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的身體意蘊及省思

2024-04-15 00:03袁圣潔李前進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勞動身體評價

袁圣潔,李前進

(1.華中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勞動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內容清晰、邏輯緊密,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由此可見,創新勞動教育體系、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吧眢w”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許多關于身體隱而不顯的著名論斷,為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遵循。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石,聚焦勞動教育的身體意蘊,省思當前勞動教育的身體之困,并探索破除身體之困的遵循原則和路徑。

一、勞動教育中內含的身體意蘊

“勞動教育作為勞動實踐與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活動,其本質是實踐性教育,是學生身心合一地嵌入其中,由身體—心智—環境同構而成的教育活動,體現著學生身體與心智動態性的耦合統一?!盵1]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受教育者的勞動價值觀,通過對勞動教育的進一步本質解構,發現其中蘊藏的身體健康發展意蘊。

(一)身體的結構和知覺作用著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教育對象的身體是勞動教育開展的先決條件。身體結構和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勞動教育的內容選擇。身體是實現認知活動的基礎,要尊重教育對象的身體選擇,依據身體的生理結構特點和教育對象身體的自由選擇來確定教育的內容和對象。身體的知覺是接觸和感知世界的起點。人通過身體知覺認識世界、感知他人,獲得相應的勞動認知,并在勞動情境的作用下生成勞動情感和價值觀。因此,勞動教育要以身體的知覺為起點和依據,形成勞動教育的基本形式,建構勞動教育的基本場域。

其一,建立身心參與的勞動教育形式。勞動教育要依照教育對象身心感知和個體體認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身體知覺的作用,將直觀教授、親身實踐和合作討論等方法結合起來,以充分調動教育對象的個人感知和體驗,進而形成身心共育的勞動教育形式。其二,創設身心參與的勞動教育場域?!爸X就是人與世界接觸和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盵2]身體是知覺的主體,“身體知覺場即是由主體、他人和世界所構成的一個動態性的整體場域”[1]。它不僅為個體知覺活動提供場所,而且影響和作用著個體知覺活動的發生。這要求勞動教育場域的建設要真正實現身心的共同參與,將教育對象的身體從封閉和狹隘的空間中解放出來,回歸到最本真的身體中去,以獲得身體的完整性體驗。勞動教育的情境設立需要以教育對象獲得自主的勞動體驗為起點,以建立一個多樣開放的情境式勞動體驗平臺為目的。通過多元的勞動場域,充分調動人的身體知覺,實現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有效聯結和統一。勞動教育的情境設立,徹底打破了教育對象認知過程中僅存在于理論層面活動的困境,將其還原為主體身體知覺的結果?;诮逃龑ο蟮闹X所展開的勞動教育和創立的勞動場域,使教育對象通過身體語言和身體感知與他人進行持續不斷的交流互動和情感共鳴,建立起個人與他人、世界間聯系的橋梁,推動客觀和主觀世界的有效融合,實現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統一。依據教育對象的身體認知和經驗等構建動態性、整體性的勞動教育場域,充分調動和發揮身體知覺的重要作用。

(二)身體的需要影響著勞動教育的目的

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是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利益的主要途徑。就勞動教育而言,滿足人的發展需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勞動教育的價值目標。首先,需要明確此處的“人”是指身體、心靈、精神和意志的統一體,因而人的本質需要也可以稱為“身體的需要”。其次,“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身體、心智、精神和意志等均得到解放,體力和腦力均在身體實踐之中得到發展,通過自我確證實現身心的自由和解放。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盵3]因此,勞動教育要始終將人的全面發展需求作為自身的必然旨歸。

