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心理育人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探析

2024-04-18 05:32郭曉霞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4年9期
關鍵詞:心理咨詢校園文化心理健康

郭曉霞

[摘? ? ? ? ? ?要]? 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體系之一,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界定了心理育人的內涵,并開展高校心理育人現狀調查,從心理育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提升、心理服務平臺建設、校園文化氛圍打造六個方面探討高校心理育人的影響因素,為創新高校心理育人的方法與途徑提供借鑒意義。

[關? ? 鍵? ?詞]? 高校;心理育人;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44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9-0005-04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黨組頒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心理育人被列為其中之一,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7月,教育部黨組頒布《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指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边@為新時代高校心理育人提出了新的任務和使命。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文件,要求高校將抑郁篩查納入學生體檢,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趨勢。自2020年疫情以來,我們經歷了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大學生群體要面對更多來自學習、心理、社會、就業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惑與沖擊,心理壓力增大,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存在“空心病”現象。這為高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育人目標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要求,也為家庭教育需要關注子女心理健康、人格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心理育人的內涵

何為心理育人?當前對心理育人的理解不可一概而論,它不是一個單一概念,一般而言指通過關注學生心理,實現育人目的。而對于“心理”的理解亦可從不同維度理解。首先,從育人目標角度理解,心理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其次,從育人內容角度理解,心理育人指培養人的哪些心理品質,增強人的哪些積極品質,何為健康的心理狀態;再次,從育人方法角度理解,心理育人指遵從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運用心理學方法、技術實現育人目標;最后,從育人對象或育人主體的角度理解,教育應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和理解,心理育人即是一種育人主體與育人客體之間的心理對話,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目的。

綜合而言,心理育人即指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遵循育人對象的心理成長規律,遵照教育基本規律,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關注學生心理狀態,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疏導消極情緒,積極進行心理引導,注重積極品質、心理潛能的開發,實現學生健全心理發展,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而開展的多維度、全方位的教育活動。這與陳虹、賈祥林的論述一致,心理育人是指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方式來實現育人目標的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二、高校心理育人現狀調查

為了解當前高校心理育人現狀,本研究通過問卷法、電話溝通、網絡訪談的形式對山東省內6所高校進行調查,主要從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心理育人實踐活動、心理咨詢與服務、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設、科學研究幾個方面開展調查,了解高校心理育人的現狀。

(一)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強化育人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課程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調適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素質。通過訪談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高校均不同層面地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或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等選修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實開展,效果明顯。訪談的六所高校均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線下固定課程教育與線上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程體系健全,教學形式多樣。

(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多樣實踐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屬課內教學,做好課內教學的同時豐富學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擴大學生活動空間,增強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及積極性。通過訪談了解,80%的高校均通過廣播站、校園網、宣傳欄等方式普及宣傳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受訪全部高校均建立心理健康相關公眾號,通過微信、QQ等網絡方式發送心理健康方面的推文,貼近學生心理狀態,以顯性和隱性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基本知識。

(三)擴大心理咨詢服務范圍,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支持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面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因此,隨著心理育人的強化與深化,各高校心理咨詢服務漸成體系,不斷發展。通過訪談,全部高校均開展心理健康普測活動,涉及全部年級和學生,對測試結果進行數據分析,根據測試結果進行分類、分級處置。

(四)重視心理危機干預,積極預防,有效干預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檢驗和考驗。受訪的全部高校均設立四級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立宿舍、班級、院系和校級四級心理網絡,個別高校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建立心理異常學生報告制度,設立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輔導員及時跟進疏導,并及時上報心理咨詢中心進行研判,心理咨詢中心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及時反饋,協同處理危機事件,建立及時有效穩定的心理危機預防干預體系,全員參與,全員關注,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

(五)優化心理健康平臺,構建聯動育人模式

心理育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聯合工作,有專門的機構設置、工作場所、場地設施、專項的經費保障等,心理育人與其他育人體系協同聯動。受訪的全部高校均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全部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配備相關設施,如沙盤游戲室、團體輔導室等。

