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測未來”試題特點與備考策略研究

2024-04-17 09:05周懂靈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苔原兩湖納木錯

周懂靈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中學)

高中地理學科注重對“地理過程與變化”的考查,當中所涉及的變化既有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也有從現在到將來的變化。結合對地理空間動態過程的觀察、規律概況的探究,從而作出趨勢預測,這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與獨特魅力。本文以自然地理模塊為例,著重預測未來變化的研究,關于“未來”的時間尺度,筆者選取的題例一般為“未來”“將”等,其表述一般不涉及具體年限,而預測某地未來數天內的天氣狀況變化也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圍內。

一、“預測未來”試題的考查特點

近幾年的全國卷和地方卷高考試題頻繁將“預測未來”作為重要考查內容(表1),以期考查學生的過程推理能力與趨勢預測思維。

表1 “預測未來”試題例舉

根據表1可以看出,該類試題主要以“地質地貌的演變、植被(自然帶)的變化”為素材創設情境與設計問題,考查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個角度:第一是分析未來的變化趨勢或狀況。例如,2022年廣東省選考17(2)題與2021年全國乙卷9題;第二是分析對未來這種預測成立的條件或理由。例如,2019年全國卷Ⅰ37(4)題與2021年福建省選考19(3)題;第三是預測對未來的影響。例如,2021年1月浙江省選考16題與2019年全國卷Ⅰ,36(4)題。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均有出現,其中“地質地貌的演變趨勢預測”多以非選擇題的方式進行考查。

二、“預測未來”典型試題解題思路

【例1】(2022年廣東省選考,17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1(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1(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

(a) (b)

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

【答案】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 740 m;納木錯湖面海拔曾達到4 748 m,高于分水嶺和仁錯湖面海拔,說明兩湖曾經貫通;隨著全球變暖,注入兩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漲;如果湖面上漲超過分水嶺海拔,兩湖將再次貫通。

【解題思路】

必備知識調用關鍵信息獲取信息解讀與邏輯推理(1)陸地水體的補給方式;(2)全球變暖的影響;(3)分水嶺的概念與影響文字信息A1: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 A2:納木錯湖面海拔4 718 m,仁錯湖面海拔4 648 mA3: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線圖示信息A4:區域自然地理環境A5: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B1: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B2:納木錯湖面海拔高于仁錯B3:納木錯古湖面海拔可達4 748 mB4:通過遙感地圖直觀看出地理位置、地形、湖泊等特征B5: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 740 m

【例2】(2019年全國卷Ⅰ,37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圖2示意里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

圖2

指出黑海、地中海未來演化為湖泊的必要條件。

【答案】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繼續)北移(或板塊運動趨勢不變)。

【解題思路】

必備知識調用關鍵信息獲取信息解讀與邏輯推理(1)世界的板塊構造、運動規律及其影響(2)湖泊的成因文字信息A1: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圖示信息A2:黑海、地中海的地理位置設問信息A3:指出B1:板塊運動能使海陸變遷B2:黑海、地中海位于三大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B3:僅要求“指出”,不需要詳細分析

【例3】(2021年全國乙卷,9題)苔原帶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蘚地衣組成,大多數灌木為極地特有種。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呈東西向延伸,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泰山—陰山一線。其后,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據此完成9題。

9.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亞歐大陸苔原帶將

( )

A.整體向北移動

B.整體向南移動

C.面積擴大

D.面積縮小

【答案】9.D

【解題思路】

必備知識調用關鍵信息獲取信息解讀與邏輯推理(1)苔原帶的特點與分布規律(2)海陸(亞歐大陸與北冰洋)位置分布(3)界限與面積的關系文字信息A1:苔原帶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A2: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設問信息A3: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B1:受北冰洋限制,亞歐大陸苔原帶北界不能向更高緯度發展B2:亞歐大陸苔原帶南界會向高緯度退卻B3:亞歐大陸苔原帶分布寬度進一步縮小,分布面積會縮小

【例4】(2021年福建省選考,19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河口地貌的演變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密切相關。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米;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約25億噸,當今約10億噸);距今約0.7萬年,海平面開始趨于穩定。當今恒河河口(圖3)原為下切河谷,2萬年以來經歷了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的演變。

圖3

有學者預測恒河三角洲未來將萎縮,分析該預測成立的條件。

【答案】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繼續上升。西南季風變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減少,輸沙量減少;生態退耕、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使河流含沙量減少,輸沙量減少;沉積速率小于侵蝕速率;地殼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積速率。

