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在線”走向“在場”: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審視

2024-04-14 18:15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在線宇宙現實

盧 嵐

(上海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93)

何為元宇宙?鄭緯民指出,A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區塊鏈(Blockchain),C是云計算(Cloud),D是大數據(Big Data)。元宇宙是在5G基礎上的“A、B、C、D”大聚會[1],是在多項技術緊密嵌套、同向發力的疊加優勢上形成的?,F有文獻傾向于把元宇宙看作互聯網化序列中的一個階段。但大多數研究并沒有將元宇宙與以往的有關虛擬現實、開放式游戲、VR、AR互聯網平臺等的概念完全區別開,而更像是一次概念的雜糅與集合[2],因而導致對元宇宙的外觀或感覺描繪缺乏一個連貫的愿景。關于元宇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文獻也較少涉及從互聯網到元宇宙進化時技術賦能的連續性特點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深刻影響。作為互聯網的進化方向與升級版,元宇宙賦能勢必為人類的社會生活劃出新跑道。本文擬解決問題:為何元宇宙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劇烈震蕩遠遠超過了互聯網?人類在技術支持下大量進入元宇宙時,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完成不同時空中的視覺置換、疊加?元宇宙對人類來說,突破了時空限制,提高了線上集會與交流的質量,這是否意味著虛擬的狂歡、現實的荒原?這就需要追蹤、審視、思考虛擬現實與元宇宙之間的諸多問題,詮釋元宇宙里錯綜復雜的多維關系,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一、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技術升維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沖擊

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孿生形態與延伸部分,給人以躍出此刻物理現實的可能。當然,元宇宙在萃取和融合現實世界的同時,依托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力量,變革了人類生存的時空場域,推動了人類社會生活新方式的產生,也形塑了人類思想行為的新特點,使得主體可以在虛實中自由穿行,元宇宙也因此有了“當下”與“具體”的溫度。元宇宙VR與AR的沉浸式體驗,不僅將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帶到另一個全新的維度之中,讓人們卸下日常生活的重負,而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

(一)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技術升維催生了人的連接方式重組

元宇宙是憑借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的一個現實與虛擬融合的虛擬世界。在元宇宙里,人類能夠讓“缺席”的肉身以智能身體“在場”(意味著各方社會行動者的主體或身體都處在同一個互動場景中?;ヂ摼W時代的在線對話,進化到更為適應人類社會行動實踐的深層次空間變革——元宇宙在場對話),并隨時“進入”“退出”和“切換”空間,以實現“在場”和“體驗”。較之于互聯網,元宇宙以其深度沉浸性特征重啟技術與身體的關系,實現人的連接方式迭代、重組與升維。

1.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技術升維

元宇宙和此前互聯網的最大區別是元宇宙支持實時性。元宇宙是一個持久不斷更新的混合現實空間集合,可以映射到不同的地理空間位置,是一種在不同應用程序之間歸檔、映射、共享創建的虛擬空間。這是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分享,相互協作且具有混合現實臨場感的復雜系統[2]。其信息資源可以隨時“跳轉”“回溯”和“聯結”。如果說互聯網發展的上半場實現了隨時隨地與任何人的連接,那么在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元宇宙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在任何場景下皆能“做事”。

作為互聯網的升級版,元宇宙所增加的全真互動這一維,使得我們所處的并非全然的虛擬世界,而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互改造轉化成的新的現實。由此,人際關系、社會關系乃至人們的思想行為等各要素也構成了元宇宙便捷攜帶的全息數字產品。簡言之,元宇宙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平面信息,而是包含視覺、觸覺、動覺等能使人在虛擬實踐中發生情感波動,激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的一種立體體驗。

正因為元宇宙不斷重構人類生存的時空場域,才使得人們在主觀上感受到空間厚度與廣度的增加,形成了人類生活的新形式。因此,元宇宙促使虛實融合,且數字分身和數字孿生技術可以用來模擬進行各種各樣的思想實驗,為我們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提供實驗參考。