其一,勞動教育要滿足人的生存需要。這是人身體最基本的需要?!皠趧舆@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一種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一種手段?!盵4]通過一系列的勞動實踐活動充分調動教育對象的手、腦、心等身體感官,實現身心一體化投入,鍛煉運動技能的協調與配合,促進教育對象在勞動情境中鍛煉身體機能,提高身體能力,強健教育對象的體魄。其二,勞動教育要滿足人的生活需要。身體不僅是自然的軀體,也是社會化的身體。人是社會存在物,因此身體的需要凸顯出社會化和現實性的特點。勞動教育通過勞動實踐建立起身體與認知對象的聯結,促使教育對象語言的生成、認知和心智的成熟,從而習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和身體經驗。在勞動活動的作用下,教育對象的器官得到進化、語言逐漸生成、大腦不斷發育,為認知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而后,勞動教育通過設置情境,讓教育對象充分調動身體感知,與外界情境產生互動,以此產生的身體經驗反映在人的大腦之中,最終內化為人的完全認知,實現心智和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傊?,勞動教育的開展始終以實現教育對象身心合一為目標。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活動,勞動教育一方面將教育對象的身體作為感知外部的媒介,使其從抽象的理論中脫離出來;另一方面,它將身體置身于真實的勞動場域中,充分調動身體的知覺,以身體力行感受勞動的辛苦,培養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情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關系,形成公民道德觀。在勞動教育的作用下,教育對象的身體機能、心理品質和精神意志不斷完善,實現教育對象身心的協同發展。

(三)身體的素養體現了勞動教育的效果

身體素養主要包括身體能力、情感體驗、身體行為、認知能力四個相互關聯的要素。身體能力是基石,情感體驗是內在效應器,身體行為是根本,認知能力是基礎。其中,身體行為是其他三要素的綜合表現形式。身體素養的養成和發展是體現教育成果的最佳依據。而對勞動教育而言,教育對象的勞動素養便是其效果評判的根本標準。根據身心發展規律和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將勞動素養分為勞動能力、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

其一,扎實的勞動能力是基礎。勞動能力包括勞動知識的儲備、勞動技能的運用、勞動創新的水平等。良好的勞動能力是勞動精神與勞動習慣形成的堅實基礎。首先,需要掌握豐富專業且具有體系的勞動知識,包括勞動的起源、發展和意義等理論和實踐知識。其次,需要具備熟練且穩定的勞動技能,主要體現在教育對象能夠熟練地運用勞動工具并在獨立或合作的狀態下完成勞動項目,養成基本的生活技能等。最后,需要形成創造的能力。在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對勞動工具進行改造、對勞動效率進行優化,實現勞動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其二,正確的勞動觀念是重心。勞動觀念是指教育對象“勞動意識、勞動思想和勞動態度的表達”[5]。勞動觀念的培養效果具體表現為教育對象在勞動實踐、體力付出中形成勞動平等、勞動光榮的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自我實現等意識,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基礎。其三,崇高的勞動精神是核心。勞動精神是指教育對象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思想、觀念和認知的凝練與升華,對勞動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勞動教育要促進教育對象逐步形成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的勞動精神,為其在勞動活動中克服困難、自立自強、樂于奉獻提供動力源泉。其四,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是關鍵?!皠趧恿晳T和品質主要包括勞動自主、勞動誠信、勞動責任?!盵5]勞動教育要促使教育對象具備自覺勞動的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勞動的習慣,在勞動活動中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以及勇于承擔的勞動責任感,為自身幸福感和獲得感的實現提供重要途徑。

二、勞動教育的身體回歸與身體之困

身體作為勞動之本,在勞動教育中逐漸回歸。勞動教育對身體的關注度逐漸提升,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當前依舊存在身體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勞動教育的效果。

(一)勞動教育的身體回歸

隨著勞動教育不斷得到重視,國家相繼出臺了有關勞動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對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做出了系統的安排,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當前,勞動教育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馬克思身體理論這一視角來看,主要表現為勞動教育逐漸關注身心的全面發展、注重身體的情境構建和重視身體的動態發展。

1. 勞動教育逐漸關注身心的全面發展

隨著對身體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身體在勞動教育中逐漸回歸,不僅強調對勞動認知的培育,也更加關注對勞動情感和勞動行為的塑造。身體與個體、環境和社會相交互,身體的結構、感知覺和狀態也開始得到關注。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也逐漸得到重視,使勞動教育承擔起培養勞動價值觀和提高勞動技能的雙重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的價值觀,出現了一系列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弱化的現象,例如個人自理能力較差,就業取向理想化、消費習慣超前化等,從而導致勞動作用弱化。通過勞動實踐調動人的身體參與,塑造人的勞動觀念,內化為自身的勞動意識,進而外化為自覺的勞動行為和習慣。隨著勞動教育逐漸被認同和重視,人們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理念的認識在不斷提升,對勞動教育價值和意義的了解不斷加深。通過勞動教育理論的教授和勞動活動的實踐,增加人的身體參與感,發揮主體能動性,實現身心共生、身心合一的良好狀態。由此可見,當前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不再局限于知識的豐富和技能的培養,而是五育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這說明勞動教育開始注重身心的全面發展。

