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場筆記揭秘金城防御“坑道戰”

2024-04-18 00:18張曉東
世紀風采 2024年4期
關鍵詞:工事李德生坑道

張曉東

1951年3月21日,35歲的李德生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35師,由遼寧寬甸河口跨過了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作為第12軍35師的師長,李德生先后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御作戰和上甘嶺戰役。如果說第五次戰役令李德生揚名軍中,那么上甘嶺戰役則是李德生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

紅色收藏家王金昌先生收藏了一本戰地記者于1952年6月16日至7月13日采訪李德生領導第35師開展“坑道戰”的實錄——《朝鮮前線采訪筆記》。雖然這位戰地記者的姓名尚未可知,戰地采訪內容零散概要,字跡也潦草模糊,但這些來自70多年前抗美援朝前線的鮮活文字,向我們揭秘了李德生和他的35師如何創造“坑道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

坑道誕生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上旬,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以運動戰為主要形式,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退至三八線,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轉入戰略防御,并接受停戰談判。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來鳳莊正式開始。在長達兩年的談判過程中,談談打打.打打停停,交戰線逐漸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面。

11月3日至8日,李德生所在12軍奉命接替第67軍在金城地區的防務,開啟了為時一年的金城以南地區防御作戰序幕。35師接手陣地之初,正趕上敵人“秋季攻勢”后的所謂“余威”,敵人不斷以一個排到兩個營的兵力襲擾。35師一線指戰員們依托野戰工事,在上級火力支援下,英勇戰斗,殲滅大量敵人,守住了陣地。

在防御作戰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引起了李德生的注意:我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付出的代價很大。前沿陣地多次出現丟失、反擊、收復的情況,說明我軍防御陣地的“韌性”較差。其基本原因是,在敵炮兵、坦克、飛機密集猛烈的轟擊下,我軍依托的一般野戰工事,很難有效發揮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持久防御的作用。這個問題不僅削弱了我軍防守力量,更造成人員傷亡嚴重。

35師接受金城地區防務之初,陣地上工事很少,只有簡單的掩蔽洞。最初部隊在這個基礎上構筑“開掘式加掩蓋”的工事,雖然考慮到了敵人重型炸彈、炮彈的破壞力,但主要強調頂蓋的厚度,被稱為“堅不堅,一丈三”。然而實踐證明,“加蓋”的土木工事經不起敵人重型炸彈和炮彈的襲擊。由于掩蔽洞大都是在挖開的塹壕上搭建的,即使在上面多覆蓋幾層泥土石木,也經不起炮彈的轟擊,經常是晚上剛搭建起來,白天就會被摧毀。如35師守護的746.5高地,下屬105團3連前沿排一個由直徑20厘米以上木料搭建6層、厚4米多的掩蔽洞,被敵人兩發8英寸口徑重炮擊毀,12名戰士全部犧牲。這一慘痛的教訓,迫使李德生深思:在沒有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情況下,構筑什么樣的工事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守住陣地?

李德生有句名言:實行軍事民主是打勝仗的秘訣之一。他從多年戰爭生涯中體會到,遇到困難必須發動官兵出主意,博采眾人之長,然后進行決策。

11月中旬,天降大雪。李德生帶領作戰科科長狄循翻山越嶺,到前沿陣地尋找答案。視察中他了解到,剛上陣地時,103團7連2班將原來的“貓耳洞”向內挖進六七米,構成一個坑道掩蔽部;104團4連副指導員鄧從寬帶領3班戰士也挖了同樣的掩蔽部。這兩個掩蔽部都經受住了敵人重型炮彈的轟擊。后來,守衛746.5高地的104團3營指揮所又將坑道與坑道間挖通,盡管敵人每日以上千發炮彈轟擊,他們都安然無事。前線指戰員們挖坑道的創舉給了他有益的啟示:坑道是適合朝鮮戰爭這樣現代化條件下戰爭的工事。為此,李德生組織各團領導在前沿陣地召開“坑道現場會”,帶領大家參觀前沿陣地的雛形坑道,與會人員一致認為這是一線官兵實戰經驗的結晶,可以在全師推廣。

李德生對記者說:“我們從戰爭中體會到需要強固工事,現代作戰沒有強固防線損失大。從戰爭的長期性思考,要消滅敵人保護自己,非有強固工事不可。我們發揮群眾智慧,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排山倒海之勢,不畏艱苦,開展‘坑道筑城活動,并要求機關干部全力支前?!?/p>

