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凝血功能、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預防效果的影響

2024-04-15 01:07楊延霞李玉芝白華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年6期
關鍵詞:預防性機體下肢

楊延霞 李玉芝 白華

濱州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濱州 251700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種由于患者手術結束后長期臥床或因外部應力使機體活動受制,不能主動進行肢體自由活動導致體內血液流動速度下降,凝血功能出現異常,而引發的一種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DVT患者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瘙癢、患肢腫痛、皮膚色素沉著、淺靜脈擴張,若不及時干預會造成壞疽、患肢潰爛、靜脈曲張,嚴重者還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肺栓塞、深靜脈血栓綜合征等嚴重情況甚至猝死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臨床上應囑咐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或進行深呼吸等多種措施,以預防患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而致使DVT加重。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手術患者進行輔助介入,通過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異常,預防或避免術后患者DVT的發生、加重,相較于常規護理更具優勢。本研究將探討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凝血功能、DVT形成風險預防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濱州市中心醫院進行結腸癌手術患者154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79例)與觀察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75例)。對照組男43例,女36例;年齡39~75歲,平均(57.21±5.16)歲;病程1.0~2.1年,平均(1.62±0.52)年。觀察組男53例,女22例,年齡38~78歲,平均(67.47±4.98)歲;病程0.8~1.9年,平均(1.71±0.4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2017.V1版《NCCN結直腸癌診治指南》更新解讀)〔2〕中對結腸癌的診斷標準;②完善相關常規檢查;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無結腸癌手術禁忌證;⑤可正常交流且無精神異常。排除標準:①術前合并肺部感染;②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③伴尿路感染;④遠處轉移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飲食護理、鍛煉患者機體功能水平以及心理方面疏導等。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體征監測,觀察患者術中生命體征異常情況,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日常做好病房巡視工作,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做好患者軀體保暖工作,在手術中加強與醫師配合,輔助醫師高效完成手術。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①適時進行血液輸入措施:患者在進行手術時,出血量會加大,血容量不足易引發凝血纖溶系統功能失去平衡,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高凝,DVT風險上漲,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手術過程中失血量過大患者采取及時輸血措施,增加患者血容量水平,減少凝血功能運轉出現障礙;②采用間歇充氣壓力儀:護理人員將手術患者推入手術室,將6個間歇充氣壓力儀置入患者雙腿,在手術過程中調整至“間歇壓力”狀態,并以此加壓,壓力達到最大狀態持續11 s,而后進行1 min的減壓過程,令患者下肢靜脈由排空狀態至充盈狀態;③采取下肢抬高的腿部按摩方式: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護理人員將其下肢抬高至20°左右,屈曲膝部,由護理人員從患者下肢前、后、內、外側進行按摩,尤其是腓腸肌、比目魚肌,連續進行3 min按壓,然后換另一邊腿部繼續采用同樣方式按壓3 min,連續交替2次后進入間歇期,在間歇期采用間歇式充氣壓力儀按摩2~3次,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手術完成。

1.3 觀察指標

1.3.1兩組手術前后凝血功能變化比較 抽取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 d外周靜脈血4 ml,加入抗凝管中,置于離心機,1 h之內在4 ℃環境下4 000 r/min離心10 min,保留上層血清,將其置于-80℃中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 (ELISA) 聯合TS6000型號半自動血凝儀(津械注準:20202220290,美德太平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兩組患者D-二聚體(D-dimer,D-D)、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等指標,檢測方法均按照儀器操作說明書嚴格進行。D-D正常參考值:0~0.55 mg/L;Fbg正常參考值:2~4 g/L;PT正常參考值:12~16 s〔3〕。

1.3.2兩組手術前后血小板參數變化比較 抽取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 d、術后8 d靜脈血4 ml,加入抗凝管中,置于離心機,在5℃環境下3 000 r/min離心8 min,保留上層血清,通過B410型號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京械注準:20192220074,北京指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血清中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并觀察手術前后血小板參數變化。PLT正常參考值:(100~300)×109個/L〔4〕。

1.3.3兩組手術前后血栓發生率比較 采用CMS1700A型號床旁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器(湘械注準:20212060176,長沙市中豪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對患者DVT進行檢測(分別于術前和術后8 d),若超聲觀察下肢靜脈管腔內未出現血流信號,或血液充盈缺損,即可確定下肢血栓形成〔5〕。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兩組術后D-D、Fbg指標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T指標水平均增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2.2 兩組PLT水平比較

兩組術后PLT水平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小板參數比較(×109個

2.3 兩組DVT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DVT發生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血栓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DVT在外科手術中是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其中結腸癌患者圍術期DVT發生率高達25%,嚴重損害患者生命健康〔6-7〕。為此,臨床學者提出需對手術患者加強外界護理干預,以保障其預后效果〔8-9〕。而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在加強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常規護理的前提下,幫助患者減少手術過程中凝血功能異常發生,這對于預防DVT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提出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機體纖溶系統狀態〔10〕。而D-D是在凝血酶及纖溶酶的影響下生成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當患者機體內D-D水平持續增加,說明機體凝血纖維溶解功能亢進,提示患者血栓形成。Fbg臨床出現異常增高,使紅細胞、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全血黏度升高,血液阻力增加,會導致機體微循環障礙,同樣造成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與DVT的發生〔11〕。PT可有效反映機體凝血因子的情況,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人體外源性凝血途徑狀態,其正常范圍在12~16 s,當PT低于正常水平時,患者機體處于高凝狀態,因此DVT發生率也大幅度上漲。故本文深入對D-D、Fbg、PT進行研究,發現兩組在護理干預后D-D、Fbg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PT水平均增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保持一致〔12〕。結果說明相比于常規護理,術中預防性護理方式更利于改善機體凝血狀態,減少DVT的發生。這可能與護理人員通過運動指導方式對患者進行腿部按壓,緩解了靜脈淤積的癥狀,通過改善腿部血液循環使患者新陳代謝加快,進一步緩解機體高凝狀態,從而提高PT水平,同時也有效促進機體微循環的恢復,緩解凝血功能障礙,降低D-D、Fbg水平。而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是一種針對患者進行的輔助介入式加強護理干預,通過觀察患者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護理手段。而鄭文琳等〔13〕曾推測預防性護理能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對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有明顯的預防作用。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干預后PLT水平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與姜炯炯等〔14〕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深入分析可知,血栓是由血小板黏附在損傷血管內皮所致,裸露的膠原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釋放血栓素與二磷酸腺苷,促使了更多血小板黏附、聚集導致患者機體血栓的形成,而護理人員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患者的肢體活動鍛煉,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有效防止血液凝滯,以此降低患者機體PLT水平。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檢測結腸癌手術患者DTV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劉進宇等〔15〕結論一致。進一步說明術中預防性護理有效地干預了血栓在患者機體的形成,此種護理模式更具系統性、針對性,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發展。

綜上所述,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上意義重大,通過護理手段預防了DVT的發生,降低了術后DVT形成風險,臨床推廣價值更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預防性機體下肢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Ω-3補充劑或能有效減緩機體衰老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某柴油機機體的設計開發及驗證
大型臥澆機體下芯研箱定位工藝探討
2015款奔馳R400車預防性安全系統故障
微表處在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中的應用
館藏唐卡保管與預防性保護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