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和傳播路徑探究

2024-04-14 18:20王秀萍
關鍵詞:課標人教版中華

摘 要:語文教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新《課標》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分別從語言文字、愛國、歷史人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了描述,但是系統的內容不多,還沒有完全在小學語文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因此,本文以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探討在新《課標》的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以及傳播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滲透 傳播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08

我國歷史悠久,擁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也彰顯了我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及人文精神,是我國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就目前而言,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是學校,并以教材為重要載體。其中,語文教學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到,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相關部門所頒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教師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程體系當中,并對其進行傳承,從而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诖?,本文首先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入形式進行闡述,隨后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融入現狀,最后提出滲透策略和傳播路徑。

一、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明確的提到,傳統文化想要走進課堂,離不開文字、書法、成語、詩詞、散文、小說、神話、風俗習慣等等,而這些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對此,本文從文化知識、文化活動以及文化選篇等方面進行闡述。

1.傳統文化的知識

傳統文化知識作為文化教育與傳播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漢字知識、文言知識以及文史知識。漢字不僅有語言交流的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人民的觀念、情感和追求,體現出非常豐富的意境。中國的祖先通過漢字開創了我國的文明時代,并沿用至今,留下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學習漢字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這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可通過學習漢字感受漢字帶來的獨特魅力,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激發愛國之情。文言文作為古代人的交流方式,具有語言精練的特點,體現出傳統的文化觀念,包括通假字、省略句、倒裝句等。在文史知識當中,教師需積累一定的文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

2.傳統文化的選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作為民族精神的載體,在彰顯我國語言之美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具有思想啟迪的作用。在閱讀經典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格和修養。在文化選篇上,教材內容主要包括蒙學讀物、古詩詞、散文以及古典小說。首先,在蒙學讀物中,核心內容是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教師將知識、思想以及行為進行融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其次,在古詩詞當中,許多教材當中的古詩詞意蘊飽滿,音律和諧,是一種比較深奧的藝術形式。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不一定需要深刻理解這些內容,重要的是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優美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散文部分,教材所選文章大多為古代散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師可讓小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特別是部分短篇散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最后,在古典小說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明確分辨善惡與美丑,培養批判思維能力。

3.傳統文化的活動

中華傳統文化對“踐行人道”十分重視,學生理解了其中的知識后,可發現其中重要的精神寶藏。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文化活動可分為校園活動、家庭活動、社會活動三個類別。在校園活動中,學生將學校當作活動開展的場所,此類活動具有普遍性和持續性,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能夠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家庭活動中,作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所在,家庭的生活作風、價值觀會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影響。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家庭教育的觀念,良好的家庭關系和家風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社會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加了解社會,明確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價值。

二、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現狀

人教版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比較豐富,且在部分課文和習題當中還有注釋,可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1.文化知識兼顧多樣性與進階性

在漢字方面,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占了20%左右的內容,并對其中的規律性和文化性進行了闡述。這也彰顯出了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的漢字書寫,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態度,讓學生的字寫得更加美觀。在文言方面,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知識在傳統文化知識中占有46.6%,說明文言知識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中之重,必須要對其引起重視。在文史方面,文史知識在中華傳統文化知識中占有33.3%。具體見表1。

表1 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在小學語文人教版的占比

從表1可知,從數量分布上來說,漢字知識在逐漸減少,文言知識與文字知識在逐漸增多,這也彰顯出文化知識方面的進階性。

2.文化選篇立足于廣闊性

表2 中華傳統文化的選篇占比

從選篇的來源上來說,大部分課文都來自文史專著。從類型上來說,大多數都是古代韻文、散文、小說??傮w上來說,人教版語文教材當中的選篇有著較為開闊的視野,且類型比較多樣,涵蓋了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故事等。富含著十分豐富的家國情懷,其中古代韻文占比84.6%,古代散文占比11.0%,古典小說占比4.4%。從學段上來說,隨著學段的提高,占比也在逐漸增加,如表2所示。

