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

2024-04-14 02:43朱田
關鍵詞:內涵歷史情感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面臨學習功利化、情感體驗匱乏、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等問題。解決之道在于啟發式教學、重視情感體驗、靈活教學手段、文化素養培養等措施。教師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學習、視覺化歷史之旅、史學思想導引、跨學科聯動課程等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深度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綜合理解程度,為其人文素養的全面培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歷史 教學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3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傳承意識。然而,當前教學中存在學習功利化、情感體驗匱乏、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教師需要探索新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取知識,更能體驗文化的深邃內涵,獲得對傳統文化的獨特感悟。

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策略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學習功利化

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一大隱憂是傳統文化學習功利化傾向。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更傾向于運用學習工具完成機械記憶,而非深度理解與分析傳統文化。在這種功利取向下,學生對文化的應用與創新可能受到忽視,僅關注自己的考試成績,而非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刻體悟。

歷史課堂上,學生被灌輸了大量歷史事件、人物等基礎知識,然而這并不等同于真正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功利導向使得學生傾向于追求應試技巧而非對文化背后思想內涵的把握。雖然學生可能通過學習工具完成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但由于缺乏深入思考與細致分析,他們無法真正體會到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這種功利取向可能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學生或許能夠在短期內通過機械記憶獲得一些知識,但由于缺乏深度思考,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可能無法將所學的傳統文化內涵有機地融入現實,也無法從創新的角度去理解歷史。這樣的傳統文化學習方式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長遠目標來說,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二)情感體驗匱乏

情感體驗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較為匱乏,教師未能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真實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無法深入感知文化的內涵。

情感體驗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手段的單一和對學生情感的引導不足等方面。在課堂上,教師過于注重知識傳遞,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對于歷史事件和傳統文化缺乏真實的感受,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堆砌中。這種情感上的匱乏使得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局限在理論的層面,難以與文化產生共鳴。

情感體驗的不足可能削弱學生對文化的主動參與和傳承的內在動力。學生在情感上的缺失可能導致他們對歷史文化的學習持消極態度,認為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非是對文化的傳承。在這種情境下,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僅僅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表面性的學習任務,而未能深刻理解文化的真實內涵。

(三)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

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一些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時未能掌握方法,過于關注拓展途徑而忽視學生的真實體驗。這種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對文化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其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教師未能靈活掌握教學手段主要表現在對拓展途徑的過度追求。一些教師可能過于注重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但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過度強調教學手段的拓展,可能導致學生對新方法的抗拒。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難以專注于文化本身,而更多地關注于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也可能導致學生對文化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當學生感受到教學手段的僵化和過度創新,他們可能對文化學習產生疏遠感,認為這只是一種形式而非實質性的內容。這樣的抵觸情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無法真實理解文化的內涵。

二、傳統文化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原則

(一)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尤為關鍵。教師應該成為學生認知之路上的引路人,而非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通過構建引人入勝的歷史場景,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深入分析歷史事件,挖掘事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一個成功的啟發性課堂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故事、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勾勒出一個真實而引人入勝的歷史情境。這樣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沉浸其中,從而主動參與到歷史事件的分析之中。例如,通過講述百家爭鳴時期的歷史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各家學派的觀點,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內涵的好奇心。此外,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討論,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歷史事件。這種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學生挖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事件表面,更能夠深刻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例如,在學習絲綢之路的歷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歷史事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從而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二)重視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占據重要地位。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情感體驗對學生理解和傳承歷史與傳統文化的關鍵作用。通過真實情境與歷史人物的故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歷史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情感體驗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真實故事,教師可以使學生更加貼近歷史,感受到歷史人物的情感波動與奮斗歷程。例如,在講述臘子口戰役時,通過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戰場的殘酷,從而引發他們對紅軍長征的深刻思考。其次,情感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故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背后的情感價值。例如,在介紹孔子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孔子對待學生的態度,引導學生思考他所倡導的儒家文化理念,并通過與當下社會進行對比,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最后,情感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通過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例如,在講述歷史人物的奉獻精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傳承這種奉獻精神,從而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產生對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

(三)靈活教學手段

靈活的教學手段對于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至關重要。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當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以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深刻地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應當在課堂中注重創設真實的歷史情境。通過模擬歷史場景、展示相關實物或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通過展示古代書法作品的實際手跡,學生能夠親自感受歷史人物的藝術創作過程,從而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或參觀古跡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接觸歷史文化的遺址,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例如,在學習古代歷史建筑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實地參觀古代建筑,通過親身感受建筑風格、了解歷史背后的故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此外,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學生對于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和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例如,對于有藝術天賦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藝術創作或表演等方式融入傳統文化;對于對文字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閱讀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來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四)文化素養培養