2. 勞動教育逐漸注重身體的情境構建

身體與世界的互動生成人的直接經驗,而勞動教育以人的直接經驗和體驗為基礎,在實際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實現受教育者的自我構建。也正是身體與世界、他人的交流,使身體與情境融為一體,不斷的身體交流形成新的情境,而情境的變化又使身體形成新的樣態,也正是情境將身體與時間、空間、世界現象等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通過身體與勞動情境產生聯系,身體感官得到調動,身體認知和情感不斷豐富,身體行為得以鍛煉培養。換言之,勞動認知、勞動情感和勞動行為根植于情境。因此,勞動教育通過多途徑構建真實的勞動情境,關注受教育者的實踐體驗和真實表達。但需要明確的是,身臨其境就是要強調完整身體的在場,因為身體既是勞動實踐的物質基礎,也是勞動認知和情感的基礎,只有再現完整的身體,才能實現身體與情境的交流。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盵6]第一,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方面,當前的勞動教育設立了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在一定的專業課程中設置了勞動教育模塊,采用線下課堂、網上教學搭配相應的勞動實踐等形式進行講授。第二,在其他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在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方面,積極滲透勞動相關知識、政策和法律法規。第三,積極組織勞動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個人衛生、內務整理等生活性勞動;校園志愿服務、扶貧支教等服務性勞動;勤工助學等生產性勞動;創新創業等創新性勞動。第四,加強勞動文化建設,主要從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方面著手。在物質文化方面,充分利用校史館、宣傳欄等展示勞動教育相關的標語或口號。在精神文化方面,充分利用公益講座、校園廣播、網絡平臺等宣傳勞動模范、優秀教師等個人先進事跡。在制度文化方面,制定勞動和勞動教育相關的政策。

3. 勞動教育逐漸重視身體的動態發展

身體的形態、感官和行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對身體的評價不能僅僅關注靜態產物,還需要運用動態的視角去全面評價整個發展過程。而進行評價需要明晰勞動教育的目標,以此作為評價的根本標準。勞動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勞動素養。勞動素養“包括勞動的價值觀(態度)、勞動的知識與能力等維度”[7]。其中,勞動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水平高低較為外化,能夠采用量化的評價方式,但是勞動價值觀較為抽象且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需要將其轉化為顯性的身體行為進行把握。因此,勞動教育的評價內容要豐富廣泛,并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勞動熱情和勞動態度。就評價方法而言,既要采用量化評價方式來考察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全面評估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情感等勞動素養的生成情況。在評價主體上,要始終堅持多元性主體,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雖然當前勞動教育的評價形式還是以提交勞動實踐報告為主,但是日常表現也逐漸成為重要的考察指標之一。此外,也開始采用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方評價主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價的全面性。勞動教育的評價需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收獲和成長,這樣勞動評價才能真正發揮指引作用。

(二)勞動教育的身體之困

勞動教育追求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這是勞動教育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反觀當前勞動教育存在的身體困境:勞動教育目標的工具化、勞動教育內容的淺層化、勞動教育實施的限制化、勞動教育評價的形式化,也進一步導致身體不斷被弱化、被割裂、被圍困、被遮蔽,在勞動教育中的地位逐漸式微。

1. 勞動教育目標的工具化導致身體被弱化

“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提升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盵8]然而,當前的勞動教育目標呈現出較強的工具化表征,導致勞動教育目標設定存在工具理性色彩。

