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人教育視角下生態文明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探索與分析

2024-04-18 05:32張曉宇孫穎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24年9期
關鍵詞:文明英語教學大學

張曉宇 孫穎

[摘? ? ? ? ? ?要]? 全人教育理念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大學英語作為全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因其課時多、影響大、受面廣的課程特色,正是承擔這一重要任務的育人載體。其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維度出發,在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其成為社會需要的全方位、多層次、綜合型人才。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4》第一單元“Man in the Realm of Nature”為例,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實踐中探索融入生態文明觀,并結合案例探索經驗,總結生態文明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以求于無聲處厚植學生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

[關? ? 鍵? ?詞]? 全人教育理念;生態文明觀;大學英語教學;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4)09-0029-04

生態文明建設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的發展內容。全人教育主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培養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正確以及品格完善的大學生?;谠摪l展背景,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上的公共基礎課程,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身心健康教育固然重要,但其思想意識、生態文明觀等方面的教育也不容忽視,全人教育應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建設生態文明,承擔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促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觀[1]。

一、全人教育理論

全人教育理念(Holistic Education或Whole-person Education)秉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起先作為教育思潮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北美,隨后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并產生重要影響。國內學者劉寶存(2004年)依據我國教育現狀概括全人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健全和諧的性格與強健的體魄以及健康的審美,以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平衡、知識與能力的平衡、知識與能力的平衡、學識與品格的平衡,真正實現真、善、美、群、健的統一[2]?!被诖?,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維度出發,在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挖掘閱讀內容背后蘊藏的價值觀以及與當下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相符合的觀點,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養,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全方位、多層次、綜合型人才。

二、生態文明觀及其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綜合,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2023年7月,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由此,將生態文明觀融入大學教育對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思維范式、增強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有重要意義。

愛密爾·涂爾干說:“課堂就是一個小社會。課堂擁有自己的道德,這種道德與它的規模、各個要素的特征以及它的功能相應,這既是很自然的,也是必要的[3]?!贝髮W英語作為全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因其課時多、影響大、受面廣的課程特色,正是承擔這一關鍵任務的重要育人載體。大學生作為“美麗中國”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必須對其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使其走出校園,能夠將生態文明觀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實踐,真正做到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己任。同時,以大學生為核心,幫助更多人認識生態生存方式的重大意義,并培養相應的生活習慣,這樣能夠發揮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效能,建立廣泛的社會基礎,從而有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4]。

三、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雖承擔著實現學生思想價值引領、培育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歷史使命,但因其受制于傳統教學理念、模式和慣例的影響,加之授課教師對課程內容背后蘊含的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導致全人教育的理念未實現有效貫徹,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內容重輸入輕輸出

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還未被完全摒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主導,講解內容居多,學生參與內容較少,由此學生只是機械、被動接收內容,而非作為教學過程的“中心”,自主、積極實現內容輸入。而且,課程內容因受授課學時和考試內容制約,教師講授主要圍繞課本單元內要求閱讀、聽力的內容展開,學生參與也只是回答課堂簡答題,占比很少甚至缺乏,忽略了輸出與輸入的結合。

(二)“全人教育”切入點缺乏

課程進行中,教師講解的重點主要包括重點單詞、語法結構和文章內容,教學目標也主要圍繞增加學生詞匯量、掌握閱讀和聽力技巧、提升閱讀速度、提高做題正確率等展開,忽視了閱讀和聽力文本背后可挖掘的“全人教育”切入點,課后輔導上,教師主要以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為導向,幫助學生講評題目疑難,因而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閱讀材料、實現有效輸出的綜合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提升,如此,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只停留在單一的知識維度上,沒有上升到能力和素養等多元維度。

(三)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度較低

目前,大學英語的考核多圍繞應試型思路展開,對單詞的考查采用“默寫小測”的形式,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主要憑借學生客觀閱讀題目的正確率來判斷,考試中的作文題目也多以命題類為主,因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輸出方式的選擇不同,很難實現“因材施教”。且單靠機械的客觀性測試很難評估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也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而“不想學”“不敢說”“學不好”的情況頻現。

