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志趣: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中的“首席”

2024-04-16 03:31高杰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志趣首席學科

高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略要求。由此可見,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應該成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有研究指出,學生的“學術志趣”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前提是有一大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而提升教師的素養,需要明晰且不斷強化教師的“學科志趣”,并將其作為專業素養提升工程中的“首席”。

所謂志趣,可以理解為志向與興趣,二者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以及所起到的正向作用自古有之。談及興趣對學習的推動,比如《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及我們常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談及志向對學習的推動,比如蘇軾在《晁錯論》中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還有我們熟悉的“有志者事竟成”等。往概念層面深入探究,志趣還可以理解為對具有價值的理想做出承諾,是一種結合了興趣的志向,體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表現為個人的行為追求和價值取向,是主觀上的一種積極意愿。

而學科志趣是在當前分科教學背景下的表達。以語文學科為例,語文老師如何培養個人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志趣?可以將學科的屬性作為起點,圍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課程基本特點,以師生語文素養的共進為追求,深刻把握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未來趨勢,在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挖掘語文教學的意義,不斷增強自己以及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同感,讓語文教學更有價值感,并以此對抗可能出現的職業倦怠。

縱觀當前的教育現狀和諸多教學實踐,絕大多數的優秀教師,都有著明顯和強烈的學科志趣。并且,他們在相應志趣的引領和激發下,更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投身學科教學中,逐漸走入學科的最深處,從而領略到旁人無法領略的風景。有志于在“專業素養提升”這一教師發展永恒話題中有所追求的教師,應該盡早地從學科志趣入手,通過對本學科的深耕與挖潛,不斷建立學科自信和學科底氣,以扎實的學識為基石,從本學科走向其他學科,進而實現“跨學科”的融通發展,收獲屬于自己成長的果實。要想樹立并充分發揮學科志趣的作用,教師需要從“內”“外”兩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并在此基礎上貼地行走,實現知行合一。

從“內”而言,首要的是認識自己。希臘德爾菲神廟里刻著這樣一條箴言:“認識你自己?!薄秾O子兵法·謀攻篇》中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薄睹献印るx婁上》中提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其含義是倘若行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該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幾句名言,所表達的都是同樣的道理,即從認知發展的視角看,想看清外界的前提是看清自身。具體到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方面,教師本人要對自身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比如,提升素養的動機是什么,也就是個人追求素養方面的提升是“為了什么”。厘清了動機,就能有效激發和維持行動,進一步增強實現目標的內驅動力。這也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的現實體現。

認識自己,還應當較為全面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是先天條件和后天環境共同交織的結果,所以每個人的關注點、興趣點、擅長領域、短板之處也都不盡相同。以語文學科的教學為例,有的老師善于在課堂上以哲思傳遞理念,對文本的解讀全面且深刻;有的老師感情飽滿,能夠通過言語、神情等打動學生內心;還有的老師平鋪直敘,展現最為樸素的教學樣態,但能潛移默化地帶領學生走向文本最深處。就聽說讀寫而言,每個老師也往往有著屬于個人的特長領域。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及早地明確專業素養提升的目標,找一條“想走且愿意走”的路,這樣,在行走中總會與美好相遇。

從“外”而言,要科學借力,發揮環境的積極熏陶作用。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彼此間的連接是人社會屬性的顯著特征,無論是生活的環境,還是工作的環境。細化到一所學?;蛘咭粋€教研組,絕大多數教師積極向上,有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且愿意為之努力,但也不排除少數教師有“佛系”“躺平”心態?;诖?,教師一方面要客觀看待存在的兩種職業狀態,理性做好積極向上的選擇;另一方面,在接觸與融入環境的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并強化自身的磁場,吸收團隊中的優點,形成屬于自己的特色。比如,可以多向懂教育、有方法、有策略的同事請教,與志同道合的同事組建“學習共同體”,結合教書育人實踐中存在的疑惑進行復盤、探討、反思,并形成關于教育、學科教學、家校溝通等的個性化理解,不斷強化和鞏固學科志趣。

