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的三維探析

2024-04-14 03:01佟怡林方
關鍵詞:中華德育傳統

佟怡?林方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的德育中,已經成為教育界一個關鍵的議題。在德育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將大中小學德育與傳統文化融合是必由之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各級學校的教育課程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南;在課程規劃、教育手段以及家庭與學校的互動三個方面,能夠給予各級學校關于理念的啟示,最終提出通過設置課程體系,完善課程建設;凝聚各方合力,加強載體建設;營造濃厚氛圍,注重文化建設;科學劃分職責,完善隊伍建設四方面的融合措施。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德育 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6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了豐富的元素,其中涵蓋著各種思維方式、價值觀、道德情感、社會習俗、文藝創作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深厚內容,這些傳統文化構成了思政課程的基礎。當前我國強調要優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結構,并推動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發展。教師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才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一、何以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寶貴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價值觀、行為準則等元素融入德育課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掌握知識技能,又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其良好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民族情懷:為培育民族精神提供豐富養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如愛國主義、家國情懷、誠信、仁愛、勇敢、孝道等,這些品質對于培育新時代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

2.時代意義:為豐富當代文化提供動力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文化創新的源泉,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提煉,教師可以為當代文化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時尚元素相結合,既可以傳承傳統文化,又可以推動當代文化的發展,實現文化的雙向互動。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提升其文化品位,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現代人。

3.國際視角:為全球文化交流構建溝通橋梁

在當今高度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成為連接不同民族和國家、促進交流與理解的重要橋梁。全球文化交流正因此變得日益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獨特價值觀和哲學思想,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觀察角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與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1.教育功能:推進一體化建設的探索歷程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一直在于道對德修養的培養。我們國家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來構建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面化素質教學模式——即“一體化的”品行教導系統(簡稱:DST)?!蛾P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政課一體化進程;2020年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特別設立了一個指導委員會以協助并引導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生綜合性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學習工作,從而為其在新階段下的全方位的社會行為規范養成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和必要的保障措施。

2.德育銜接:促成縱橫型聯結的必然要求

現以我國目前的德育課程標準以及《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3年版)》為基礎,展開研究。

德育銜接分為縱橫兩軸,從時間角度來看,學校依據道德教育的目的、主題、課程和活動等各個方面來構建一條垂直的時間線,把不同的學習時期連接在一起,使各年級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以保證學生能夠平穩地從較低級別的學習階段轉移至高級別的學習階段,從而保護了道德教育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德育教學的啟蒙學習,關注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初中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德育教學的基礎性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從而奠定堅實的道德教育基礎。

從空間的維度上是指德育的橫向銜接。一方面是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銜接,另一方面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三種德育銜接,教師將德育融入學生的不同空間中,貫穿到學習及生活中,從而發揮有效銜接的效果。

二、何以必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的意義

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時,應該重點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邏輯關聯。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中能夠為其提供理論基礎、實踐遵循的教育內容;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家校聯動三方面為大中小學提供理念啟發。

(一)為大中小學德育提供教育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教育資源,例如孝順、禮節、忠誠和仁愛等,這對于增強道德教育課程的內容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理論基礎:把握雙創要求

雙創能力又稱創新創業能力,不僅體現了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體現了創業意識和能力,是兩者的綜合體現。換句話說,雙創能力涵蓋但不局限于創新思維、實踐操作、團隊協作以及創業意識等各個方面。

“雙創”以極具時代性的文化內容提供了文化現代化發展的方法,堅持“雙創”表明了中國文化發展的科學態度。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具有在世界范圍內發揮中國文化影響力、賦予中國文化以話語權之現實和時代意義,是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之文化時代價值的關鍵舉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在“雙創”中才能緊跟時代、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為當代世界和人類發展提供中國文化智慧的指引和文化實踐啟示,這是中國文化話語力量的生成邏輯。

2.實踐遵循:創新教育語匯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石和靈魂,它包含了豐富的道德、生活和價值觀,為道德教育提供了廣泛的詞匯。

