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的SWOT分析

2024-04-14 23:28喬榮彤韓曉斌劉錦文張彬彬
四川體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武術文化

李 健,喬榮彤,韓曉斌,劉錦文,張彬彬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的SWOT分析

李 健1,喬榮彤1,韓曉斌1,劉錦文2,張彬彬3

(1.山西科技學院文旅康養學院,山西 晉城,048000;2.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030031;3.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 湛江,524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互聯網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武術文化的傳播不斷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武術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傳播手段和媒介,與此同時也給武術文化傳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結合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借助SWOT分析方法,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進行分析研究。武術文化在大數據時代下自身擁有的優勢與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出在大數據時代,武術文化的傳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借助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特點,以國家相關政策為指引,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建立協調完善的武術文化傳播生態,擴大武術文化傳播維度,以促進武術文化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武術文化;大數據;傳播;機遇;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和5G技術的普及,互聯網用戶規模高速上升,根據互聯網世界統計(IWS)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51.6億人,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達到64.4%。[1]武術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數據時代下迎來了發展契機,武術文化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理念和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精神文化可以通過媒介向公眾傳播。武術是中華民族鮮明的符號,但武術文化在伴隨武術的國際傳播中卻受到西方文化的裹挾。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下,仍有諸多因素限制著武術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因此我們需要全盤考慮,分析武術文化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傳播戰略。以嶄新的姿態來迎接這一歷史機遇期。在SWOT分析中,SW表示(Strength)優勢與(Weakness)劣勢,OT表示(Opportunity)機遇與(Threat)威脅,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大數據時代下武術文化的傳播展開具體的探討。

1 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的內部優勢與劣勢

1.1 武術文化傳播的內部優勢

1.1.1 中華武術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華夏文明經過歲月的積淀,已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東方文化絢麗的符號。武術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武術文化是中國民間民俗文化中具有影響力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武術文化信仰。中華武術經過漫長的發展和獨特的傳承方式,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特殊的民族情節,數千年來武術的傳播連綿不斷與武術的文化性有很大的關系。武術文化產生于中國傳統文化,并促進其不斷地完善發展,武術自然地融合了哲學、倫理、醫學、兵法、養生等多方面的內容,如武技中所講的“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理念、武德中所講的“內外兼修”身心統一思想。同時,它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如愛國主義精神、厚德載物、知行合一等等。它與其他子文化相互滲透,折射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光彩。武術文化有著完整的文化體系,經過長遠的發展已經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承載力。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旗幟的時刻,中華武術文化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它是弘揚中國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支柱,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2 龐大的習武人群以及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以其實用性、健身性、觀賞性、文化性等特點,受到世界廣大人民的喜愛。如武術拳種的典型代表太極拳為例,在全球大約150個國家及地區廣泛傳播,受眾群體眾多?!氨本r間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中華武術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產生,已經有著幾千年的風雨歷程。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武術的不斷重視,習武人群不斷壯大,如全國各地中小學推廣“武術進校園”、選派優秀武術指導員進社區、大力推廣武術段位制等等,都吸收了眾多武術的愛好者和練習者,基于此,武術產業也得以迅速發展。武術文化在歷史發展中,已經融入了中華文明強大的責任意識以及使命意識。武術因其技擊性而區別于其他體育項目,在軍事方面的運用十分廣泛,保家衛國、抵御外敵的事跡,讓愛國主義精神深入武術的文化基因。民族性是武術運動的特點之一,武術文化中具有中華民族的鮮明品格,如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等。人們通過武術的認知和實踐過程,不斷感受華夏祖先創造的物質文化、歷史文化、精神文化,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強化對本民族的認同感。民族認同感的烙印已經深深融入習武者的內心深處,而武術文化也是在民族認同感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成為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年以來,以武術為核心元素的影視作品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武術成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隨著武打影視和武打明星的不斷涌現,由此帶來的尚武精神深深融入人們心中,表現出對武術文化心理認同的深刻體驗。