通過對“內”“外”的審視,教師對教育教學能夠在認同感和歸屬感上有所提升,對學科志趣這個專業素養提升中的“首席”的理解也將更加深入。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年輕教師,要在當前教育發展形勢更加有利的現實環境中,注重“內外兼修”,在學科教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句子”,做好新時代的“大先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應形成學科憧憬。憧憬是對某種事物的期待與向往。學科憧憬于教師而言,就是對執教學科未來的期待,換言之,就是教師踏上講臺之初,期望自己以后成為一個怎樣的學科教師。學科憧憬越強烈、越具體,個人在學科深耕的動力也就越強。尤其面對現實中紛繁復雜的教育理念,教師若懷有具象的學科憧憬,就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中撥開云霧,找到明亮那方。新課標出臺,意味著“素養時代”的到來,每個學科都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還是以語文學科為例,“學習任務群”“教學評一體化”“大概念”“大單元”等新內容一下子出現在老師們的面前。如果沒有對今后的語文教學有所憧憬,教師很可能迷失在概念的叢林中,找不到學科教學的出路??傊?,學科憧憬就是教師主觀上想去為教學做些事情,并且愿意去做的心態。有了意識層面的推動,加以行動上的跟進,就有了學科志趣的引領,“畢其功于一役”便總能有所收獲。

其次,要注重時間投入。做成一件事情,光有思想層面的積極是遠遠不夠的,從理念到落地,需要時間上的投入。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边@就是我們常說的“一萬小時定律”。如果想讓一件事做成功、做出色,從時間投入的角度而言,至少需要一萬小時,也就是五年左右的時間。學科志趣的形成和強化也必然需要時間上的保障,不但要在時間的長度上予以保障,即不折不扣地圍繞學科教學的興趣點和擅長點深挖,形成教師個人的話語權;而且要在時間的寬度上予以保障,因為學科志趣的形成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個人可以隨著閱歷、經驗、思維方式的變化而動態調整自己的學科志趣。與學生的成長一樣,教師的成長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興趣和追求相統一的前提下,加大學科研究時間的投入,有助于提升學科志趣的成色。同時,隨著學科志趣的不斷強化,教師也將更加愿意投入時間在學科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上,最終實現時間與志趣的雙向奔赴,讓素養提升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最后,要處理好教學中的幾種關系。顧明遠先生曾說:“好的師生關系是最大的教育力?!苯逃ぷ鞯膶ο蟊旧砭褪侨?,因此在學科教學上,教師也需要審慎處理好其中的關系,激發融洽關系對教育教學的積極推進作用。一是教材與生活的關系?!吧罴唇逃钡睦砟钜呀洺蔀榻逃墓沧R,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課堂的窠臼,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不僅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還要將教學與生活相融合,把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學習的情境性、趣味性、實踐性,提升學科志趣的價值。二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也是社會屬性的人,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不少年輕教師,面對學生表現出來的超出預料的行為舉止,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逐漸對學科乃至教育工作產生懷疑。因此教師要樹立更加全面的學生觀,將關注點更多地聚焦到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進步與提升方面,這樣才能更加堅定地追求學科志趣。三是付出與收獲的關系。教育教學有周期性,教育工作很難在短期內取得顯著的效果,尤其是改革和創新,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與沉淀。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樣的現實,有效避免出現“拔苗助長”的不科學教育方式,并且堅定自己選擇的學科志趣。

總之,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是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教師自身內驅力的推動,也需要良好外部環境的支持與影響,而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堅定自己的學科志趣。有“首席”存在,當能力與舞臺和機遇相契合,在堅持不懈和思考實踐的共同作用下,教師的成長就一定能開出更絢麗的花、結出更豐碩的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教育局)

猜你喜歡
志趣首席學科
氣吞萬里雄風在,思接千秋雅韻存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夕陽晚秋
首席水管工
首席數據官
首席隱私官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首席監督員誕生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