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凍融循環條件下伊犁河谷典型黃土滑坡力學強度變化及微觀作用機理研究

2024-04-17 08:40賈竣予張紫昭張天棟呂倩俐梁世川朱海玉張淑淇
新疆地質 2024年1期
關鍵詞:微觀結構伊犁河谷凍融循環

賈竣予 張紫昭 張天棟 呂倩俐 梁世川 朱海玉 張淑淇

摘? ?要:對新疆伊犁地區黃土滑坡災害頻繁發生問題,選取伊犁地區新源縣某天然黃土斜坡為研究對象,結合伊犁地區為典型的季節性凍土區的特點,通過室內三軸壓縮試驗、掃描電子顯微鏡、現代圖像處理及核磁共振方法探究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伊犁地區黃土的宏微觀特性變化。結果表明:①黃土粘聚力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經歷了先減小后增大的過程,最終趨于穩定;內摩擦角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逐漸增加,然后開始減小,最終呈穩定趨勢;②在凍融循環過程中黃土顆粒不斷裂解團聚,形態復雜,微孔隙數量變少,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略增多,孔隙排列變得復雜后逐漸簡單,總體上伊犁地區黃土的微觀顆粒結構經歷了一個穩定-不穩定-穩定的過程;③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顆粒圓形度與粘聚力的關聯性最強。微觀上表現為凍結時土顆粒裂解,顆粒圓形度變小,融化時土顆粒凝聚,顆粒圓形度增大;反映到宏觀上凍結時結構變得松散,粘聚力降低,融化時結構變得密實后粘聚力增大;④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與內摩擦角的關聯性相同且最強。微觀上表現為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顆粒圓形度降低,排列變得無序,顆粒定向分維值變大;宏觀上表現為顆粒排列變得無序,接觸面積變大,導致內摩擦角增大。研究結果可為伊犁地區黃土滑坡失穩機理的探究提供參考,為伊犁地區季節凍土分布區域土質滑坡地質災害的穩定性評價及工程防治提供相關的力學參數計算依據。

關鍵詞:凍融循環;黃土;力學強度;微觀結構;關聯性分析;伊犁河谷

伊犁地區黃土呈條帶狀廣泛分布且厚度從數米到近百米不等[1],為滑坡的發生提供了物質基礎[2]。該地區山區占全區面積的70%以上[3],多山的地形地貌為黃土滑坡的發生提供了力學條件[4]。伊犁地區土壤每年11月份開始凍結,次年4月份基本完全消融,為典型的季節性凍土區,反復的凍融作用是誘發中國西北地區滑坡災害頻發的重要因素之一[5-6]。近年來伊犁地區地質災害頻發,據伊犁州地質環境監測站統計,2005—2021年該地區共發生地質災害342起,其中68%均為滑坡災害[7],黃土滑坡占70%以上[8]。地質災害的發生嚴重地威脅當地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巨大財產損失[13]。

凍融循環作用屬凍土力學研究范疇,廣義的凍土力學分為凍融作用(凍脹、融沉和凍融對土體物理力學性質的影響)和已凍土的力學性質(已凍土強度、應力-應變關系和動力特性)[14]。我國在這方面研究相對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15]。目前研究成果主要為:凍融后土體抗剪強度有的降低、有的增強而有的卻幾乎不變,造成試驗結果差異較大的原因與土的類型、初始狀態及試驗條件差異等均有關系[16-18]。關于凍融循環對土體強度影響的機制方面,目前一方面常被歸因于凍融過程中土結構形態的改變,包括顆粒和孔隙的結構和其排列方式,另一方面與土顆粒之間聯結方式的改變有關[19]。