就這樣,坑道在35師的陣地上“誕生”了。

坑道筑城

挖坑道,固陣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正值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土石堅硬,作業工具、器材特別是炸藥不足,更缺乏技術指導和作業經驗。在開展坑道筑城之初(筆者注:“坑道筑城”是記者采訪筆記中的專有名詞,指在地下修筑的坑道相互連通,猶如一座地下鋼鐵長城),部隊遇到了不少阻力。

李德生對記者說:“戰士們不是一下就下那么大的決心。工作情況都在發展。從不愿做工事到做工事,從做一般工事到坑道筑城?!?/p>

首先是思想認識不足。剛進入陣地時,指戰員們對現代化條件下阻擊戰工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正如李德生對記者說:“初期,大家都認為自己是鐵打的英雄,不怕死。認為筑工事是怕死,動員費勁?!贝蠹覍拥赖淖饔么嬉?,在既無筑城經驗,又無筑城工具的情況下,對開展坑道筑城沒信心,存在怕苦畏難情緒。某連7班有個洞(筆者注:戰士們習慣稱坑道為“洞”)挖了40天,消耗了25公斤炸藥,進展不到3公尺(筆者注:記者采訪中,長度均用“公尺”,下同)。后來,坑道筑城有了一點樣子,又產生了“差不多”的滿足思想,厭倦挖坑道“沒有頭”。

其次是自然條件惡劣。當年朝鮮嚴寒提早到來,11月的大山北坡已冰雪覆蓋,滴水成冰,陣地上不是堅石就是凍土,土地堅硬如鐵。戰士們一鎬下去僅砸出個白印,冰屑碎石四方飛,不少戰士的手因震動出血。

再次是工具短缺。部隊不僅沒有爆破頑石的炸藥,也急缺挖掘的鎬、鍬、錘、釬等最基本的工具,還沒有搭建坑道的材料,甚至連照明的燈油都沒有。李德生對記者說:“我們主要靠兩只手,沒有科學利器代替。我們連油燈也沒有,把自己吃的油點了燈。

四是勞動強度大。由于天氣惡劣、頑石擋道、工具匱乏,戰士們每挖一米坑道都十分艱辛,常常是“一個洞,只有一把十字鎬,一把圓鍬,沒有炸藥,挖掘時,火星直冒。戰士們像開礦的礦工一樣,從早七時開始,直到晚上十點休息,中間除了吃飯,不休息,晚上還要站崗放哨。身上不知流了多少汗水,手上不知打了多少血泡”?!巴诰驎r,頑石崩起的石頭沫,用青梗木、油松替代油燈冒出的濃煙,不知傷害了多少戰士的眼睛……11月至1月,三個月當中,全團150多人患眼疾?!?/p>

李德生對記者說:“戰士們整日整夜勞動,很疲勞,他們覺得比礦工還苦。新兵說,修淮河太苦,參軍比修淮河苦多了!”

針對這一情況,李德生于1952年2月初組織召開師、團兩級黨委會,部署開展黨內動員、廣泛宣傳、坑道評比、選樹典型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促使戰士們從心底明白:坑道筑城是當下戰勝敵人、保存自己、固守陣地最有效的保障。

會后,宣傳口號在陣地上流傳開來:“挖工事就是戰斗!”“石頭硬,沒有我們的決心硬!”“多打掉一塊石頭,就是多打死一個敵人!”“打掉一塊小石頭,等于消滅一個李承晚;打掉一塊大石頭,就是打死一個美國兵!”“抗美援朝最前線,完成筑城過新年?!庇械倪B隊還畫了一些敵軍人員和武器的圖片貼在頑石上,以激發戰士們挖坑道、打勝仗的決心。全師上下掀起了大規??拥乐堑臒岢?。

目標明確了,思想統一了,戰士們的干勁兒就煥發出來了,指戰員們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缺乏炸藥,就將敵人投擲的未爆炸的炮彈卸開,取里面的火藥代替。缺乏工具,就自搞鐵匠爐,搜集各種廢彈頭、炮彈片,制造工具。做鐵匠爐沒有風箱,就用炒面箱;風箱中沒有雞毛煽風,就用破皮靴的羊毛;燒火沒有焦炭,就用自制的木炭;打鐵沒有鐵砧,就用兩個鐵錘夾著打;抓鐵沒有鐵鉗,就用破毛巾包起來;運土石沒有小車,就用炸藥箱;照明沒有燈油,就用青梗樹、油松木替代。缺少技工,就從部隊中尋找有打鐵、鋸木、蓋房經歷的戰士作為骨干,帶動大家邊學邊干。

李德生對記者說:“開展民主,發揮大家智慧、創造。自己打工具,用敵人8英寸炮彈頭做鐵錘子、鐵釬子,也做鐵鎬子。風箱用炮彈箱做,用破布條當雞毛。沒有炸藥,搞敵人未炸的炮、炸彈。出土要用滑車,就用炮彈箱做。部隊情緒變了,創造了第一個‘紅旗洞,使陣地變為營房?!?/p>

