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

2024-04-15 06:20袁進展劉琳娜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民至上法治思政

袁進展, 劉琳娜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洛陽 471822)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其中第二條經驗為 “堅持人民至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其中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到黨的二十大報告, 每份報告中“人民” 二字出現的次數都逾百次, 這些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 “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 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1]19這表明推進理論創新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必須要深深扎根于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 以人民為中心, 不斷形成人民認同、 喜愛的理論成果。 高校思政課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的價值理念意義深遠, 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建設奮進史中尋找人民之力, 在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回溯人民之根, 在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設計特定情境的新定勢中體驗人民之光, 從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深度、高度和溫度。

一、 在溯本尋源中講深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

講深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就要在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人民立場、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民本理念、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中溯本尋源。 要向學生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是基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人民立場中的深厚淵源而形成的, 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民本理念為脈絡起點的, 更是沿著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為民史這一思維主線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一) 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溯源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人民立場

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法的性質和功能的論文, 這些著作充分展現了他對法律領域唯物史觀的精準把握。 作為馬克思的第一篇政論文《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 中指出, 普魯士政府新的書報檢查令以專制之法律扼殺民眾言論出版之自由, 其實質是一種虛偽的自由主義。 馬克思從多個角度對書報檢查令進行了深刻批判, 指出書報檢查令是一部惡法, 而真正的法律應該反映人類自由, 保障人類應有的自由權利。 1841 年在普魯士召開的第六屆萊茵省議會辯論中, 當專制政府支持把窮人違反林木管理條例的普通行為納入 “盜竊” 范疇時, 馬克思站在人民立場上分析這個法律規定, 為窮人辯護, 他認為如果盜竊法把人們在森林里撿拾樹枝、 采摘野果的普通行為升格為盜竊犯罪, 那么法律就是撒謊, 窮人就會成為惡法的犧牲品。 1842 年10 月, 馬克思更是發表了 《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 一文, 文中再次譴責普魯士立法機關無理偏袒林木所有者, 隨意剝奪貧民撿拾枯枝的基本權利, 并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觀。 青年馬克思在處理書報檢查立法問題, 思考森林立法狀況時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 為人民維持生活習慣不斷探尋法理依據, 為他們尋求權利自由, 以以人為本的觀點去探討階級利益對法的濫用, 認為對法的干涉會造成惡法亂治的后果。 思政課教師應通過挖掘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的唯物史觀, 向學生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確立和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人民立場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只有明確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唯物史觀, 才能彰顯以“人民至上” 為核心價值理念的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

(二) 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民本理念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 雖朝代更替、 家族更迭, 但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 特色鮮明、影響深遠的中華法系。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盵2]289新時代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要及時研究和闡發中華法系的總體特征、 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 結合時代條件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以“民為邦本” 為集中體現的傳統民本理念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史上的一股清流, 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一個優良傳統, 而 “人民至上”的法治思想正是對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古代的民本理念表明了國家治理中人民的重要性, 這是不斷落實“以法治國” 理念在對待“人” 這一客體理性意識上的轉變, 也說明了統治者逐漸意識到民眾才是整個國家政權的根基, 所以隨著以民本理念為基礎的一系列法律的推出, 穩定了國家政權,促進了社會繁榮。 《商君書·更法》 中就有 “法者所以愛民也, 禮者所以便事也?!?這句話充分表明,統治者制禮制法要充分考慮百姓的利益, 要用法和禮來愛護百姓和方便百姓。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 要把保障和維護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根本利益這一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和職能發揮到極致。 從“輕徭薄賦、 賑災濟民、 重惜民命、 援法斷罪” 到法治保障人民各項權益, 從民本理念僅局限于少數開明的統治者和士大夫階層到建設法治中國, 推動全民守法。 思政課教師應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民本理念的梳理, 向學生講清楚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系統提出和實踐演繹, 進一步明晰習近平法治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民本理念的內在關聯, 即在繼承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三) 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承續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中國共產黨對法治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的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人民性的鮮明品格。 毛澤東早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就強調要制定出一個體現整個民權革命的政綱, 包括工人利益、 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 1931 年, 中國共產黨制定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第一次將人民放在了憲法規定的最首要位置,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確保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充分聽取民意、 匯聚民智的基礎上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更是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盵3]18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立法區別于其他政黨立法的顯著特征, 而且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重要理論來源。 改革開放后,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不斷建立健全法制體系, 發展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思想, 將民主和法制緊密聯系起來, 他多次強調: “民主和法制這兩個方面都要加強” “民主要堅持下去, 法制要堅持下去?!盵4]146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黨的十六大更是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七大強調, 要從各個層次、 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5]49。 黨的十八大再一次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 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 這些論述明確了依法治國與滿足人民美好需求的內在統一,依法治國乃是民之所需、 發展之所需[6]26。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 最深厚的基礎, 要堅持法治為了人民、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保護人民,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將全面依法治國提升到關系黨執政興國、 關系人民幸福安康、 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 思政課教師應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關于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歸納, 向學生講清楚這些論述既彰顯了黨的根本宗旨, 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更詮釋了法治要保障人民之利的價值指向。