(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構筑心理育人理論基石

高校心理育人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實踐、干預、訓練、活動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同時將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探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心理育人工作有機結合,同向而行,通過科學研究強化心理育人的理論支持。通過訪談了解高校心理育人相關的科研事項,60%的高校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員除常規心理工作外,積極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申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題,參與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講義等,其中60%的高校有省、市級的在研項目,一所高校出版多本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活動相關教材、專著,具有較強的科研水平。通過訪談了解本校較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利用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劇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有效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問題,豐富了學生的心理體驗,形式新穎、內容多樣,貼近學生的現實心理需求,受到學生喜歡。而國內有關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踐活動教材較少,因此通過教師合力,將團體心理活動編寫活動手冊,實踐活動上升為理論指導,為其他高校開展團體實踐提供榜樣和支持??茖W的研究離不開實踐,心理育人活動是理論的實踐,心理育人科學研究是實踐活動的升華。

以上調查是從高校育人主體角度開展的訪談調查,側重于整體架構及規章制度和工作路徑等方面,以從全局了解與把握高校心理育人的現狀。同時,本研究除了針對高校開展心理育人的現狀進行調查,還以學生為調查主體,著重調查了部分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素養狀況及學生先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以實現以學生獲得感為主體的精準心理育人。

三、高校心理育人影響因素分析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立德育人的必要條件,因此,高校開展心理育人的方法與途徑影響心理育人的實施與效果,也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與實效,主要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提升、心理服務平臺建設、校園文化打造幾個方面探討高校心理育人的影響因素。

(一)對心理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認識影響心理育人的理念

“心理育人”的提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根本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之人。無論是心理育人工作還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為了實現育人的目的,二者之間有共同點和相互交叉、聯系的地方,在培養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都有一定的趨同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教育目標存在差異,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關注學生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興趣愛好、意志行為等,將學生看作獨立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特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向內自省,為成為完善的自我而努力,由內而外地自我成長。思想政治教育則關注學生的社會性,學生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秩序、社會準則,如何規范個體行為符合社會規范與需求,能夠以社會規范進行自我調節,強調學生的社會性,由外而內地自我改造。

(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開設影響心理育人的覆蓋范圍

教育部關于高等院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基本的要求,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因此,每個高校的具體開展情況有所不同。開設課程的課時多少,涉及學期、班級規模均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

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基本要求不低于32學時,有條件的高??梢赃m當提高,開設學期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涯,不同階段涉及不同內容,而且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高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大部分高校均在大一學年開設,學生從中學階段步入大學,生理、心理、生活上均面臨巨大的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著重開展大學階段的心理適應等內容,而隨著大學生生活的適應,課程更多的內容應涉及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心理、壓力應對等內容,這時學生隨著年級升高逐步面臨更多的困惑,但是課程設置受到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很難每個學年均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也與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密切相關,在人員、課程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更科學地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堂育人陣地和課程育人效果是重中之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規模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影響,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有限,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均為以院系為單位的大班制上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普及上起到一定的宣傳普及作用,但是大班上課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影響到課程的實際效果。同時大班上課對授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課堂的把握和掌控、對學生的影響等均不同程度影響著課程教學效果。

(三)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開展影響心理育人的實效

高校心理育人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在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播,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應用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內容、形式、種類、對象等均影響心理育人的實效。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依托于每年五月份大學生心理健康節開展活動,可以通過舉辦心理講座、心理趣味測試、團體心理活動、心理情境劇表演等方式豐富活動內容。

