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探析

2024-04-15 00:03郝飛飛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郝飛飛,劉 歡

(1.山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2.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3.河北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保定 071001)

在2021年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盵1]同年在《求是》雜志第20期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題《扎實推動共同富?!分性俅螐娬{了這一重要命題,昭示了共同富裕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全面探析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對新發展階段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歷史邏輯:共同富裕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遵循的社會主義道路

共同富裕作為一個具體的、歷史的目標范疇,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全面揭露資本主義剩余價值剝削秘密中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也是貫穿中國共產黨百余年領導人民開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發展全程的一條主線。

(一)實現共同富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

富裕是人類有史以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追求,具體表現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形態下人類都在不斷追求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豐裕富足。與其他社會歷史形態相比,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在社會全面進步下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社會形態最顯著的標志。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代表人物托馬斯·莫爾曾在其代表作《烏托邦》中首次描繪未來社會形態是一個“每人一無所有,而又每人富?!盵2]的理想社會,其最鮮明的特點是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且沒有階級剝削和貧富分化差距,雖較早闡發了共同富裕的樸素愿景,但脫離了現實的社會生產、生活條件只能停留在空想中,無法真正付諸實踐。馬克思、恩格斯在吸納空想社會主義合理內核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其中對共同富裕的闡發以深刻剖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弊病為發端,認為在生產資料私有制下按照資本的天性進行社會生產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乃至周期性爆發經濟危機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盵3]414在生產資料由社會全體成員占有的前提下開展社會化大生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通過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盵4]屆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在這個聯合體中,不同于與資產階級對立的虛幻集體,人民可以隨自己的興趣上午打獵、下午捕魚,不受分工的限制,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6],而中國式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社會化生產并“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7]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把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最終發展目標。

(二)追求共同富裕貫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發展的整個過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身處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中國共產黨察覺到要改善人民的經濟生活條件,關鍵在于實現“耕者有其田”,從1927 年到1947 年的二十年期間領導人民先后開展了四次土地革命,逐步廢除封建剝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廣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農民終于占有了土地這個最為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經濟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開啟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征程,圍繞讓人民群眾“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8]這一目標,提出“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截至1956 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提前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基本勝利,終于宣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華大地正式確立,為后續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期間,毛澤東同志重申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提法,把工業、農業現代化繼續作為前兩個現代化發展目標,旨在通過重點發展工業和農業來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就現代化概念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盵9]就現代化發展道路鄧小平同志指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F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盵10]163首次在全黨上下第一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鄧小平同志還強調:“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盵10]237歷史性地用小康一詞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小康是描述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范疇,是介于溫飽不足到富裕生活之間的發展階段。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上鄧小平同志就現代化戰略部署作了“三步走”戰略安排,其中第二步即“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至此,“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成為鄧小平同志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目標的基本話語元素。在1992年初“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將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范疇,同年召開黨的十四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性闡釋部分兩次提及共同富裕,分別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建設步驟都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1995年召開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盵11]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統一了全黨上下對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角色和地位的根本認識。步入新世紀新階段,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八年精準扶貧在2020年底如期打贏決勝小康的脫貧攻堅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共同富裕擺在現代化事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如胡錦濤同志發出號召,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12]。習近平總書記也呼吁,“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13],并強調:“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14]由此可見,推動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百余年來接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本質體現,也是貫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發展全過程的一條主線。

二、價值邏輯:共同富裕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恪守的民本立場

共同富裕本質上屬于歷史發展范疇,內含了歷史發展是“為了誰”、要“依靠誰”的唯物史觀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根本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在推進過程中也必然彰顯其獨特的價值立場,體現出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發展理念。

(一)為了誰:推進共同富裕旨在滿足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期待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旨在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411,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本質則是“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5]。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正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無產階級運動的本質體現,旨在讓全體人民過上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生活,在社會發展實踐層面具體表現為發展全程都在謀劃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的美好生活。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制定出現代化發展“三步走”戰略安排中前兩步定為與人民生活水平直接相關的發展目標即“解決溫飽問題”和“達到小康水平”。針對后來改革步伐放緩、現代化事業發展受挫的問題,鄧小平同志又適時提出“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現代化建設工作好壞得失的根本標準,其中一條便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可知,鄧小平同志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現代化事業發展全局來對待。步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重點圍繞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式小康來為新階段現代化發展謀篇布局,小康的主體和內容實現進一步拓展。歷經二十年的扶貧攻堅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八年的精準扶貧,在2020年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終于進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新發展階段,人民社會生活整體也迎來邁入美好生活水平的光明前景。新的征程只有繼續把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1],這為今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指明了實踐發力點。