2.在元宇宙里,主體以非物質性的“化身”存在,重構了人的連接方式

如果說互聯網只是提供了新的環境,以確保能更加輕松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那么元宇宙則是以深度沉浸性特征重啟技術與身體的關系,向外以VR、AR等技術裝置延伸人類感覺器官,內嵌以賽博格“化身(虛擬化的數字替身)”“在場”,呼吁著一種更加多元的身體觀,以詮釋人的連接方式的重組與升維。

首先,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元宇宙中獲得一種“在場”的知覺體驗,一是因為鏡像神經系統借助人體的知覺和思維過程,對現實世界中獲取的經驗進行數字化模擬并投射到了虛擬空間里;二是因為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與人體的神經系統相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知覺經驗,形塑了一種新的身體實踐。這是技術對身體邊界的拓展[3]。一旦身體和技術相互交織,那么身體和“在場”便不再捆綁在一起了。于是有了身體的“真身在場”與“化身在場”的說法,線上一個ID即可以表示我們“在場”。就像小說《黑客帝國》中由黑客打造的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人人都擁有自己的“化身”和虛擬形象,通過虛擬現實設備進入虛擬世界,與在里面的朋友們聚會和交流,從“在線”走向了“在場”。

其次,未來元宇宙應該是一個巨大的公共網絡空間,能夠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結合起來。在這個不受現實時空條件限制、極具臨場感的數字空間里,身體以“非物質性”方式存在——“化身”。通過“真身”與“化身”,主體可以在多重時空系統里無縫隙跳轉和切換。元宇宙的虛實融合特征,將人們在虛擬時空的體驗、社交等元素延伸到現實世界。當然,現實世界中主體的時空感、認知判斷也會返回到虛擬空間,讓主體走向更多元的形式。在元宇宙里,現實世界中的“真身”、虛擬世界中的“化身”是“二身合一”的?!罢嫔怼奔幢疚?,“化身”與“真身”在認知、情感、交互體驗上具有相通性。

最后,互聯網時代,當我們以身體是否“在場”來表現主體和再現主體時,身體和機器之間依然有一個清晰可辨的“界面”存在,且界面“可見”和“可觸”。而在元宇宙里,這個物質界面被隱藏了,血肉之軀似乎被擱置在該虛擬空間之外。在元宇宙里,表現主體與再現主體的分屬界面模糊,給人一種到場的幻覺,讓用戶沉浸在一個極像真實的數字世界中,有身臨其境的“在場”感覺,能在身體不在場的前提下實現人的在場。

總之,元宇宙借助不同時空的自由拼接與整合,增加了線上集合空間,提升了人際交往質量,實現人連接方式的重組與升維。

(二)元宇宙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境遇

我們借助元宇宙賦能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時,究竟是希望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范式與表達,還是希望它對我們既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再次確認?要想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弄清在元宇宙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境遇。

1.元宇宙賦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變革扎根于歷史縱深維度展開

互聯網思維自從正式進入學者們的研究視域,并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重要議題,就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思維,更是一種涉及理念、思路與方法調整的系統化思維模式[4]。因此,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思維、智能觀乃至今天的元宇宙觀,從更廣義的角度重新認識其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全面構建,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日趨成熟的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為思想政治教育賦能,推動了從“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的簡單相加狀態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狀態。元宇宙作為互聯網的升級版,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各種智能技術,而且由其賦能所營造的數字化生存場域帶來了社會價值觀念變化。然而元宇宙里,天馬行空的視聽體驗遠不及現實空間與身體在場感傳遞的價值,且生活的點點滴滴遠非數字化可以模擬的,這無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風險和難度。

另一方面,數據庫是數字時代的核心隱喻,借助元宇宙賦能,人們更易通過數據庫來檢索世界、理解世界、表征世界。如果說數據庫是非線性、即刻存儲與讀取的后現代敘事范式,那么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線性敘事方式存在天然的緊張關系。換言之,元宇宙里天馬行空的視聽體驗與思想政治教育四平八穩的灌輸與說教之間存在不匹配現象。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正處在從線性敘事走向數據庫媒介輪番登場的交界處,而思想政治教育正處在元宇宙虛實溝壑之間的這一現實,無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風險。

