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課堂充滿生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2024-04-14 02:43朱旭明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中生育人

朱旭明

摘 要:在新課改創新理念背景下,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自覺為歷史教學融入新創意、新資源,促進歷史教學實現手段升級、層次進階、提質增效,創建先進性、時效化的課程空間。為了提升歷史教學的品質,教師要深度思考在新時期弘揚傳統文化的緊迫性,驗證歷史教學是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概括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價值,科學歸納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活動的豐富性,為高中生創建智慧設計、優質高效、理念創新的育人環境。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中歷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35

歷史教學是高中生鑒古知今、啟智潤心、境界提升、思想進步的人文空間,教師能夠對高中生進行高品質的思想品德教育、高價值的“三觀”標準建設。為了促進歷史教學實現課改增效,教師要促進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于歷史教學中,為高中生提供有設計、智慧化、思想性、素養型的精神食糧。所以,教師將傳統文化滲透于歷史教學中,能夠增強課堂活動的文化底蘊、育人品質、教學效度,科學架構充滿文化氣息、民族特色的優質環境。

一、新時期弘揚傳統文化的緊迫性

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為高中生開啟了一個虛擬化、自主性、寬松型的信息獲取環境,高中生需要面對多種多樣的不良誘惑。一些高中生逐漸在毫無約束的網絡環境中沾染上不良習氣,甚至形成嚴重的網癮,并對電子游戲與網絡生活形成依賴心理。而且,一些高中生迷失于網絡環境之中,民族意識、傳統美德、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等優秀素養消退殆盡,在渾渾噩噩中浪費掉美好的青春時光。由此可見,這些高中生亟須高品質的精神食糧與人文滋養,教師要快速清除不良信息、丑陋風氣、網絡垃圾對于高中生的困擾。因此,教師在新時期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具有緊迫性與必要性,進而促進高中生健康成長。

二、歷史教學是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

在神州大地上,人類開始了社會化活動,就開啟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自然也會形成傳統文化,從而展示出歷史信息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而且,歷史信息不僅與傳統文化是并列關系,還具有明顯的包含關系,傳統文化能夠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一份智慧結晶,自然能夠成為歷史教學中的研究內容與探討素材。由此可見,歷史教學能夠成為傳統文化啟迪與高中生的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平臺,為傳統文化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支持。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引領高中生深度剖析歷史事件中關鍵人物的社會地位、活動角色、思想覺悟與道德品質,在批判歷史罪人、謳歌英雄人物中培養高中生的是非觀念、榮辱意識。這時,教師就可以立足傳統文化對歷史人物進行評頭論足、功過判斷,從而推動傳統文化成為歷史教學中的思辨依據與判斷尺度。所以,歷史教學是使傳統文化促進高中生思想進步、覺悟提高、品德發展的載體。

三、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價值

第一,教師在歷史教學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高中生獲得高層次、優質性、素養型的精神食糧,對高中生進行啟智潤心、鑄魂育人。高中生逐漸成為傳統文化的承載者與傳播者,自覺踐行誠信友善、寬以待人、文明禮貌、仁愛博大、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成為陽光、開朗、博愛、親和、善良的時代新青年。因此,傳統文化能夠促進高中生開闊視野,成為優秀人才。

第二,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教師獲得高效化開展教書育人的人文抓手,以傳統文化促進歷史教學走向高品質、高標準。傳統文化能夠提升歷史教學的思想高度、文化品質、育人效度,全面展示歷史教學的人文價值、育人作用,促進高中生思想進步、品德發展。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能夠成為歷史教學中的寶貴資源,凸顯歷史教學的知識性、文化性,創建充滿生命活力、時代特色的育人空間。

第三,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高中生獲得高品質的思想啟迪、高水平的品德培養、高價值的“三觀”建設,推進科學育人觀在歷史課堂上貫徹落實。教師在歷史教學科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融入教書育人活動之中,提升課堂活動的設計智慧、活動體驗、育人效果,架構充滿時代氣息的先進育人環境。所以,傳統文化能夠促進高中生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的全面發展。

