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機理、困境和路徑

2024-04-15 01:13韓美群徐夢瑤
關鍵詞:助力人才農業

韓美群, 徐夢瑤

(1.中國地質大學 鄉村文化發展研究院, 武漢 430074; 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鄉村文化振興研究院, 武漢 430073)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所制定的重要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人民日報》2018年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形成社會共識,凝聚各界力量,吸引社會不同主體共同參與。高等院校作為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機構具有人才、技術、知識、資金等優勢,在服務鄉村振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為進一步推動高等院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為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制度指導和行動指南,并取得了重大建設成效。學界關于教育助力鄉村振興論題的研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農村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涉農院校建設、涉農學科建設等論題,而對普通高等學校這一教育大軍如何在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貢獻力量研究相對較薄弱。本文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這一重要歷史方位,從“三農”這一短板弱項和重點難點問題出發,著重探究高等教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和激發內生動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一、高等教育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作用機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鄉村是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鄉村振興是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自覺擔負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科技、創新、文化等支持。

(一)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和關鍵因素。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靠人才,“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2)習近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24期。。人才振興不僅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更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現實路徑。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造就國家戰略人才的重要責任與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3)《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4月26日。。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來助力,為鄉村振興輸出專業技術能力、政治思想、人文精神、道德修養、價值理念等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全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

與城市相比,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受經濟、交通、資源等影響,短期內難以在自身的土壤中培育出一批高質量人才,要想解決當前鄉村人才短缺的困境,除了需要鼓勵和支持鄉村本土人才回流外,也需要依托高校教育,培養和鼓勵知農愛農、具有鄉土情懷的高素質人才投入到服務鄉村振興的歷史潮流中。具體地看,按照學科專業分類,高等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的人才大概包括農業科技人員、公益服務人員以及基層管理人員三大類。就科技人才來看,涉農院校能夠正確把握農村農業工作的前沿問題,面向現代高效的綠色農業發展需求,為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培養優秀的“新農人”。就服務人才來看,醫藥類及師范類院校能夠在緩解農村公共資源落后的現實困境方面,為鄉村的健康、教育等基礎保障工作培養充足的人才。此外,高校還為鄉村振興提供大量基層干部和管理人才,如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服務鄉村的隊伍,極大地優化了農村基層管理人員的隊伍結構。

(二)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鄉村振興深層次的驅動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4)習近平:《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人民日報》2018年9月29日。新時代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發生了深刻改變,在增加農業生產量的同時,應更注重質量和效率,因而對科技創新的依賴程度也隨之提升?!笆奈濉睍r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好種植業翻身仗,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和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等,都必須依靠農業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等創新。高等教育聚集了資金、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能夠較好地助力鄉村科技創新。例如,通過加強專業技術團隊建設為轉變農業農村生產方式,建設規?;?、智能化、工業化、創意化的現代農業提供動力;通過助力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加速農村各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建立網絡化的生產、經營和銷售體系,提高農業的智能化水平。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科技發展水平普遍落后,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普遍偏低。面向農村發展的科技需求,高等教育能夠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發揮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著力解決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不斷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切實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地說:一是利用現代技術攻克農業種植中的重要生產問題,普及實用型種植技術,幫助農業增加收益,打破地理條件限制和自然災害對農業發展的桎梏;二是致力于現代化農村的建設目標,通過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具有鄉村地方特色的產業品牌,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三是服務農業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提高科技的資源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文明的破壞;四是通過加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產業企業、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使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走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道路,不斷推動農業朝著優質、高效、綠色的現代化方向發展。

(三)為鄉村振興提供創新動力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進程中,要強化創新理念,不斷推進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速對鄉村創業創新的資源投入,有效提高農村產業的競爭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創新型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推進農業農村創新發展,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內在優勢,不拘泥于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更要積極探索經濟增長的新方式。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綠色的生態環境以及特色的民俗文化等,都是能夠轉化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可以通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各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新興產業,延長和擴大產業鏈,增加產業價值。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高校通過深化改革,推進科、教、研、產協同,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鄉村創業創新提供勞動力、資金、信息和技術等強大支持。其一,高等教育充分彰顯智庫優勢,發揮高效有序、人才濟濟的創新優勢,培養敢于承擔風險、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的創新人才,為創新鄉村戰略部署和發展模式提供強大動力。其二,高等教育充分發揮高校作為創新主陣地的作用,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通力合作,為培養和壯大鄉村創新創業群體形成合力。其三,高等教育利用其研發優勢,不斷豐富和推動農村產業創新,激發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活力,推動農民成為有技術、會管理、敢創新的現代化農民。

