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04-16 04:11黃衛平
人民論壇 2024年6期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

黃衛平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新質生產力 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回顧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每一次三中全會都會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相關重大決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偉大進程,到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企業改革,再到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勾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全面闡述科學發展觀,再到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拉開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為我國開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定調、指方向、作部署。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個重要年份,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只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把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各項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就一定能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不斷取得新進展,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資源的最優組合配置,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①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仍面臨著一些挑戰: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如何強化;十四億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更好滿足;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類“黑天鵝”和“灰犀?!笔录绾胃脩獙?;等等。凡此種種,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未雨綢繆。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薄翱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雹谛沦|生產力的核心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其內涵、外延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首先,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有利于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通過顛覆性、前沿性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制造能力,從而突破技術瓶頸,實現資源節約、效率提升、效益增加。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和物質基礎,而當前我國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源稀缺和技術瓶頸。突破技術瓶頸是克服資源稀缺的有效手段,通過整合科技資源進行顛覆性技術創新,能夠減少資源損耗、擴大投入產出比,做大社會財富“蛋糕”,從而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其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質生產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能夠通過新產品、新業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傳統產業、傳統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能夠催生新產品、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從而擴大并引領有潛能的消費。例如,數字經濟、電商平臺、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交方式。

再次,人才培養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第一資源。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教育是關鍵。通過教育培養創新人才,能夠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由此,應不斷加強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使其為我國未來發展提供專業人才儲備。

最后,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作為保障,夯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上層建筑基礎,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進一步完善新型生產關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雹垡匀嗣駷橹行氖侵袊伯a黨的根本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就是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報》發布慶祝新中國成立四周年口號,口號的第38條號召全國農業生產互助組的組員們和合作社的社員們“團結一致,發揮集體主義精神,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糧食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增加收入,爭取共同富裕的生活”。這是在黨的重要報刊中第一次出現“共同富?!备拍?。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公布,其中提出,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黨在農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務是要“逐步克服工業和農業這兩個經濟部門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并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這是在黨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共同富?!北硎?。毛澤東同志是“共同富?!钡淖钤绯珜д吆头e極實踐者。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备母镩_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論述共同富裕,明確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p>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前人奮斗的基礎上接續奮斗,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核心內容,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巨大新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雹芑仡櫩偨Y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為下一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的關鍵階段。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睘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應以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有質量的新增財富,以社會新增量財富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存量結構矛盾;做好新增財富的分配,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只有做到資源有效、最優配置,才能達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才能使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實現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具有深刻含義。習近平總書記將其總結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雹?/p>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在過去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碰到的一些困難,我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也有可能會遇到。我們在高度關注各種周期性矛盾影響的同時,決不能任由經濟結構性矛盾積累。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力眾多的人才優勢,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壯大,發展內生動力不斷積聚,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新征程,我國經濟顯著優勢的進一步發揮,有待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持。

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經濟發展的“兩個驅動”、夯實“一個基礎”以及拓展“一個路徑”?!皟蓚€驅動”中的第一個驅動是指市場驅動,通過改革落實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二個驅動則是指新質生產力驅動,強化創新主導作用,加快優勢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耙粋€基礎”是指“兩個驅動”需要建立在誠信有序的市場基礎之上,即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基礎。應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并以此作為配置資源、流通產出的根本?!耙粋€路徑”是指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以此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第一,圍繞經濟結構變革、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要素和其他方面的結合(結構)以及經濟運行的制度因素的改革將會持續深化,使我國實現創新要素的優化組合和高效配置,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經過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目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產了全球超過50%的鋼鐵、水泥、電解鋁,60%的家電,70%的化纖、手機和計算機,是全球第一信息通信產品生產國、全球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具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鋼鐵、煤炭、平板玻璃、電解鋁、水泥等產能已呈現出過剩狀態,繼續做大產能規模的空間較小。同時,已有的生產結構與人民日益升級的需求結構之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錯位,容易造成供求結構的失衡:在需求側出現過剩與短缺并存的問題,在供給側出現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如何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以創新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動能轉換,已經成為下一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對此,應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完善落實改革措施,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物流成本、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以穩定的、可預期的政策措施出臺、執行,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微觀基礎。

第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經濟循環暢通的根本保證。通過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的統一,明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使得生產要素能夠有序流動。堅持問題導向,健全制度、創新監管、分類施策,有效避免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問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具體舉措。通過價格機制、運行機制、分配機制的改革,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要素市場的改革要遵循循序漸進、以進促穩的基本原則,核心是夯實市場的誠信基礎,并配合以財稅金融等領域的改革。

第三,優化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此后我國相繼推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逐步形成了新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西部主要是成渝經濟區,沿長江而下形成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東部主要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北部主要是京津冀城市群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南部主要是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相向而行;中部主要是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加強都市圈之間協調聯動,更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正在逐漸形成“三大灣區”(渤海、滬杭、粵港澳)、“兩大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以及若干先行區的新格局。在創新驅動、市場驅動以及誠信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優化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泛起,大宗產品價格波動,世界生產網絡和供應鏈遭受沖擊……凡此種種,都增加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外部不確定性。因此,我們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保持戰略定力,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通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培育我國在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中的新優勢。在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縮減優化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外資服務業市場準入力度,推動數據跨境流動試點,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清除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中國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標準制定的障礙。進一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傊?,要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雖然遭遇逆流,但歷史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面向未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繼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世界經濟,必將為各國合作共贏開拓新局面,也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增強信心、注入動力。

第五,深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雹撄h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雹哌@是我們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和諧的字面含義可以理解為:“和”,即口中有禾,要豐衣足食,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需要;“諧”,即人人皆言,人人都可以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建言獻策,提出批評和建議。如此,才能在文明安定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F代化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只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根本目標,久久為功,方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鞍l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新質生產力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密關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將改革進行到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通訊研究員王麗爽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注釋】

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李強作總結講話 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3日。

②《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③《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人民日報》,2024年1月1日。

④⑦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

⑤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

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路徑選擇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構建 推動江蘇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