雖然戰士們的積極性高漲,但因為沒有經驗,加上每日還要與敵人戰斗,坑道筑城初期,工程進展緩慢,特別是遇到頑石時,一個班每天只能掘進十幾厘米。李德生心里很清楚,要真正做好坑道筑城這件事,光憑熱情不行,還必須有加快挖掘進度的好辦法。

好辦法怎么找?李德生“故技重施”。他帶上作訓參謀到一線陣地察看情況。來到600高地時,他們發現103團5連2班礦工出身的副班長王鎖昌采用分組作業,使全班40天時間打穿了一條長90米、寬1.4米、高1.3米,設有4個道口的坑道。

李德生非常驚喜,問王鎖昌:“你怎么想起分組作業法?”王鎖昌回答:“人多工具少,坑道里轉不過身來,你碰我,我碰你。我覺得這樣下去又累人又誤工,就把全班分成3個組,每組3個人,8個小時換一次,人休息,工具不休息,日夜不停工。這樣人不疲倦了,工具也夠用了,進度就快多了?!?/p>

李德生發現2班還搞了3個鐵匠爐,自修鋼釬等工具。他覺得這個班不等不靠不要,因地制宜,開動腦筋,土法上馬,創造了坑道筑城的好經驗,便為這個坑道取名“紅旗洞”,給王鎖昌記一等功,2班記集體二等功。同時,在這里又開了一次現場會,推廣他們的經驗,要求大家按照志愿軍司令部提出的坑道工事必須達到的“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標準推進坑道筑城,做到坑道工事必須與各種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御兵力相適應,必須有作戰和生活設施,成為能打、能防、能機動、能生活的完整體系。全師上下很快行動起來,十幾公里長的前沿陣地,錘擊聲鏗鏘,爆破聲隆隆,形成了一場熱火朝天的坑道筑城競賽。

隨著坑道筑城的推進,部隊開展了評成績與勝利、評工事、評斗志、評陣地管理與戰術的“四評”活動,立功運動和給坑道命名活動,涌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典型人物。

短短幾個月,李德生領導的35師共挖成坑道675條,全長21065米,各種掩體7172個,交通壕217020米,屯兵、屯糧、屯彈都有了可靠保障,人員傷亡大大減少,為進一步穩固陣地,戰勝具有優勢裝備的敵人奠定了重要基礎??拥拦な禄就瓿?,與之匹配的塹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種火器掩體等野戰工事亦相繼完成。至此,全線基本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干的支撐點式陣地防御體系。

李德生對記者說:“積極防御,利用時間換取空間,把陣地鞏固起來,不讓敵人前進?,F在我們一個班的陣地,敵人要花一個連的代價。敵人要發起十幾次沖鋒,一次就要傷亡幾十人。給敵人大量打擊,敵我力量消長。

12軍推廣了35師的經驗,各部隊紛紛開始在陣地上挖坑道。隨著坑道筑城的基本完成,我軍陣地日益鞏固,傷亡亦不斷減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戰時,敵方平均發射40至60發炮彈殺傷我方一人;1952年1月至8月,敵方平均發射660余發炮彈,方能殺傷我方一人。

坑道取勝

隨著坑道筑城戰術的發展和成熟,李德生帶領的35師不僅有效保存了自己,站穩了腳跟,而且通過坑道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牢牢守住陣地,狠狠打擊敵人。

記者在1952年6月24日的采訪筆記中,詳細記錄了35師105團4連1排以少勝多的坑道守衛戰實況。

1952年1月23日,35師105團4連1排開始接收師偵察連駐守的612防地。該陣地原是臨時性陣地,坑道不僅缺乏,而且不堅固,部隊住不開,只能駐守一個班。但是,612陣地位置關鍵,是我軍陣地的橋頭堡,關系12軍防線上746.5.600、319、690.1四個陣地的安危。612陣地對面是敵軍守備的栗洞東山611陣地。敵人要對我軍搞“大動作”,非先征服612陣地不可。

611高地地勢較高,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其形似圈椅,故名椅子山,為南朝鮮“京畿師”機甲團的8個排防守。

4月,我4連1排派兩個班探路,在敵人鼻子底下挖坑道。先是夜里挖,白天回。挖了兩三公尺后,他們就不回來了,改為白天黑夜都挖,直到向前推進了300公尺。

經過一個多月奮戰,612陣地舊貌換新顏:每一個洞都儲存了可用三天的水、四天的糧,彈藥室,還有無線電話、有線電話。軍、師文工隊到612陣地演出,故意把鑼鼓敲得震天響,讓對面的敵人知道612陣地的“厲害”。過去,612陣地只有一個班的時候,敵人滿不在乎?,F在有一個排在612陣地上,敵人變得十分忌憚。

