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時期蘇北根據地的財經措施

2024-04-14 20:59鐵春燕曾凡云
關鍵詞:鹽阜法幣淮海

鐵春燕,曾凡云

(1.中國海鹽博物館,江蘇 鹽城 224002;2.鹽城師范學院 新四軍研究院,江蘇 鹽城 224007)

1940年11月,中央在初步總結華北經驗后,為建立和鞏固華中新根據地發出《中央關于建立與鞏固華中新根據地指示》,指示要求,“關于財政經濟,應注意一開始便作長期打算,節省人力物力,注意培養積蓄認真地愛護根據地”[1]54。同年12月2日,中原局《關于華中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建設對各地區的指示》強調:“財經工作在現在,即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今后我們愈發展就愈要增加其重要性,在建國時期更是全部的重要工作?!盵2]46

蘇北抗日根據地是整個華中抗日根據地中較為特殊和較有影響力的根據地之一,其在中共中央華中局的領導下,堅決執行中央指示,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并逐步形成經驗并推廣到其他地區。其中,財政經濟建設內容尤為豐富,極富特色。在黨的領導下,蘇北抗日根據地從零起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財糧行政制度,有著完整的財經組織架構,以及適應戰時需要的科學的稅務系統,發行抗幣,強化財經干部教育,為鞏固和建設蘇北抗日根據地,改善軍民生活,奪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成立銀行,創建根據地金融

蘇北抗日根據地開辟不久,在開展軍事斗爭的同時,經濟斗爭的戰場也是硝煙彌漫。當時在蘇北流通的貨幣是國民政府主要銀行發行的法幣和銀元,日偽政權緊緊控制南京、上海經濟命脈,不僅貶低法幣,還以軍事武裝重重封鎖抗日根據地,嚴格控制根據地軍民以法幣進行工業品的交易,這使得法幣在根據地內的貨幣流通價值幾乎喪失。為了堅持貨幣斗爭、保護根據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創辦銀行、發行貨幣成為初到蘇北的新四軍的迫切任務。

當時,新四軍軍部駐扎在鹽城,根據劉少奇指示,決定在鹽城建立江淮銀行。但此后不久,鹽城遭遇日軍第一次大“掃蕩”,軍部必須轉移,剛籌備好的江淮銀行以及鈔票印刷設備均轉移到新四軍第一師轄區的蘇中抗日根據地。反“掃蕩”結束后,江淮銀行開始發行加蓋“蘇中”印戳的鈔票,并在蘇中抗日根據地流通。

日偽對鹽城第一次反“掃蕩”結束后,為盡快恢復根據地經濟建設,黃克誠向鹽阜行署財經處處長駱耕漠提出采取容易辦到和機動靈活的方式成立鹽阜銀行,發行鹽阜幣的建議。根據黃克誠的建議,駱耕漠積極籌備鹽阜銀行,并決定就地取材,試著“用印刷賀年片的小軟盤機來印刷一張張鹽阜幣,鹽阜幣票面可用精細的木刻版來代替,印刷鹽阜幣的紙張可用土原料專門混合制成的土紙張”。對于駱耕漠這套印制鹽阜幣的方法,黃克誠認為這與在敵后打游擊的道理是相同的,“不過一個是在軍事理論方面,一個是在經濟方面”[3]443。

1942年初召開的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對蘇北抗日根據地金融業建設進行了認真商討。會議結束后不到一個月,鹽阜銀行便于4月10日宣告成立,隸屬于鹽阜行署財經處,董事長和總經理均由財經處長駱耕漠兼任?!尔}阜報》專門發表消息稱,鹽阜銀行的成立是“本區金融的福音”,并介紹了鹽阜銀行的中心業務,“一為舉辦小本貸款,救濟工農,發展生產;一為依照政府規定,發行一元、五角、二角、一角等流通券,便利買賣,繁榮商業”[4]。4月16日,鹽阜銀行開始營業,印制的鈔票一并發行。鹽阜銀行印制的鈔票稱為“鹽阜幣”。鹽阜幣先在鹽阜區根據地全境發行,后擴展到游擊區。據駱耕漠介紹:“在擴大會議進行期間,桑樹皮的來源更順暢,造土紙技術漸漸熟練,印出的鹽阜票漸漸增多。為節省開支,鹽阜銀行只在商業比較繁華的地點,如阜寧縣的益林鎮、陳集子、羊寨,阜東縣的東坎,鹽城的高作、建陽等處設立一些機構,它們都同稅務局和貨物管理體制局聯合在一個柜臺內做各自的業務。至于鹽阜銀行本身,包括它的金庫,就都附設在行署財經處內?!盵3]445由于有根據地的物資與稅收作為支撐,鹽阜幣的幣值一直很穩定。

