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與世界意義

2024-04-13 17:18
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李 文

內容提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和國家未來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把世界現代化的普遍性轉化為本國現代化內生動力,把本國現代化的特殊性轉變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的“雙重屬性說”,是現代化學說發展中一個富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突破,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構建提供了科學指南。習近平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個結合說”,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明確了根本途徑。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新圖景,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方向,彰顯著鮮明的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

當今時代變亂交織,出現了二戰結束后尤其是后冷戰時代以來未曾有過的新情況:世界政治似乎被越來越難以解決的沖突和武裝暴力所主導,世界經濟發展的變數與不可預期性與日俱增,此前相對穩定、均衡、確定性較高的有序世界,面臨被不穩定、不平衡、充滿不確定性的無序世界取代的危險。人類社會何去何從,成為擺在世人面前的時代之問、世界之問。

導致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從根本上說,在于西方世界整體走勢衰微,日趨封閉、僵化與保守,既難以給發生巨大變化的世界帶來新的活力與生機,無法引領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之路,又無視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不斷壯大的現實,不愿意、也缺乏能力接受新興力量和新型文明的挑戰,一味抱殘守缺,全力維護自己在世界范圍內的霸權地位;在于西方世界引以為傲并大力在世界范圍內推廣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和理論山窮水盡,難以對解決當今時代難題提出新方案、新舉措,不僅未能根據中國崛起帶來的世界格局新變化進行理論創新,提出富有解釋力、說服力的新觀點、新學說,而且還不肯退出自西方世界興起后一直占據的文化思想高地,仍然試圖牢固掌控話語權與解釋權,造成世界范圍內認知邏輯與事實邏輯的嚴重脫節。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备母镩_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推進和拓展了與西方現代化模式不同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注入新動力,展示新圖景。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中國共產黨對于現代化規律認識的逐漸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以全新的視野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新闡釋,為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成為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理論依據,為解決時代難題、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一、“雙重屬性說”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1)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求是》2023年第16期,第4頁。習近平提出的這一“雙重屬性說”,是世界現代化學說史上的一個富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構建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所經歷的以工業化為首要推動力,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大轉變過程。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無一不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體,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無論在物質生活、社會生活,還是精神生活層面,都存在可以用統一標準加以衡量的普遍性,以及不能用統一標準加以衡量的特殊性。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物質生產力水平是衡量現代化的首要標準,但物質生產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條件與精神條件。人類社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世界各國現代化都具有普遍規律可循,包括以非生物能源高度利用和技術進步推動的工業化,由服務業迅速發展推進的產業化,由“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增大帶來的市場化,由人口日益以都市為中心組織起來的城市化,以及相應的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的深刻的變化。另一方面,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歷史不同、文化有別、國情各異,決定了成功通往現代化的道路千差萬別而非千篇一律,各國現代化又具有鮮明的本國特色。

如果對現代化規律的揭示尤其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就此止步,難免落入以靜止和片面為特征的形而上學窠臼。人類社會的發展永無止境,現代化常為常新?!鞍俅ǖ胶?,殊途同歸”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其真理的成分只適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某一地域,如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經過農業革命先后進入農業社會;再如,西歐、北美不同國家效法英國,紛紛通過工業革命,加入西方工業化、現代化國家行列。但正如農業文明并非人類社會發展的頂點,后來被西方工業文明所取代一樣,以西方世界為代表的工業文明也絕非人類社會發展的終點。

無論人類歷史多么漫長,一些普遍性因素始終存在、超越時空,如人類生存須臾不可離開的、與衣食住行直接相關的物質生產。但如何組織生產活動提高生產能力,“現代化”的普遍特征與“本國特色”之間存在相互轉換關系。在由栽培與馴養技術推廣及深化為特征而開展的農業革命過程中,英國是一個例外,可稱之為進入農業社會過程中的“英國式現代化”,但因十足的“英國特色”帶來英國工業革命,并因其他西方國家的迅速跟進,產生了特定時間、特定地域“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模式。英國發展的特殊性轉換為一種普遍性,造就了一種新的資本主義文明形態。

