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情 人事 志趣 悼妻

2024-04-15 04:34安亞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歸有光老嫗陋室

安亞

明代,歸有光沖破前后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束縛,反對剽竊,從身邊日常細小事情出發,以簡省雅潔的語言表達深摯情感,獨樹一幟,成為當時文壇的中流砥柱。他的《項脊軒志》既有物情、人事,更有“偃仰嘯歌”的志趣和對妻子最沉痛的悼念,蘊含著深厚的生命意蘊,激勵著一代代讀書人砥礪前行。

一、物情:物我合一,樂在其中

開篇提到項脊軒是舊閣子,室內狹窄,僅可容一人居?!鞍倌昀衔?,塵泥滲漉,雨澤下注”,作者身居陋室,生活窘迫。然“百年老屋”為何不修?皆因族人不第,家勢衰落,不禁讓人扼腕。然作者并無消極姿態,反而稍做修葺,不使上漏后,又“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本來的書齋因位置不佳,坐南朝北,“日過午已昏”,然經稍修繕,室內“洞然”明亮起來。從這里可看出:歸有光頗有才智,且動手能力強,此其一;歸有光面對生活的艱苦,始終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此其二;歸有光面對逆境,未曾抱怨,反而積極作為,辟窗垣墻,此其三;百年老屋,屹立不倒,寄寓著家族精神的傳承,頑強生命力的賡續,此其四;辟窗垣墻,是基于“百年老屋”篳路藍縷的革新與創新,代表著一種新的生命活力,也是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此其五。

隨后,作者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表達出文人高雅的情趣。讓人不禁想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劉禹錫,縱然生活環境簡陋,但作者卻不失雅興,植“蘭桂竹”于門庭,影和著舊時欄桿,別有一番雅趣。何以植“蘭桂竹”?《晉書·謝安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盵1]歸有光植“蘭”木以勉勵自己,要成為有出息的家族子弟,重振門楣。植“桂”樹則寄寓作者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蟾宮折桂,應考及第。植“竹”也是希望在考試中可以得到文昌君的保佑和祖先的庇護,金榜題名。同時,“蘭竹”作為花中二君子,也寄托了作者對謙謙君子品格的追慕。但聯系此時作者艱難的處境便知,這里的“蘭桂竹”是借物喻志,更多寄寓了歸有光對功名的渴望。換言之,作者期望通過寒窗苦讀,高中榜首,興“百年老屋”,是為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币粍右混o,動靜結合,展現了別樣的自我追求。書齋中充盈著滿架文籍,作者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v然“士不遇”,但仍能苦中作樂,甚至引吭高歌。這是進取、是自強不息、更是達觀的生活態度,是文人風骨的體現。動者,暢讀、高歌,踐行著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決意志;靜者,獨自端坐,怡情養性,踐行著道家“無為而治”的自修與淡然?!叭f籟有聲”點出了作者的心靜之態,心靜方能覺出萬籟之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作者帶著“有音樂感的耳朵”體味著萬物奏樂。隨后,在安靜的庭院中,出現了小鳥啄食,人過而鳥不驚,人與物、人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如詩如畫?!妒勒f新語·言語》記載:“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盵2]王國維有言:“一切景語皆情語?!睔w有光在平靜寂寂、窘迫的生活中,對萬物飽含著深情,此時有小鳥為友,又有“蘭桂竹”在側為伴,便不覺孤單。童慶炳在《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中說:“人必須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里,與大自然為友朋,甚至與大自然跡化為一,人的胸襟才能寬闊無涯,才能“游心于物之初”,進入一種完全“無為無不為”的自由解放的境界,也才能體會到至關與至樂?!盵3]由此可見,歸有光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以清新幽雅的文筆,書寫著自我追求,沉浸于自然“至樂”:在每月十五日夜晚,伴著清風朗月,感受著桂影斑駁、風移影動,頓覺“珊珊可愛”。在他筆下,明月、風與桂影都有了生命活力,寧靜中充滿著靈動。歸有光曾說:“頃歲補學官弟子員衣冠之士百余人,時嘗聚會堂下,笑語喧嘩,而仆踽踽無所與,讀壁上碑刻,仰面數屋椽耳?!保ā杜c吳純甫柬》見孫守中《歸震川先生年譜》引)可見,歸有光是一位特立獨行、好學深思、不隨流俗的人。他雖居陋室,但卻能安貧樂道,追求精神上的獨立自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萬物”,守志順性,且能怡然自樂。

二、人事:物有情而人無情

作者本居項脊軒安然讀書,然卻喜悲參半,筆調鋒轉。所喜者,居陋室中,與萬物為伴,自得其樂;所悲者,人事復雜、變幻,卻不及萬物可愛有情。草木有情而人無情,使作者倍感沉痛,尤其是家族至親。本來家族人南北為一、其樂融融,但等到伯叔們分家后,家族人開始有了分歧、異心,于是各置門戶,里里外外設置了很多道小門,更到處增設密不透風的高墻,把人拒之門外,何可不寒心!“往往”一詞寫出了親戚們的無情,自身的無奈,加深了悲痛感情的升華。歸有光居陋室,尚能對一草一木飽含深情,面對親戚們的疏離、離散,怎能不悲!人心散的親戚們亂作一團,聽“東犬西吠”,看“雞棲于廳”,庭中先開始設“籬”,不久繼而為“墻”,又再變,親戚們的防備之心越來越重,百年老屋,樹倒猢猻散,是為悲痛。

