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

2024-04-14 18:20王平
關鍵詞:古詩詞詩詞初中語文

王平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納百川、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本身即含有較多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基礎與優勢,對學生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故而,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優化古詩詞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在熏陶、體驗中形成對傳統文化更深的理解與掌握,這對于提升學生古詩詞學習質量、促進自身健康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13

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備受重視,甚至有很多的學校定期對教師加以培訓,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去探索古詩詞背后的故事,了解詩詞作者的個人經歷、創作背景,形成獨有的見解,并在與其他學生的交談、分享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精神來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保持較好的發展趨勢。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利于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是教育專家、學者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世界中篩選而來,屬于精品中的精品,具備極高的傳承價值、文藝價值,其中涉及詩人的價值取向、高超智慧,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內涵。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古詩詞教學中,為學生介紹其中的傳統風俗、節日等,能夠實現弘揚傳統文化、豐富課堂內涵、提升教學趣味性的目的,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

(二)利于培養語文素養

新《課標》要求關注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體悟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道德修養,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在古詩詞學習中,學生在探索古詩詞背后的故事、文化底蘊的同時,能夠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可程度,從而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以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樹立文化自信,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

(一)古詩詞閱讀,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詞的閱讀方法,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掌握,故而教師可結合古詩詞類型、特征來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此來滲透傳統文化。主要是:

1.多次朗讀,感受詩意

很多古詩詞中包含極其豐富的內容與情感,必須在多次朗讀中才能形成比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故而在面對比較復雜的古詩詞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朗讀來關注其中的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深入學習。以《水調歌頭》為例,在對其加以朗讀時,應合理斷句,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夕/是/何年?如此,學生才能結合蘇軾當時的處境,去理解詞人對永恒宇宙與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的深度剖析,讓學生亦能不再局限于眼下,而是如古人一般更多地去思考整體、思考未來,繼承前人遺愿,探索未來星空、人與自然、人與宇宙。又如《觀滄?!?,體現的是詩人大氣磅礴、寬廣的胸懷,故而在閱讀時,學生應注重節奏、重音等,邊讀邊想,思考曹操當時的情感,在腦海中模擬當時的畫面,以此來形成自身的獨特體會。

2.整體閱讀,整合文化

整體閱讀是當前語文教學中采取比較多的一種閱讀方法,具體流程是:由教師設定議題、選擇文本,由學生展開多文本閱讀,以此來提升閱讀速度、豐富閱讀量。教師在古詩詞學習中引入該種方法,可通過設定議題的方式將具備某種相同意象的古詩詞組合起來,探索其中的傳統文化,品味其中的人文內涵、文化意境。

以議題“菊花”為例,其象征“傲然不屈”,備受文人推崇,教師可據此展開群文閱讀,篩選閱讀篇目,如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展示了其對菊花的喜愛程度,并凸顯了菊花不畏嚴寒的可貴品質。又如陶淵明《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菊花”來自喻,強調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此外,還有鄭思肖《寒菊》中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周敦頤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都可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讓學生在聯合閱讀中品悟“菊花”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加強基礎知識學習,領會傳統文化精髓

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面臨各種困難,難以將所學的古詩詞知識進行串聯,更難以領會其核心含義、傳統文化精髓、完美韻律等。據此,學生應加強基礎知識學習,關注以下要點:

1.細致剖析,感知文化韻律

教師對古詩詞中重點的字、詞、句展開細致講解,根據學生對各類古詩詞的掌握程度,協助學生規劃古詩詞基礎知識學習計劃,充分感知其中的韻律,體驗古詩詞中蘊含的音樂美、語言美。以《漁家傲·秋思》的課程教學為例,整篇詞作從整體至細節描寫皆體現出節奏美、韻律美,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可對其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比如讓學生重點關注每句詞的最后一個字,體會其中蘊含的韻律,基于此再講解詞作特點:“這首詞采取的是雙調,上下包括62個字,前后各5段,每句詞最后一個字,皆采取了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如‘異‘意‘起‘里‘閉‘里‘計‘地以及最后的‘寐與‘淚,在詠唱或者朗誦時,具備鏗鏘的和諧感,詞作前半段低沉婉轉,下半段開始慷慨雄放,這種變化也體現出詞人雖身處荒地,但仍渴望建功立業、戍邊報國的情懷?!边@種將整體詞作進行細致化剖析的方法,能讓學生對其中的基礎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記憶與掌握,在感受古詩詞韻律美的同時,感受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并產生強烈的文化自信。

2.深究古詩詞注釋,拓展文化空間

人教版初中古詩詞中附帶有較多的注釋,用于協助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對學生古詩詞基礎知識學習極為重要,能當作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資源。古詩詞注釋內容中包括了禮儀典章與節日習俗、地名與人名、古代意象與典故等種類繁多的古代文化常識,學生在學習時,應有所取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現實經驗對其加以探索。此外,教師還可利用課下時間對其進行追根溯源,理清文化脈絡,明確有無新的文化內涵產生,在梳理中找到新的教學點,開闊學生文化視野,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意識。

(三)挖掘教材,提取其中的傳統文化

初中人教版語文教材中融入了近百篇哲理深刻、內涵豐富的古詩詞篇目,在滲透傳統文化時,教師可嘗試從教材中提取文化素材。關注以下要點:

1.關注詩詞創作背景

教師要關注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在正式教學前,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即搜集詩人的人物生平、所處朝代、當時情感等,分析詩人表達的情感。以辛棄疾為例,作為南宋詞人,其一生都在為國家奔走,置個人榮辱于不顧,是愛國文人的典范,因此,詞作通常離不開家國情懷、沙場點兵等情境,如在進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教學時,教師可對教學內容加以拓展、延伸,辛棄疾雖然出生在金人統治下的山東濟南,但從未將自己視為金人,而是以宋人自居,并從21歲開始抗金,后與主戰派陳亮一見如故,這首詞作也是與陳亮共同緬懷抗金生涯,并再次抒發了自己的抱負“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即便是“白發生”也不悔。學生在了解辛棄疾當時處境的基礎上,能夠感悟詞人的責任擔當、英勇奮進、愛國情懷,將這種優秀的民族精神深植于每個學生的心中,促使其關注更多的故事,仿佛身處于那個時代,對自身德行產生深遠影響。

2.挖掘傳統文化底蘊

教師要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需對教材中的古詩詞形成比較深刻的理解,并能對其加以整理、分析,結合資料補充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對傳統文化加以分類,在知識層面包括傳統美德、傳統節日、禮儀規范等,如《水調歌頭》是詞人蘇軾于中秋之際所作,涉及傳統文化中的“中秋賞月”,教師可通過追溯賞月的歷史淵源來滲透傳統文化。賞月源于商朝時期,當時人們崇拜太陽、星辰、月亮,視中秋節為祈求豐收與祭祀的時刻,后續逐漸發展為懷念親人、慶祝團圓的節日。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與傳頌古人的情懷與智慧,感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精神層面主要包括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奮發圖強、仁愛孝悌、思鄉念家等感情,很多古詩詞中不但包含了一種文化,而是多種文化的糅合,教師需提前做好準備,查閱資料。以《木蘭詩》為例,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善良淳樸的巾幗英雄,教師在挖掘其中愛國情懷的同時,還應感悟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道”,鼓勵學生對其加以學習與繼承。

(四)引入情景教學法,構建傳統文化課堂

古詩詞中雖然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但年代久遠,很多表達方式與當下有著較大的不同,且牽涉較多晦澀難懂的詞句,若教師仍舊按照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方式授課,可能會讓很多學生逐步喪失學習興趣。據此,教師可引入情景教學法,構建傳統文化課堂。具體為:

1.進行情景解讀,深化古詩詞理解

情景教學指的是結合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造具體的情景,以此來增加學生的體驗感、代入感,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例,此詩是李白在得知王昌齡遭貶謫后所作,對其加以分析時,教師可先從詩作主人公王昌齡開始,分析王昌齡的身份、官職、性格、貶謫原因等,也可結合王昌齡當時的表述來進行分析,如他在《芙蓉樓送辛漸》中說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在進行情景解讀時,教師可輔以對應的圖片、短片、資料等,為學生帶來視覺沖擊。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當時的情景加以演繹,以劇目的形式對其加以解讀、再現,加深對詩作中“愁心”“明月”的理解。

2.搭建問題情景,感受古詩詞詩情畫意

問題情境,即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中,來增加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在《使至塞上》的課程教學中,這篇詩作為對邊陲大漠的描述。在學生初步閱讀后,提出問題:“詩作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若學生難以梳理內容,可再以系列問題來加以引導,如:“是什么人出使邊塞?怎么去的?他去邊塞做什么?他有沒有到達目的地?”教師以問題來串聯起學生對詩作的整體認識。然后再發揮想象與聯想,以此來進行詩作中的情景再現,如:“你覺得在詩的哪一聯中會有人物對話的場景呢?你覺得他們會說些什么?”教師還可讓學生對其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發表自己的看法,體會詩中的詩情畫意以及蘊含的傳統文化。

(五)聯系實際,進行傳統文化滲透常態化建設

教師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學生的日常教育中,在接觸、練習中,讓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一部分。具體有以下措施:

1.組織實踐活動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舉辦古詩詞主題活動,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教師可以舉辦以“春節”為主題的詩詞活動,搜集教材中與春節相關的詩詞,如王安石的《元日》、高適的《除夜作》、文天祥的《除夜》,讓學生對比各類詩詞表達方式、表達情感的不同,在尋找差異點的同時,增強對詩詞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其后再查詢資料,尋找詩詞中有關春節習俗的表述,與當前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如“萬方皆集會,百戲盡來前”“竟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鼓勵學生多接觸經典詩詞作品

初中學生雖然已經接觸到了比較多的詩詞作品,但仍不夠,故而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外多搜集一些經典詩詞來閱讀,亦可推薦一些詩詞集,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并鼓勵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相互分享、交流,以每周五的最后一節語文課為分享課,為每個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分享、交談的過程中提升對古詩詞的了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增加文化常識,提升文化素養。此外,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定期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古詩詞的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中國好詩詞》等,吸引學生關注,實現課內外教學結合。教師也可模仿這些節目在校內舉行相關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

綜上,本文就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展開了綜合論述與分析,教師應對其有足夠的重視,從學生的古詩詞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滲透路徑,關注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對教學流程加以調整、完善,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宏莉《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探究》,《對聯》2023年第17期。

[2] 謝芳娃《初中古詩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中學課程輔導》2022年第19期。

[3] 周瑞穎、孫永蘭《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以杜甫古詩詞作品為例》,《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年第4期。

[4] 陳星、孫永蘭《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策略探究》,《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2期。

[5] 石雅梅《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5期。

[6] 陳偉華《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策略》,《第二課堂》2023年第5期。

猜你喜歡
古詩詞詩詞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踏青古詩詞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