一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被視為核心價值觀之一,鼓勵人們以愛心和同情對待他人并實現自我價值;另外,這種文化還提倡個人要保持誠實守信的態度,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標。二是培育道德品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如誠信、孝順、仁愛、友善等,這些品質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大中小學德育中,教師應將這些道德觀念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三是強化社會責任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社會責任,提倡助人為樂、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德育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四是傳承優良家風家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家庭家教,倡導孝敬、和睦、勤儉等家庭美德。五是提升人文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含文學、藝術、歷史等豐富內容,教師通過德育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能夠培養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青年。六是強化實踐體驗。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實踐,開展多樣化、富有內涵的實踐活動,如慶祝傳統節日、傳承文化、參與志愿服務等,以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道德體驗。

(二)為大中小學德育提供理念啟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如儒家仁愛、道家無為、法家法治等,可以為現代德育提供有益的啟示。以下從課程設置、教育方法、校園文化等多個方面,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1.課程設置: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中華文化以人為根本。天地人之間,人為中心;人神之間,人為中心。據《論語·為政》所述:“君子不器?!笨追蜃又鲝堈嬲衅犯竦娜瞬粫痪邆鋯我坏墓δ?。朱熹對此進行了闡釋:“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保ā墩撜Z集注》卷一)只有“相通”“不器”的人才能夠成為“非特為一才一藝”的君子,即完善之人。也正因如此,自西周開始,課程便兼具體育、德育、智育等多重意義。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課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2.教育方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我們應該采用中國傳統教育的理念和技巧,如“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等,以突出道德教育的實用性和目的性。中華傳統文化始終強調人在天地萬物之中具有完整性和生成性,關懷人的存在、人的發展以及人的價值,并主張以融合的思維,運用兼具多重教化意義的教育實踐培養具有理想人格的“完善之人”。唯有讓教育內容深深扎根并茁壯成長于對人性關懷的土壤之中,用全局和全方位的教育觀念來引導教學內容的創建及執行過程,才有可能推動學生的完全進步,學生才能夠真實地“擁有自己完整的本性”,自覺踐行道德規范。

3.家校聯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氛圍

為了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相關部門在2022年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將“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作為義務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該方案要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和社會生活的聯系,加強各學科知識的整合,并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在校園文化方面,通過舉辦各類傳統文化活動,如詩詞朗誦、書法比賽、傳統戲曲表演等,營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不斷接觸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夠進一步實現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以身作則,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在家庭環境中不斷帶動孩子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使之全面發展。

三、何以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的路徑

教師、學校、家庭、企業等均會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中小學融合的效果,因此,在把握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及前提下,提出二者融入的具體路徑。

(一)設置課程體系,完善課程建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在德育課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融入道德觀念、行為規范、人文精神等元素,使之成為德育課程的核心內容。從小學到大學,逐步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德育課程中的比重,使其成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載體。

(二)凝聚各方合力,加強載體建設

教師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之成為家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教師要加強學校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局面,改進德育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圖書、網絡、影視、藝術等多種形式,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理念相結合,提高德育教學效果。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內化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營造濃厚氛圍,注重文化建設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教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能夠營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氛圍,形成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通過舉辦傳統文化活動、設立傳統文化社團、開展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等,教師要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時刻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面對數千年歷史傳承所形成的珍貴遺產,學生要堅持唯物史觀,正確認識從古代傳統社會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蘊含于其中跨越時空邊界、具有永恒魅力的思想精髓挖掘出來,在延續文化根脈中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國家發展、社會建設、個人提升、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價值。

(四)科學劃分職責,完善隊伍建設

中華傳統文化融合思想內涵豐厚、外延廣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與育人思維,為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和營養源泉。教師要重視現階段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問題,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案例與實踐,而并非強加于現有課程內容中。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相關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中小學德育,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持續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變和發展,不斷挖掘其道德教育的價值,積極尋找實踐途徑,為培養具備民族精神、道德素質和人文修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繼承者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維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分析》,《漢字文化》2023年第20期。

[2] 謝業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促學生成長成才》,《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年第40期。

[3] 潘如龍、章忻、周宇晗《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浙江日報》2024年。

[4] 張炳華《新時代高中思政課與德育一體化育人實踐初探》,《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年第11期。

[5] 劉昀《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能源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儲能科學與技術》2023年第11期。

(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點課題“藝術院校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實施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BJSZ2020ZD11)

猜你喜歡
中華德育傳統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