【解題思路】

必備知識調用關鍵信息獲取信息解讀與邏輯推理(1)三角洲的成因(2)河口三角洲的變化是海平面、地殼升降共同變化的結果(3)人類活動通過影響河流含沙量進而影響三角洲的泥沙沉積文字信息A1:河口地貌的演變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密切相關A2: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米圖示信息A3:恒河流域及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設問信息A4:預測恒河三角洲未來將萎縮B1:可以從海平面升降、河流含沙量的變化進行分析B2: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發展B3:該流域受南亞季風的影響B4:預測的理由不限于題目提供的信息

三、“預測未來”試題的備考策略

對未來的預測不是憑空捏造,更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講求有理有據,依據科學的規律與邏輯證據進行合理的預判與推測。筆者根據高考試題的考查特點,針對如何科學準確預測未來,主要提出以下三點關鍵策略。

(一)全球變暖,主導未來之變

無獨有偶,2021年福建省選考19(3)題“恒河三角洲未來將萎縮”、2022年廣東省選考17(3)題“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和2021年全國乙卷9題“亞歐大陸苔原帶將面積縮小”三道試題涉及的未來之變均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發生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均會因此而將出現相應的變化,以全球變暖為背景,考查綜合思維與人地協調觀,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全球變暖是未來之大趨勢,將主導著地球環境萬事萬物的未來變化,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的潛在影響,既是復雜的,也存在兩面性,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高緯度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和農作物產量增加屬于正面影響;全球變暖引發的氣候異常和極端天氣增加則是明顯的負面影響。此外,全球變暖短期內會使冰雪融水增加,導致當地入湖水量增多,湖泊水位升高,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冰川不斷退縮減少,湖泊入湖水量可能會低于蒸發水量,從而導致湖泊水位下降。例如,2019年全國卷Ⅰ,37(3)題要求分析補給類型發生變化后里海演化為咸水湖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由冰雪融水補給變為河流補給為主,從而導致里海演變為咸水湖。因此,建議師生通過思維導圖以厘清全球變暖帶來的潛在影響(圖4)。

圖4

(二)地殼運動,預測未來之變

20世紀60年代末,科學家在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綜合了大洋和大陸的地質研究資料提出了當今最盛行的板塊構造學說。該學說認為海底在擴張、大陸與大洋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上作大規模的水平運動,板塊內部是相對穩定的,板塊的邊界則由于相鄰板塊的相互作用而成為構造活動性強烈的地帶;板塊間的相互作用從根本上控制著各種地質作用的過程,同時也決定了全球巖石圈運動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高考命題以板塊構造學說為背景,創設情境和問題,考查學生對地殼運動的分析和未來格局的推測。例如,2016年北京卷4題考查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其本質是考查海底擴張理論;又如,2019年全國卷Ⅰ37題要求學生從“板塊運動趨勢不變”來指出黑海、地中海未來將演化為湖泊。試題的命制引導著師生在備考過程中夯實必備知識,明晰掌握相關原理的重要性。例如,學生必須熟記地球主要板塊(圖5)及地表形態的分布:消亡邊界是板塊碰撞的地帶,包括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高峻山脈和巨大高原,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的結果是在俯沖邊界處形成海溝,在大陸板塊上形成海岸山脈或島弧;生長邊界位于板塊張裂地帶,形成裂谷或海洋??梢娬{用所學知識的關鍵點是區域認知,即根據信息判斷出考查地點所位于的板塊位置和邊界類型。

圖5

(三)以古為鏡,印證未來之變

英國科學家萊伊爾提出:現在是了解過去的一把鑰匙。一切過去所發生的地質作用都和現在正在進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現在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就可以了解地球的歷史。同樣,以古為鏡,將古論未來,也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研究此類問題時,需要根據結論尋找依據進行推演。例如,2022年廣東省選考17(3)題設問“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只要根據題目圖像信息“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 740 m”,再結合文字信息“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線”可推知納木錯古湖面海拔可達4 748 m,從而得出“兩湖曾經貫通”的結論,因此未來兩湖再次貫通也不足為奇了。

猜你喜歡
苔原兩湖納木錯
納木錯
生活在西伯利亞苔原上的人們
北極高緯度苔原CO2凈通量的空間變異規律及影響因素
輕輕松松聊漢語 納木錯湖
“兩湖”公園空氣負離子濃度時空變化特征
納木錯美麗的天仙
苔原地區
兩湖文學:作為整體感覺文化區
鎮遠·兩湖會館
物探在納木錯西部蛇綠巖片帶中找鎳鐵礦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