心理講座不同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是針對某一專題、主題或者學生心理困擾而開展的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心理知識講座,側重心理調適方法及技巧的傳播及應用,對于學生心理調適有實用的指導意義;心理趣味測試既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滲透功能又具有趣味性,比較吸引學生的興趣及參與度,是學生了解自我心理特點的途徑,通過使用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心理量表開展學生心理測試,使學生了解自我的心理結構、行為模式,能做到接納自我、悅納自我,同時,群體性的心理測驗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互補性及人格特質等影響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心理情境劇是通過戲劇的方式讓參與者扮演某種角色,依托某種情境,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呈現,以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等為目的,提升學生適應環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能夠以大學生現實生活為劇本,以情景劇的方式表演,達到調節自我心理狀態的目的;團體心理活動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根據參與人數的不同,劃分團體規模,根據不同的團體對象、團體目的設定不同的活動專題,通過群體內的人際支持、情感鏈接,在群體內人際互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對于個體心理咨詢而言,團體心理輔導具有高效性、多重互動性等優勢??梢葬槍Υ髮W生團體設定不同的主體開展團體活動,同時活動的開展會受到場地、教師、團體構成等方面的影響。

(四)心理咨詢服務影響心理育人信度和深度

心理咨詢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是相對專業的領域,高校心理咨詢與具有治療意義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具有不同的含義。高校心理咨詢主要面對的是大學生一般心理困擾、因發生應激事件而產生的心理苦惱及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性問題,其中咨詢關系的建立對于咨詢效果、學生改變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咨詢師的人格魅力、咨詢技術等均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改變,影響學生對心理咨詢及心理咨詢師的信任。心理咨詢工作最終的原則即保密性原則,即關于來訪學生咨詢過程中的信息、談話內容,心理咨詢師有義務保密。因為大學生群體比較關注自我,在意自我形象,注重隱私的保密,保密性原則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咨詢師工作設置的保護,這是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提。但是也有保密例外的情況,需要突破保密,這就涉及咨詢師的評估能力、判斷能力,根據事實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既保護學生又不破壞咨詢關系,因此,高等學校心理咨詢開展工作影響著高校心理育人的信度,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實踐和督導。

(五)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建設是高校心理育人的環境保障

高校心理健康服務平臺一般依托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軟件、硬件齊備的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硬件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活動空間設置,一般包括心理測評室、心理沙盤室、情緒宣泄室,心理自助類、團體輔導類、反饋放松類等功能區域,各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設置,設置越全面,覆蓋面越廣,服務學生越多,心理育人效果越明顯。軟件主要包括在網絡環境下構建的心理服務云平臺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包括心理測評管理系統、心理危機干預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經過系統培訓,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充分運用軟硬件配套平臺,實現心理育人效果最大化。

(六)高校校園文化氛圍影響心理育人工作開展形式及效果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內影響和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的總和,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自覺自發的表現,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傳承性和滲透性,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整體的精神風貌和人文環境,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個性發展,承載著教育的精神功能,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高校心理育人同樣受校園文化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性的校園文化及精神性的校園文化,物質性的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建筑、布局、設置、宣傳等,又包括班級文化設置等,精神性的校園文化展現的是高校的文化、內涵的體現,對于高校心理育人而言,體現的是隱性的育人影響。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的社團建設也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對社團活動的重視與支持,如大學生心理社團的組建與成立,鼓勵和支持心理社團開展各級各類心理活動,給予心理社團一定的技術及經費支持,也是優化高校心理育人方法與途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依據、內涵理解、建設規劃以及活動展現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體現著心理育人的多樣性,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開展心理育人,為隱性心理育人提供了物質土壤。

綜上所述,高校心理育人效果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提升、心理服務平臺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影響,在創新心理育人途徑方面可以從以上五個方面著手改進,如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程;豐富心理健康實踐活動,開展團體心理活動;提高心理咨詢勝任力,強化朋輩心理互助;優化心理咨詢平臺,完善心理危機干預與處置系統;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等,以提高心理育人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2]陳虹.新時代高校心理育人內涵、困境與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7):110-113.

[3]賈林祥.心理育人的內涵、機制與實施路徑[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8):112-116.

[4]馬建青,楊肖.心理育人的內涵、功能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18(9):87-90.

編輯 王亞青

猜你喜歡
心理咨詢校園文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