(四)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資源

文化振興貫穿于鄉村振興全過程、多領域,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就是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完善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機制,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層次,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進一步培養淳樸文明的家風、鄉風和民風,重塑鄉土文化的榮光,實現鄉村文明的復興,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高等教育依托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村提供豐富高質的文化產品、文化技術、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創新農村文化資源的供給機制。首先,積極探索具有代表性的鄉村地域文化,加強對鄉村各類文化資源的整合,優化文化供需結構,釋放文化消費潛力,提高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其次,借助專業技術和現代思維,加強對鄉村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傳統文化遺產與現代文化市場的深度融合,提高鄉村文化的市場化水平,推動鄉村文化事業同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形成有序共贏的良好聯系。再次,繁榮鄉村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動農民實現對自身職業和身份的認可,自覺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5)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年第12期。高等教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四個自信”,積極挖掘鄉村文化所蘊含的優秀人文精神與思想道德觀念,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開放吸收,賦予鄉村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促進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最后,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為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鄉村提供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文化氛圍。

二、高等教育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現實困境

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多重優勢,但是由于基礎落后、起步較晚,在服務意識、需求適配、內生動力、外在保障等方面缺乏對鄉村社會足夠的關切,削弱了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力度與效果。

(一)服務鄉村振興的理念不強

高等教育如何扎根中國大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高等教育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服務鄉村的意識和水平還比較低。從內在發展來看,高等教育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體現出高度的專業性和高端的精英性特征,使得高等教育天然傾向于城市社會。從分布規律來看,我國教資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旧霞性诔鞘?在地理位置上遠離鄉村。盡管國家政策扶持,但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仍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服務鄉村的意識還存在不全面、不均衡的問題。按高等教育的不同學科專業區分,高等農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較高,理工、醫護、管理等其他學科專業的服務意識較低;按照高等教育的不同主體區分,高等院校的師生群體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較高,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等其他主體的服務意識較低;按照高等教育的不同類型區分,應用型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較高,研究類、綜合型高等教育的服務意識較低。服務意識不均衡,就難以形成高等教育助力鄉村的強大合力,降低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只有認識到位,找到契合點,找準正確定位,提高服務意識,才能形成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統一共識,創造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

(二)服務鄉村振興的供需不適配

高等教育能為鄉村提供大量的人才、知識、技術等資源,但如果供需不適配,出現結構性失衡,其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是大打折扣的。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距實現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狀態還有較大差距。具體來看,一是高等教育供給知識的精英性與農民受教育水平低的不適配。農民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在從事農林工作時更注重經驗,對知識領域的接受能力較弱。高等教育在現代化知識的傳播中不能和農民的現實需求有效適配。二是高等教育供給技術的專業性與農村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的不適配。高等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時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科學技術的創新上,忽略了科技成果在農村地區的轉化、推廣及普及。三是高等教育供給現代化新思想與農村地區傳統落后觀念的不適配。我國農村長期受到傳統落后觀念的影響,高等教育在推進新型產業發展模式、新農村建設、傳播創新創業觀念時容易產生預期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四是高等教育供給的普遍性與農村不同地區的特殊性不適配。不同地域的鄉村,其建設重心和發展道路各有側重,高等教育較難做到普遍性與特色性的統一,還不能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務。

高等教育供給與鄉村振興需求不匹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設置與鄉村產業發展不對接。隨著我國綜合類院校優勢不斷凸顯,許多農業院校的綜合性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使之逐漸喪失了專業特色與優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較單一,與鄉村振興沒有密切結合。一般來說,高等教育在學術型、科研型人才的培養上更花費精力,但鄉村需要更多應用型人才,方能將理論知識轉換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能力。高等教育只有形成以農村需求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進一步完善學科專業設置,創新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迫切需求。