“在評價粘土類土和巖石的工程地質性質時,應當注意考慮其微觀結構的必要性”的思想已逐漸深入人心[20]。胡瑞林提出結構要素由9類(11項)結構參數描述[21]:顆粒大?。胶土6龋?、顆粒形狀(扁圓度)、顆粒表面起伏、顆粒定向性、顆粒分布、孔隙大?。讖胶涂紫断鄬Υ笮。?、孔隙分布、接觸帶形態(分布)、粒間連結狀態(連通率)等,該研究成果為微觀結構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

國內外諸多學者對土體物理、力學和微觀參數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本行業內關于兩變量之間的關聯性或相關性分析方法主要有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和灰色關聯分析等[22]。各分析方法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且適用條件不同,需結合研究對象和研究目選擇適用的分析方法?;疑P聯分析法對樣本量和樣本有無規律均適用,應用方便,適用性廣泛,近年來在凍土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如趙安平、錢程、焦航等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23-25]。

中國關于黃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黃土高原地區,伊犁地區黃土的物質來源、力學性質和工程地質特征與黃土高原黃土不同,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研究資源有限,伊犁地區黃土研究相對較少。目前關于伊犁地區黃土滑坡的形成機制,研究學者多認為降雨為主導因素,忽視了凍融循環對滑坡的作用。凍融循環使土體結構發生變化,強度隨之改變,凍融循環作用如何影響伊犁地區黃土的力學強度目前尚未明晰。

本文以伊犁地區新源縣黃土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伊犁地區黃土的宏微觀變化特征,探究宏微觀關聯性。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當地黃土滑坡失穩的宏微觀機制,為伊犁地區黃土滑坡失穩機理的探究提供參考,為伊犁地區季節凍土分布區域土質滑坡地質災害的穩定性評價和工程防治提供相關的力學參數計算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新疆伊犁地區新源縣,該地區黃土滑坡較發育。新源縣加朗普特特大型滑坡為2002年5月10日發生的推移式特大型滑坡(圖1-a),橫向寬500 m,長800~900 m,體積約2 275×104 m3,由3個不同后壁坡向的次級滑坡組成,滑坡體從南北兩側滑入則克臺溝內,堵塞則克臺溝形成堰塞湖[26-27]。新源縣阿勒瑪勒鎮阿勒瑪勒村哈茵德薩依滑坡-泥石流災害鏈上游的群體性黃土滑坡堆積物為下游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豐富的物源(圖1-b)。形成區發育8處滑坡,均為牽引式滑坡,8處滑坡在降雨、凍融和地震等作用下仍有發生滑動可能。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喀拉海依蘇村滑坡屬大型深層黃土滑坡(圖1-c),滑體為粉土,在干燥狀態下力學強度較高;當遇水飽和及在水的軟化作用下,土體的抗剪強度驟降,粉土極容易崩解和潰散。

2? 研究方法

2.1? 試樣制備

此次采樣地點選取新源縣阿勒瑪勒鎮阿勒瑪勒村哈茵德薩依溝,為新源縣典型黃土區,取樣點位于斜坡坡體,取樣深度2.0 m,取樣尺寸為15 cm×20 cm×15 cm的立方體。此次制樣根據土工試驗方法標準[28],將黃土平鋪在陰涼區風干;風干完后將土用木碾碾碎,過2 mm篩;采用噴霧法和擊實法顯示最優含水率(17.40%)和最大干密度(1.86 g/cm3)制備重塑樣(圖2)。三軸試樣尺寸Φ39.1 mm×80.0 mm,共制備63個,微觀試樣尺寸為Φ50.0 mm×25.0 mm,共計14個樣。

將制備好的黃土試樣放入恒溫恒濕試驗箱內進行凍融循環試驗。據2009—2018年新源縣氣象統計數據(表1),在凍融循環過程中,正凍期凍結溫度選取-20 ℃,凍結時間15 h,正融期融化溫度選取15 ℃,融化時間9 h,單個凍融循環持續時間24 h,凍融循環次數設置為0~60次。