3.文化活動貼近學生生活

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在教材當中主要表現在習題、練習以及相關實踐活動中,包括學校文化活動、家庭文化活動以及社會文化活動。其中,又以學?;顒訛橹?,家庭、社會活動為輔的方式展開。學校所開展的活動包括語言文字活動、中華經典閱讀活動。這些活動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幫助,可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提高品德修養??偟膩碚f,雖然學段不同,但是也都涉及了相關的活動,隨著學段的增加,學?;顒优c家庭活動逐漸減少,社會活動逐漸增加。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數量占比

除此之外,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多幅傳統文化圖片,包括人物畫像、剪紙、插花圖等。這些圖片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可讓學生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

三、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材的途徑

教師要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就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進行明確,并規范相關的教育內容,落實學、信、行融合的理念,具體滲透策略與傳播途徑如下。

1.明確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目標

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明確其中的教學目標,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體悟以及應用入手,并嚴格按照“知而行,行而信”的原則開展教學工作。

在認知方面,教師要積累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樣能夠讓學生產生基本的認知能力,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在小學階段,學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筆畫和部首認知能力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從而感受漢字的形體之美。對此,學生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識,感受祖先所具有的獨特人格魅力,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體悟方面,學生主要是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產生體悟。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教師要讓小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獲得堅定的文化信念。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積累,讓學生產生自豪感,領悟教材當中的精神品質。長時間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成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禮貌待人的潛意識。在應用方面,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踐當中幫助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模式。新《課標》中多次明確提出學生言行舉止的重要性,學生需抵制不文明語言,在請教別人時要有禮貌,學會區分善惡美丑。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也是循序漸進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并進行持續觀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規范教育內容

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內容表述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內容描述得并不是很恰當,這就直接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造成了影響。對此,教師需對人教版小學語文的內容進行規范,可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小學教育是大部分學生的啟蒙教育,教師可借助導語、附錄、注釋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簡單介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系統的學習規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注釋當中,教師可統一格式,讓教材之間形成一定的連貫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可以適當提高注釋的容量,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保證內容的準確性。隨后,教師可引入相應的閱讀材料對教學進行指導。在選篇方面,教師需要嚴格選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積極向上的片段。最后,教師還要重點突出傳統文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明確每一項任務存在的意義。因此,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凸顯活動的實踐功能,將文中的思想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譬如,在《清平樂·村居》中,就對天倫之樂進行了描述,表示了作者對親情的重視,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與父母共同研究家訓,并對自身的言談舉止進行改善。

3.傳統文化融入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時間在40分鐘。教師僅僅利用課堂時間滲透傳統文化是不夠的,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教師需要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對感興趣的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了解,教師可以起到引導作用。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傳統文化活動,包括古詩詞朗誦比賽、書法展示、舞蹈展示等,讓學生能夠有平臺展示自己,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學、行、信結合的教學理念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始于學、立于行、成于信”,教師應該將這些理念進行融合,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首先,教師需要讓教材內外相互融合,組建單元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多方面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價值。人教版教材比較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可讓學生感受到自強不息、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此外,教師要重視開展家校聯合教學,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要形成互敬互愛的良好氛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興趣小組、課堂教學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在提高品格修養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教師還要充分發揮社會職能,組織小學生走入社會、認識社會。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而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也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如何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成為熱門話題。研究發現,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融入了很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創建更好的教育環境,促進教育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林群、陳偉《優秀傳統文化進小學語文教科書:日本的經驗與啟示》,《比較教育學報》2023年第4期。

[2] 徐樂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圍繞“雙減”政策優化素養教育的研究》,《教師博覽》2023年第12期。

[3] 姜家麗《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礎教育論壇》2023年第17期。

[4] 譚曉鳳《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融入策略——以二十四節氣為例》,《教師》2023年第2期。

[5] 鄧楊《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江西教育》2023年第23期。

[6] 何玉平《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基礎教育論壇》2023年第9期。

[7] 郝桂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課堂內外(初中版)》2023年第32期。

[8] 康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中國新通信》2023年第1期。

(王秀萍,1974年生,女,漢族,甘肅蘭州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猜你喜歡
課標人教版中華
依托課標 夯實基礎 精準備考
高中生物新舊課標比較——以實驗版課標和2017版課標為例
基于歷史中“人”的歷史敘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2016年全國課標卷透視與2017年備考展示
基于課標“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兩極世界的形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