與鹽阜抗日根據地緊緊相連的是淮??谷崭鶕?早在1941年6月,淮海區專員公署以金庫公債票、糧食、棉紗、現金等合計100萬元為基礎,啟動抗幣發行。為了印刷的需要,歷經艱難,專門從敵占區購買了印刷設備。為盡快建立起淮海區的銀行,擔任鹽阜行署財經處副處長的顧準被調往淮海區工作,任財經處處長。顧準奉命籌備銀行后,迅速進入工作狀態。1942年8月10日,淮海地方銀行在沭陽縣張圩正式開業,李一氓代表行署任命顧準為首任行長,監事由黃以干擔任,總經理由盧鈍銀擔任。銀行職工40人,下設會計課、出納課、總務課、發行課、營業部、信貸科6個業務部門。為了規范銀行管理,專門設立理事會,會員吸納了近半數的地方士紳和商業人士,理事長由顧準擔任。第一次理事會討論了銀行業務方針、貸款發放原則等,并通過了手工業貸款章程,為銀行開展業務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和指導,也推動了根據地內手工業的發展。

淮海地方銀行籌建的同時,在漣水縣楊口鄉戴洼村,有一個特殊的工廠也在籌建。這就是即將印刷淮海幣的淮海地方銀行印鈔廠,廠長龐在祥,技工10余人,印刷廠所需要的印刷機、紙張、印油和號碼機等,都是由敵工部門、個人通過特殊的渠道從敵占區逐步購入[5],嶄新的淮海幣上蓋有李一氓的印章,打上了號碼,以元為基本單位、以角為輔幣,共發行了2 000多萬元?;春5胤姐y行在各地及時建立了代理處,持有淮海券者,隨時隨地都能做到十足兌現[6]171-172。

1942年底,由于日軍對淮海根據地發動“掃蕩”以及抗日軍民全力進行反“掃蕩”斗爭,淮海地方銀行與印鈔廠被迫停業。1944年3月,中共蘇北區黨委決定不再恢復淮海地方銀行,也不再設立蘇北銀行,將鹽阜銀行改為蘇北軍區的金融機構,隸屬于財經委員會,在淮海區設立分行,淮海行署財經處代理總金庫。

蘇北抗日根據地鹽阜銀行和淮海銀行的建立以及發行抗幣,對于沖破日偽經濟封鎖,發展農業生產,扶持工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活躍市場,調劑物資以及鞏固根據地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發展生產,保證合理負擔

蘇北抗日根據地開辟時期的財經工作,著重于搞好糧食征購,解決財政困難,建立統籌統支的預決算制度,發動紡織運動,提供運鹽貸款,統一財政組織的領導等方面。1942年2月以后,日偽對根據地的封鎖加劇,根據地財經戰線面臨著開展對敵經濟斗爭,打破敵人經濟封鎖、金融破壞和發展生產、爭取自給自足的繁重任務。開展對敵經濟斗爭,首先要開辟財源,增加支持抗戰的財政力量。當時,根據地的財源主要靠田賦公糧。群眾負擔不能增加,財政支出必須保證,辦法就是積極發展生產,貫徹合理負擔原則,從堵塞漏洞中增加田賦公糧收入。

