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探究

2024-04-14 18:20王欣
關鍵詞:中華傳統課程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在小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立德樹人的要求。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結合時代的特點,積極探究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階段的實施路徑,探尋適合學生的教育形式,以期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必要性 實施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小學開展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夯實中華文化的根基,增強孩子的民族自信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在其中挖掘教育資源。2014年相關部門出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21年相關部門發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厘清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邊界,從內容選擇、開展形式、學段要求等多個方面進行說明,是在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南針。

一、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開展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要求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而開放的網絡也讓小學生比以往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化。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指出,未來國際沖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經濟的。應該說,拋棄了傳統,丟掉了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因此,強化傳統文化根基,就是強化精神命脈,這是一個民族增強軟實力的重要要求。特別是小學生,接受能力強,辨識能力弱,只有從小學習愛國思想,增強民族自信心,才能在多元文化中明辨是非。

(二)開展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仍煥發著迷人耀眼的光芒,根源在于它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中國古代歷來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以天下為己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同時又結合時代對其進行了繼承和創新,因此,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落實,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迫切需要。

(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塑形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樹立正確觀念非常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向上,既包含濃濃的愛國情懷,又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影響?!锻晟浦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以培養學生的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學生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

(一)以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體系為載體開展教育

1.專業的學科課程滲透

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育人、系統育人、可持續育人的作用,課堂是極其重要的載體。傳統文化涉及面非常廣,教師要在專業學科學習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化整為零,浸潤無痕。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小學階段以語文、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中重點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全科覆蓋。

語文因其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特點,包含大量的漢字、古詩詞、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歷史故事、格言警句、風俗習慣等,毫無爭議地承擔著傳遞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任務。語文學科內容豐富,從字詞到篇章,都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漢字的由來、演變等,感受古人的智慧,在漢字的書寫中,借助一撇一捺,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字之美,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書法文化。

我們可以在朗朗的古詩文誦讀中,讓學生陶醉于中華傳統語言之美;在學習歷史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胸懷家國、勤勞質樸、尊老愛幼等優秀品德。

除語文課程外,美術、音樂等學科都可以成為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介質。當今世界多元開放,學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容易接觸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當學生驚訝于國外優秀文化的同時,要怎樣深入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美術學科中的傳統繪畫、傳統服飾、傳統建筑,音樂學科中的傳統樂器和傳統樂曲,都能傳遞中華文化之美。

教師在體育學科中融入太極拳、五禽操有助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精妙,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去感悟、踐行傳統文化。

在專業學科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做到全學科覆蓋,還要做到全學段覆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2.獨立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小學課程教材主要圍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大主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范圍主要針對思想文化方面。

以魯教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例,教材以人格教化、道德教養、人文教化這些經典為核心,以儒家文化的原典,結合時代精神的傳承,培養小學生的價值觀。教材內容的設計注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知行合一。儒家文化在齊魯大地影響深遠,因此,魯教版課本注重地域特色,突出儒家經典、齊魯地理和人文景觀、齊魯非物質文化遺產、齊魯風俗等方面的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禮儀、傳統節日、書畫、音樂戲劇等知識,以及中外名人名句、古今中外經典故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分別從生活、禮俗、科技、藝術、文史、社會、價值、思想八個篇章進行編寫,將生活、禮俗篇這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放在第一層次;將科技、藝術、文史等精神文化類放在了第二層次;與學生聯系較遠的制度性文化,放在第三層次;思想、價值屬于精神文化層次,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所以放在最高層次。

獨立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具系統性,整體性。

(1)依托校本課程體系實施教育

借助校本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以下優勢。首先,相對于國家課程的整齊劃一,校本課程依據于學校的實際情況由學校教師開發、實施,教師可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學校的育人理念、學生的愛好特長確定內容,因此,校本課程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適應性。