在工具理性下,勞動教育強調學生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掌握,意將學生造就成預設目標中的某一類人,這只是一種虛構。正是這種重功利、求效率的價值選擇,導致勞動教育只關注勞動的知識傳授與吸收,而忽視了學生身體體驗和身體發展,這導致身心分離狀況尤為明顯。具體而言,勞動教育目標的工具化主要表現為過度關注心靈的培育,卻忽視了身體的體驗,由此走向了兩個極端。其一是有勞無育,就是將勞動當作簡單的體力勞動。勞動教育成為懲罰不良習慣,改正學習態度的手段,教育范圍也囿于農業活動。這不僅曲解了勞動教育的豐富內涵,也消解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其二是有育無勞,就是將勞動作為心智訓練和技能學習的途徑。這雖然承認身體的參與,但是忽視了身體的經驗獲得和身體價值觀的塑造。勞動教育目標的關注點是學生對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這就說明心智的發展遠大于身體的成長,這樣身心分離的價值導向難以促使勞動教育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

2. 勞動教育內容的淺層化導致身體被割裂

勞動教育內容應將身體參與作為內容選擇的核心參考,給予身體應有的重視和肯定。當前,勞動教育內容呈現出淺層化特征,主要表現為內容來源單一,內容關聯不強。

第一,勞動教育內容的來源單一。勞動教育資源來源的多元化能夠推動勞動教育內容的豐富發展。當前,勞動教育的內容來源單一,主要依靠發放的參考資料為主。這阻擋了校外資源的進入,導致教育內容選擇的片面性。與此同時,根據相關政策進行內容設置和教授,忽視了學生生活經驗、學習興趣等重要資源的利用。這導致教師選擇自主性降低,無法根據學校的獨特優勢和學生的身體特點進行合理的內容定位,缺乏相應的靈活性、準確性。

第二,勞動教育內容的關聯不強。從橫向上看,勞動教育內容范圍廣但深度不夠。當前,勞動教育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公益性勞動等方方面面,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但這些勞動內容并非存在邏輯上的聯系,每一部分都是獨立的個體單元,彼此之間缺乏密切的聯結,從而無法統合為系統。加之內容深度不夠,過度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而缺少統一的價值核心。從縱向上看,勞動教育內容學段鏈接缺乏且縱深挖掘不夠。當前各學段的勞動教育處于獨立管理的狀態,導致勞動教育內容“無論是在知識邏輯、技術邏輯還是價值認知邏輯上都缺乏對應的銜接”[9]。

3. 勞動教育實施的限制化導致身體被圍困

勞動教育實施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要與社會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等密切配合,以發揮其綜合育人的全息功能。然而,當前勞動教育的實施出現了身體被圍困的局面,具體表現為勞動教育對身體的限制。

勞動教育對身體自由的限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為客觀因素,譬如時空層面的制約。就時間維度而言,勞動教育的實施被教學時間所禁錮,學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進行相應的勞動活動,身體體驗在勞動實踐中逐漸消失。勞動教育的實施是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進行的,因此時間較為固定,并以此為依據將教育內容分為不同的模塊。然而,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因此在每一環節上所花費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過度的時間設定并不適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只會導致學生勞動體驗的不深入。就空間維度而言,其一,學校勞動教育的環境封閉。身體是一個開放系統,始終與外在環境存在一定的聯系。當前的勞動教育實施過程多在校內舉行且空間相對封閉。雖然職業院校開設了一定的勞動基地、試驗田等實施場地,但都集中于校內、課堂上,很少在校外展開。即便是能夠進行一定的戶外勞動教育,也多是以觀察為主,動手操作較少。封閉的課堂環境無法營造真實的勞動情境,限制了勞動體驗獲得的真實性和情境性,缺乏身體與環境的交流。這就形成了一種上對下,主對客的師生關系,缺乏身體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其二,與不同場域勞動教育的割裂。個體的社會化離不開勞動活動,而當前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勞動教育的社會性弱化。勞動教育被簡單等同于學校勞動教育,家庭、社會、學校的勞動教育聯通性被割裂。

另一個方面是主觀層面,譬如活動設計、任務規劃和教育方法的限制。教育者以自身意愿規劃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掌控權和自我表達權,貶低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安排的地位。教育者憑借自身的知識權力地位對受教育者身體進行隨意支配,難免會弱化學生的身體感受和體驗,阻礙其身體自由全面的發展,使其陷入被馴化的危機。教育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身體的主體能動性發揮。當前的勞動教育形式包括課堂教授和實踐、課堂教授,現場實踐、現場教授和實踐等,其中前兩種的使用率較高,但第一種將學生身體完全禁錮于課堂之中,將其視為被動接收知識、機械進行勞作的個體;第二種將理論和實踐分開,身體單純成為執行機器。由此可見,勞動教育的組織形式限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4. 勞動教育評價的形式化導致身體被遮蔽