清查田畝,改革田賦征收制度。蘇北抗日根據地初建時,抗日民主政府對各地土地情況不太清楚,因而隱瞞田畝的情況較為嚴重,影響了田賦和公糧的征收。為此,在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對田畝進行了清查。經過重新丈量,各地區實有土地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僅鹽阜區就增加了200余萬畝土地,比原報土地數約增五分之二。在清査田畝的基礎上,實行按地畝種類分等,田賦折實征收糧食。田賦由土地所有權人負擔。征集公糧公草,“以地畝多少劃分征糧等級,以收獲量大小決定土地等則,公平分配,合理負擔,兼顧軍需民食為原則”[7]389。實行田賦征收制度改革之后,田賦公糧的收入大大增加,而一般群眾的負擔并未增加,約占總農戶數20%的貧困農戶完全免除負擔。田賦與公糧負擔較重的為擁有較多土地的地主、富農,但負擔最重的地主,其負擔所占比額也不過略超過35%。征收方式也有改進,主要是廢除了舊的冊書、糧吏,取消了中間剝削,以鄉為單位集體征收,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對征集到的糧食,還實行統一的糧庫制度與分散的保管原則,減少流弊。

1942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總方針,蘇北抗日根據地在開辟財源的同時,積極發展生產,以鞏固根據地的經濟基礎,打破日偽經濟封鎖。在發展生產過程中,鹽阜區利用產棉優勢,迅速發展手工紡紗和棉布生產。鹽阜區土紡織業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阜寧、阜東、漣東、建陽等縣。鹽阜區行政公署財經處增設生產建設局,負責指導生產,收購棉花,統一定價。廣大村民只要備好簡單的土紡車,學好簡易的土紡技術,就多了一條生財之道。生產建設局還辦起了一個制寬幅土布的工廠,能織毛巾。到1943年和1944年,鹽阜區生產建設局已在漣東縣辦了幾個半自動的織寬土布的廠,這一項生產的發展就可以解決地方脫產人員所需的冬、夏衣的供給問題。作為政府領導發展生產的專門機構,淮海區亦成立了生產建設局。蘇北各縣成立生產建設科和合作社,區設生產合作指導員,組織推進生產合作事宜,指導群眾興辦生產、消費、運銷等各類合作社。蘇北地方抗日民主政府還決定利用當地資源,以低稅、貸款等方式扶持原有的作坊,辦起紡織、造紙、卷煙、肥皂、榨油、磨粉等公營小型加工廠。

在正確的經濟政策指導下,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這種因生活急需而形成的自給型的工業雛形,成為后來蘇北根據地工業建設的重要基礎。這些手工業生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率先興起的是土制卷煙業。當時市場上的卷煙,主要有來自徐州新浦的“金槍”,江南過來的“紅三星”“全鹿”等。由于手工業制煙的方法較為簡單,再加上根據地政府的重視,阜寧、東坎、益林、東溝等重要市鎮手工業卷煙迅速發展起來。(2)土制肥皂進入市場流通。鹽阜聯中師生自制的肥皂價廉物美,開始僅僅是滿足部隊需要,之后逐步走向市場,深受軍民喜愛。(3)油榨業興起。隨著生產的發展,各地榨油坊紛紛出現,羊寨恒源油坊是鹽阜行署機關創辦的。阜寧(益林、東溝)、射陽、阜東、建陽、漣東等縣油廠也紛紛建立。滿街都是榨油香,河道船只川流忙,興旺的油榨業是蘇北根據地人民生活改善的印證,其產品還遠銷上海等敵占區,換回了根據地軍民所需的物資[8]1084。(4)土紗土布紡織業普及。支持老百姓發展紡織業,提倡家家紡紗、村村織布,以縣為單位成立了紗布交換所,活躍了市場經濟。此外,抗日民主政府重視鹽業發展,僅八灘的鹽場,年產量就達到了20余萬擔,成為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