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融入傳統文化的關鍵一環。教師應通過品鑒文學作品、實地參觀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品鑒文學作品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通過對文學巨匠的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例如,在學習歷史人物時,通過閱讀其傳世之作,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和對時代的貢獻,從而形成對傳統文化的獨到見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歷史古跡、博物館、歷史名人故居等地,親身領略傳統建筑、藝術品的獨特之處。

三、傳統文化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文本分析互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互動式文本分析軟件進行傳統文化的深度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以《秦統一中國》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文本分析工具,實現對史書文獻的互動性閱讀。

1.通過軟件工具,學生可以深入研讀《史記》等史書文獻,將關鍵字標注、提問等形式融入文本分析過程,激發學生對歷史事件背后的傳統文化內涵的好奇心。例如,在《秦統一中國》這節課中,學生通過標注工具突出記載秦始皇制度創新的片段,思考法家思想在統一中國過程中的體現。

2.互動式文本分析軟件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文獻更深層次的解讀。通過提供背景資料、關聯事件等輔助信息,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獻中的內容。以《秦統一中國》為例,軟件可以呈現出統一度量衡,以及“車同軌,書同文”的相關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思考秦始皇實施這一系列措施的動機,從而深刻理解背后蘊含的動機。

3.通過互動式文本分析,學生還能夠提高文本解讀能力。軟件中的學習任務設計可以包括提取關鍵信息、總結文章觀點等,鍛煉學生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分析論述的能力。在《秦統一中國》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分析文獻中關于法家思想的論述,可以逐步形成對于法家思想核心觀點的把握。

(二)視覺化歷史之旅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的視覺化歷史之旅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手段。以《盛唐氣象》為例,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盛唐時期的風貌,實現以下目標:

1.虛擬歷史之旅通過立體化的場景還原,使學生仿佛穿越時光,親身感受盛唐的繁榮與輝煌。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眼鏡觀賞盛唐長安城的繁華市井、宮殿建筑等,使抽象的歷史概念具體化,增強學生的歷史代入感。

2.虛擬歷史之旅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通過在虛擬場景中加入歷史人物、文學作品等元素,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盛唐文化的內涵。例如,教師可以呈現杜牧、李白等文學巨匠的創作場景,讓學生深入感受盛唐文學的獨特魅力。

3.虛擬歷史之旅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在虛擬場景中參與互動任務,如模擬盛唐時期的手工藝制作、商業交易等,使學習不再是單一的信息接收,而是成為一次全方位的沉浸體驗。

(三)史學思想引導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史學思想導引,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對史學思維的影響。

1.通過講解歷史思想和學派,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對史學思維的影響。在《百家爭鳴》這節課中,通過學習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的歷史觀,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對于人們觀念的多元影響。儒家注重道德倫理,道家追求自然法則,法家強調法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這些思想不僅反映了時代特色,也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歷史解讀方式。

2.史學思想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百家爭鳴》這節課,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在理解儒家強調人倫之美、道家倡導無為而治、法家主張法制嚴明的同時,能夠更全面地審視歷史事件,形成獨立而明晰的歷史認知。

(四)跨學科聯動課程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開設跨學科聯動的課程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將歷史與科技、文學、地理等融為一體,從而拓寬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習的綜合素養。

1.通過與科技的結合,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的影響??萍寂c傳統文化的交融可以使學生理解古代文明的科技成就。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實境、數字化重建等,更生動地感受歷史文化,促使他們深入思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與文學的融合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深層次理解。通過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情感、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內涵。這種綜合素養培養有助于學生對歷史形成更為細致入微的認知。

3.與地理的結合可以拓寬學生對傳統文化地域差異的認識。通過了解不同地域的傳統文化的特色,學生能夠領略到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深刻影響,形成更全面的歷史觀。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與跨學科素養的橋梁。通過啟發式教學、情感體驗、靈活教學手段以及文化素養培養,我們能夠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內涵,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樣的教學理念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人文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司馬曉孔《論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策》,《科普童話》2023年第15期。

[2] 王寶文《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研究》,《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年第9期。

[3] 顧培蘭《淺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基礎教育論壇》2022年第29期。

(朱田,1995年生,女,漢族,大學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

猜你喜歡
內涵歷史情感
活出精致內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挖掘習題的內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新歷史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