親戚無情,家人有情。作者再轉筆調,由悲轉喜,憶老嫗、先妣、大母之關愛,沉痛之中再現溫馨,冷漠之中再憶溫情,較之親戚疏離,更覺至情可貴。歸有光八歲喪母,幸得老嫗陪伴左右,不離不棄。老嫗者,先大母之婢?!皨灻恐^”中“每”字寫出了老嫗與先妣感情之深厚,雖先妣已逝,但老嫗卻常常念起。歸有光年幼時,先母去逝。他對母親的記憶多停留在老嫗的念叨中。文中作者姐姐年幼時啼哭,時在嫗懷,通過先母叩門問老嫗:“‘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寫出了母子間舐犢情深。作者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小事件吃與穿入手,以小見大,凸顯出母愛之偉大。情到深處,便哭泣,嫗亦泣。再現物是人非的蒼涼感。隨之,作者又寫祖母,“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祖母心疼孫子常蝸居書齋發奮讀書,未曾懈怠,但同時又拿出“象笏”來勉勵自己,祖母自言自語,步履蹣跚,歷歷在目,如在昨日,然是幻影,情到深處,竟放聲大哭。由憶母“泣”到憶祖母“長號”,作者悲不自勝,以簡省雅潔的語言傳達出最深摯的情感,讀之不覺讓人潸然淚下。黃宗羲在《張節母葉孺人墓志銘》中評價:“予讀震川之為女婦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盵4]清代的方苞在《書歸震川文集后》中評歸有光:“其發于親舊及人微而語無忌者,蓋多近古之文。至事關天屬,其尤善者,不俟修飾,而情辭并得,使覽者惻然有隱?!盵5]

此后,作者又寫在軒中“余扃牖而居”,由之前“前辟四窗”到“扃牖而居”他歷經了人事的冷與暖,選擇了遠離是非,專注讀書。但盡管如此,仍舊“能以足音辨人”的一個細節寫出了作者心底的溫情。后軒遭四火,皆不得焚,作者猜想大概是有神靈保佑。聯系下文,作者抒寫志向。百年老屋終不得焚,細想其緣由也有作者的寄予:其一,志堅,無堅不摧;其二,雖家族衰敗,但他相信歷經磨難后,家風不倒。百年老屋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他渴望自己能一舉成名,重振家風。

三、志趣:偃仰嘯歌冥然兀坐

歸有光受《史記》影響頗深,在行文上學習司馬遷的“實錄”精神,且注重向唐宋八大家學習,不因襲守舊,平淡自然,自成一格。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說:“歸氏之文,氣體清矣,而按其中之所得,則亦不可強索。故余嘗書識其后,以為先生所以砥柱中流者,特以文從字順,不汩沒于流俗……惟歸、唐之集,其論說文字皆以《史記》為宗;而其所以得力于《史記》者,乃頗怪其不類?!盵6]《史記》中有“太史公曰”,《項脊軒志》中有“項脊生曰”。文章前段抒發自己在陋室書齋中,修葺、習靜,以“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的態度樂在其中,借“蘭桂竹”之植物來喻志,抒發積極進取、志堅的頑強意志。末段則采用例證法,再論其志。

歸有光借巴寡婦清在蜀地守護朱砂礦,利甲天下,秦始皇為其筑女懷清臺的事跡和劉備、諸葛亮起于一隅,卻終有所成的故事為例。以此類比自己,“余”雖居小小的破敗屋中,但當揚眉眨眼時,便覺得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相信自己很快達成己志。最后一句反諷,人們知道我的情況,會不會想“我”的志向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區別?實則寫自身高瞻遠矚,胸懷大志,藏利器于身,待時而動。即便會受到冷嘲熱諷,但自身不為所動,潛心守志。

歸有光前文借物喻志,抒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后文再論其志,堅定信念。前后相得益彰,交相呼應,不僅凸顯其志之堅,更是對自我的勉勵,行文結構完整。

四、悼妻:物在人亡,情何以堪?

最后兩段是作者十幾年之后的補記,此時作者已三十多歲,多次應考不第,郁郁寡歡,念及原配魏孺人,兩人相濡以沫,情投意合,而今卻陰陽兩隔,物在人亡,如何不悲?