為發展經濟,蘇北抗日根據地積極制定各項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產的措施。鹽阜行署先后頒發了《鹽阜區墾荒條例》《鹽阜區紡織獎勵辦法》《鹽阜區合作社暫行條例》等,規定不論公荒私荒、生荒熟荒,一律放墾?!伴_墾公荒自領墾之日起五年內免除賦稅,開墾生荒三年內承墾人不納租稅,對興辦紡織廠的免繳營業稅、產銷統稅、原料進口稅”[7]404。政府幫助運銷滯銷的紗或布,對辦廠成績顯著者,政府實行低利貸款以及獎勵現金政策。政府還組織表彰生產先進、評選勞動模范,以及開展競賽活動,通過物質、現金獎勵的形式,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在生產中,通過換工、互助、合作等形式,有效地使發展生產在根據地形成全覆蓋,提高了生產效益。此外,蘇北抗日根據地各級政府積極發放運銷貸款、春耕貸款、秋糧貸款、鹽墾貸款、墾荒貸款,幫助解決工農業生產中的各種困難。根據地各級政府制定各種獎勵生產、墾荒和棉織的條例,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至1944年初,鹽阜區已有各種形式的換工組、互助組9 140個[9]651。據統計,至該年底,組織起來的農戶已占全區總農戶的20%,互助組生產的農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20%至50%,充分體現了換工、互助的優越性。

新四軍三師部隊在蘇北積極幫助、支持當地的生產建設活動,倡導艱苦奮斗的作風,與根據地群眾同甘共苦。三師與蘇北軍區政治部于1943年初頒布了關于開展生產運動的訓令,部隊各級機關和基層連隊種菜、種麻、種煙草,各團辦磨坊、豆腐坊、粉坊等,不常流動的單位飼養豬羊,改善部隊伙食。各旅辦合作社、油坊、碾米坊等。三師還在阜寧益林創辦了東海煙廠、民生肥皂廠等。僅1943年,三師即創收500萬元,解決了部隊自身的財政供給難題,減輕了政府與群眾的負擔。

合理負擔也是當時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角度。為了在蘇北抗日根據地梳理出一個合理的負擔比例,1942年5月,黃克誠特地約鹽阜區財經處長駱耕漠談話,要求他將鹽阜全區脫產人員數和全區老百姓的總人數及其比例關系查算清楚。同時,提醒各縣區要注意分清對那些半游擊區(即一面要向我方,另一面要向頑韓和敵偽交納糧稅的地區)的調查,半游擊區的老百姓只能按半數來統計。第一次調查的結果是,鹽阜區脫產人員沒有超過全區老百姓總人口15%的大杠杠。黃克誠對這一點非常重視,經常督促財經處人員把好這個關,一定不能突破。

據駱耕漠回憶:“三師主力各連、排在遇到特別情況時,尤其是由于反掃蕩是分散進行的,途中難免有帶干糧不足的問題,這時就要由連、排、班長打白條向老百姓借點口糧,這類白條一年下來就有很多。一小部分由各區、鄉、縣政府部門歸還,其中大部分白條由地方交到行署財經處,我則將白條轉交到供給部長劉炳華那里。因此,每年師參謀長洪學智都召開兩次會議來討論和公平調解這個問題。我認為這類白條應基本上從地方供給部隊的公糧中歸還,師供給部說這些白條是基層士兵在特殊作戰中不夠吃而發生的,地方上財糧應負擔一部分。各有不同意見。對上述矛盾,黃老非常關心,派參謀長酌情兼顧。參謀長總是照顧地方一點的,這也是‘合理負擔的一條大杠杠’能夠得到貫徹的實例?!盵3]446-447

三、活躍市場貿易,打破日偽經濟封鎖

為了發展蘇北抗日根據地經濟,搞活市場,保證抗日軍民的生活和物資需求,抗日民主政府積極引導開展市場貿易,同時,亦加強對貿易的管理。當時蘇北的貿易活動,主要是通過根據地的一些農副產品資源,換取根據地急需的醫藥用品和相關戰略物資。由于日偽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這些貿易往往通過秘密戰線和地下交通線來完成。所以,當時在蘇北抗日根據地與上海等敵占大城市之間,有一條秘密交通線相當活躍,成為重要的貿易通道。