四、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傳統文化能夠提升教學資源的品質性、認知過程的時效性,需要教師在育人實踐中促進傳統文化與教學方法的深層次融合。

1.優化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

歷史知識縱貫古今,內容豐富,信息龐大,自然需要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信息萃取、脈絡梳理、體系架構,幫助高中生學習海量的歷史知識與人文信息。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渲染傳統文化情境、提供傳統文化課件,生動詮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與德育價值,優化歷史教學。因此,多媒體設備能夠將傳統文化打造為歷史教學的加速器,以科技手段激發教學的生命力。

在《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中,高中生需要掌握漢代“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還要掌握“唐朝中央集權”的弱化與“北宋政治統治的加強”,更要掌握“元代政治統治的完善”。為了提升歷史教學的文化品質,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高中生展示“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深度了解封建社會政治統治體制的架構者——“董仲舒”的歷史貢獻?!岸偈妗钡摹按笠唤y”思想奠定了我國封建社會數千年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的管理基礎與策略基點,能夠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正規化政治統治的起點。這樣,關于“董仲舒”的教學課件不僅幫助高中生較好地了解“董仲舒”的生平事跡,還領略了傳統文化中的“天人感應”理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五?!薄巴茝V太學”等歷史元素。所以,基于多媒體設備支持的教學課件“董仲舒”,不僅提升了歷史教學的名人元素、科技魅力、故事趣味,還滲透了傳統文化,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幫助。

2.傳統文化滲透于問題教學中

高中生身心發展接近成熟,能夠在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經常開展問題教學能夠提升知識探究的主體性與實踐性,教師以問題為探究導向,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隱形交互與間接指導。教師可以借助傳統文化優化問題的文化底蘊、思想高度、德育品質、探究實效。因此,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問題教學的強力輔助,教師以優質的問題科學導引高中生形成個體思維,釋放生命活力。

在《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探究問題指引高中生進行知識探究,為高中生預留充足的認知空間。例如,第一,“十二銅表法”標志著什么?第二,“羅馬法”的性質、準則、影響各是什么?第三,“萬民法”的歷史背景、產生原因、內在特點、歷史意義各是什么?第四,“婦女權利受限”的性質與影響是什么?第五,請列舉一些中國古代的法律。這樣,高中生能夠在“十二銅表法”“羅馬法”“萬民法”的知識探究中深度感悟到西方人追求法治、民權、自尊的生命訴求,進而能夠聯系到我國人民對于法治與民權的苦苦探索。而且,高中生還會聯想到中國歷史范疇內的“法經”“被廬之法”“商鞅變法”“儒學思想”“三綱五?!币约案鱾€朝代的正規法律文件。這樣,高中生能夠由古至今、縱橫中外地進行法律知識學習,掌握傳統文化范疇內的遵紀守法思想、和諧交往意識,自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所以,問題教學能夠指引高中生進行有設計、漸進化、高效性的能動拓展,以傳統文化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

3.傳統文化滲透于分組教學中

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中具備較好的知識基礎,教師可以開展分組教學,為高中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與空間、發言機會、交互途徑。傳統文化可以融入分組討論的話題內容中,以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去品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是非曲直,優化高中生的探究效果。因此,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分組教學的增效杠桿,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生命活力的拓展品質。

在《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討論話題指引高中生的全員參與、分組討論、集思廣益,組建高價值的學習共同體。第一,立足教材內容總結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第二,詳細總結甲午中日戰爭的經過,了解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戰役、威海戰役等。第三,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與影響。第四,歸納八國聯軍侵華的時間、國家、過程、結果。第五,總結《馬關條約》的內容與影響。這樣,高中生就會在一次次的侵華戰爭、民族恥辱、生靈涂炭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自覺審視中華民族的一次次艱難時刻與苦難歷程。由此可見,民族恥辱、百姓蒙難等歷史史實能夠成為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間接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培養高中生的愛國精神、文化自信。所以,高中生能夠在中華民族的危難之中獲得強烈的刺激,而傳統文化則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