2.2? 室內三軸壓縮試驗

本文宏觀試驗為室內三軸壓縮試驗,采用TFB-1型非飽和土應力應變式控制三軸儀。由固結不排水試驗確定有效應力強度參數,可用于分析地基長期穩定性,故選擇固結不排水(CU)試驗,圍壓設置為100 kPa、200 kPa、300 kPa,研究區土體為粘性土,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剪切應變速率設置為每分鐘0.1%[28]。

2.3? 掃描電子顯微鏡試驗

掃描電子顯微鏡試驗使用儀器為布魯克X射線能譜儀,利用二次電子信號成像來觀察樣品表面形態[29]。在選取微觀試樣的典型研究面后進行掃描,將得到SEM圖像通過Matlab軟件進行預處理和二值化處理,再導入Image-Pro Plus軟件中對本文研究的微觀顆粒結構參數進行定量分析。

2.4? 核磁共振試驗

核磁共振試驗采用MesoMR23-60H-I中尺寸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儀,核磁共振試驗可得到試樣孔徑分布。使用真空飽和器將試樣飽和12 h后,進行孔徑分布測量。在多孔介質如黃土中,孔徑越大,孔中水的弛豫時間越長;孔徑越小,孔中水受到的束縛程度越大,弛豫時間越短。T2曲線峰值的位置與孔徑大小有關,峰的面積大小與對應孔徑的多少有關[30]。

3? 結果與分析

3.1? 黃土宏觀力學性質變化

通過室內三軸壓縮試驗得出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土樣應力-應變曲線后,運用摩爾-庫倫法計算土樣摩擦角與粘聚力(表2)。當黃土遭多次凍融循環后,其粘聚力逐漸減小,隨循環次數的增加最終達到最小值,之后開始增大并逐漸趨于穩定。與內摩擦角變化趨勢相比有些不同,內摩擦角隨循環次數的增加而增大,后逐漸減小,最終趨于穩定。

當凍融循環次數小于10次時,土樣粘聚力明顯降低,內摩擦角卻總體呈增大趨勢。凍融循環破壞了黃土顆粒間固有的強膠結作用。土體中水由于凍結和遷移產生凍脹力和遷移力,不斷削弱土體顆粒之間的粘結力,導致粘聚力降低。在土體顆粒重排過程中,顆粒之間的接觸點增加,導致內摩擦角增大。

經過10次凍融循環后,土樣粘聚力緩慢增加,內摩擦角緩慢減小,最終趨于穩定。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土壤顆粒間的接觸點和接觸方式的改變,形成新的穩定結構,使凍融循環對膠結力和內摩擦角的影響逐漸減弱。因此,在凍融循環次數較小時,凍融循環對粘聚力和內摩擦角的影響更明顯。隨凍融循環次數進一步增加,其作用逐漸減弱,土體形成新的結構特征,土顆粒之間的粘結得到穩定。

3.2? 黃土微觀結構參數變化

3.2.1? 基于SEM的黃土微觀結構參數變化

進行掃描電子顯微鏡試驗時,放大倍數應視研究目的和對象而定,對結構松散、顆粒平均粒徑大的土體,宜選取相對較小的放大倍數,協調好放大倍數與圖像質量之間的比例[30]。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試驗得出50倍、200倍、400倍、800倍的黃土試驗電子掃描圖(圖3)??紤]到圖片的質量和研究對象,放大倍數為800倍的SEM圖像效果較顯著,既能反映研究對象圖像又具代表性,統一選擇放大800倍的SEM圖像進行處理和分析。

將得到的放大800倍的SEM圖像通過Matlab軟件預處理及二值化后,根據1966年胡瑞林提出的11種微觀結構要素[31],本文選擇最大粒徑、粒度分維、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最大孔徑、孔徑分維、孔隙面積比和孔隙定向分維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