2.元宇宙給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帶來的機會窗口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變革思想政治教育以適應時代發展成為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元宇宙里的數據庫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片段,還記錄了每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期間同時發生的大量的意義生成。而元宇宙憑借超強的計算力與超強的選擇匹配性,通過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可以規避過載的視覺體驗所引起的眼花繚亂,從而在創新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手段、形式乃至教育理念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機會窗口,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維、新理念、新范式的出現。

此外,元宇宙區別于互聯網的特點在于其具身體驗與實時交互性特征。借助元宇宙的具身體驗特征,將思想政治教育抽象性說理部分以具象化、生動化的形式呈現,使受教育者能夠有意識地、能動地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深度認知、理解主流價值觀并外化為行為習慣,進而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創設與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場景與資源。相比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與學之間“你說我聽”“我打你通”的機械式灌輸,基于元宇宙生動的三維沉浸式體驗,讓受教育者身臨其境地在歷史英雄人物的熏陶下成長,并在效仿先進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崇高道德使命感。這使得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主動接受、愿意接受,實現從個體認同走向國家認同的內在身份體驗的升華,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邏輯創新發展,為科學預測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提供機會窗口。

總之,元宇宙與現有媒介之間,并非同一維度的迭代,而是對互聯網發展的升維過程[5]。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元宇宙所構筑的所謂虛擬與真實這兩重世界之間的對峙及其關聯,更為重要的是需要認識這種基于網絡化數字空間的完全“非物質”化社會交往。它直接關涉到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究竟是現實思想政治教育的虛擬化平行宇宙,還是全天候的“線上”與“線下”的互嵌,乃至對虛實空間全面貫通的理想藍圖。

二、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技術升維,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理路

所謂賦能,簡單地說,就是給某事物賦予某種能量。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不僅包含由實向虛的現實鏡像,更有由虛返實的動態擬真。它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變革的同時與元宇宙造就的新思維融為一體。由此,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理路,就具體化為由元宇宙所衍生的時空場域和創造力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以及元宇宙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相互激蕩、相互建構的關系。

(一)元宇宙造就的時空場域與創造力,是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邏輯驅動力

在從互聯網到元宇宙的升級過程中,數字化技術形態不斷嵌入和滲透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社會不同領域,賦能社會生產、教育、交往、消費和治理等各個層面,從而推進社會各領域日趨網絡化、數據化和智能化[6]。由此,元宇宙賦能是以技術的迭代進步、虛實場景的融合與互通,來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則是元宇宙賦能的邏輯必然。

1.元宇宙的技術迭代升維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社會機制、結構和關系的聯動變革。元宇宙在被現實社會建構的同時,也重構現實社會,并帶來了社會真實感的轉移、社會交流方式的變革以及人的觀念的全面改變。因此,以元宇宙為平臺所建構的社會關系也具有社會實在性,并直接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變革中。

首先,元宇宙所建構的虛擬世界,實際上就是把現實中的事物進行數字化并復制出一個平行世界。這是與現實不同的另一個時空、另一個維度。須知,人類生存既是實在生存也是虛擬生存,甚至更多表現為一種虛擬生存。因為人只有具備虛擬能力,才能夠通過想象和符號系統來實現群體的聯系,并借助媒介從自然界獲取信息,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改造自然,賦予實在界以意義[7],進而在虛擬時空放飛夢想,突顯虛擬的力量。當然,元宇宙是以現實為參照的平行存在,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想法也會帶進虛擬世界中。

較之于互聯網,元宇宙更像一系列高新技術的“連點成線”,是一種人類進行全面數字化遷移的生產、生活、生存的載體,并以實時性、在場性、融合性、持續性特征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元宇宙發展代表著當前技術正朝著更為立體的方向發展,它帶給人類顛覆性的影響,體現在媒介從二維表達向三維感知的升維上。因為在元宇宙里,VR、AR、裸眼3D、腦機接口等技術使得三維化的表達得以落實,個體不再是二維象限中的坐標點,而是三維世界中的在場者和體驗者[8]。三維空間不再僅僅是聲音和畫面的簡單呈現,而是我們隨時“進入”“在場”和“體驗”的存在。