(三)服務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不足

內生動力不足是當前制約高等教育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具體表現在:第一,服務自覺性差、獨立性不足。高度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投入的資源和時間較少,對外在督促、政策傾斜及獎勵機制上依賴性強,缺乏長遠規劃和戰略謀劃。第二,創新性弱、競爭力小。高等教育對鄉村社會的認識高度不夠,不善于將課本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創新意識不夠強,工作方法不夠靈活。第三,人才流失嚴重。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初期,國家政策傾斜和鼓勵、獎勵機制作為外在因素,推動了人才流入農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人才流失問題,但是一部分人才由于缺乏鄉土情懷,在積累了基層經驗或“鍍金”結束后選擇返回城市,未能真正解決農村人才流失和“空心化”問題。

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內在動力不足,是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我國正處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銜接階段,農村地區雖歷史性地消滅了絕對貧困問題,但返貧致貧的風險仍然十分嚴峻。廣袤鄉村無法留住人才的關鍵在于自身基礎薄弱,如鄉村交通、文化、醫療等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人才在服務鄉村時難以實現自我發展。農村環境、公共設施如若得不到優化,發展機會較少,就會降低人才對服務鄉村振興的滿足感、幸福感和榮譽感。此外,傳統的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廣大師生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F階段我國教育評價標準較為單一,缺乏發展性、多樣性標準,不利于高校培養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激發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

(四)服務鄉村振興的外在保障缺乏

高等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時缺乏強而有力的人力、物力、財力、政策等外在保障,這是導致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質量低、效果差、缺乏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資金短缺是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障礙之一,高端前沿的科研項目一般更易得到支持,而普及性、基礎性和實用性的涉農項目,相對而言獲得的外部支持較少。與此同時,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時獲得的資金支持來源較單一,多為財政專項資金,沒有有效發揮非政府組織、企業、社區、個人的積極性。資金缺乏會阻礙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進度、實踐效率,同時也會增加高等教育自身的外在負擔,降低人才服務鄉村的積極性。

近年來,教育部出臺了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但還未形成完善的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制度保障的不足已成為影響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效率、質量的又一主要阻礙。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從整體來看具有一定的覆蓋性,但制度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系統性有待加強。一方面,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需要高校與各級政府、鄉鎮、企業等多主體共同努力,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組合和內在協調統一,勢必會影響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規模和效果。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高校在服務鄉村時,缺乏具體詳細的執行要求,未形成與各類高等教育相適配的體制機制,在具體服務過程中不易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最大。

三、高等教育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路徑

服務鄉村振興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重大責任,需要從根本上構建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采取有效路徑和得力措施破解當前困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一)強化高等教育服務“三農”意識,促進高等教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面對新時代農村社會發展的新需求,高等教育要強化服務“三農”的意識,將目光聚焦在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上,自覺投入到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首先,高等教育要不斷拓展服務“三農”的宣傳途徑。如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利用校園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多種載體,搭建立體的服務“三農”宣傳陣地,營造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其次,高校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服務“三農”的責任意識。通過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增設“三農”知識板塊,加強對我國農業發展史及農業農村現狀的知識普及,引導大學生樹立服務“三農”的職業認同,增強助力鄉村振興的榮譽感,在服務鄉村的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最后,通過加強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外在保障,進一步深化服務“三農”的意識,如將高校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技術創新、鄉村本土文化傳播的重大貢獻納入“雙一流”評審標準中,對服務鄉村振興且有卓越成就的教師、專家及干部,在績效考核、評聘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對從事鄉村創業創新的畢業學生,要加強物質支持與政策優惠。

高等教育在強化服務“三農”意識的基礎上,要堅持開放協調理念,進一步拓展校地合作,推動高等教育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具體來看,其一,高等教育要深化耕讀教育的改革實踐,加強與“三農”的密切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是我國文明的發源地,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605—606頁。各高校要進一步加強知識教育與勞動教育的結合,加強農業相關的通識課程體系建設,讓學生了解農村新技術、新產業、新發展動態,積極引導學生將論文寫在鄉村大地上。其二,高等教育要擴展實踐教學的渠道,將農村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高等教育在課程安排時要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農村、林區、生產一線進行實地學習,特別是涉農高校要增加社會實踐在專業學習的比重,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和鄉村實習基地的良性互動。其三,高等教育要促進鄉村的產業升級,在農村興建科技園區、科研所,為高等教育進行科研創新提供更便利的場地,專家、教授也能更直接地向農民普及技術、傳播知識,契合農村切實需求。最后,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在文化傳承、生態治理等領域的合作,合理分配資源,開展好駐村干部與學校相關部門的幫扶機制,做好高校對口幫扶鄉村振興的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跨越。