1.2 武術文化傳播的內部劣勢

1.2.1 武術文化傳播有限,缺乏相應人才 “按照分類方法,武術傳播以技術為標準分為技術傳播和非技術傳播,非技術傳播包含的內容很廣,如武德傳播、武術美學傳播、武術技擊理論傳播、武術諺語傳播、武術影視傳播、武術文學傳播、武術醫學傳播、武術哲學傳播、武術史事傳播等等”[3]。這些武術的非技術內容都屬于文化的范疇,因此武術的非技術傳播就是武術文化傳播?,F如今,武術的技術傳播受到了重視,上到高水平運動隊下到民間習武人群,都在追求武術技術的“會、對、巧、秒、絕”,而武術的文化傳播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武術文化的傳播是有限的,除了因于人們的忽視,也與武術文化傳播自身的復雜性有一定的關系。從宏觀來講,武術傳播方式主要依靠兩種,分別是師徒傳承以及學校武術教育。師徒傳承雖然是中華武術流傳最悠久的傳播方式,但其中“以家族為本位”,“傳男不傳女”等傳統保守思想,致使傳承效果不佳,是導致許多優秀武術技藝失傳的重要原因。民間傳統的師徒制武術傳播的特點的“口傳心授”“言傳身教”“不留文字”,這種方式也嚴重制約了武術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而學校武術教育雖然在傳播范圍上來講優勢要遠遠優于師徒傳承,但在一些學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中,大多數局限于初級套路,缺乏多樣性的武術拳種[4]。學習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在許多高校開展的24式太極拳和三路長拳教學,容易使武術變成單純的“健身術”,變成“武術操”。兩種傳播方式各有優劣卻不能互相彌補,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武術文化逐漸流失和斷層的風險。一種文化的傳播需要人的作用,沒有專業人才參與的文化傳播,即使再璀璨也是空中樓閣,不能傳播到實處,就如電影一樣,僅有華麗的特效,沒有好的編劇和演員,也顯得平平無奇。武術文化是武術的軟實力,武術文化的傳播需要相應人才的參與和努力。在大數據背景下,武術產業方面缺乏相應人才,未能有效運用大數據進行武術文化的傳播。我國雖然有眾多武術人才資源,但對武術知識結構了解、能力全面,同時又能有效運用大數據進行武術文化傳播的人才少之又少,理論體系尚未建立全面,這也是導致武術文化傳播滯后,停留在淺層的重要原因。

1.2.2 武術哲學內涵的缺失 中華武術有著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及深厚的群眾基礎。武術所蘊含的中國傳統哲學理念是武術的靈魂,武術哲學內涵缺失嚴重,會使武術成為空有技術動作的軀殼。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武術在教學和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哲學理念有所缺失。武術文化的哲學內涵面臨著無人談無人思的窘境,其中所涉及的諸如“天人合一”“舍己從人”、“中庸和諧”等人文價值理念不能深入人心。隨著國家對武術的不斷重視,武文化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提升,但也由此引發了一些問題,如影視作品中將武術進行“藝術化”處理,將武術文化過于娛樂化,而與此同時武術文化自身的哲理性大都被人們忽略,從而導致大眾對武術產生一定的誤解,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竟成了“真功夫”。同時,一些人為了獲取利益,打著中華武術的旗號進行坑蒙拐騙,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損害了中華武術的聲譽,由此也帶來中華武術深刻哲學內涵的缺失。

2 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的外部機遇與挑戰

2.1 武術文化傳播的外部機遇

2.1.1 新時代國家政策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邁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步伐,這為武術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方位,在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同時,亟待發展武術文化?!皬闹袊幕慕嵌榷?,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它依賴于中國社會歷史的整體發展,能夠集中地反映出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征,其身上攜帶著豐富的符號價值能體現出的中國文化的哲學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感、文化心理等”[5]。國家部分政策文件的出臺也大力促進了武術文化的傳播發展?!段湫g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指出:要推動“互聯網+武術”,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智慧武術”服務網絡和平臺,拓展“互聯網+武術”新領域[6]。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為武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參考,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武術文化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突破自我,發揚壯大。

2.1.2 大數據具有強大的智能算法及個性化引擎 大數據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外顯的一種表象或特征,在“云計算”技術的介入下,能夠將原本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并加以利用,并在不斷的發展創新中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7]。在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以多樣化的形式存在于互聯網中,如文字、圖片、影音、游戲等等,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做出多樣化的選擇,可以閱讀相關的文獻、海報,觀看武術的影視作品,同時還可以娛樂武術游戲。大數據是以新興科技手段為引領,具有預測精準性和智能服務性,大數據智能算法的優勢,可以使人們瀏覽武術視頻、圖書、武術服裝、武術器材、武術明星等等時,大數據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推送。同時,相關產業可以對互聯網用戶的武術需求進行數據統計,這可以對促進武術文化以及武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傳播迅速,過去大眾只能通過一些傳統的媒介來被動獲取咨詢,如報紙、電視及廣播等,而如今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利用社會化媒體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社會化媒體的低門檻使各階層的公眾都可以參與進來,公眾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中作為信息受傳者的同時也成為大眾傳播者,這種社會媒介的公眾參與度較高。