其次,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相比,由元宇宙衍生的時空場域和創造力,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場域24小時的在場延伸,支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整段性、連續性的時間投入,實現了真實感3D畫面升維與虛實共生的全場景連接。加之其功能的更加智能化、真實化及泛在化,使得文明的記憶成為鮮活的體驗與經歷,實現了與先哲、前輩的同時空交互對話,打破了二維平面線性敘事模式,建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3D時空模式,讓教育主體感受“全場景學習”的增強沉浸式體驗。

最后,元宇宙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一個虛實共生、全場景連接的時空場域,增強了沉浸體驗的智能化活動的活力。正是元宇宙的賦能與反哺,讓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在一個可感知、可體驗、非線性、可回溯、無窮無盡的時空隧道里。我們憑借元宇宙賦能,搭建了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場景,推進了現實場景與虛擬場景“互通有無”,形成了“無處不場景”的新格局,進而讓受眾體可以跨越虛實邊界、隨意穿越多個場景且隨時“進入”“退出”和“切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場景,并能依據受眾體的興趣和習慣,適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場景,以達到個性化體驗的最佳狀態。

因此,無論是由“實”延伸至“虛”,還是由“虛”返“實”,元宇宙都成為一個投放感情、釋放想象力的時空場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借助元宇宙賦能,喚醒潛意識,將那些被遮蔽的東西重新挖掘出來,把過往歷史的古昔感、崢嶸感、深邃感與想象空間彰顯出來,讓主流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沉淀與消化、融入與發酵,進而滲透成潛意識。

2.數字化轉型是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必然

元宇宙是互聯網進化的結果,與互聯網一脈相承。算力、信息、數據和AI驅動互聯網向元宇宙進化。元宇宙以其超強的算力碾壓互聯網,這也是元宇宙會將世界“徹底數字化”的原因,當然也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元宇宙主要從三個方面加速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一是從“信息交互”到“沉浸式感知”,超越了傳統的“用戶和平臺”的關系,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人和新世界”的關系,以共生共創的方式推動互聯網發展和進化;二是以區塊鏈技術思想提供公開透明的平等確權共識,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平等交互作用;三是元宇宙容納的是大規模的內容、智力、數字產品的生產創造,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持。

從元宇宙的發展來看,混合現實體感的活動數據、人機交互產生的數據和構建者創造的內容等皆是新的數據來源。人們熟知了物質世界的進化邏輯,對于意識層面的新思維所孕育的巨大能量缺乏足夠的認知,而元宇宙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當前“元宇宙”的概念化實際上也代表著無限的價值,預示著進入精神領域和思想領域進行數字化價值的創造,進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理念的牽引產生了強烈的需求。

(二)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取向

作為三維化的互聯網空間,元宇宙以其時空建構的內在動力,在多個維度展現其價值,并基于區塊鏈的技術支持,力圖建構一種以共創性和共生性為特征的新秩序,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

1.元宇宙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兩棲登場的功能,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

元宇宙的融合性特點,實現了“真身”與“化身”的合二為一與深度互動,進而開啟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兩棲登場的功能。

一方面,與互聯網時代的在線世界(或虛擬世界)的不同之處在于,元宇宙實現了虛擬和現實的融合與并置。在元宇宙里,當人們穿戴智能設備,通過賽博空間的數據進入他人居住的物理環境之中時,人們除了肉身經驗之外,又多了一層新的聯系與交互控制,即借助元宇宙中的“化身”,實現了“真身”與“化身”的深度互動,形成了新的連接與共享,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兩棲登場。

另一方面,同互聯網相比,元宇宙具有更高的計算效率與更強的計算力。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時性,體現在區塊鏈通過其傳播技術將虛擬現實中的每一個動作實時、精準地發布到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身邊,以實現共享語境。而VR、AR技術借助實時渲染,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更大程度的沉浸,并以“化身”“到場”,來實現“真身”“在場”的臨場感。如果說現實世界的“物質中心化”時代旨在改造自然,那么虛擬世界“靈魂覺醒”正在呼喚人類變成更有創造力、更具情感和靈性的新人類,它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所有信息能夠實時共享。當然,人類和機器人主體的雙重主線也同時出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進程中,以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在線上與線下兩棲登場。