四、全人教育視角下生態文明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實踐

筆者基于全人教育理論視角,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維度出發,秉承塑造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探索融入生態文明教育。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選文涉及各個領域,涵蓋不同主題,教師可充分挖掘文章素材,合理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在講解文章內容基礎上,補充擴展生態文學、生態美學、生態哲學等內容,在提升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于無聲之處培養其生態文明觀。

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4》第一單元“Man in the Realm of Nature”為例,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融入生態文明觀,設計如下:

(一)課前小組討論,引發學生思考,先行輸出內容:

Does mankin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now?

Are there any human activities that destroy nature? Can you list some?

To preserve nature,what can individual do?

課前,圍繞文章主題內容,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對“目前,人與自然關系是否和諧”“能否給出人類對自然造成破壞的若干例子”以及“人類應該如何保護自然”三個問題任選其二,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自行頭腦風暴,小組成員間交換觀點、形成合力,發現就此主題自身存在的知識漏洞,可能有關邏輯思考、詞匯選擇、語法表達以及內容擴展。教師隨機加入各小組討論,了解各組學生的知識漏洞,這也是下一步課堂授課的重點。

(二)課中講解核心內容,彌補主題知識漏洞

1.語言

根據學生存在的知識漏洞,為使話題得到有效輸出,在文章生詞的基礎上,補充關聯性詞匯,例如:

greenhouse gases 溫室氣體,glacier melting 冰川融化,acid rain 酸雨

extreme weather events極端天氣,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exhaust n. 尾氣

sulfur dioxide 二氧化硫,endangered species 瀕危物種,extinct a. 滅絕的

coral bleaching 珊瑚白化,industrialization n. 工業化,deforestation n. 土地荒漠化

disposable rubbish 一次性垃圾,fossil fuel 化石燃料,non-degradable 不可降解的

soil erosion 土壤侵蝕,ocean acidification 海洋酸化,waste classification 垃圾分類

讓學生了解與環境保護或者自然相關聯的有關表達,例如:

For the sake of this generatio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protected.

Greening is our hope for survival, and beautifi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life.

If human beings dont fail nature, nature will never fail them.

The earth can satisfy human needs, but it can not satisfy humans greed.

2.內容與技能

引導學生運用skimming,scanning,distinguishing facts from opinions,finding main ideas等閱讀方法劃分文章為四大部分,總結每一部分的主旨要義,從而了解文章旨在表達的核心內容。

第一部分:人類生活在自然中,與大自然骨肉相連。離開自然,人類將無法生存。

第二部分:人類逐漸改變自然,對自然的依賴也由直接轉向間接。

第三部分:時光流逝,污染愈發嚴重,自然資源愈加匱乏,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瀕臨崩潰。

第四部分:珍惜資源、保護自然勢在必行。呼吁人類從點滴做起,人不負自然,自然定不負人類。

在理解文章各部分基礎上,學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可以按照社會發展或人類認知變化的順序展開,從最早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到“改變自然、征服自然”再到如今的“保護自然、恢復自然”,從對自然造成破壞的一系列人類活動到如今保護自然的若干舉措和成果,談破壞自然對人類的影響,談自然與人類的相輔相成、休戚與共,由此可解決課前“先行輸出”環節學生“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的問題。

3.價值觀與素養

講解過程中,師生一同探討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以及世界各國為生態文明建設所做出的努力,尤其強調我國針對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以及堅持此項工作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引導學生從生活點滴做起,比如:拾起身邊的每一片垃圾、堅持垃圾分類、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及塑料袋、低碳出行等。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影響更多人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三)課后布置輸出任務,完成輸出重塑