3.2.2? 基于核磁共振的黃土微觀結構參數變化

據雷祥義對黃土微觀孔隙的分類,將黃土孔隙分為4類:小于1 μm的為微孔隙;1~4 μm的為小孔隙[32];4~16 μm的為中孔隙;孔隙半徑大于16 μm的為大孔隙。將核磁共振T2波譜轉換為的孔隙半徑進行分類,從圖4可看出,隨著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黃土試樣微孔隙逐漸減少,小孔隙、中孔隙略微增多,大孔隙先減小后增大然后逐漸趨于穩定。

根據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核磁共振試驗得到9種黃土微觀結構參數及數值(表3)。結果顯示,在不同凍融循環條件下,顆粒最大粒徑增大(小顆粒通過凝結作用形成大顆粒),平均粒度分維增大(顆粒形態變得復雜),平均顆粒圓形度減?。ń咏容S的顆粒在減少),顆粒定向分維增大(排列變的無序),平均最大孔徑不斷波動(黃土顆粒不斷裂解充填孔隙,凝聚擴大孔隙),平均孔徑分維減?。紫缎螒B趨近于簡單),孔隙面積比增大(孔隙總數增加),平均孔隙定向分維先增大后減?。紫杜帕凶兊脧碗s后逐漸簡單)??傮w上伊犁地區黃土的微觀顆粒結構經歷了一個穩定-不穩定-穩定的過程。凍融引起大顆粒和小顆粒之間互相轉換呈周期性變化,大顆粒與小顆粒的轉換造成大孔隙和小孔隙之間的轉換。

3.3? 黃土宏微觀關聯性分析

本次宏微觀關聯性分析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主要分為確定分析數列、變量的無量綱化、計算關聯系數和計算關聯度4個步驟。本文參考序列為黃土的抗剪強度參數,參考系數列為微觀結構參數。

經計算,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黃土抗剪強度參數和微觀結構參數的關聯度見表4,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伊犁地區黃土微觀結構參數與粘聚力之間的關聯性由大到小的排序為:顆粒圓形度>粒度分維>顆粒定向分維>孔隙面積比>平均最大孔徑>平均最大粒徑>孔徑分維>孔隙定向分維>T2譜面積,其中平均最大粒徑、粒度分維、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和平均最大孔徑與粘聚力的關聯性均大于0.6,關聯性較強,為影響土樣粘聚力的主要因素。

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微觀結構參數與黃土內摩擦角之間的關聯性由大到小的排序為: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平均最大粒徑>孔隙定向分維>平均最大孔徑>孔徑分維>孔隙面積比>粒度分維>T2譜面積,其中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平均最大粒徑和孔隙定向分維與黃土內摩擦角之間的關聯度均大于0.6,關聯性較強。

4? 結論

(1) 黃土的粘聚力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經歷了先減小后增大的過程,最終趨于穩定。內摩擦角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逐漸增加,然后開始減小,最終呈穩定趨勢。

(2) 在凍融循環過程中,小顆粒凝結形成大顆粒,顆粒形態變得復雜,黃土顆粒不斷裂解團聚,孔隙形態趨近于簡單,孔隙總數增加,孔隙排列變得復雜后逐漸簡單,微孔隙隨凍融循環次數先減少后增多,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略微增多??傮w上隨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伊犁地區黃土微觀顆粒結構經歷了了穩定-不穩定-穩定的過程。

(3) 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顆粒圓形度與粘聚力之間的關聯性最強,因此凍融的實質是通過土顆粒在水(主要是自由水和弱結合水)的凍脹作用下發生裂解,進而顆粒圓形度變小,反映到宏觀上結構變得松散,粘聚力降低。反之融化時水具凝聚作用,將離散的土顆粒凝聚在一起后圓形度增大,試樣結構變得密實后粘聚力增大。

(4) 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顆粒圓形度、顆粒定向分維與內摩擦角的關聯性相同且最強。微觀上隨著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顆粒圓形度降低,排列變得無序,顆粒定向分維值變大;宏觀上顆粒排列變得無序,接觸面積變大,導致內摩擦角增大。