2.元宇宙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持續動力

數字的持久性和同步性是元宇宙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旨在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所有要素、所有動作都是實時發生的,并具有持久的影響力,進而延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間,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與“學”分離、理論與實踐割裂的現象,助力思政智慧大課堂的普及。如果說互聯網在線平臺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了從“離線”走向“在線”,那么,元宇宙的臨場感、即時性特征則使其實現了從“在線”走向“在場”(或者說是從虛擬“在線”到仿真“在場”)。在元宇宙里,我們能以更加逼真的“化身”、更加身臨其境的多元互動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活動,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一方面,元宇宙的實時性特征有助于我們實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動軌跡與學習注意力,適時調整教與學的時間,構建適合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模型。其實,元宇宙就是AR、VR眼鏡上的整個互聯網,能收集每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細節,并隨時提供精準的理論指導與交流互動的時間。如果說互聯網時代的24小時在線教學活動也可能會在某個時間段“缺場”,那么在元宇宙里,虛擬現實可以通過360度全景方式再現立體空間,隨時隨地提供定制化的理論研究與教學服務,打造數字化的智慧課堂。

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擬真化虛擬空間,允許用戶自由進入。教育者、管理者、教育對象等可以在元宇宙里共同參與開發、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打造極為豐富的、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給人們以思想啟迪和精神洗禮。當然,元宇宙賦能讓我們擁有海量資料庫的遠程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樣本,但這并不意味著元宇宙的虛擬在線平臺會替代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場景,而是借助元宇宙技術創新,提供更為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三)元宇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激蕩中形成新思路、新理念

在元宇宙這個極具臨場感的數字空間里,身體和“在場”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再以身體的“有/無”來探討“在場/缺場”現象,而是以“化身”的形式開展社會活動,進而詮釋元宇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激蕩中所催生的主體多元化形態與空間場景衍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視野、新理念。

1.元宇宙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激蕩既催生了主體多元化,也增添了理論的光芒

元宇宙里現實和虛擬之間的相互嵌套、相互印證、相互建構,為人類的存在方式開辟了新的可能,人類一切行為的數字化也成為可能。當然,元宇宙作為一個具身的互聯網,帶來的最關鍵的議題在于復制面對面交流的真實感。

一方面,在元宇宙里,虛與實的深度融合讓主體存在有了從“在線”走向“在場”的感知力重塑。如果說元宇宙所具有的臨場感與實時交互特性都是在努力營造虛擬空間的真實感,那么虛擬化身、個人空間、瞬間移動、隱私與安全等特性才是元宇宙的核心。在元宇宙里,數據變得更清晰、更全面,以助力我們穿透現實,建立和維護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版本,諸如教育活動軌跡、受眾體體驗反饋、教育主體間交互融合程度、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心理接受機制等都能在具有時空連續性的虛擬環境之中實時共享,并實現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元宇宙賦能激活了主體之間的互動模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數字化轉型。隨著主體多元、平等互動的展開,觀點“差異化”成為網民消費網絡信息的新邏輯。追求差異化的特點提升了對信息定制化供給的精準度。這有助于精準推送與個性化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依據受教育者反饋的意見及時查漏補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編排與定制化過程中,鼓勵線上與線下的民眾共同參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與傳播,讓受教育者即使在虛擬環境中也能有親歷現場的感覺,誘發情感的共鳴。

2.元宇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建構中提供新思維、新視角

追求任意時間“在場”和“化身”陪伴的元宇宙觀,激活了主體之間主動的互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因此,元宇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激蕩、相互建構的過程中,早已跳出了純粹的技術維度。它在重構真實感的圖景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維、新視角。