4.傳統文化滲透于項目教學中

項目教學是指高中生完全成為歷史課堂的主宰者,在個體思維與團隊智慧的深度融合中展示出強大的能動水平。為了優化項目探究的層次性與實效性,教師可以使用傳統文化元素提升高中生學習過程中的興奮度與愉悅感,為項目探究提供高價值的能動支持與活力保障。因此,傳統文化元素能夠成為項目探究的興奮劑,充分激發生命活力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幫助教師成為歷史教學的隱形促進者。

在《抗日戰爭》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中,高中生可以進行項目探究活動,自主完成本節課的知識歸納活動。教師應借助傳統文化元素優化課堂活動的思想教育效果,為了不影響高中生的知識歸納過程,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小音量地播放《黃河大合唱》,創設出濃濃的主題學習氛圍,有效激發高中生的思想意識、民族情感、民族自尊與愛國熱情。這樣,高中生不僅能夠完成“抗日戰爭”的知識學習,還能夠借助教師滲透的《黃河大合唱》產生強烈的家國情懷、民族自尊與榮辱意識,實現對高中生的愛國教育、民族教育、尊嚴教育、英雄教育,完成傳統文化在歷史教學中的滲透。所以,《黃河大合唱》能夠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優化傳統文化在翻轉教學中的融入

翻轉教學是指高中生先進行個體思維能力提升與課下預習,然后在課堂討論中展示個人的認知成果,實現思維整合。教師可以借助傳統文化培養高中生的自立自強精神、自覺自省意識,為課堂交互活動提供能動支持與智慧保障,提升互助成長的層次性、品質感,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傳統文化能夠成為翻轉教學的潤滑劑,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能動熱情。

在《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中,高中生能夠在課前預習中較好地完成教材內容的淺層次處理活動。例如,高中生能夠初步掌握“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發展的歷程”“官營冶金業的發展”“制瓷業的發展”“紡織業的發展”等內容。然后,高中生還要在課堂討論中再次進行知識拓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在課堂討論中滲透愛國教育、民族教育、自信教育、奮斗教育,以傳統文化促進高中生將個人發展與民族發展、祖國建設聯系在一起。所以,傳統文化能夠在翻轉教學中成為課堂討論的點睛之筆,提升生命活力的高度。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思想財富與精神食糧,是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踐行“德育優先”原則與科學優質育人的強大抓手,能夠有力促進歷史教學實現資源創新、提質增效。因此,教師要推動傳統文化資源與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并通過優化傳統文化滲透方式,采用問題教學、分組教學、項目教學、翻轉教學等方法,創建高品質、智慧化、素養型的課堂。由此,高中生能夠獲得高價值資源支持、高水平思想啟迪、高效化歷史學習、高層次德育導向,實現文化育人,釋放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艷《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路徑分析》,《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年第11期。

[2] 郭靜雯、蔡振達、江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以“遼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課為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年第22期。

[3] 蔡國鋒《把知識內化為精神——論傳統文化在高中歷史課上的融入》,《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年第Z1期。

[4] 方紅霞《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智力》2023年第21期。

[5] 劉倩倩《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路徑探析》,《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期。

[6] 葉輝輝《中國傳統風俗文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研究》,《試題與研究》2022年第9期。

[7] 巴金蘭《核心素養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優秀地方傳統文化研究》,《學周刊》2021年第34期。

[8] 祁石英《基于核心素養芻議高中歷史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文化產業》2021年第24期。

[9] 胡新勇《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以統編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專題教學為例》,《歷史教學問題》2021年第3期。

[10] 李國仁《基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高中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