(5) 凍融循環在斜坡上形成凍融界面,削弱了表面強度,產生凍脹變形。循環過程中,不飽和土壤中的水在基質勢梯度和溫度梯度的驅動下向凍土界面遷移,導致地表含水量增加。水分輸送行為和水冰相變促進了土壤重構。初始干密度較高的壓實黃土在凍融循環后將具較高的孔隙率和較低的強度。在勢能的作用下,斜坡的上部逐漸融化并沉降到下部,在凍變帶附近出現不可逆的裂縫。由于壓實黃土的濕陷性增強,重力引起了明顯的變形和更多裂紋。雨水會直接進入多孔的黃土,威脅邊坡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喬國文.天山山區邊坡凍融成災機理及巖體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9.

[2] 李小平.伊犁淺層黃土滑坡物理特性及穩定性分析[D].新疆大學,2021.

[3] 楊奉廣,木合塔爾·扎日,封麗華.新疆伊犁地區地質災害的形成與防治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3):117-120.

[4] 黃維.地震與融雪作用下新疆伊犁谷地黃土滑坡形成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20.

[5] 鄭紫文.新疆伊犁—鞏乃斯河河床沉積物滲透系數空間變異性及河水與地下水轉化關系[D].長安大學,2017.

[6] 朱賽楠,殷躍平,王文沛,等.新疆伊犁河谷黃土滑坡凍融失穩機理研究[J].地球學報,2019,40(2):339-349.

[7] 安海堂,劉平.新疆伊犁地區黃土滑坡成因及影響因素分析[J].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0,21(3):22-25.

[8] 唐國斌.干濕循環條件下伊犁河谷黃土強度劣化特征及促滑效應[D].新疆大學,2021.

[9] 董雪兵,周谷平.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10] 喬國文.天山山區邊坡凍融成災機理及巖體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9

[11] 宋友桂,史正濤.伊犁盆地黃土分布與組成特征[J].地理科學,2010,30(2):267-272.

[12] 李守定,喬華,馬世偉,等.基于溫度-降雨雙參數的新疆地質災害預警模型[J].水利水電技術(中英文),2021,52(11):207-218.

[13] 楊龍偉.高位滑坡遠程動力成災機理及減災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21.

[14] 景靜.干濕循環條件下非飽和黃土滲透機理及邊坡穩定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21.

[15] Qu Y,Ni W,Niu F,et al.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oarse-grained soil affected by cyclic freeze-thaw in high cold reg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20,27(3):853-866.

[16] Yan C,Zhang Z,Jing Y.Characteristics of strength and pore distribution of lime-flyash loess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and dry-wet cycles[J].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2017,10:544.

[17] Li G,Ma W,Mu Y,et al.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 o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loess used as road fills in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North China[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7,14(2):356-368.

[18] Xu J,Ren J,Wang Z,et al.Strength behaviors and meso-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loess after freeze-thaw[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148:104-120.

[19] 齊吉琳,程國棟,P A Vermeer.凍融作用對土工程性質影響的研究現狀[J].地球科學進展,2005(8):887-894.

[20] 陳國興,樊良本,陳甦,等.土質學與土力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1] 胡瑞林,李向全.粘性土微結構的定量化研究進展[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工程地質學報編輯部,1996:6.

[22] 朱喜安.綜合評價方法優良標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0,12-252.

[23] 趙安平.季凍區路基土凍脹的微觀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4] 錢程.凍融作用下黑方臺黃土力學特性及微細觀結構變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

[25] 焦航.凍融-鹽共同作用下黃土強度劣化規律及其微觀及其微觀機理試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

[26] 尚彥軍,金維浚,伊學濤等.新源縣加朗普特特大型滑坡地質結構探測及老滑坡影響綜合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22,30(3):760-771.