首先,“對于所有的思想模式來說,空間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思維框架……空間成為一個尤為重要但又很難分離和分析的概念”[9]4-5。元宇宙營造了一個虛實聯動、融合、共生的全新時空。人、場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虛實空間自由進行切換、跳轉和價值流通,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間也形成了實時、動態、全面的聯系。在元宇宙里,真實情景和虛擬情境的雙創設,感官的喚起與體驗的再造,讓受眾體可以隨時隨地接受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真實場景來還原其實踐活動真相,虛擬場景的建構也能觸發心靈震撼,并受精神之火的淬煉。另一方面,這種虛實結合的場景拓展實現了具身參與、在場、共情的統一,即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具身沉浸、關系互動以重構真實與共情,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提升教育對象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同層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其次,元宇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建構中,推動了思想政治共享式教育的形成與完善。說到底,元宇宙是一個開放空間和符號世界,其內在機制就是用戶共同創造內容。而數據庫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元宇宙的數據庫中提取各種要素,任意選取模塊化的場景,展開共享式教育,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信息共享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結果共享。

最后,通過元宇宙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空間以臨場性、即時性等特征,全方位帶動了受教育者的感覺器官,吸引主體的注意力,并激活各種感官快速進入主流意識形態語境中,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撥動靈魂的力量。元宇宙記錄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間的互動與素材,反饋了每一個參與者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真實體驗,也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結果的走向。這種素材共享和過程共享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結果共享。在元宇宙里,人人均是創造者,并不止于當下語境中我們所能想象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更重要的是,它呈現出對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維、新理念的激活。

三、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風險評估與邊界審視

人類自從學會使用工具、發明文字,到今天已經開始嘗試用“虛擬+現實”的3D世界承載新型文明,這些皆昭示著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從不同視角詮釋世界。然而即便是在元宇宙這種更像是一種系統性的再造邏輯里,本質上處理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問題。只不過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身臨其境的高質量數據分析,提高了在線教學質量,進而細微、精準地揭示人性之復雜與幽深。當然,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在彰顯“元宇宙+思政”的未來新局面的同時,也預示著元宇宙賦能的邊界限制。

(一)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風險評估

元宇宙賦能并不意味著它能夠窮盡一切問題,因為對思想政治教育賦能,僅僅依靠元宇宙的單一維度是遠遠不夠的。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轉型的關鍵要素,在于合理采用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外部環境相適應的、最合適的技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變革。因此,我們借助元宇宙賦能,旨在營造與優化別樣的遠景,放大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細節以映襯其發展的風險境遇,為其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1.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局限性

當元宇宙以其“虛擬+現實”的3D世界成為一種人類文明的全新記錄方式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變革框架究竟是服務于技術的程序設計,還是基于信念、真理和現實問題?或者說元宇宙在賦能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方位、多維度轉型時,究竟是無限擴張還是存在邊界限制的?

在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感知到技術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對現實進行模擬,而是更進一步地將現實與虛擬融為一體,或者說將現實和虛擬的邊界消解掉,以實現數字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入侵。然而技術賦能是離不開人的。盡管在硬件形態上,信息技術以一種機器設備存在,但在軟件形態上,卻表現為屬人性。而一旦人們的生活和技術工具緊密關聯并且全面融合,這樣的技術就有了屬人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既包含作為人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還出現了承擔教育者或受教育者角色的機器。即存在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多元主體關系乃至交互作用[10]。虛擬空間看似建構無限的可能與空前的自由,但同時被搜索引擎的技術邏輯所控制,極易把人帶入信息繭房的窠臼中。因此,元宇宙或虛擬現實是無法充分替代現實世界的存在的。否則個體生命會因失去親歷社會實踐的主體性和感受性,而無法體驗到身體在場對于教育雙方互動乃至情感意義的重要性。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過程中,元宇宙等技術只是賦能者而不是決定者。技術邏輯并不必然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變化。賦能不等于必然成功,技術只是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一種能力,但并不是具備了技術能力就必然能帶來變化。

2.元宇宙表達的“虛擬+現實”3D世界里的思想政治教育變革的局限性

任何理念的爆發和落地都需要一個過程,爆發得越猛烈,落地就越堅實。元宇宙所表達的“虛擬+現實”結合的形態是以“新大陸”的姿態出現的,帶有一種改天換地的牽引力。我們既帶著樂觀的精神抱以期待,又對這個深刻的文明進化邏輯發出更多的追問,務實地解決技術變革帶來的多重社會問題與道德倫理挑戰。