2.2 武術文化傳播的外部挑戰

2.2.1 外來文化對中華武術文化的沖擊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在文化交織的過程中不斷向外界輸出本國文化精神,而外來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對我們的經濟、生產生活方式及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沖擊。西方體育文化及日韓武道文化對我們的沖擊表現的尤為顯眼,西方體育文化隨著西方的經濟、軍事活動,以奧運會為主要媒介,不斷輸出西方體育項目和人文理念。競技武術摻雜西方競技體育模式,圍繞“武術入奧”發展之路,形成競技武術的完整體系?!斑@一發展結果致使競技武術已經不是中華民族文化與體育的代表作品,失去了武術原本的精粹與經典性”[8]。日韓武道文化對武術文化的沖擊表現為市場的占有程度和物質精神文化的侵襲。傳統武術的習練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筋骨練習也需要品行磨礪。以太極拳為例,“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4]相比于外來文化中的跆拳道、空手道等等,它們的課程設置、練習方式和評價體系都較為簡單靈活。跆拳道的道服、等級制度、“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體育精神等都可以迅速被廣大家長和青少年接受。這些外來文化迅速占領我們的文化生活,而我們的傳統武術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相互交織過程中不斷被吞噬,逐漸失去自身的文化內涵和本質,武術文化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轉變。外來文化對于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有著借鑒的價值,但存在著被替代的威脅,我們需要直面挑戰,全盤考慮。

2.2.2 “大師獻丑門”事件屢出不窮 武術傳播對商業化的追求是武術產業、文化產業和傳媒產業化發展背景下的必然選擇[9]。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也出現了很多低價值、冗雜的內容,引發了群眾對中華武術的深疑,比如“太極大師”馬保國,依靠輸的慘、嘩眾取寵來博得眼球,依靠招搖撞騙來謀取利益;“武林泰斗”閆芳,自稱可以隔空打人,一揮手幾十人全倒下,很多外行人將他捧成神;“氣功大師”劉尚林,發明了“停食療法”,并宣傳拍手可以治療疾病,抵抗新冠肺炎、糖尿病等;“格斗狂人”徐曉東頻繁約戰傳統武術家,在“大師”們相約倒下的時候傳統武術不斷受到社會的質問。而在這些事件被曝光后,媒體僅僅只是通過口頭和書面的形式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揭露及聲討,而忽略了對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形象的重造。對這些負面事件的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公眾對武術文化的誤解,使公眾漸漸失去對武術文化的認同感。當下彌漫著一股功利和浮躁之氣的武術傳播環境是無法真正傳承中華武術的巨大魅力和整體形象的[9]。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需要為武術文化更好的傳播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對這些負面事件的治理也迫在眉睫。

3 大數據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

3.1 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優勢及大數據系統優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十六章指出:“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盵10]可見當下國家十分重視大數據的運用,通過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來推動文化體育的數字化刻不容緩。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實現大眾傳播以及點對點的傳播,這需要我們打造自身的武術文化品牌,樹立共同體意識,構建本土化體系。武術產業從產業結構上分為核心產業、中介產業和外圍產業。目前我國武術產業三大內部結構失衡發展,重視核心產業,忽略了中介產業和外圍產業的發展[11]。這也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不同產業間的聯系,促進武術文化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

3.2 官方積極引領武術文化價值觀,豐富武術哲學內涵

現如今,武術哲學內涵的缺失是導致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最大的障礙。當前,武術文化在國際國內面臨著哲學內涵和人文價值的缺失,基于此,武術協會和文化體育主管部門要積極主導工作,梳理傳播內容以及負責傳播成果驗收。通過入駐新媒體進行武術文化宣傳和價值引領,重塑武術文化形象,豐富武術哲學內涵。同時,域外武術傳播主體也要積極承擔重任,在充分了解國外群眾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現實需要來安排相應內容。應當借助“互聯網+”計劃催發的線上線下聯動效應,去打破長期以來中國武術國際傳播所呈現的信息不對稱傳播現狀[12]。通過這些行動來合理化傳播主體的結構,優化大數據下武術文化傳播的效益。

3.3 培養大數據武術分析人才,打造本土特色武術文化

利用大數據進行武術文化傳播會給武術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數據武術產業分析人才的缺乏限制了武術文化的發展傳播,要加大培養武術數據分析人才的力度,同時也要加強對其武術知識結構及能力的培養,在掌握大數據專業技術的基礎上,真正了解群眾的需求,最終達到精準服務的目的。同時針對外來文化對我國武術文化的沖擊,以及武術文化自身內涵的缺失,我們要積極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特色武術文化,這要求我們要努力提高武術影視作品及網站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國外的雙向交流,放開視野、開放胸懷,在整合扶持境外武術文化媒體基礎上,開展具有實質性意義的雙向交流合作,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前瞻性設計的“全景式”武術傳播格局,[12]最終達到高質量服務,打造中國特色武術文化。