對于純市場行為的進出境貿易活動,政府則實行嚴格的管理。1942年春,鹽阜行署和淮海行署均建立了貿易局,控制根據地的對外貿易,收繳進出口關稅,以限制資敵物資的外流。新四軍財經部下設的稅務局,調節和控制稅率。為了統一貿易體制,后將稅務局與貿易局合并,成立貨管局。1944年,蘇北財委成立各級工商管理局。貿易管理是通過禁止出口和免稅入口來控制的,比如“直接的軍用品及自給不足之物產暨足以影響民生之物產均應禁止出口”,為根據地“軍事上或工業必須之用品(如五金機器電料等)又為敵人所禁止者”則免稅入口[7]43。除繼續堅持上述政策外,更采取了以物易物的辦法,鼓勵商人搞活根據地與敵占區的物資流通。同時,禁止、打擊奸商的違法活動。凡是出口之土產必須向貿易管理機關進行登記注冊,否則不得出口,而出口之物資同時必須換回等價的根據地所必需之貨物。嚴格控制糧食運銷,鹽阜行署專門頒布《鹽阜區糧食運銷辦法》。但對某些糧食過剩地區允許部分報稅出口。同時還采用以糧換布的方式來解決軍隊服裝用布問題??刂剖雏}、豆餅、棉花、豬鬃等13種大宗土特產品出口。對偷稅或不按規定進口與出口等值貨物的行為,除沒收全部貨物外,均以資敵罪懲處。

抗日民主政府同時興辦公營商業,積極開展物資貿易,適當利用私商為根據地提供急需物資,如西藥、布匹、五金、石油、紙張、木材等根據地緊缺物資,以確保根據地需要。還利用根據地的沿海港口組織海上貿易,出口一部分農副產品到上海、青島敵占區,換回根據地緊缺物資??傊?根據地的貿易政策不是對敵經濟絕交的政策,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實行物資交流。以貨易貨制度的實行,使日偽掠取之法幣無法向我根據地套取物資。根據地物價穩定,群眾生活亦得保障。繼宋乃德后擔任鹽阜行署主任的曹荻秋在1943年11月所作的《兩年來財經工作總結及今后工作方針》中特別提到:“自我1942年實行貿易管理以來,對土產實行統制,購買糧食必須有購糧證,一定土產出口時必須有土產出口許可證,并規定出口之土產必須換回等量之物資。這予敵人經濟封鎖以嚴重回擊,尤其去年實行禁止香煙入口后,更予北路敵人貿易上以嚴重打擊。某些敵偽據點吸收我抗幣來我地區購買貨物或者用一定物資來交換我之物資,也說明我們反敵之經濟封鎖是有成績的。今日我鹽阜區根據地尚不感覺物資缺乏,與實行貿易管理是有關系的?!盵10]383-384

嚴格管理進出口物資,就是一場貿易戰。在敵后看不見硝煙的經濟戰場上,蘇北抗日民主政府憑借智慧與謀略,卓有成效地開展對敵經濟斗爭,并創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戰時經濟制度和法規,打開對外貿易的通道,解決根據地的需求,為根據地的鞏固發展儲備了物質基礎,同時,完善財政供給制度,厲行節約,減輕人民負擔。通過這些努力,蘇北抗日根據地終于戰勝了敵人的經濟封鎖,克服了財政經濟困難,保證了抗戰事業的需要。

四、開展貨幣斗爭,維護根據地利益

貨幣斗爭是更為復雜的經濟斗爭。上海公共租界各大銀行被日偽沒收后,法幣在長江下游和華中敵后就完全失去了依憑,動搖了法幣的通貨地位。1942年3月,日本政府通過《華中通貨暫行處理綱要》,規定:“(1)對國民黨法幣進行壓迫,使其價值低落。(2)立即廢止中儲券與舊法幣的等價交換,限制舊法幣存款,并向中儲券存款轉變。(3)廢除對舊法幣的牌價基礎。(4)剝奪舊法幣為貿易通貨的職能。(5)使汪中央儲備銀行成為日本軍費及其他必要資金的調劑銀行?!盵11]5月底,汪偽政府禁止國民黨法幣流通,中儲券定為江蘇、浙江、安徽、南京、上海唯一法幣;舊法幣與中儲券兌換比例為2比1。汪偽政府在大量發行中儲券的同時,又將換進的約10億法幣通過各種渠道投入大后方及敵后抗日根據地內,大肆搶購戰略物資。法幣、偽幣像禍水一樣沖擊著蘇北抗日根據地的經濟,造成通貨膨脹[12]。