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同國家的現代化,包括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和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都有著“兩重屬性”。與西方世界較早進入現代化行列的國家比較,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現代化,因自身的特殊性更為突出,對拓展現代化內涵與外延的貢獻也更為突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國家,擁有五千年歷史與文明,這樣的歷史和現實地位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必然具有不同凡響的世界意義。這種不同凡響,既表現在現代化普遍特征方面,更表現在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方面。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十分重視現代化的各國共有特征一面。如黨的八大就提出要使我國“盡快地從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頁。。但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7頁。,協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導致在獨立自主打造完整工業體系后的一個較長時期內物質生產能力一直未能獲得顯著提升。內生動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工業化、現代化進程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影響力。

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發展大勢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律認識日益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得以沿著與西方國家既有共同點、又有所不同的路線和目標加速前行?!霸谛轮袊闪⑻貏e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2版??梢灶A期,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所矚目,展現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全新圖景,將極大地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普遍性與特殊性兩個方面,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加以展開。在普遍性方面,報告總結了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舉世公認偉大成就,包括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成倍增長,城鎮化率達到64.7%,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科學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等。報告擘畫的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指標,如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且包括社會層面的任務,如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更包括精神層面的追求,如強調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共同價值。其中許多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長率、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等,都存在世界可以量化的、統一衡量標準。(5)同上。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前所未有地明確肯定中國式現代化在不同層面有著與世界各國相同的目標與追求,其蘊含的重大理論創新價值,將隨著時間不斷推移而日益獲得證明。

在特殊性方面,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以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為本國特征,以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本質要求,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歷史使命。這一精辟闡述,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展現出人類社會發展新圖景。(6)同上,第2、3版。

(二)“雙重屬性說”的科學依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和生命力,取決于對客觀規律的把握與揭示程度。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雙重屬性的闡釋,切合中國實際,沿普遍性向特殊性遞進,深刻把握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

1.體現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7頁。。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共產主義社會,而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離不開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否則,“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6頁。。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恩格斯最早提出“工業革命”這個術語,指稱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前期發生在英國以及后來逐漸在世界各國相繼發生的從手工生產轉向機器大生產的技術和經濟變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工業革命因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強大動力。工業化帶來城市化與公路、鐵路的發達,進而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9)同上書,第114頁。隨著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與工業文明相一致的國際規則隨之不斷產生與完善。工業化是“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和“非工業國家”必然之路:“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頁。在世界市場形成經濟競爭普遍化的情況下,“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6頁。

習近平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的論述,充分展示了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繼承與創新。中國共產領導世界上人口最多、困難最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取得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令人信服地表明這個世界第一大黨對人類發展普遍規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在認識歷史發展大勢基礎上的主動作為。

2.體現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

在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與拓展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走和平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中國式現代化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反映出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明確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1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6頁。20世紀90年代初,他更加深刻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3)同上書,第373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觀點,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不懈努力,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14)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4版;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23頁。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區別。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定性。

3.體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中國最大的國情,黨的領導制度是中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近代中國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難以推翻“三座大山”,從被侵略壓迫的境地中解放出來,實現站起來的光榮夢想。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沒有像蘇聯戈爾巴喬夫那樣,在所謂的“新思維”指導下,打著改革的旗號實行所謂的“自由”“民主”全面倒向西方,導致亡黨亡國,而是日益走向繁榮富強,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而“四項基本原則”中的最重要的一條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顯而易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難以通過改革開放實現富起來的美好愿望。

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社會轉型壓力十分巨大,遭遇的矛盾風險分外嚴峻。面對接踵而至的風險與挑戰,“為什么我國能保持長期穩定,沒有亂?根本的一條就是我們始終堅持共產黨領導”(15)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67頁。。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索和深化對執政規律的認識,以中國國情為出發點,一心一意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能夠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愿景激勵人、鼓舞人、感召人,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凝聚磅礴偉力。

(三)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中國式現代化“雙重屬性說”終結了將傳統與現代截然對立的“雙重使命說”,堪稱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一項重大理論成果。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國家具有雙重歷史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8頁,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破壞與建設的雙重使命,在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主要表現為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的對立與割裂以及迷茫與彷徨,如羅榮渠對近代中國的現代化探索過程所總結的那樣:背棄了傳統的現代化成為殖民化或半殖民化,而背向現代化的傳統則成為自取滅亡的傳統。(17)參見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07頁。由于對現代化的雙重屬性缺乏科學認識,當時中國知識界長期徘徊在鼓吹中國萬事不如人的崇洋媚外和宣揚狹隘民族主義盲目排外之間。