勞動教育評價要以勞動素養的發展情況為根本標準,注重運用多元評價手段,關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身體體驗和形成的身體行為。但是,評價理念、評價標準等因素導致勞動教育的評價形式化明顯突出,主要表現在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兩方面。這是對身體體驗的忽略,也是對身體感受的淡漠。

勞動教育的評價內容過度關注勞動成果,而忽視勞動體驗。對于勞動教育的評價不能以單純的勞動成果為標準,而是要注重身體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然而,當前的勞動教育評價強調“靜態內容”而忽視“動態內容”。將勞動成果和次數作為評價的內容,并作為衡量學生勞動參與度和勞動效果的條件,這些量化的勞動行為和靜態的勞動成果嚴重缺少對勞動過程中體驗的反映。這與評價的初衷相背離,也與育人導向不相符,既損害評價的嚴肅性,又導致學生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傾向“終結性”評價而忽略“過程性”評價。以終結性評價作為判定學生能力高低的主要方式,這會導致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實際表現被遺忘,缺少過程性的觀察會忽視學生的進步,無法發揮教育評價的激勵作用。勞動教育偏向關注“能力主體”而弱化強調“道德主體”,也會阻礙勞動過程中學生勞動精神和勞動觀念的形成。

勞動教育的評價形式以他評為主,評價主體單一,壓抑勞動主體的表達。多元的評價主體代表著多元的評價標準,只有多方參與其中,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勞動素養情況。當前,勞動教育的主要評價主體為教師,學生自評形式運用較少。這導致學生的意見被忽視、表達的機會被剝奪。然而,過分強調他評的客觀性,卻忽視自評的重要性,這也會導致勞動教育評價只流于表面。

三、勞動教育的身體突破

面對勞動教育依舊存在的諸多“離身”問題,解決勞動教育的身體之困成為題中應有之義。要遵循身心整體性發展原則、身體主體性導向原則和身體空間多維性拓展原則,為破解勞動教育的離身之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破解勞動教育身體之困的原則遵循

勞動教育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過程,需要遵循正確的原則,以保證其建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效性。擺脫勞動教育的身體困境要堅持身心整體性發展的原則、堅持身體主體性導向的原則、堅持身體空間多維性拓展的原則,真正實現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

1. 堅持身心整體性發展

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既掌握豐富的勞動知識和熟練的勞動技能,還具備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時代建設者。這就要求勞動教育既關注學生的內心發展,也要考慮學生的身體參與,換言之就是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效統一。要始終堅持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勞動理論教育。勞動理論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為根本指導和主要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勞動的內涵、意義等,加強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和認同,以便其更好地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勞動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理論傳輸,必須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學生只有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身體的參與,收獲身體的感受,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不能過分關注勞動教育的成果而忽視勞動教育的過程和過程中的收獲,不能過分追求理論學習成果而忽視實踐過程中的身體感受和身體體驗,更要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成長,以此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掌握和分析。

2. 堅持身體主體性導向

正確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堅持身體主體性導向的原則既符合教育規律,也符合教育目的?!爸黧w原則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行為準則?!盵10]對于勞動教育而言,要充分發揮學生身體的主體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其勞動積極性,才能達到自覺勞動的目標,不斷滿足人的發展需要,真正實現人的本質。需要強調的是,勞動教育并非只是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化、職業化的勞動技能來滿足自身的需要,而是通過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實踐去激發學生的自我滿足和自我發展的本能。而這些本能既能充分發揮身體的主體能動性,也能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3. 堅持身體空間多維性拓展

勞動教育拓展身體空間指的是“將學生的身體從封閉的、抽象的、狹窄的思維空間和物理空間中解放出來,回到學生原初的身體知覺中,即身體獲得完整性體驗于世界與環境中,它強調的是以學生自由自主的勞動體驗為基本原則,為學生創設一個集概念與意義、情感與交流、活動與情境融為一體的開放、多樣、情境式的勞動體驗平臺”[1]。這離不開自身體系的系統性,也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協同性。勞動教育作為一個復雜的體系,由科學的教育目標、多元的教育內容、實際的實施法案、合理的評價標準構成。真正實現勞動教育的良性健康發展需要使內部各組成部分密切結合,以發揮出最大效用。與此同時,勞動教育也要處理好外部關系,一方面與其他課程或活動之間進行協同,另一方面也要與社會和家庭融合形成共育合力,形成協同育人的生動局面。