一方面,元宇宙賦能重新攪動了今日的信息技術交流平臺格局,也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實體形態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盡管我們打通了傳統課堂與在線課堂間的通道,構建了多維立體、全景再現、智能互聯的教學體系,但倘若僅僅局限于在技術的工具、手段層面變革,則無法從根本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唯有在手段、思維和理念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形神兼備的革命性重塑,才能實現全方位創新。

另一方面,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變革并非拘泥于在工具層面展開,而是一種新的理念、一種催化劑的發掘。思想政治教育變革也并非手段上的修修補補,而是立體化的全方位轉型。這是一種結構意義上的轉型,而非語義上的變革。它既打破了一些橫向的壁壘,又撬開了縱向的縫隙,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革命性重塑。而如何突破技術局限,以結構性優化、規則的重塑、功能的升級來處理好數字與實體、賦能與規范、解構與重構之間的關系,進而用聯想力與思想力去撬開感受力的縫隙,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多維度的轉型,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邊界審視

對邊界的理解與定義,直接關系到對人類認知、經驗的改造與革新。元宇宙改變人類生命的時空關系,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變革。但元宇宙突破既有經驗,改寫空間是有邊界的。毫無邊界的技術賦能,只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受技術所迫,從而威脅我們的生活和生存根基,威脅我們的時代和人類命運。因此,借助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時,要警惕技術僭越。

一方面,新技術與新刺激無限拓展了人們的生命體驗。當我們沉浸在智能技術所提供的即時服務中時,個體生活及其活動模式便被技術不斷消解,人逐漸淪為“馴服者”,失去自主性,催生出越來越多“單向度的人”。熱鬧的生活里包裹著難解的精神困惑,加之在元宇宙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同時,各種社會思潮也可能乘機利用算法對適合各自的議題設置、內容編排、方法選擇進行編碼、精準選擇,造就個性化的匹配內容,推送給受眾體,試圖讓受眾體被動接受其價值,陷入不思考、思維退化的窘境。對技術盲目崇拜使人們沉溺于計算,陷于盲從,失去了批判力,較少慮及與新技術相關的挑戰和風險。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和行動層面正視危機以化解風險,下功夫厘清元宇宙里“化身”的匿名性和“化身”背后的身份具體性相結合時所產生的符號效應,下力氣培養人的批判向度,喚醒主體性,完善制度,以制度力量對抗人的異化,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磨自己的思想之鋒,以其理論自信給技術嵌入劃出疆域。在技術與物質的盡頭屹立起精神,不讓技術變成控制人的工具,也不把人性的問題簡單化為技術問題,更不能把意識形態之間的博弈簡單化為純粹的技術博弈,而陷入數字殖民的窠臼。因為社會是由不可界定性、不連貫性、不一致性、不可協調性、不合邏輯性、非理性、歧義性、含混性、不可決斷性、矛盾性[11]11等一切不可通約的事物組成的,僅僅通過技術來收集社會動態信息,必然失真而走向失?。?2]68-79。技術簡化了復雜的社會關系,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化為冰冷的數字,互動的復雜性自然喪失,變得可以駕馭與操縱[13]139-143。因此,當元宇宙賦能成為現實生存和主體感知的重構性力量時,我們要警惕技術僭越。畢竟心靈的真實比客觀感受更真實,也更貼己。其實感受力也是一種力量,是生命內里的黏附與吸引。唯有修葺好自己心里的園子,世界才能裝進去。

總之,對元宇宙這一新概念,我們有遙遠的欣賞,也有入骨的理解,其虛實結合、全真互聯的場景帶來了價值重估。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既有對這個深刻的文明進化邏輯發出更多的追問,也在務實地解決技術變革帶來的多重社會問題,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變革問題。

猜你喜歡
在線宇宙現實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宇宙第一群
這宇宙
代表“在線”助力監督
綜合氣象業務在線培訓考試系統設計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MOOC綜述與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