在講解完文章后,學生在語言層面和內容層面較課前都有較大提升,為使學生充分掌握這些新內容,布置多元輸出任務,組織學生對之前存在知識漏洞的輸出內容進行重塑,如此,課程講解前后的輸出對比可使學生收獲進步的喜悅,提升自信心,也于潛移默化中厚植了其保護環境的意識。

任務一(寫):圍繞課堂所學,以“If human beings do not fail nature, nature will never fail us.”為主題撰寫不少于200詞的文章,以期能夠實現以讀促寫。

任務二(說):打亂課前討論的小組,圍繞課前布置的思考問題進行輸出重塑,要求使用課上補充的語言和文章核心內容,使討論更有實質性意義,以期能夠實現以讀促說。

上述兩項任務,無論學生是演講還是寫作,均可使用課上補充的短語以及課文拓展的內容,并且將生態保護思想融入演講和寫作的主題中,從意識和語言兩個層次實現提升。

可選性任務:為豐富產出類型,創新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專長選擇任務完成其一,多者不限(制作宣傳海報、拍攝環保類短劇、合作模擬聯合國大會、配音環保類影視作品、演唱環保類英文歌曲等)。如此,學生可完成多樣化、趣味性、挑戰度的有效輸出任務,提升自學能力和團體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項任務可以使學生擺脫傳統型測試的束縛,結合自己專長和喜好,多元化呈現課程所學,同時提升其參與課程的興趣。

五、全人教育視角下生態文明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分析

針對生態文明觀在“Man in the Realm of Nature”單元中的融入設計,以及筆者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積極探索,總結生態文明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

(一)內容輸入

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素材,恰當選擇生態話題與課程內容的結合點,在聽力音頻、詞匯、閱讀素材、翻譯資料方面延伸和補充與生態文明相關聯的內容,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以及生態環境對全世界、全人類的重大意義。

(二)任務輸出

輸入內容的最終目的是有效輸出,教師應該基于課堂的內容輸入,為學生布置輸出任務,使學生對生態文明觀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在運用中得到有效理解和充分掌握。輸出任務的形式也應囊括口語和寫作,實現以讀促說、以讀促寫。

(三)第二課堂活動組織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補充,對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具有鞏固和推動作用[5]。教師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多元化活動,創新學生知識輸出的不同形式,也可以在學生中開展調研,收集學生喜歡和期待的課堂和課后活動,分課次輪流開展,讓學生感受到新意和創意,使學生在趣味性強、選擇性多、挑戰度大的可選擇性活動中強化課堂所學,深度感悟生態文明觀。

(四)引入新媒體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大學生借助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資源豐富等優越條件,可在碎片時間接受生態文明教育。為此,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拓生態文明觀培育的重要陣地,依托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微博圖文推送、圍繞國家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相關知識,進行內容推廣和知識普及。另外,隨著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逐漸普及,學習通平臺、班級QQ、微信群等均可以發布與生態文明觀或其他正能量關聯的內容,使大學英語教學能夠隨時隨地、潛移默化間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六、結束語

全人教育理念旨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我們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诖?,大學英語教育應時刻堅持全人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教師教學過程應始終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由此,將生態文明觀融入大學英語教育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通過對生態文明觀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索,總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在內容輸入、任務輸出、第二課堂活動設計和新媒體技術融入四個層面進行生態文明觀融入路徑。這樣才能使大學英語教學在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維度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培養社會需要的全方位、多層次、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壯偉,周小桃.新時代大學生生態文明觀教育探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1,42(9):125-127.

[2]劉寶存.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4(9):17-22.

[3]涂爾干.道德教育[M].陳光金,沈杰,朱潛漢,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呂曉瀟,范學藝.論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J].英語教師,2022,22(12):52-54,66.

[5]彭奕奕.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21(4):48-49.

[6]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4-01-01].https://www.moj.gov.cn/pub/sfbgw/gwxw/ttxg/201809/t20180910_166186.html.

編輯 張 慧

猜你喜歡
文明英語教學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請文明演繹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大學求學的遺憾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