二戰結束后,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盡管殖民主義思維依舊不同程度存在,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發展中國家行列,尤其是冷戰結束后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方國家主導、引領非西方國家命運的局面。隨著不同國家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增強和相互往來日益增多,共同利益、各方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以及各方認可的共同價值也日益增長。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優等生”,通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與中國化,創造性地提出了“雙重屬性說”,使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兩個重要理論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其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共同性問題。由于社會主義是在對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歷史進步性缺乏充分認識的情況下起步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以蘇聯為代表,沒有充分認識到兩種社會制度之間存在普遍性的一面、值得相互學習的一面,而是從樸素感情出發將兩者完全對立起來,興無滅資,逢西必反,逢美必反??傊?,凡是資本主義的,一概反對,導致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舉步維艱,甚至遭遇巨大挫折與失敗。改革開放的成功,在于從中國實際出發逐步改變這種片面的、不客觀的想法與做法?!半p重屬性說”則更加明確闡明雖然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不同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但兩者在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方面具有共同性,從而超越了非敵即友的二元對立思維和價值觀,為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提供了理論依據。

其二,“不破不立”是否是傳統與現代化兩者間必然歸宿問題。對此,“雙重屬性說”給出的正確答案是: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而中國特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F實是歷史的延伸,歷史是現實的源泉,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做不到以徹底否定自己歷史為前提的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語境下,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不是“破”與“立”的二元對立,而是傳承與發展的革故鼎新。正因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構建重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而中國的現實又是中國歷史的有機延伸,中國式現代化才得以打破現代化即西方化的成規,能夠在西方道路之外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另辟蹊徑。

二、“兩個結合”是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基本途徑

“兩個結合”是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第2版。

(一)“兩個結合”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揭示自然、社會與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但其本身具有的科學性、先進性離不開社會實踐的檢驗與提升,其新的生命力離不開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傳承獲得滋養。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獲得對革命事業和現代化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理論創新成果。在中國革命陷入低潮后,毛澤東沒有照搬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這一馬克思主義信條,而是從當時中國絕大多數人口都是農民、貧農這一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以“沒有農民,就沒有革命,沒有貧農,就沒有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為中心內容的毛澤東思想,引領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面對十年動亂后期中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的現實,鄧小平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這一所謂的社會主義金科玉律,創造性地提出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核心內容的鄧小平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習近平從中國迎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新的國情出發,創造性地推進與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離不開對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具體實踐新嘗試、新經驗進行總結后的創新發展,而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源頭活水,來自中華民族數千年綿延不絕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精神依憑?!爸挥兄哺緡?、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1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2版。只有得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才能迸發新的生命火焰。

任何國家的傳統文化都具有許多普遍性、一般性的因素,這些因素或曾為某一地區和某一時代所特有,但與現代化之間并非截然對立、不可融合?!懊恳环N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從它的土生土壤中勃興起來,都在它的整個生活期中堅實地和那土生土壤聯系著?!恳环N文化都有它的自我表現新的可能?!?20)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齊世榮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39頁。作為對人類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揭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固然是通過對歐洲工業化帶來的發展歷程加以觀察、概括與總結的結果,但歐洲的歷史和亞洲的歷史、中國的歷史都是人類的歷史,彼此間存在共同之處。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國文化的“早熟性”,誕生于工業革命后的馬克思主義與現代化啟動前的中華民族的歷史經驗、歷史記憶與思想之間,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與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之間,存在更多的深層次內在聯系。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2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第1版。這種“高度的契合性”,構成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的一個重要原因。姜義華指出,社會主義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方才傳入中國的全新概念,但社會主義所秉持的核心價值和基本訴求,非常契合中國人一貫向往的“天下為公”。(22)參見姜義華:《“天下為公”何以深遠影響中華文明發展?》,中國新聞網,2023年2月8日。日本學者溝口熊三也觀察到:“正是在中國強有力伸展著的相互扶助的社會網絡、社會倫理以及政治理念,才是中國的所謂社會主義革命的基礎。就是說,社會主義機制對于中國來說,它不是什么外來的東西,而是土生土長之物;馬克思主義不過是在使這些土生土長之物得以理論化過程中,或者階級斗爭理論指導下進行革命實踐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刺激作用的媒介而已?!?23)溝口熊三:《中國的沖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第124頁。