(二)依靠誰: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

走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方法論層面的根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實踐中能夠不斷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明確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16]新發展階段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一環,更需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共同富裕之“富?!痹谖⒂^社會生活層面強調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全面兼顧,在宏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層面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只有靠全體人民在日常工作崗位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智慧勞動等途徑來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實現從微觀社會生活財富積累到宏觀現代化發展文明進步的整體進階,整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要堅決遏制“坐、等、靠”等躺平化和通過非法途徑一夜暴富的功利化思想行為傾向。共同富裕之“共同”在日常生活中有兩層意思,即“大家一起(做)”和“屬于大家的”,強調在共建的基礎上做到共享,而共建共享的主體泛指全體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協調、共享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旨在解決現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共享不夠、受益失衡問題,其中協調發展強調地區、個體間有效聯動,而共建共享則是共享發展的實踐要求,旨在打造不同地區全體人民能夠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共富發展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富裕,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給更多人創造致富的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盵1]

三、現實邏輯:共同富裕抓住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現實任務

由于各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歷史文化和發展程度不同,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現實任務也有所差異。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研判、新闡述明確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制約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最大現實短板,指明新發展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現實任務。作為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價值遵循,共同富裕有兩個方面的目標維度,即讓共同變得“富?!敝荚诮鉀Q發展的不充分、讓富裕變得“共同”旨在解決發展的不平衡,成為新時代破解新矛盾的關鍵發力點[17]。

(一)協同發展:共同富裕之“共同”旨在化解發展不平衡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面對國內外發展差距的巨大懸殊,鄧小平同志率先剖析導致中國長期普遍貧窮落后的根源在于先前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走平均主義的分配老路嚴重束縛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現在看來這個路子是對的?!盵1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充分吸取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時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開始實行有重點、有區別、有選擇的非均衡式發展戰略,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經濟領域率先發展;設立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支持東部沿海地區優先發展;提出東西部“兩個大局”共富戰略構想,率先鼓勵條件較好的地區先富起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生產要素按照市場競爭在不同區域內自由流動等。最終在發展過程中促進東部一些沿海城市率先快速發展,釋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發展不平衡問題。步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逐漸開始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上日程并逐步向縱深推進,但由于全國不同地區間存在資源稟賦、地理位置等先天性差異,加上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方針政策傾斜等后天性區別,使發展不平衡問題在新世紀的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不同特點。

發展不平衡問題是發展起來才會遇到的新問題,因為只有在發展過程中才會涉及速度快慢、水平高低問題,如果發展一直停滯不前,不平衡問題也就無從談起。發展不平衡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東中西部、一線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間在經濟水平和產業結構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城鄉區域的具體表現,造成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三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方面發展相對較慢;四是不同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市場的自發性、趨利性特點導致生產要素分配不平衡,不同行業收入差距較大,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地提出了系列推進“共同”發展的戰略舉措,如把協調、共享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來指導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以促進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兜牢民生底線,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第三次分配全面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通過精準扶貧戰略舉措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等,有效改善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不平衡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發展。

(二)改革創新:共同富裕之“富?!敝荚趹獙Πl展不充分問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9.5%左右的速度增長,經濟體量迅速躋身為世界第二,快速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發展歷程,致使中國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并聯式”發展特點,具體表現為發展任務的高度疊加性即現代化進程中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四個關鍵發展階段無法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從低到高相互銜接依次發展,只能在幾十年內相互疊加、同步展開。這就容易陷入上一階段發展目標尚未完成就不得不同時面對下一階段發展任務的發展窘境,加上長期以來中國生產力發展始終處于落后追趕先進的發展狀態,隨著改革初期破除系列舊觀念、體制所釋放出的潛能效應逐漸遞減,發展質量、效益及創新水平等方面不充分的短板及附屬性問題愈發顯現。

發展不充分主要是指發展方式總體還比較粗放,科技創新能力有限,一些地區、領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發展的質量、效益潛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發展不充分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制度、科技創新不充分,在關鍵技術領域存在不少“卡脖子”短板;二是產品服務供給不充分,在消費者需求結構不斷升級的趨勢下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供給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高標準需求;三是市場競爭不充分,一些區域存在政府缺位和越位并存現象,地方行政壟斷、保護主義時有抬頭,生產要素無法自由有序流動;四是動能轉換不充分,產業融合轉型升級成效不高,新型經濟產業的整體規模和發展貢獻有限,創新驅動格局尚未形成,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更高水平的自信自強,在守正創新的深化改革實踐中提出系列挖掘生產端潛能來提升“富?!辟|量的戰略舉措,如把創新發展列為新發展理念之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來強化生產元動力;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通過生產要素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來提高生產供給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破除地方性行政壟斷以充分發揮價格調節機制,同時加強政府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分配等方面的有為監管力度,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深度互補中打造井然有序的生產發展環境;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來優化生產結構、消化生產過剩資源等,有效應對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不充分問題,實現通過在生產端的高水平改革創新帶動富裕水平的整體性躍升。

四、世界邏輯:共同富裕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深遠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發展導向,逐漸探索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然是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且極具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給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也為治理全球貧富差距擴大貢獻出中國方案。

