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滲透策略

2024-04-14 18:20金寒
關鍵詞:漢字情感傳統

金寒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了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筆者采取開展詩詞文化、節日文化、愛國文化、情感文化、漢字文化等多種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 意義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4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但是,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傳統文化的價值,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這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內容。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在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下文對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意義和滲透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傳統文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通過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經典詩詞、傳統節日,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國家的悠久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在此期間,還可以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尊重和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2.豐富語文教學的品質與內涵

傳統文化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智慧和美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審美能力、情感表達和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古代文學作品,學生不僅能夠欣賞到文學的魅力,還能夠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此外,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和理解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3.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傳統文化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如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形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作品和思想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學生還能夠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培養對歷史、文化的理解與思考能力。

4.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基因。教師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會更加認同自己的身份。這種認同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責任感,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雖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關注。

第一,傳統文化滲透的內容單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只注重對傳統經典作品的教學,如古詩詞、古文等。這導致學生接觸到的傳統文化內容相對較少,缺乏多樣性。傳統文化涉及的領域很多,包括戲曲、繪畫、音樂、民俗等,但這些內容往往被忽視。

第二,傳統文化滲透形式單一。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形式較為單一,常常以傳統課文解讀、背誦朗讀等為主要方式。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全面理解和體驗,學生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可能會感到傳統文化教學單調乏味,難以產生持久的興趣。

第三,學生缺乏傳統文化學習動力。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年輕一代普遍面臨著許多課業壓力。由于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很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或者無動于衷。這在語文教學中尤為明顯,學生更傾向于追求新潮、時尚的內容,而對于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和熱情,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欣賞存在一定的障礙。

第四,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了解不深,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教師在傳統文化滲透教學中可能缺乏系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開展詩詞文化教學,提高審美能力

為了滲透傳統文化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開展詩詞文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詩詞,如杜甫、李白、蘇軾等名家的作品,通過解讀和欣賞這些經典詩詞,學生能夠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藝術鑒賞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詩詞創作,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創作出有個人特色的詩詞作品。這樣的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又能夠讓學生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詩詞朗誦和演繹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詩詞的音韻之美和表現力。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個別或集體的朗誦,也可以組織小劇場活動,將詩詞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的方式能夠更直觀地展現出詩詞的美感和藝術特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山居秋暝》的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對詩歌進行鑒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去朗讀古詩,熟悉古詩中的生字,然后去查它的釋義,這樣才能使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對這些詩歌進行更深層次的講解,讓學生去感受這些詩歌中作者對不同場景的靜態描述和動態描述,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場景,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王維的“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和意境,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開展節日文化教學,激發學生環保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節慶文化教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能夠將傳統文化滲透于語文教學中。教師挑選一些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傳統節日開展活動,例如清明節、端午節等,這些節日都是和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和保護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傳統節日背后的環保文化內涵,如在清明節講解掃墓、祭祖的文化背景,強調尊重祖先、珍愛自然的思想;在端午節講解賽龍舟的起源,強調保護江河水域生態的重要性。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與節日相關的環?;顒?,如清明節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端午節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江河清理行動等。通過親身參與,學生深入體驗環保的實際行動,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教師要在節日文化中融入環保的內容,鼓勵學生用創造性的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的關愛。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但由于人類的腳步在地球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很多動植物的生存空間都被擠占,很多美麗的風景和傳統的文化建筑都在慢慢消失,這已經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一些影響。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過程中,通過對課文的講授,教師讓學生對課文的大意進行歸納,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課文中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的意識,并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思考。教師可以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要拯救我們的地球?平常我們都做些什么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列舉幾個與環保有關的節日,比如植樹節、世界地球日、世界禁煙日等,讓學生在不同的環保節日中學習到更多的環保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真切體驗到節日文化。

3.開展愛國主義教學,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愛國文化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開展以愛國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教育,從而使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得到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愛國詩詞和歌曲,如《黃河大合唱》《少年中國說》等,讓學生在詩歌、歌曲中感悟愛國主義,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與愛國主題相關的經典名著,學生通過深入了解這些作品中的愛國精神和人物形象,形成對家國情懷的認同和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與愛國相關的紀念活動,如升國旗儀式、觀看紀念影片等。通過親身參與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從而形成家國情懷和責任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如圖片、視頻等,展示一些愛國英雄的事跡和故事。讓學生了解這些英雄們為國家和人民作出的犧牲和貢獻,激發學生對家國的感恩之情。

例如,學生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圓明園被摧毀前的照片和被摧毀后的照片,然后讓同學們進行觀察和比較,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圓明園為何成為這個樣子?你知道怎么回事嗎?”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之后,教師就可以帶著同學們一起看課文,讓學生自己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對圓明園曾經的榮耀和被摧毀的過程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在文章中體會到作者的民族情懷,對祖國文化的愛,以及對侵略者的土匪行徑的痛恨,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

4.開展情感文化教學,加強學生情感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開展情感文化教學,可以滲透傳統文化并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在學習經典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作品中表現出的情感。通過閱讀、朗讀、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培養學生對情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散文等文學形式,并進行鑒賞和表達。通過分析和解讀文學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元素,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并運用情感詞匯,增強情感表達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感主題的討論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友情、家庭、師生關系等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情感的思考和認知。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閱讀,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一些小事情,從這些小事情中,體會到媽媽對作者的關愛,也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感恩。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與母親之間有什么難忘的事?”引導學生將自己和家人的美好感情聯系起來,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比如介紹孟母三遷、畫荻教子、岳母刺字等故事,讓學生全面地體驗到我國的親情文化。

5.開展漢字文化教學,促進學生規范寫字

漢字文化教學來源于傳統文化中的書法文化,所以,小學生就算不把書法作為自己的興趣,也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標準書寫的習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基本構造和筆畫順序,讓學生掌握常用漢字的基本筆畫和結構規律。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漢字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教師能夠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能力,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由來與發展,體會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通過閱讀相關資料和圖片,學生會更加重視書寫漢字的規范性和美感。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漢字書寫練習方式,包括橫豎撇捺、連筆組詞、填空練習等。通過反復練習,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正確形態和正確寫法,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和速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典故、詞源和文化內涵,通過故事、諺語、成語等形式,讓學生將漢字的意義和背后的文化聯系起來。這種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學習《匆匆》一課時,教師要知道,該單元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主,而寫作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字詞和漢字的書寫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看課文,把課文中的關鍵單詞和學生不認識的生字詞找出來,之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會寫這些字嗎?你知道怎樣書寫才是正確的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寫這些字,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歷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不斷練習,使書寫更規范。

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和影響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同時也需要不斷完善教材和教學設計,使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郝琳琳《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考試周刊》2021年第5期。

[2] 郎建琴《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學周刊》2022年第10期。

[3] 王俊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年第17期。

[4] 李曉寧《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研討》,《世紀之星·小學版》2021年第11期。

[5] 譚靜《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展:教學與科研》2020年第8期。

[6] 張愛紅《關于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討》,《華夏教師》2020年第9期。

[7] 吳深煌《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考試周刊》2020年第60期。

[8] 焦天?!秱鹘y文化在中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滲透策略》,《當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8期。

[9] 王妍《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年第39期。

[10] 李娜《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數碼設計.CG WORLD》2021年第3期。

[11] 田維仲《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策略》,《新一代:理論版》2022年第23期。

猜你喜歡
漢字情感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老傳統當傳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