歸有光的第一任妻子魏孺人是光祿寺典簿魏庠之女,太常卿魏校的侄女,魏校是當世名儒,學者稱莊渠先生,歸有光曾拜其為師。歸有光在《請敕命事略》中說:“先妻。少長富貴家,及來歸,甘澹泊,親自操作……”嘗謂有光曰:“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7]魏孺人出身名門,家境富足,或有才學。故而,“問古事,問學書”對丈夫無微不至。嫁入破敗的歸家,未曾向娘家訴苦,甘愿清貧寡淡,親力親為,能以自給。更重要的是他時常勉勵丈夫要自立,自強,不要為眼前的貧困所擔憂,其遠見、膽識,非凡有力,男兒不及?!伴|門內外大小之人,無不得其歡。人以為有德如此,不宜夭歿?!蔽喝嫒耸俏坏昧Φ馁t內助,更重要的是她的自立、樂觀精神,無不感染著周圍人,難能可貴。她是歸有光困境中的精神支柱,然佳人不幸早逝,室壞不修。何不修?怕是難以承受睹物相思之痛。又過二年,作者“久”臥病無聊,才復修舊閣,樣子和以前稍作改動,作者又常年奔波在外,并無長居。為何文中寫道“久”臥???病從何出?除了年歲逐增,身體上出了問題外,更多的是心病難去。幼年喪母、中年喪妻、家族衰敗、屢次不第、壯志難酬……悲恨交織,故而久病。

最后一段,寥寥數語,飽含至情,言近旨遠,意味深長?!巴ビ需凌藰洹币痪?,讓人不禁想到《古詩十九首》里的“: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盵8]此詩中以女子的口吻,思夫。李錦文說:“從庭樹開花說到折花欲寄遠人,再說到路遠難致,最后說出此物本不足貴,惟因別久念深,不能自已?!睔w有光亦如此,寫庭中枇杷樹亭亭如蓋,也是睹物思人,表達自己深切的懷妻之情。詩中的女子不得見意中人是因為路途遙遠,相見有期。而歸有光不能見妻則是陰陽兩隔,相見無期,更為悲切。悲莫悲兮生別離,人生至悲莫過于生離死別,不復相見。這種沉痛之感,無法言表,只能在心里無限懷念。歸有光把對妻子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枇杷樹”。宋朝的晏幾道把對小蘋的相思之情寄托在“琵琶”聲里,“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盵9]當時明月,曾照著小蘋歸去。而今,明月猶在,卻不見小蘋蹤跡。歸有光和妻子何嘗不是這樣,當時“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盵10]家人其樂融融,夫妻間舉案齊眉。如今,作者卻煢煢獨立、形影相吊,真是樹在人亡。人的生命有限,但想念卻是無限的。庭樹亭亭如蓋,如妻正值青春,陪伴在側。歸有光以簡省、平淡之筆,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明代的王世貞在《歸太樸贊序》稱其:“不可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風行水上,渙為文章。當其風止,與水相忘?!盵11]以“水”為喻,贊歸之行文自然。王錫爵《明太仆寺寺丞歸公墓志銘》稱其:“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而先生不獨以文章名世,而其操行高潔,多人所難及者?!盵12]他不僅指出歸文內容高雅莊重、形式韻律和諧、感情深刻豐富,更追慕其為人操行高潔,令人望其項背。

綜上所述,歸有光雖一生仕途坎坷,但卻矢志不渝,發憤著書。他尤喜讀司馬遷《史記》,恨不同其時,卻因命運不濟,所到之處不多,散文體裁較狹。但其記文中以情動人、自然可喜,文學成就較高。他不流于世俗,以其獨特的視角,從身邊瑣事入手,文筆樸素簡潔、善于敘事,賦之真情,感人至深。他在散文風格上承唐宋八大家的優良傳統,下啟方苞、姚鼐等桐城派的先河,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項脊軒志》中秉志苦讀,雖遭人事冷漠變幻,處境窘迫,卻始終對他人抱以最純粹的善良和關心;雖身居陋室,卻志向高遠,發奮圖強,以期不負祖母之愿;懷念先母、祖母、妻子,尤其對亡妻,寄以最沉痛的相思,用情至深,啟迪著晚出的湯顯祖。從政期間,為民解憂,造福百姓,不卑不亢,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展現出“偃仰嘯歌”的文人風骨。他的品行對當下的我們仍有發人深省的意義。

注釋:

[1](唐)房玄齡等:《晉書(卷七十九)》,中華書局,1974年,第2080頁。

[2](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07年,第143頁。

[3]童慶炳:《童慶炳文集·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第八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56頁。

[4](清)黃宗羲:《黃梨洲文集》,中華書局,2009年,第275頁。

[5](清)方苞著、劉季高校點:《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17頁。

[6](清)章學誠著、羅炳良譯注:《文史通義》,中華書局,2012年,第403頁。

[7](明)歸有光著、周本淳校點:《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96頁。

[8](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47頁。

[9](宋)晏殊、晏幾道著,張草紉箋注:《二晏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82頁。

[10][11][12](明)歸有光著、周本淳校點:《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36頁,第975頁,第981頁。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歸有光老嫗陋室
石塘老嫗
《項脊軒志》的人物描寫
風 月
母 校
“知人論世”與文言文釋義案例分析
桂花
老嫗
An Old Couple
方寸天地
寒花葬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