(二)“兩個結合”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性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與社會主義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和最重要的實際,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性質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最顯著、最根本的社會屬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得出的最為重要的結論。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不斷變化的國情相結合,我們黨圍繞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取得理論上新的突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提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則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4)參見《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從本世紀中葉提前至2035年,并提出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5)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2、3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第一個結合”基礎上的“第二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尤為顯著。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2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第2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民本思想?!渡袝氛f:“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27)王世舜、王翠葉譯注:《尚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436、369頁。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至上”理論為指導,習近平將中國古代民本主義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2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2版。。按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新的社會制度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頁?!疤煜戮健?,是中華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如《晏子春秋》主張“其取財也,權有無,均貧富,不以養嗜欲”(30)湯化譯注:《晏子春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91頁。?!对娊洝ご笱拧っ駝凇烦珜А懊褚鄤谥?,汔可小康”(31)高享注:《詩經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22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通過從傳統文化“天下均平”思想獲得精神滋養與創新源泉,中國共產黨人得出結論:“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3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肮餐辉J侵袊厣鐣髁x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3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2版。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非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志。(34)參見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求是》2023年第16期,第4頁。

在馬克思主義語境中,和平是符合人類本性的生存狀態,實現永久和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既弘揚了馬克思主義的和平理念,又賡續和發展了自古以來“和為貴”“和而不同”“內圣外王”“睦鄰友邦”“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等植根于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習慣和行為方式,使自身與充滿戰爭、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的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從根本上區別開來。

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人類歷史逐漸向世界歷史轉變。20世紀后半葉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人類歷史步入以全球化為標志的歷史階段,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交往和合作日趨緊密。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以“天下一家”“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等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為智慧源泉,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體現了一種建設美好世界并為人類謀進步、謀大同的情懷。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長的基礎,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與其他自然的關系?!?3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頁。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疤烊撕弦弧薄暗婪ㄗ匀弧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等哲學理念,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通過馬克思主義重視自然的思想與中國古代重視生態的理念的結合,習近平提出中國式現代化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特征的重要思想:“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3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4版。

(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本培元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3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第1版。傳統文化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滲入我們血液、深入我們骨髓的積液。經過長期的累積后,它并非像沉靜的山川那樣凝重而缺乏動力,而是真正深入我們生命發生化學作用的一種勢能、動力。(38)參見中國文化書院講演錄編委會:《中外文化比較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第66頁?!皟蓚€結合”正本清源,確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于傳承和光大維系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中華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大本大源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通過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與發展,日益顯現出豐富充沛的當代價值,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力量,也使中國徹底告別了近代以來屢屢出現的“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39)王守仁:《詠良知四首示諸生》,載李慶撰:《王陽明詩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626頁。的不正常狀態。正如羅榮渠指出:“千年的皇權帝國與儒教文明崩壞之后,病急求醫,模仿與抄襲了各種外來的現代化方案,為引進現代文明的創新而丟掉既往文明的更新。實際效果是:百年的變革始終在抄襲外國與回歸傳統之間搖擺,時斷時續,雜亂無章,不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沒有找到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40)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69頁。如今,通過“兩個結合”,中國終于在國家層面科學地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即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從此真正扎根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實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在抄襲外國與回歸傳統之間搖擺的問題。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近代以來長期占據世界主導地位的西方文明日薄西山、人類社會繼續前行迫切需要新的文明引領開辟歷史新紀元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應運而生?!爸袊浆F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41)《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第1版。

(一)中華民族主體意識的覺醒

經歷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百年艱難探索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主體意識日益覺醒,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回到了自己歷史的延長線,真正地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在1935年遵義會議上,毛澤東掌握了原來名義上掌握在李德、博古手中,實際上掌握在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手中的軍事指揮權。從此,我們黨逐步形成成熟的、有權威的、有能力的領導集體。新中國成立伊始的抗美援朝戰爭被史家稱為“立國之戰”,就在于這場戰爭徹底結束了中國被世界其他大國壓迫、凌辱與指手畫腳的歷史,中國因此大幅提升了國際地位,贏得世界的普遍尊重,自此開始以獨立自主的姿態登上世界舞臺。大體上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我們黨以大無畏精神在政治上否定了蘇共不可一世的“老子黨”地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在經濟上克服重重阻力,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穩步有序地擺脫來自蘇聯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采取了符合中國國情、有利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其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開始將話語權全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百年大變局歷史背景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深厚、穩固的文明根柢作堅實基礎,開始以中國立場為出發點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更加科學地將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國家放到它本身應有的位置上;開始用中國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衡量是非曲直,用自己的理論與實踐豐富世界的多樣性與多元性,給過去100多年來一直以種種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被西方世界與西方文化認同、引領和評判的歷史,畫上了一個句號。