二、 在厘清邏輯中講透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

講透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就要厘清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形成和實踐發展的邏輯進路。 要向學生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 首先體現在緊緊依靠人民,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法治建設的最大成就; 其次體現在不斷造福人民, 必須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法治建設; 最后體現在牢牢根植人民, 在黨的領導下厲行法治,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要求。

(一) 緊緊依靠人民,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人民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形成、 堅持和拓展的最強底氣。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 這樣的法治建設實踐充分證明,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也是黨執政合法性的試金石, 更是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實基礎。 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道路問題關系國家的興衰成敗, 法治道路的選擇更是關系到民族復興能否如期實現。 在探索法治道路的征程上, 黨帶領人民高度警惕西方“憲政民主” 的話語陷阱和 “顏色革命” 的政治陰謀, 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 緊緊依靠人民, 立足“中國之治” 的制度基礎, 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探索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建設道路。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征程上, 中國共產黨始終站穩人民立場, 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主要原則, 把保障人民群眾根本權益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目的, 緊緊依靠人民, 將人民立場貫穿法治國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始終,充分展現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人民本質。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民負責、 一切為了人民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穩步向前的根本遵循, 緊緊依靠人民, 打開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從 “依法治國” 到 “全面依法治國”,從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到 “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及 “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的不斷完善, 黨依靠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舉措越來越到位。

(二) 不斷造福人民, 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來闡述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 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公平正義不僅是全人類所追求的價值屬性, 更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法律只能用來為民造福, 決不能用來為某一特權階層謀私。 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決定了我國各級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必須要把公平正義作為自身的永恒追求, 尊重法律權威, 保護人民權益。 黨作為法治國家建設的領導核心, 只有確保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絕對領導, 才能保證立法為民、 執法為民、 司法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始終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 每一個執法機關必須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執法理念, 既要嚴格執法、 依法辦事, 又要執法謙抑、 理性文明, 不斷改進執法方式, 注重執法過程中的公正力、 服務性、 溫情感, 防止粗暴、 過度、 簡單執法, 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司法是捍衛正義的最后防線, 如果出現司法不公, 對當事人和整個社會都會造成嚴重危害,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一次不公平的審判, 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彼痉ú还珪乐靥魬鸱蓹嗤?, 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擴大社會矛盾, 動搖人們對法治的信心和信仰。 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公正司法, 多次強調各級司法部門要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的原則, 要本著為民造福、 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的要求促進司法體制改革、 訴訟制度改革。 把法治建設與民生需求聯系起來, 通過法治化途徑解決民生問題, 通過強化執法司法力度, 提升執法司法溫度, 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民生領域的法治化水平。

(三) 牢牢根植人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當前,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 國際國內各種矛盾和挑戰層出不窮; 而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 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加快推進, 越來越需要健全完善國家治理所需、 國家安全所急、 人民群眾所求的法律制度。 2018 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對 “82 憲法” 進行了第五次修改, 這次修憲通過全民討論, 反復聽取民意, 廣泛凝聚民智, 既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方針政策和理論觀點寫進了憲法, 又做到了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 立法法是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 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的基本法律。 當前, 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 而是立的法好不好、 管用不管用、 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023 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立法法修正草案, 進一步完善了立法體制、 立法權限和立法程序, 而修改立法法的重要考量就是要貫徹和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用高質量立法解決發展問題, 推動高質量發展。 思政課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社會主義法治是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 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的價值理念體現在我國法治實踐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 在科學立法中, 我國立法機關始終恪守立法為民的理念, 著眼于人民群眾面臨的法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在民主立法中, 我國立法機關堅持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充分保證公民有序參與, 在聽取民意的基礎上完善法律制度。 在推進全民普法和守法中,我國大力推進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 持續推進普法進學校、 進社區、 進企業等, 通過出臺法治宣傳教育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提升群眾法治思維、 法治理念, 塑造崇尚法治、 遵守法治、 捍衛法治的良好氛圍, 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三、 在自然融入中講活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

講活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要做好實踐教學, 匯聚多方主體, 挖掘社會資源,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注重教學供給與學生需求相結合, 讓學生通過多維互動和參與體驗實現“行” 與“知、 情、 意” 的統一。 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推進教學供給結構性改革, 在講授習近平法治思想章節時既要有理論教學, 又要有實踐教學; 既要體現知識傳授, 又要注重價值引領; 既要重視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動機和態度的培養, 又要重視學生思維力、 判斷力等能力的提高。

(一) 建設社會實踐“大課堂”

