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河流地貌內容比較與整合探討

2024-04-17 09:05戴何明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湘教版人教版河流

戴何明

(廣東省陽江市廣東兩陽中學)

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修訂方案將課程類型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高中地理課程中自然地理模塊的內容由地理1和選擇必修1自然地理基礎兩部分組成。因此不管是選擇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礎新課教學,還是高考復習備考,都要考慮對兩個模塊相同主題內容進行整合。五個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地貌部分都出現河流地貌,本文以河流地貌為例,探討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該部分內容的比較與整合,以期為新課講授和復習備考提供參考思路。

一、五個版本教材中河流地貌內容比較

(一)內容框架比較

五個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模塊地理1中河流地貌內容框架如表1所示: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地理1第4條內容要求是: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由于流水作用及其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分布十分廣泛,這種地貌又被稱為常態地貌。這也是《課程標準》沒有明確說明具體地貌種類,而五個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都不約而同選擇河流地貌的原因。由表1可知,不同版本教材對于地貌名稱表述不盡相同,如人教版和魯教版稱為河流地貌,湘教版稱為流水地貌;滬教版指出——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現形式;中圖版寫道:“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溝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這種表述差異,主要是由于教材編寫者參考不同的地貌學教材所導致。例如,嚴欽尚和曾昭璇主編的高等學校教材《地貌學》將“河流地貌”安排在流水地貌一章的第四節,吳正主編的《現代地貌學導論》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楊景春和李有利編著的《地貌學原理》第三章就是河流地貌的內容;20世紀80年代沈玉昌和龔國元編著了國內第一本河流地貌專著《河流地貌學概論》。

從內容詳略的角度來看,滬教版、中圖版和人教版教材將河流地貌作為主要(常見)地貌類型其中的一種類型來介紹,這體現了《課程標準》中識別3~4種地貌的要求。湘教版與魯教版則采用一節的內容來介紹河流地貌,內容詳細。湘教版將滑坡與泥石流內容也安排在流水地貌這一節中,這是湘教版教材將《課程標準》“自然災害成因”內容要求分散于地理1各章內容中的體現,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則是將各類自然災害內容集中在最后一章。與其他版本以河流地貌為主要內容來選擇相應的圖像呈現地貌景觀特點的方式不同,魯教版選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作為線索,從空間的視角呈現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從空間—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

五個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選擇性必修1模塊中河流地貌內容框架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滬教版、湘教版、中圖版和魯教版的河流地貌內容出現在“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部分,重點強調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形式,這是依據《課程標準》中選擇性必修1第3條內容要求“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的體現。只有人教版將河流地貌作為第二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的一節(與教材修訂前的處理方式一樣,內容有所更新與調整),并在這一部分討論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其他版本教材則是將內力和外力作用列為一節,采用“分—總”的形式展開,最后一部分討論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人教版保留了章末的“問題研究”,第二章末的問題研究“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屬于河流地貌的重要案例。

(二)圖像與案例比較

1.各版本必修1教材

教材中的圖像是實現《課程標準》地理1模塊內容要求“描述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和選擇性必修1模塊內容要求“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的重要媒介。教材的編寫除了正文部分以外,活動性欄目設計對于達成教學目標也非常重要。表3示意各版本必修1教材河流地貌部分的圖像名稱與案例。

表3

由表3可知,湘教版的圖像數量最多,魯教版次之,另外三個版本教材該部分內容圖像數量較少。此外,湘教版在該部分案例數量也是最多,且設計了“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模擬實驗”,滲透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的培養。

2.各版本選擇性必修1教材

表4示意各版本選擇性必修1教材河流地貌部分的圖像名稱與案例。從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圖像數量最多,如前所述,這與人教版將河流地貌列為一節內容,以及章末問題研究也有河流地貌內容有關。圖像數量僅次于人教版的是湘教版與中圖版,魯教版圖像數量較少,但魯教版在地理1教材中河流地貌內容詳細。因此,比較而言滬教版兩個模塊教材中河流地貌的內容無論是正文字數,還是圖像與案例數量的角度來看,都是五個版本教材中最少的。

表4

二、近年高考地理河流地貌典型考查概況

流水在地表到處可見,是陸地表面最普遍、最活躍的一種外力。河流地貌分布十分廣泛,它的發育和演變過程被稱為“常態侵蝕循環”。這對于高考試題命制而言,可參考的素材十分豐富,也為實現不同角度的考查奠定基礎。表5所示為2021—2023年全國各地高考地理試題中與河流地貌內容有關的典型考查概況。

表5

三、五個版本教材中河流地貌內容整合探討

(一)以流水地貌為主題,重構知識構架

各版本教材對于采用“流水地貌”,還是“河流地貌”,并沒有達成一致。結合近年高考地理試題中河流地貌的內容,例如,五個版本教材中只有湘教版選擇性必修1在活動部分出現“河流襲奪”的內容,2021年和2023年湖南省選考、2022年廣東省選考都考查了“河流襲奪”。大學地貌學的教材通常在流水地貌或河流地貌的最后一節闡述“分水嶺的遷移和河流襲奪”。因此參照大學教材的知識體系,如嚴欽尚和曾昭璇主編的高等學校教材《地貌學》第四章流水地貌共分為六節:第一節坡面徑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第二節溝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第三節河流的作用、第四節河流地貌、第五節河口地貌、第六節流域地貌,建議以“流水地貌”為主題,以這六節標題為線索,嘗試對五個版本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構知識構架。

(二)注重利用示意圖,理解重要概念

河床、河漫灘、階地等概念在高考地理試題中出現時,有些會給出定義,有些則不然,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河谷剖面示意圖的閱讀。如前所述,可以利用湘教版、滬教版、中圖版必修1選取的河谷剖面示意圖,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這些重要的概念。同時也可以補充河床縱剖面(2022年廣東省選考3,4題)、邊灘、深槽(2021年廣東省選考15,16題)等。

(三)基于過程的視角,強調地貌演化過程

猜你喜歡
湘教版人教版河流
基于平板電腦的初中地理精準課堂的構建——以湘教版“中國的主要產業:農業”教學為例
河流
湘教版小學音樂第六課《可愛的家》教學設計
流放自己的河流
基于歷史中“人”的歷史敘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例
幾何背景在不等式學習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蘇教版高中數學教科書為例
人教版“兩極世界的形成”商榷
任務分析法的課堂實踐與探索——以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為例
當河流遇見海
新人教版《逍遙游》中幾處標點符號誤用例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