(二)破解勞動教育身體之困的路徑探析

破除勞動教育身體之困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內容,鑒于以上問題,本文從勞動教育觀、組織機制、身體空間、基礎保障四個方面入手,為擺脫勞動教育的身體之困尋找出路。

1. 樹立身心一體的勞動教育觀

解決勞動教育的身體困境,首先就是要樹立身心一體的勞動教育觀。教育對身體的態度也反映出對人的態度。因此,要確立整體的身體發展觀,這是樹立身心一體的勞動教育觀、培養完整的人的前提和基礎。正確對待身心的關系,身體與心靈并不是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夸大任何一方的作用的觀點都是對身心關系的誤解,靈魂必須寄居于身體而存在,身體離開心靈加持也只是一個空空的軀體。身體與心靈本身就是統一的?!办`”寓于“身”之中,“靈”也塑造“身”。與此同時,更要摒棄身體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純粹物質存在的觀點。在馬克思關于身體理論中就充分展現了身體蘊含的魅力。作為自然和感性存在的“自然人”,身體具有相應的生理性,在此基礎上人的身體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接觸和感受外界的自然感知,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具有主動性和感受性。作為社會和關系存在的“社會人”,人能夠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身體來確認和構建有效的社會關系。因此,無法摒棄身體去討論人的發展。只有讓身體回歸,充分考慮身體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發現身體蘊含的教育意味,才能讓其重新恢復活力。

2. 完善勞動教育的長效化組織機制

良好的體制機制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制度基礎,更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抓手。構建勞動教育長效化組織機制是擺脫勞動教育身體困境的重要抓手。勞動教育的組織機制主要包括勞動教育的課程體系、評價機制和管理機制。一是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首先,要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配置相關教材和場地,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課堂作用,使勞動教育內容逐漸豐富、有體系,主題導向逐漸明確,全息育人功能逐漸發揮。其次,要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清晰其定位,實現教育內容、形式和方式的深化,既注重外在形式也注重內在實效,不斷增強學生勞動意識,提高其勞動能力。二是構建合理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一個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是進行有效評價的良好條件?!皠趧咏逃u價體系的構建要體現其綜合性和發展性?!盵11]首先,要保證評價內容的完整性。當前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因而,勞動教育評價要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要關注身體的知識獲得、技能提升,也要關注身體在勞動中的體驗、感受和形成的價值觀等因素。其次,要充分考慮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各學段的勞動教育內容、方式和要求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勞動教育評價標準也要有所差異。勞動教育評價要根據學生群體的特點和教育的特征,設定符合學生勞動教育的評價標準,而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評價標準,喪失自身的特點,失去評價的針對性。最后,要運用動態性的評價方式。勞動教育的評價不僅要采用實踐報告類的文本化方式或是實踐成果類的實物化方式,還要及時捕捉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全面掌握學生的勞動成效,實現身心共同發展。三是構建系統的勞動教育管理機制。詳實的管理方案是勞動教育實施的重要條件。要為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設計相應的頂層設計,使勞動教育的開展有章可循。與此同時,勞動教育需要專門的管理團隊,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有利于對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和監督。此外,勞動教育各部門的責任主體也要不斷明確,這樣才能提高辦事效率。

