現一些流傳已久的訛誤,并對此作出確當的考訂。他認為把《唐宋傳奇集》的《稗邊小綴》和《中國小說史略》對讀,最能看出魯迅謹嚴的考證態度:“兩書同屬考訂,然一為長編,一為定文,凡定文中所引所略,益見匠心,而《小說史》的謹嚴史例,亦于此見之?!?55)同上。在對比唐傳奇《補江總白猿傳》在《中國小說史略》和《稗邊小綴》中的不同表述后,他認為前者“史筆重簡核,故不鋪陳”(56)同上。,而后者可以了解“先生搜討之勤,與夫取舍之精審也”(57)同上。。

具體到魯迅整理的小說史料成果,臺靜農首先介紹《古小說鉤沉》,他認為《古小說鉤沉》“用功至勤,搜羅最富,魏晉六朝散佚的作品,可說盡于此矣”(58)同上。,而且糾正清代學者重經史不重小說輯佚的風氣。另外,他對《古小說鉤沉》前面沒有原書卷帙的介紹感到遺憾,這與趙景深、鄭振鐸的想法一致。因此,他根據《中國小說史略》和各史書的藝文志,代擬36種小說源流的序文,希望“是雖未見先生之序文,于此亦可以互見其大要,今移置于此,以供讀者之參考”(59)同上。。由于當時是抗戰時期,一些資料難以獲得,這篇小序并不完整。臺靜農說:“山居不易得書,俟后補入之”(60)同上。,但這畢竟是早期對《古小說鉤沉》補充完整的嘗試。他后來寫的《<古小說鉤沉>解題》比這一篇更加完整和豐富,綜合考察許多材料后撰寫完成。其后林辰、顧農等人繼續這一工作,根據魯迅手稿等新材料撰寫小序,使《古小說鉤沉》趨于完整。

其次,臺靜農認為《唐宋傳奇集》的考證“將一切紛誤,廓面清之”(61)同上。,考證的方面涉及“撰者之生平”“撰人之誤題”“篇名之誤題”和“關于故事之淵源及后來之影響”,詳細介紹魯迅整理《唐宋傳奇集》的經過。

再次,臺靜農認為《小說舊聞鈔》不只是名字所顯示的小說搜集整理的應有之義,“實有總結舊聞,考證舊聞之意,使人讀其書并知其淵源與演變”(62)同上。,并詳舉其例,顯示了魯迅考證的精到之處。他這樣介紹《小說舊聞鈔》及其分類:

是書分類為:(一)以小說為綱,得四十一部;(二)源流;(三)評刻;(四)禁黜;(五)雜說。末附以引用書目。計引用書有七十六種,其未通觀全部者,僅王坼《續文獻通考》止閱其《經籍考》而已。(63)同上。

臺靜農的這篇文章系統介紹了魯迅古代文學整理與研究的成績,論證充分,概述全面,林辰評價這篇文章“是關于魯迅整理古籍方面的較早的一篇名作”(64)林辰:《懷臺靜農先生》,載《林辰文集》第3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第282頁。。

《<古小說鉤沉>解題》是臺靜農1946年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的聘請赴臺后所寫,發表在《臺灣文化》上。臺靜農詳細地介紹了《古小說鉤沉》的36種小說中的29種,內容較之前只是參照《中國小說史略》和各種《藝文志》的序文更加豐富。值得一提的是,臺靜農在正文之前還寫了一篇序文,對《古小說鉤沉》評價甚高:

魯迅先生之《古小說鉤沉》,僅有一總序,民國元年假其二弟作人之名,載于《越社叢刊》。全書合魏晉江左作者,得三十六種,雖墜簡叢殘,難復舊觀,然治小說史者,欲考古說,舍此莫由。顧先生生前,未及一一敘其源流,讀者殆莫窺其端緒。茲檢舊籍,略為解說,其無可考者,仍付闕如。至輯錄之勤,校完之精,則非淺學所能知也。(65)臺靜農:《古小說鉤沉解題》,《臺灣文化》1948年第3卷第1期。

另外,臺靜農還有一篇《魯迅先生的一生——在重慶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大會的一個報告》(66)臺靜農:《魯迅先生的一生——在重慶魯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大會的一個報告》,《抗戰文藝》1938年第2卷第8期。,解釋魯迅整理《嵇康集》的原因,認為是其借整理古籍寄寓他面對黑暗現實的苦悶情緒和無法盡情抒懷的憂思。

(六)其他研究

除了以上這些研究,還有一些零散的研究。如唐弢對魯迅《<古小說鉤沉>序》的發現,鈞相《<小說舊聞鈔>讀后記》(67)鈞相:《<小說舊聞鈔>讀后記》,《中國商報》1940年7月17日,第5版。和斯文《<古小說鉤沉>探源》(68)斯文:《<古小說鉤沉>探源》,《天津華北新報》1944年12月18日,第3版。。

唐弢對于《<古小說鉤沉>序》的發現,彌補了《古小說鉤沉》沒有序的遺憾。唐弢在《<魯迅全集補遺>編后記》中提到:

《<古小說鉤沉>序》發表于民國元年二月的《越社叢刊》第一集上,是戴望舒先生借抄的?!疚呐c《儗曲序》一起,用周作人的名義發表。周作人《關于魯迅》一文中說:“其輯錄的古小說逸文也已完成,定名為‘古小說鉤沉’,當初也想用我的名字刊行,可是沒有刻板的資財,托書店出版也不成功,至今還是擱著?!毙蛭慕枋?自屬無疑。茲姑從發表年月,定為一九一二年,但其撰作日期,恐怕要較早于此的。(69)唐弢編《魯迅全集補遺》,上海出版公司,1946,第386-387頁。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唐弢考證魯迅佚文謹慎細密的態度,不從孤證,多方求證,保證佚文的真實可靠。他后來繼續輯佚魯迅作品,將搜集到的《<中國小說史略>再版附識》和《小說備?!肥珍浽凇遏斞溉a遺續編》一書中。