(二)為民族復興凝聚磅礴偉力

大體說來,一個國家現代化起步越晚,越受制于外在因素和力量,越需要提升現代化領導的組織力?!罢麄€世界發展進程的總趨勢是沿著自發性—意向性—主體能動性的方向升進”。(42)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68頁。與早期實現現代化的歐美國家采取自下而上路徑、重視市場作用弱化政府功能的情形有所不同,后發國家現代化的特征是自上而下地進行,政府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前文所述,在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等東亞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強勢政府起到了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中國現代化面臨的情況更為深刻復雜,無疑更需要自上而下充分調動發揮主體能動性。正因如此,黨的二十大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定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認為“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43)《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 2023年2月8日,第1版。。

從世界文明史的角度考察,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有著更加深遠、超乎尋常的特殊意義。

歷史上,許多古老文明都在歷史進程中消失、沒落。在湯因比筆下,有六大原生態文明,即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米諾斯文明、中國文明、瑪雅文明、安第斯文明(44)參見湯因比:《歷史研究》(上),曹未風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9頁。,但迄今其中五個基本消亡,只留下與這些母體文明具有某種代際親屬關系(或血緣關系)子體與遺址、遺物。但中國文明卻表現出強大的韌性與頑強的生命力,從核心觀念到語言文字,五千年來綿延不絕,從未中斷,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

雖然中華文明傳承綿延至今,但有一個難以否認的缺憾:在多數時候政府缺乏足夠的組織、動員能力,社會缺乏足夠的凝聚力、向心力。即使在政治上實現高度統一的王朝,中央政府也很難將領導力較好地貫徹到社會各個角落。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更是陷入內憂外患、四分五裂的狀態,軍閥割據、戰爭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整個社會“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45)參見《梁啟超全集》第二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09頁。。孫中山無奈地說:“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處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46)《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621頁。

但中華民族真的不具備足夠的領導、組織力和凝聚力,從而導致中華文明裹足不前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罪惡的對華侵略戰爭,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自近代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同仇敵愾、共御外辱的局面?!熬乓话恕笔伦內苣曛H,針對資產階級媒體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悲觀論調,魯迅憤然寫下《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義正詞嚴地指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47)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載《魯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18頁。,極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毛澤東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出的評價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48)毛澤東:《論持久戰》,載《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4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也徹底結束了以往一盤散沙的局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征程。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的智慧與潛能得到空前釋放。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在黨和國家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環節得到進一步貫徹與落實,國家能力建設達到了空前的高度。14億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古老的中華文明再鑄輝煌凝聚起磅礴偉力?!爸袊伯a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4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2版。

(三)改變人類社會發展與世界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通過延續并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為公”,以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初心使命,中國式現代化無意取代主張“天下為私”、以資本為中心的西方發展道路,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之外為人類社會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天地。

迄今為止,全球約10億多人生活在以西方為主的發達國家,有10億多人口生活在最底層,約有50億多人口生活在兩者之間。(50)參見保羅·科利爾:《最底層的10億人:貧窮國家為何失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22年。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將使14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將徹底改寫經濟發展的世界版圖與國際權力格局,人類社會將因此進入一個經濟發展更為均衡、南北差距大為縮小、國際關系更加和諧、世界和平愈加持久的新階段。

(四)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變亂交織的世界,人類社會何去何從?面對這一歷史之問、時代之問,2013年3月,習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向世界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51)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72頁。黨的二十大則更加明確地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5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3版。

基于對人類文明發展歷史進程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相繼于2021年9月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4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叭笕虺h是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世界的未來愿景,為全球治理觀明晰經濟繁榮之本、安全穩定之基、文明交流之根?!?53)參見楊魯慧:《三大全球倡議: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全球治理觀》,《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3年第5期,第32頁。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內容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超越至今依舊試圖以各種形式占據主導和支配地位的“西方中心論”。