(二)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與鄉村振興在發展模式與最終目標上具有共同的指向性,且相互影響、彼此制約,要積極挖掘兩者的內在統一性,在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同時,助力全面鄉村振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8日。。所謂內涵式發展,就是高等教育在學科建設、科研教育、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將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作為發展的重心。高等教育要以結構調整為重點,打破以數量作為唯一指標的傳統模式,將質量放在發展建設更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推進以優化結構為重點的改革創新,提高服務鄉村的能力。高校在辦學方針和教學安排上,要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系統整合學生的課本學習環節與實踐探索環節,把服務鄉村振興納入學生學業成績和綜合考察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技能和知識的應用,切實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此外,教育部要加強對高等教育的督學管理,把貫徹落實服務鄉村振興作為評估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新標準,助力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通過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滿足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體系,努力形成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與推動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同向同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從受教育者的視角出發,結合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增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服務鄉村的主動性,并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批判的思維,實現自身發展。高校人才培養一方面要凸顯專業性,培養精于某領域的專業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適應交叉發展和融合創新的學科走向,加大對“一專多能”(8)辛寶英、安娜、龐嘉萍:《人才振興: 構建滿足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體系》,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9年,第95頁。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還要根據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人群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充分調動各類人員服務鄉村的積極性,提升服務鄉村的專業技能和管理素質。此外,高等教育要不斷完善人才準入機制,在面向鄉村振興需求時,可以從農村選拔人才到農業院校進行深造學習,接受專業的高等教育,從而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三)完善高等教育產教融合模式,以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

產教模式即以“產”為基礎、以“教”為目的開展的產業與教學相互支持、緊密結合的高校辦學模式,它是提升高等教育產學研能力,提高助力鄉村振興人才質量的重要措施。要進一步促進“引企入教”改革,加強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將學生實訓與企業生產有機結合,發揮雙主體優勢,共同致力于助力全面鄉村振興。高等教育要深入農村進行科研、實踐,建立體現新型課程體系,合理分配學生課堂學習與工廠實習的比例,與企業共建一批高質量的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企業不僅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高等教育要與企業共同完善鄉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共同孵化科研成果,進一步推進農林科技進步,將知識轉化為推進技術創新的主要資源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點支撐,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此外,還要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的創新,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為核心,充分發揮企業在農業綠色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作用,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9)習近平:《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民日報》2021年5月31日。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對科研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整合現有的人才資源,成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提升以現代農業為主導、以專業人才為支撐的創新驅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此外,高等教育要不斷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技術轉移體制機制,加快高等教育科技成果在農村的推廣與轉化,促進成果在農村后續的試驗、開發和應用,增加產業競爭力,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形成農業增產、農民增益的可持續發展態勢。高等教育要打破成果轉移轉化的機制障礙,加大與創新企業的聯系合作,不斷創新科學技術在農村中推廣的途徑,采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應用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素質。政府也要進一步完善技術轉移機制建設,提高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方便成果在鄉村的投入應用,堅持簡政放權,優化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轉化流程,給高校更多的自主權,落實好農業科技創新激勵等相關政策,加大對公益性質成果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解決農業生產及產業發展中的難題,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構建服務鄉村振興的學科專業體系

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深化高等教育供給結構改革,是解決當前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供需不適配的關鍵所在。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不是簡單的擴張,而是對癥下藥,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減少過剩產能,豐富和優化供給結構,將原有的單一的專業設置、人才培育、評價體系轉為高效率的教育供給,以創新為動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鄉村發展的總體布局相契合,堅持綜合型院校與專業型院校共同發展的理念,協同而不趨同,對教育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統籌安排,發揮不同院校的專業特色和學科優勢,加快培育農林類專業緊缺人才,不斷提高課程設置的創新性和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為鄉村振興輸送優秀人才、強化智力支撐為目標,緊緊圍繞鄉村人才的引流工作,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組織框架,對各類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激發鄉村振興的自身活力,不斷提高服務鄉村振興的質量。