(一)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現代化具體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從傳統邁向現代的變化發展過程,是肇始于西方引領后發展中國家爭先追趕的發展潮流。把現代化進程中的時代背景、歷史階段、基本國情等因素加以綜合考量,可把人類現代化發展實踐模式大體劃分為四種:一是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先發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二是前蘇聯開創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三是以日、韓、新等東亞國家地區為代表的后發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四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中國式現代化模式。

歐美先發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主要以英、美、德、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代表,在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刺激推動下率先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較早奠定了現代化所需的工業化基礎,整個發展過程始終以資本增值為導向進行資源配置,資本的逐利本性導致國民經濟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循環中始終無法暢通運轉進而導致爆發周期性經濟危機,脆弱的經濟基礎使得上層建筑必然走向動蕩,社會大范圍失業、社會秩序混亂、思想價值觀墮落等亂象頻發。部分歐洲發達國家頒布并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這種建立在高稅收、高負債下的高福利政策實則是通過從勞動階級手中壓榨的剩余價值以福利的形式部分返回,用來緩和階級矛盾以延續擴大再生產,實現剩余價值的不斷積累。這種治標不治本的高福利模式只會無止境地增加政府財政負擔。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主要受冷戰思維的影響,把經濟發展重心放在重工業領域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衡,農業和輕工業發展滯后導致人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無法得到基本保障,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加上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權壓制了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現代化建設的能動性,導致發展動力不足最終走向衰落。東亞后發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是以歐美為師學習其先進的技術和制度體制并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發展起來的新興經濟體,在發展理念體制和技術創新方面對歐美發達國家有著極強的依附性,這就導致該模式不僅無法企及歐美現代化模式的高度,還不可避免地陷入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泥潭無法自拔,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全球局勢下更易受其操縱而失去發展自主性。

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提出要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思路。針對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整體低下這個當前最大的發展實際,科學制定“三步走”現代化戰略規劃中前兩步規劃目標指向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把“最終實現共同富?!弊鳛樯鐣髁x的本質目標,錨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截至當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走出中國特色共富之路的基礎上具備的發展優勢也日益顯現,如逐步搭建起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實現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方式,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突破單一的計劃或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呆板僵化、混亂無章的弊端,這既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能有效防止兩極分化的發生;提出全新的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協調、共享發展強調發展過程要注重均衡性、發展成果要惠及全民性,規避了結構失調、區域失衡、貧富兩極分化等發展問題,讓經濟發展更加趨于健康且有溫度;提出并踐行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的發展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始終通過自身的發展帶動周邊國家地區乃至世界各國實現共贏式發展,以“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钡牟┐笮亟笾铝τ诖龠M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且在這一過程中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充分尊重他國的發展自主權,等等。綜合來看,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全方位突破了其他現代化發展模式出現的弊端及缺陷,在提供全新選擇中“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19]。

(二)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貢獻出治理全球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

貧困是人類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頑固惡疾,據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23年9月5日發布的《全球發展報告2023》援引世行2022年的預測指出,在目前全球不平等擴大、經濟增長遲滯、通貨膨脹高企的條件下,2030年全球貧困發生率為6.8%,貧困人口總數為5.74億人,消除貧困目標基本確定無法實現。[20]由此可見,貧困問題至今仍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發展難題,在這樣的全球發展態勢下中國取得的脫貧奇跡、共富成績尤為珍貴,共富方案也極具參考價值。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2012年,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更加側重優先允許和鼓勵讓一部分人、地區先富起來。追求同等、同步富裕在上一歷史階段已被證明只能導致共同貧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即通過政策傾斜允許鼓勵讓一部分人、地區先富起來,但先富的手段只能是合法經營、誠實勞動,堅決取締任何非法致富途徑,注重營造公平公正的致富環境,同時還強調要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宏觀調控,把貧富差距控制在合理區間。第二階段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先富帶動后富的系列協調平衡的戰略舉措。如提出并深入實施了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在初次和再次分配基礎上提出以捐贈、公益等慈善性質為特點的第三次分配,大大改善了區域、城鄉和不同行業間收入發展差距問題;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小康的基本方略并將其貫徹到底,將廣大農村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經過八年努力,終于到2020 年底完成“現行標準下近1 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1]的偉大壯舉,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在歷經四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接續努力下中國式現代化堅決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不動搖,開創出累積減貧人口達8億多,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減貧目標的重大成績,“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22],創造出人類共富文明新形態。

五、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盵23]22當前中國已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事關全局的基礎性工作,要承繼歷史繼續堅持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以及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繼續沿著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發展道路穩步前進;要體現價值繼續堅持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的民本理念,保證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要緊扣現實繼續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3]22來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掣肘;要放眼世界繼續堅持胸懷天下的國際格局,以自身發展來更好地帶動落后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團結進步貢獻出源源不斷的中國智慧和力量。

作者貢獻聲明:郝飛飛負責論文撰寫;劉歡負責文章參考文獻的校對。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共同富裕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