為保護人民的利益,打擊日偽的金融掠奪,蘇北抗日根據地的貨幣政策是:打擊排斥偽幣,有限度地扶持法幣,有限量地發行抗幣。根據地的貨幣是作為流通工具發行的,不屬于財政性發行,軍隊和政府的開支都由征收的貨物稅和田賦、公糧解決,所以貨幣發行量很小。加之,這種貨幣又有足夠的物資保證,因而市場上幣值穩定,在人民群眾中信用很高。對抗幣、法幣、偽幣三位一體的政策,“適應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斗爭的客觀環境和需要,有利于開展對敵金融斗爭”[13]。

為此,蘇北抗日根據地迅速制定了相應對策,即嚴格禁止偽幣,堅決限制法幣,明令停止偽幣流通。禁止偽幣,是因為汪偽政府為了維持其政府支出和侵華日軍的巨額消費,便無止境地發行偽幣,面額甚至達到500元大面值,這些偽幣如果滲入根據地,必然會給根據地的經濟帶來極大損失和影響,從1943年起,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頒布了《查禁偽幣條例》,禁止偽幣流通使用,是保障根據地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有力措施。

抗日民主根據地內主要流通的是抗幣,對法幣采取限制使用的政策??箲饡r期,國民黨政府為應對財政恐慌,大肆發行紙幣,“自抗戰以來至1943年8月,國民黨政府已印發紙幣10萬億元,為戰前幣值7 300倍”[13]。除四大法定銀行外,其他銀行紛紛大量發行紙幣,這使市場上法幣極為混亂,價值貶值、甚至真假難辨。因此,蘇北抗日根據地于1943年9月,開始限制法幣的流通,規定只有中央銀行發行的幾種版本和面額的法幣可以使用,其余各種版本一律停止使用。

為了保證抗幣的穩定性,蘇北抗日根據地科學制定抗幣和法幣的兌換比。1942年4月,鹽阜銀行發行的“鹽阜幣”與法幣的比值就確定為1∶5;1944年6月,新鹽阜票與法幣兌換比為1∶50,老鹽阜幣兌換比為1∶10,大大提高了抗幣的幣值[13]。

在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展的貨幣斗爭中,還有反假幣的斗爭。當時,日偽為了破壞根據地的經濟,有意識地組織偽造根據地的抗幣。1942年10月,日偽在徐州偽造了大批淮海地方銀行幣,“運到宿遷、沭陽、淮陰的各敵據點,再流入根據地使用,企圖破壞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經濟金融秩序,當時在宿遷韓集、泗沭王集等地均發現假淮海地方銀行幣”[14]。也有不法分子偽造鹽阜幣,這些假幣大量流入鹽阜區,破壞了根據地金融環境?;春?、鹽阜兩地抗日民主政府高度重視這種情況,組織專門力量,多次破獲偽造抗幣案件,并召開公審大會槍斃犯罪分子,形成威懾態勢,凈化經濟環境,遏制了偽造抗幣的勢頭。

蘇北抗日根據地通過上述一系列舉措,在對敵貨幣斗爭中取得主動權,從而穩定了根據地的經濟環境,奠定了鞏固根據地以及堅持敵后抗戰的基礎。

蘇北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之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谷諔馉幨情L久的持久的戰爭,要從經濟上保障軍事的需要與軍事的勝利。在黨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的正確領導下,蘇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在堅持軍事斗爭的同時,為遏制日、偽、國民黨的經濟破壞,保護根據地的穩定和發展,增強根據地的經濟實力,以有效措施大力開展財政經濟工作建設,為長期堅持敵后抗戰,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及在財政經濟戰線上打擊敵人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奪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蘇北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實踐也為今天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猜你喜歡
鹽阜法幣淮海
鹽阜民歌研究*
江蘇淮海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江蘇淮海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江蘇淮海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宋公堤,鹽阜大地上的歷史傳奇
盛開在“紅色搖籃”里的一朵奇葩——記鹽阜抗日根據地的木刻藝術
抗戰中不為人知的假幣暗戰
國際經濟下行階段我國商品吉芬化分類、成因及對策分析研究
鹽阜區抗日根據地高等法院的設立及意義
比特幣取代法幣的可能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