[27] 曹小紅,尚彥軍,弓小平,等.新源縣加朗普特滑坡發育特征、形成機理及治理[J].新疆地質,2019,37(4):560-565.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T 50123-201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9.

[29] 翟青霞,黃海蛟,劉東,等.解析SEM&EDS分析原理及應用[J].印制電路信息,2012(5):66-70.

[30] Xu J,Ren C.Damage of saline intact loess after dry-wet and its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SEM and NMR[J].Soils and Foundations,2020,60,911-928.

[31] 唐朝生,施斌,王寶軍.基于SEM土體微觀結構研究中的影響因素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8(4):560-565.

[32] 雷祥義.中國黃土的孔隙類型與濕陷性[J].中國科學:化學,1987(12):1309-1318.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Variation and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Loess in the Ili River Valley Under Freeze-Thaw Cycling Conditions

Jia Junyu1, Zhang Zizhao1,2, Zhang Tiandong1, Lv Qianli1,3, Liang Shichuan1,4, Zhu Haiyu5, Zhang Shuqi1

(1.College of Geological and Mining Engineering,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46,China;2.Research Base of Xinjiang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ep Geotechnical Mechanics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Urumqi,Xinjiang,830046,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4.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itute,Urumqi,Xinjiang,830099,China;5.Xinjiang Dian Yu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Urumqi,Xinjiang,830000,China)

Abstract: Addressing the recurring issue of loess landslides in the Ili region of Xinjia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loess from a natural slope in Xinyuan County, Ili, and leverages the typical seasonal frozen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e research employs indo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odern image processing,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properties of Ili loess under varying freeze-thaw cycl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①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cohesion in the loess initially decreases, then increases, and eventually stabilizes.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n the other hand, generally increases at the outset, decreases subsequently, and gradually stabilizes. ②Over the course of freeze-thaw cycles, loess particles continually undergo fragmentation and reaggregation, resulting in complex morphological changes. The number of micropores decreases, while small, medium, and large pores experience slight increases. The arrangement of pores becomes initially complex and eventually simplifies. In summary, the microstructure of Ili loess undergoes a sequence of stabilization, destabilization, and re-stabilization. ③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ticle roundness and cohesion is most pronounced across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 numbers. At the microscale, particle fractures and cohesions occur during freezing and thawing, leading to decreased and increased particle roundness, respectively. At the macroscale, this translates into structural loosening during freezing, reduced cohesion, and structural densification during thawing,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ohesion. ④Particle roundness, particle orientati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exhibit consistent and robust correlations under varying freeze-thaw cycle numbers. On a microscopic level, increasing freeze-thaw cycles lead to a decrease in particle roundness, greater disorder in particle arrangement, and higher particle orientation fractal dimensions. On a macroscopic level, this translates to a disordered particle arrangement, an expanded contact area, and consequently, an increase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loess landslides in Yili region and a basi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geologic hazards of soil landslides in the seasonal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area of Yili region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Key words: Freeze-thaw cycles; Loess; mechanical strength; Microstructure; Correlation analysis; Ili valley

項目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23670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2021B030041)聯合資助

收稿日期:2024-01-09;修訂日期:2024-01-23

第一作者簡介:賈竣予(1998-),男,克拉瑪依人,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在讀,現從事地質災害研究工作;E-mail: J1416625222@163.com

通訊作者:張紫昭(1981-),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地質災害與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E-mail: zhangzizhao@xju.edu.cn

猜你喜歡
微觀結構伊犁河谷凍融循環
更正
凍融循環作用下土質河堤的穩定性分析
不同氧化預處理對疏浚底泥干燥特性的影響
伊犁河谷不同時期小麥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組成分析
持載和凍融循環對鋼筋混凝土粘結性能的影響
淺析燃料芯塊微觀結構對芯塊制造質量的影響
非晶合金的微觀結構研究
英漢雙語詞典收錄文化的方式
映像畜牧業
華北積雪凍融循環微波輻射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