良好的學科專業建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根基,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體系,切實推進高等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在助力鄉村振興上有所作用。首先,高等教育要把落實國家戰略作為發展的底線,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改革創新的基礎。進一步優化學科方向和專業結構,在學科專業建設時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潛心研究農業農村發展需求,著力解決農業農村重大戰略問題,如初級農副產品供給問題、種源問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等。其次,高等農業教育要在助力鄉村振興實踐中發揮主導作用,保障農林專業的招生、教學、科研工作是高等農業教育更好服務鄉村的基礎。涉農院校、專業要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貫徹落實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設好與自身優勢相適應、與鄉村振興需求相匹配的專業學科群,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為主線,解決農村生產實踐中的關鍵問題,將自身的學科專業優勢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力量,為“三農”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五)加大高等教育“雙創”人才培養力度,激發鄉村創新創業活力

高等教育在助力鄉村振興時要充分發揮創新優勢,將“雙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提高服務鄉村人才隊伍的創新能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構建綠色安全、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新型鄉村產業體系。具體地講,其一,要優化“雙創”教育體系,順應交叉式學科和融合式產業的發展趨勢,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為補充,打造多元開放的“雙創”課程體系,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及科技成果,將最新的理論知識與先進技術融入“雙創”教育中。其二,要設置專門負責創新創業工作的部門,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訓,強化與地方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具有創新精神和技術能力的師生開展農業農村相關領域的社會實踐,在學校形成良好的“雙創”氛圍,提供良好的“雙創”平臺。最后,高校要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共同舉辦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雙創”競賽,整合有效的創新資源,依托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深入“雙創”人才的培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于激發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活力,推進鄉村社會的內生發展。高等教育要堅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理念,為鄉村發展提供一批高質量的“雙創”人才,助力鄉村發展新產業、培養新農人。首先,要在農村推廣“雙創”文化,營造“雙創”氛圍。高等教育要加大創新知識在農村的科普,提高農民創新意識,推進鄉土文化與“雙創”文化的有機結合,讓“雙創”文化引領農村建設。通過定期在農村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會,樹立“雙創”典型案例,發揮好鄉村創新創業的項目帶頭人作用。其次,要深化與鄉村“雙創”的交流合作,為農村的創新創業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幫助,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思路,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鄉村科技示范園區,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最后,要完善鄉村“雙創”相關政策制度,如完善鄉村創新創業用地政策,設置激勵創業的專項基金,落實好創新創業的減稅降費政策等。

(六)打造高等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城鄉教育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高等教育城鄉一體化是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更高階段的建設目標,對緩解城鄉發展差距、弘揚公平正義、營造和諧穩定的鄉村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的準入公平,保障農村學生合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的高等教育補貼,降低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增加助學時限,完善高等教育對農村地區的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體制機制,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村學生上大學,豐富鄉村人才資源。面對高等教育資源城鄉分布不均衡問題,可在地級市及經濟發展較好的縣、鎮,面向農村地區新建一批地方性職業院校,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地方職業院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強化民辦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著眼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構建高等教育城鄉一體發展格局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高等教育與其他主體的交流溝通、渠道統籌,以此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加強高等教育服務鄉村的系統銜接,形成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推進城鄉要素有序流動,形成共建共享的城鄉教育融合模式,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現代化鄉村的必由之路。首先,要重塑對城鄉教育融合的理念,破解城市、鄉村教育割裂難題。過去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嚴重阻礙了我國鄉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劇了城鄉不平等。城市教育與鄉村教育不是割裂的,也不是一味地“以城帶鄉”,而是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吸收、共同進步,農村教育在學習城市教育現代化優勢的同時,也能為城市本土教育的缺失提供積極的補充。其次,要推進農村教育的改革發展,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農村教育改革要在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同時,加強與鄉村經濟社會的內在聯系,不將“農業”與“非農”對立起來。通過加強制度保障,統一教師編制,強化管理政策,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最后,城鄉教育融合要將重點放到優化師資力量上。加強農村教師培訓與鼓勵城市教師返鄉并行,提高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和農村教育質量。高等教育可通過建立分校等措施,將適合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院系、專業等向農村轉移,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力度,積極打造良性互動、動態均衡的高等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猜你喜歡
助力人才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助力成功七件事
人才云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助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自能”學習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