3. 綜合拓展勞動教育的身體空間

人的全面發展是與社會各個因素相互交織而生成的,因此勞動教育需要在多重場域中實現身體空間的延展,從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其一,在文化場域培養熱愛勞動的精神品質。勞動教育要扎根具體的文化場域中,積極培養學生辛勤勞動的良好品質。首先,積極創建課堂教育情境。要重視情境對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和勞動行為的激發作用。教育者采用創設情境法,通過有趣的故事、圖片或是事物,運用豐富的語言和肢體動作、播放視頻音頻等方法,將學生帶入具體的勞動教育情境中,使其充分感受勞動文化的魅力,激發其對勞動的熱愛和自覺。其次,積極營造校園教育環境。人的認知信息來自個體生活的環境,只有在身體與環境的相互交織過程中才能生成人的認知。因此,要重視環境的塑造作用,讓勞動教育貼近生活。一方面,學校要強化校園勞動文化,建立勞動相關的社團或興趣小組,在相應節日開展勞動相關的活動,組織多樣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邀請勞動模范或者榜樣人物走進校園,以此營造勞動光榮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學校要完善校園勞動設施,開辟勞動農場、開設勞動教育教室等,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持。再次,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積極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場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勞動的發展歷史、體會勞動活動的艱辛、感受勞動者的美麗,進而學習優秀的勞動精神。另外,開發當地具有特色的勞動文化,例如徽商文化、晉商文化等。參觀老字號商鋪或者邀請成功企業家講述創業歷程,以此弘揚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勞動精神。最后,充分挖掘網絡教育資源。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建立主題教育網站,在人民網、學習強國、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建立勞動文化欄目,定時發布一些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的生平事跡,使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身心發展。與此同時,要創作與勞動相關的文藝作品,讓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等綜合感官的作用中汲取勞動文化的滋養。

其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勞動等同于體力勞動的狹隘理解已被取代,勞動教育不再囿于有限且封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格局中。數字化時代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勞動者具備相應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其具備自主意識、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勞動教育要注重創客思維,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先進技術,為數字化時代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而服務。首先,引進先進技術,豐富勞動教育內容。例如引進Scratch編程課程或STEM課程、創客課程等,使內容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又培育學生的勞動創新思維。其次,利用先進技術,創新勞動教育方式。通過運用一些科學技術手段,例如引進VR技術、虛擬勞動情境等,打破勞動教育的空間限制,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的教育環境,使其更好地獲得身體體驗。與此同時,還可以創立勞動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全國高校共享優質的勞動教育資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要力求“活化”科技,以精益求精的理念為指引,積極引導學生在現代科技領域中不斷探索,實現虛擬勞動與創造性勞動的有機結合[12]。

4. 加強勞動教育的基礎保障

勞動教育保障也就是勞動教育開展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勞動教育師資質量、資金和安全保障。一是提高勞動教育師資質量。師資是影響勞動教育開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不斷增加勞動教育的教師配備。和其他主科教師相比,勞動教育教師的崗位在職業評定、評優評先方面存在差別,因此要逐漸縮小差距,以提高勞動教育崗位的吸引力。另外通過內育外引,鼓勵思政教師、創新創業教師等成為復合型勞動教育教師,將勞動模范等聘請為兼職教師,為形成一支穩定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奠定基礎。其次,要不斷提高勞動教育的教師質量。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培養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發展態勢和前沿知識、掌握勞動教育教授形式的能力。最后,根據教師教學需要和自身發展科學制定培訓計劃,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形成一支高質量的勞動教育隊伍提供資源。二是加強勞動教育的資金和安全保障。勞動教育的場地建設、人員配備、教師培訓、勞動教育器材等各個方面都需要資金的支持,這樣才能平穩地運轉。因此,要為勞動教育設置專門的資金,這樣才能夠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勞動教育資源和條件的充實奠定物質條件。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勞動教育開展的前提基礎和重要支撐,對學生初步具備職業安全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盵13]學生的身心安全是參與勞動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在勞動教育的安全保障方面,學校要制定相關安全手冊和應急預案,不斷進行勞動安全教育,以此提升師生的勞動安全意識。與此同時,要定期對勞動實踐活動進行摸排和評估,保證勞動實踐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購買校方責任險。

四、結語

突破勞動教育身體之困是此次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鑒于以上問題的闡釋,本文主要從勞動教育觀、組織機制、身體空間、基礎保障四個方面入手,目的是不斷增強勞動教育的身體參與度,培養身心合一的完整的人;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身體主動性,培育身體力行的自覺的人;綜合拓展勞動教育的身體空間,以社會實踐鍛煉為途徑,造就自由全面發展的人[14]。

重拾勞動教育,提高勞動教育中身體的關注度,有利于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把握勞動教育的時代任務、明確勞動教育的地位,為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方向,為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保障,更是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猜你喜歡
勞動身體評價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熱愛勞動
我de身體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我們的身體
身體力“形”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