鈞相在《中國商報》上發表一篇《<小說舊聞鈔>讀后記》,分兩期登載完成。他首先指出《小說舊聞鈔》勝于蔣瑞藻《小說考證》的地方:一是只收小說材料,其他材料不收;二是使用原書材料;三是文章“力汰重復”,行文簡潔。其次,他認為魯迅不僅提供小說資料,而且對這些材料進行考證辨偽,使讀者受益匪淺。再次,他指出《小說舊聞鈔》沒有將晚清幾部著名的小說收入,不夠完備,如韓邦慶《海上花列傳》、李汝珍《鏡花緣》、劉鶚《老殘游記》和曾樸《孽?;ā?。

斯文《<古小說鉤沉>探源》對《古小說鉤沉》輯錄的先秦至隋代古小說三十六種的作者進行考證。除了一些佚文的作者已不可考外,他還根據陸侃如《中國文學史簡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辭源》等書撰寫十六位作者的小傳。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發表在1944年12月的《天津華北新報》上,該報是日偽當局為了加強華北地區的報紙管控所創辦。在此,作者為了規避檢查,將《古小說鉤沉》的作者寫成“周樹人”而不是“魯迅”。

三、這一時期研究的意義與不足

如上所說,這時期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魯迅古籍整理的回憶性記述,研究者作為和魯迅同時代的人,在回憶和總結魯迅生平成就時,關注到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就。二是對魯迅古籍整理內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古籍方面,肯定他對小說整理和研究的開創之功。

總的來說,這時期的研究作為魯迅古籍整理研究的開始階段,研究者多從史料層面評價魯迅的成績,肯定他搜集全面和治學嚴謹的優點。一些研究者如蔡元培、鄭振鐸和臺靜農等人還關注到魯迅在治學興趣、研究方法和觀點方面具有現代學術新質。這時期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這一時期的研究者主要關注魯迅的小說古籍整理工作,而對其他鄉邦文獻、集部古籍和子史典籍關注較少。因為魯迅整理的小說古籍與其他古籍相比出版較早,所以研究者的目光也多聚焦在這一方面。關于魯迅整理古籍在1949年之前的出版情況,《百喻經》《會稽郡故書雜集》《小說舊聞鈔》和《唐宋傳奇集》在其生前出版,《古小說鉤沉》和《嵇康集》1938年被收入《魯迅全集》。其中《百喻經》是魯迅1914年為慶祝母親六十生壽托金陵刻經處所刻印,《會稽郡故書雜集》1915年以周作人名義發行,魯迅后來很少提起這兩部書。在1932年魯迅編訂的譯著書目上,在整理的古籍方面,他列舉已經出版的《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以及未出版的《嶺表錄異》《嵇康集》《古小說鉤沉》和謝承《后漢書》。此外,魯迅晚年曾打算集印“三十年集”,前后列出兩種不同的編目。在第一種中,只列舉《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和《小說舊聞鈔》等小說古籍,與《中國小說史略》一起構成小說史研究體系,魯迅為這個系列起名為“說林偶得”。在第二種編目中,魯迅只列舉以上三種古籍,不再提“說林偶得”的名字,除此之外,他還增加“起信三書”(70)魯迅:《魯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519-520頁。。據許廣平回憶,這三書指的是《嵇康集》《嶺表錄異》和謝承《后漢書》。(71)許廣平:《許廣平憶魯迅》,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第141頁。這兩種編目以小說古籍為主,這些作品問世較早,且出版時間相距不遠,與《中國小說史略》“構成‘史料-史論-文本’相結合的完整的中國小說史研究體系”(72)鮑國華:《作為方法的史料——重讀魯迅<小說舊聞鈔>》,《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青睞。除了《嵇康集》1938年隨著《魯迅全集》的出版受到關注之外,其他古籍因為沒有出版,也就難以進入這一時期研究者的視野。

其次,與同時期關于魯迅創作、思想等方面的研究相比,關于古籍整理的研究數量較少,起步時間較晚,而且缺少系統深入的研究。與《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新文學作品一問世即引起討論和關注相比,魯迅生前出版的《小說舊聞鈔》和《唐宋傳奇集》等輯錄古籍受到的關注較少,以致魯迅不愿將《古小說鉤沉》交付北新書局出版,原因在于他認為“看的人一定很少,折本無疑”(73)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第413頁。。

第三,研究者沒有充分認識到魯迅古籍整理這一學術工作的意義,以及古籍本身所呈現的魯迅治學方法和眼光方面的獨特價值。比如,這一時期,一些關注魯迅小說史研究的學者往往將魯迅整理的小說古籍看成史料的準備,但魯迅所整理的小說古籍在材料的選擇上,同樣可以反映魯迅治學的方法與特點。

總之,1949年之前關于魯迅古籍整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開創性,為后來研究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研究者們所處的時代和自身的特點,這時期的研究還處于發軔階段,對魯迅古籍整理的研究還不夠全面深入,有待后來研究者的繼續開拓。

猜你喜歡
舊聞小說史古籍整理
斯鹽最靈,此籍可餐
——鹽業古籍整理新成果《河東鹽法備覽合集簡注》出版
論“明清實錄藏族史料類編叢書”古籍整理工作
春日田家
5G不僅僅是快
首屆宋云彬古籍整理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邯鄲淳《笑林》與“笑林體”文體獨立的示范意義
淺議《中國小說史略》之“略”
Ireland and Joyce’s Novelette
“舊聞”新作:地市報文化副刊的拓展之道
舊聞如何煉成精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