高校應立足整體規劃, 以全局視角將體現“人民至上” 的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統籌思量各種成分, 制定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 開辟第二課堂, 豐富學生課外生活, 建設社會實踐 “大課堂”, 讓學生親身感受良法善治。 第一, 可以結合重要時間節點, 組織學生開展校內外實踐活動。 如3 月15 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可進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宣傳講座, 讓學生了解消費者群體的各項權利應受到法律保護; 6 月5 日是世界環境日, 可開展環境保護法律的宣傳活動, 讓學生了解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不斷豐富完善的全過程, 也可開展環境保護法律知識競賽等校內實踐活動, 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了解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法律建設為美麗中國做出的法治貢獻。 第二, 我國民法典的頒布施行開啟了我國法治的新時代, 這部生活的百科全書賦予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強烈的向往, 彰顯了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社會發展更高的法治需求, 是“法者, 治之端也” 的完美詮釋, 可以說,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貫穿全篇。 因此高??砷_展“法庭進校園” 等校內實踐活動, 從具體的司法案例切入, 闡明民法典的法治意義, 讓學生真正感受法治為民的價值追求。 第三, 互聯網時代, 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也要更多借鑒新媒體元素, 通過直觀形象的表現形式,強化視覺沖擊, 給大學生提供一種新鮮的解讀方式。 積極利用新媒體, 設置法治為民專欄, 即時融入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 及時推薦和大學生息息相關的法治案例故事, 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 匯聚社會育人“大合力”

高??山Y合域情、 校情、 生情, 與當地政府、法院、 檢察院、 律師事務所、 企業等形成長效的合作機制, 組織黨員、 團員和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實地參觀了解, 感受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地生根給社會帶來的變化, 實現多方主體之間的教育合作和實踐教學。 思政課教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課程的教育中應積極推廣“政校行企社” 協同育人的理念, 不斷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做好頂層設計, 積極搭建平臺, 促進相關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典型經驗的交流與分享, 實現所有參與者在這個強大的教育磁場中精神共振。 還可以以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教育為主題,開展“政校行企社” 協同育人的實踐探索, 以學校教育為中心, 基于“法理表達人民至上” 開展法治教育活動, 秉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加強學校、 法院、 檢察院、 律師事務所等法治教育團隊建設。 同時整合團隊資源, 開設“理論學習型” “社會實踐型” “法治體驗型” 三級課程, 在多方主體合作互動中開放辦學, 在多方主體法治共育中讓社會關心。 為促進學生全方位參與, 思政課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邀請人大代表進課堂、 金牌律師進課堂、 勝訴原告進課堂等活動, 用我國法治為民的經典案例鼓舞大學生必須要實事求是地看待社會現象, 理性公正地分析法治問題, 提高對當前法治領域錯誤觀點的辨析能力, 準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的價值理念。

(三) 挖掘社會生活“大資源”

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習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 講好關于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相關故事, 挖掘整合社會生活“大資源” 至關重要。 如2023 年開年的電視劇 《狂飆》, 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劇中警察安欣在20 年前與魚販高啟強相識, 而后產生一系列交集, 兩人在人生選擇上漸行漸遠的同時, 也開啟了長期的正邪較量。 此劇除了劇情跌宕起伏, 引人入勝, 更讓觀眾了解到像安欣一樣奮斗在一線的警察在全國掃黑除惡常態化的背景之下始終維護人民利益, 不改初心, 不怕犧牲, 同犯罪分子作出堅決斗爭, 這種堅持“人民至上” 的法治精神讓人動容。 此類影視作品節奏緊湊, 有懸念、 有張力, 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唯有真正的法治, 才能保障人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這樣的故事勝過枯燥的說教, 自然而然學生也就更容易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的價值理念。 再如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個個民法典案件, 就是人民法院 “以人民為中心” 的真實寫照。 讓老舊小區電梯加裝不再難; 讓 “強行啃老”不再理所應當; 依法公正審理小區保安送老人就醫被索賠案; 對 “扶不扶” “勸不勸” 亮明司法態度; 及時發出家庭教育令, 讓“依法帶娃” 成為家長必修課等案件, 都在說明人民法院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參與感。 教師能夠講好這一個個鮮活的司法案例, 就可以更好地講活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溫度。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西方法治理論和中國傳統法律體系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是否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法治的基本原則和價值指向。 我國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人民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理應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講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時, 應當清楚, 人民性貫穿法治建設的始終, 立法上反映人民意志, 執法上有剛有柔, 司法上公平正義, 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習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 價值理念的落實也同時反映了法治的要義就在于解決問題, 就在于保障人民利益, 人民是當前推進法治建設的中心, 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國底色。 思政課教師要旗幟鮮明地講清楚任何照搬照抄西方法治理論、法治制度、 法治觀念的行為均會 “水土不服”, 這是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 制度不同, 法律也要結合國情, 考慮人民。 法治為民、 人民至上這一原則和理念永遠不能丟, 它既是當前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 更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的理論支撐。

猜你喜歡
人民至上法治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民至上”的真實含義與內在要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讀懂穆青 弘揚穆青精神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