另外,國家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往往覆蓋面較廣,學生對于所學內容只能略知一二,當傳統文化融于校本課程,教師可以從一個點上著力,內容安排可以更聚焦更深入,更有助于挖掘其精髓。國學大師張岱年先生在《中國文化概論》對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描述:以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文化為主要對象,涵蓋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大文化領域。因此,校本課程可以此為參考,多方面開發課程資源。

比如,有的學校將中華傳統詩文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從眾多詩詞中篩選出朗朗上口、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內容,按照同一主題或者相同作者、年代進行匯編。學生在這樣的校本課程中,不僅能夠吸收更多優秀的傳統詩文知識,而且可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古詩文誦讀、古詩文吟唱、古詩文故事展演、詩詞大會,等等,通過參與活動,學生更深入地接觸到傳統詩文,學習熱情更高。

又如,有的學校將獨輪車、舞龍、非遺文化等內容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實施,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和認識,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

(2)融入特色德育課程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教師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課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要,是落實“五育并舉”的重要內容。

傳統節日承載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美好愿景,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傳統節日德育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我國歷史悠久,很多重大傳統節日流傳已久,承載了大量的傳統習俗、傳說故事、文化精神內涵,因此,教師以傳統節日為德育契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其體驗性更強、參與性更廣。

2019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曾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對節日文化活動作出安排,緊緊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線,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為重點,引導廣大群眾在積極參與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習俗、展現中國精神、增進文化自信,煥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傳統節日與小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以此作為學習途徑,學生更容易接受。

借助節日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點切入,如:以傳統文化為題的優秀詩文比比皆是,傳統節日還蘊含著古人的家國情懷、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等,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節日主題的經典詩文;我們還可以對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服飾、食物、內涵精神進行系統化、項目化的探究學習,在文化內涵中一探究竟,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之情,培養文化自信。

(二)通過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教育

以文化承載文化,以文化影響文化,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大特點。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可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物質文化最直觀,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校園文化墻,校園的一景一物,都可以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借助直觀的物象反映抽象的教育價值觀,如:學校的整體裝飾凸顯傳統文化,教室的墻壁上展示傳統書畫作品,學校的校園墻壁上展現中華傳統優秀詩文,宣傳欄里發布中華優秀品質故事等。

校園制度文化包含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等。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制度文化,能夠為學校發展和學生發展立規矩,成方圓。如,我們可以將家國情懷、中華傳統的尊師重道、勤學好問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范式、規范體系、價值取向融入制度文化中,通過學校章程、校規班規、升旗儀式、班隊會活動等形式進行教育,引導學生修身立德,傳承中華文化精神。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教師將傳統文化建設融入校風、學風、教風、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以傳統文化滋養校園精神文化,讓學生浸潤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三)以家庭教育為途徑開展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又有獨特的優勢。

以家庭教育為途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潤物無聲、雪落無痕。每個孩子從出生便受到了家庭的影響,最初的教育都是由家庭完成的,可以說,家庭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家庭教育滲透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影響巨大,因此,當一個家庭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以尊老孝親,書香浸潤,勤勞質樸等精神為家風時,孩子也將形成優秀的品質。

與學校教育相比,以家庭教育為途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不拘于時間、地點、形式、目標,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可依據孩子的喜好、家庭特點選擇適合的教育內容,如,有的孩子喜歡誦讀經典,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相關書籍;有的孩子喜歡傳統藝術,家長可以為孩子創設條件學習。

以家庭教育為途徑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方面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家庭講座、家長論壇、家委會建設等形式,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幫助家長篩選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開展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家長不能做一個說教者,更應該成為一個身教者、孩子學習的同行者。如:濟南市教育局開展的“眾廚芳”“養機場”“尚書房”活動,鼓勵家長參與進來,放下手機,全家一起做飯、一起閱讀,打造溫暖的親子時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和睦,學生勤勉好學,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形式。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做好教育和傳承,就是守住我們的精神。教師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既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要貼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黎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光明日報》2018年第12期。

[2] 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3] 曹志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8期。

(王欣,1983年生,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濟南市市中區臥龍路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猜你喜歡
中華傳統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