3.4 加強完善管理體系,深化傳播內容,提高質量水平

在利益的驅使下,武術文化的傳播帶著濃重的商業化氣息,這也導致頻頻出現“大師獻丑門”的事件。由于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也導致大多數影視作品質量低下及營銷水平欠缺的問題,同時商業競爭可能導致傳統武術各拳種之間的競爭加劇,淪為純粹的經濟手段,最終使傳播傳統武術的目的脫離了文化傳播本身。這要求我們要加強完善管理體系,政府、社會及平臺網站都需要付諸努力,首先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監管條令;社會及群眾要在此過程中發揮監督作用,遇到為博眼球、內容欺詐不實的內容,要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平臺網站要加強用戶教育,完善相應獎勵機制及反饋機制,利用大數據過濾違法內容,提高用戶體驗度。在政府、社會和平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為武術文化在網絡下更好的傳播開辟道路。

3.5 發揮大數據時代新聞媒介優勢,擴大武術文化傳播維度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自媒體、網絡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工作、生活、學習的重要渠道。如今很多人通過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進行資訊獲取、購物、教學、學習等活動,因此建立武術的自媒體平臺傳播生態,對于強化武術的文化軟實力十分重要。此外,在市場經濟時代,媒體的功能越來越簡化,明星制造是媒體追求商業利潤的必然選擇。[13]隨著武術偶像時代的不斷隕落,中國武術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中國武術必須重新塑造偶像,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需要偶像的時代,唯有如此,才能重新掀起武術在全世界的“誘惑潮”。[14]許多民間武術組織、優秀運動員在自媒體自發地進行網絡直播,為武術愛好者講解技術、解答問題,這是武術人群自發的傳播行為和商業行為,但是還遠遠不夠,要整合資源,集中自媒體武術傳播的優勢形成合力,在自媒體平臺構建武術主題板塊,達到多選擇、易搜索、高質量的武術文化傳播效果。利用社交媒體特點,重視社交媒體用戶的力量和作用,樹立正確的武術文化觀、價值觀,構建積極的、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武術文化傳播而言,自媒體和網絡社交媒體涵蓋了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網絡傳播、組織傳播的傳播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傳播優勢,對擴大武術文化傳播維度而言有重大意義。

4 結 語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武術文化的傳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適應大數據時代文化的傳播特征與規律,堅持多樣化和理念化,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擔當,多一份交流合作,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本土武術文化特色,在政府、社會以及平臺網站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完善管理體系,豐富武術哲學內涵,相信我國武術文化在大數據時代一定會向更高、更快的方向發展。

[1] We Are Social: 2023年全球數字報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579981.html.

[2] 周 欣,史林靜.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N].新華每日電訊,2020~12~148(007).

[3] 郭玉成,張 戈,邱丕相.武術傳播基本理論概述.上海體育學院學報.DOI:10.16099/j.cnki.jsus.2004.06.16.

[4] 宋 健,樊鴻雁.武術文化在青少年體育教育中的SWOT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5.184.

[5] 陸小黑,張道鑫.文化軟實力視域下中國武術的特有價值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02):55~60.

[6]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總局等十四部委關于印發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919091/content.html.

[7] 大數據究竟是什么?一篇文章讓你認識并讀懂大數據[N].中國大數據,2013~11~04.

[8] 郭玉成.中國武術傳播論[M].19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9] 鄭 健,趙 婧.尷尬的淪陷———全媒體背景下的武術傳播[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10] 央視網.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EB/OL].https://news.cctv.com/2021/03/11/ARTItSpqDLDog6HhrtPTz7JQ210311.shtml.

[11] 何春花.大數據時代下武術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運動精品.Vol.37,NO.3.2018.

[12] 李 臣,趙連文.互聯網時代中國武術“走出去”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Vol.51No.11Nov.2017.

[13] 陳 龍.傳媒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88.

[14] 王 崗,趙建賓.武術傳播中媒體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山東體育學院學報.DOI:10.14104/j.cnki.1006-2076.2011.02.008.

SWOT Analysis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Dissemination Based on Big Data Background

LI Jian1, QIAO Rongtong1, HAN Xiaobin1, et al

(1.Shanx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cheng Shanxi, 048000, China; 2.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31, China; 3.Faculty of Sport and Leisur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et big data,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has been attracting people's attention.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new means and media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and meanwhile, it has also brought some challenge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ommunication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 with the help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of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points out tha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artial arts culture spread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seize opportunities, meet challenges,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 er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s media, with relevant national policy as the guide, actively cultivat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establish perfect martial arts culture spread ecological, expand 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dimens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WuShu culture; Large; Data dissemination;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G852

A

1007―6891(2024)01―0010―05

10.13932/j.cnki.sctykx.2024.01.03

2021-03-24

2023-09-08

李?。?998-),男,山西臨汾,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猜你喜歡
武術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誰遠誰近?
新型涵道武術擂臺機器人
武術
對外武術專門人才培養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