15世紀大航海以后,彼此間存在巨大差異的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建立起經濟聯系。在全球互相融合和競爭的背景下,各個地區展開經濟、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競爭,并由此產生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競爭有序的規則與秩序?!氨M管近代的經濟、文明、制度從歐洲開始,但在近代只能在這個規則下比賽?!?54)《葛兆光:全球史是彼此聯系的歷史》,《南方人物周刊》2023年4月29日?!拔鞣街行恼摗本褪窃谶@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學術界相應地把區域或國別史“完善”成“世界史”,形成由“中心”和“時代”兩個維度構成的歷史敘述。

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的“世界經濟中心”轉移說,依舊未能擺脫這種以“中心”和“時代”為維度的窠臼。由于到20世紀末東亞一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勢頭,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因此人們對下世紀東亞的前景洋溢著樂觀情緒,甚至預言將是‘亞洲世紀’的到來。真的會出現什么‘亞洲世紀’嗎?這是按‘歐洲世紀’翻版而來……如果亞洲真的取代歐洲與北美扮演全球的領導角色,變成新的國際權勢支配中心,那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繼續沿襲‘中心—邊緣’的國際格局,這未必是未來世界之?!?55)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45頁。。

中國式現代化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引領,對世界歷史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在于創生了一種新文明形態,使人類社會能夠超越近代以來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的“中心—邊緣”“支配—被支配”“霸權—服從”的國際關系格局,進而跳出中心交替、霸權輪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周期律。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和平共處、榮辱與共,展現出新的人類文明與現有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本質區別。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模范踐行者和新文明形態的開拓者,中國最希望的是發展好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挑戰或取代任何國家的任何世界地位。既不征服也不屈服,中國式現代化通過和平自主地融入國際社會發展自己。在人類已有現代化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努力創造一種不以我強你弱、我高你低、我贏你輸作為中心考量,而是以“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為主旋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協和萬邦、天下文明的新的世界秩序。中國不輸入也不輸出現代化模式,而且用“中國式現代化”而非“中國現代化模式”的提法,表明現代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類文明的發展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突破近代“民族—國家”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框架,是中國式現代化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做出的有益嘗試。與西方中心侵蝕邊緣的模式不同,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合作新框架,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精神引領,致力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朝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不是建立軍事聯盟、建立超級國家、建立帝國,也并非以資本、利益、生產、消費為中心構建經濟體系?!爸袊ㄟ^‘一帶一路’所提供的是‘路(絲綢之路)、帶(海上絲綢之路)、廊(中巴經濟走廊)、橋(亞歐大陸橋)’的概念,這是聯系,也是交互性的概念,是互聯互通、相互尊重、互利共贏,而不是支配統治,不是單一的個人主體與權力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中心—邊緣’關系,而是交錯關聯中的共生并作的哲學”。(56)陳赟等:《汪暉“齊物平等與跨體系社會”的天下想象》,《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第4期,第7頁。

四、結 語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不斷加大對中國的圍堵與打壓力度,從相反的方面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本身具有的創新性與影響力。一些西方政客與知識精英用明顯帶有偏見色彩的歷史觀與價值觀來審視與自己的歷史與價值截然不同的中國式現代化,出現巨大的認知落差和知識匱乏在所難免。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界非議,除了西方國家“別有用心”地稱之為“新馬歇爾計劃”之外,不少批評也來自一些發展中國家。

而正如朱云漢所指出的:“無論是來自當代西方,還是來自第三世界的批評,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對當今西方文明的沉迷,背后的歷史包袱都是對19世紀殖民主義下的帝國主義記憶。西方世界對中國發展的擔憂乃至焦慮是可以理解的。畢竟,100多年來,他們已經早已習慣了世界西方為中心的世界觀,他們習慣了對非西方世界頤指氣使,習慣了改變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所改變?!?57)朱云漢:《高思在云——中國的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94頁。這也從相反的方面表明,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改寫了近代以來一直以西方為中心、由西方主導、引領非西方世界的歷史,具有劃時代的世界意義與價值。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婚姻:“我不離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中國式的雅致生活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