5月31日拂曉,300多個敵人攜帶大量手榴彈、地雷、炸藥、干糧、麻包、草墊等,向612陣地發起偷襲,妄圖占領612陣地,并以此為立腳點,繼續向我縱深陣地進犯。

黎明時分,敵大量炮彈向612陣地傾瀉。頓時,山岳撼動,土石飛濺,彌漫而刺激的硝煙充塞了坑道、交通壕,戰士們被嗆得不行,耳朵嗡嗡直響。排長常國華要求立刻做好一切戰斗準備。

當敵炮向我延伸射擊時,敵軍開始集結,從小組、班排逐漸增加到整連,分頭向我1排3個班所在的3個山包逼近包圍。戰士們一個個跳出洞口,隱蔽在交通溝、單人掩體、露天工事里,以短促而猛烈的火力給敵人以迎頭痛擊。

激戰3小時,殲敵一部。在敵人實力占優勢,我四面被包圍,又彈盡援絕的情況下,為減少傷亡,1排各班分別轉入坑道堅守。表面陣地被敵人占領,1排與敵形成對峙。待我主陣地集中20余門火炮,對612陣地上敵人轟擊時,1排戰士從坑道內向坑道口附近敵人射擊。內外夾擊下,敵遭受重大傷亡。戰斗持續8個小時,1排共殲敵排長以下150多人,繳獲機槍3挺、地雷20個、卡賓槍2支、自動步槍6支、手榴彈8枚、步話機1部。

記者在1952年7月10日采訪筆記中,記錄了李德生部另一場陣地守衛戰的情況,再次凸顯了坑道在戰場中發揮的獨到作用。

1952年7月7日23時55分,敵人炮火開始向位于孤峴西南的李德生部105團9連2排陣地襲來。位于2排陣地最前沿的3班是前哨班,中間的5班陣地設有連指揮所,后面是4班。

7日午夜,敵炮火向縱深延伸。1個小時內,陣地落彈1萬余發。此時,9連2排的外圍射擊掩體均被敵炮火摧毀,前哨班通訊聯絡線被炸斷,無線步話機也被炮彈震壞。在飛機和大量火炮的配合下,南朝鮮首都師1團3營1個連兵分三路,從正面向9連2排陣地猛攻。戰士們就在破損的掩體里與敵人展開頑強斗爭。一路敵人插到4班后面,4班組織5名戰士反擊,其余兩人前往連指揮所報告。二人行進中與敵人碰面,殺傷敵人后搶了一挺輕機槍,跑到連指揮所。敵人尾隨而至,連指揮所瞬間成了前哨班。

8日凌晨2時許,經過4小時激烈戰斗后,考慮到敵人炮火猛烈、兵力眾多,我方戰士轉入坑道應戰。為了不中斷坑道間的聯絡,戰士們用罐頭盒裝石子,把寫有信息的紙條放在盒子里面,然后用毛巾包好,投入另一個坑道。敵人到洞口喊話,被我軍擊斃。敵人不敢接近坑道,就在陣地上用麻袋裝石塊和泥土做工事,企圖長期占領。

8日8時起,9連2排的指戰員們配合我炮兵的反擊,連續三次沖出坑道與敵人展開陣地爭奪戰,每次出擊都能有效殺傷敵人。同時,遭到攻擊的敵人每次會補充一個排的兵力。19時55分,我軍進行第四次反擊,炮火向縱深延伸。105團7連2個班、9連1個班,在炮火支援和坑道內人員的配合下,開始全面進攻。由于戰士們分工明確——哪些人迂回包抄、哪些人縱深插入、哪些人保持坑道聯絡——這次反擊動作迅速,敵人火力來不及展開。20時53分,我軍完全占領陣地,并連續擊退敵1個排至2個連兵力的10余次反撲,戰斗至9日清晨結束。

此次戰斗共斃傷敵人324人(筆者注:另據《李德生回憶錄》,戰斗共斃傷敵450余人),繳獲重機槍1挺、輕機槍8挺、自動步槍24支、卡賓槍1支、地雷9枚、手榴彈2000多枚、子彈3900余發。

7月9日,李德生面對記者關于坑道作戰經驗的提問時說:“首先是每個坑道干部加強了;再是部隊始終在坑道口,未退進坑道里邊去,始終保持積極的作戰思想;三是我反擊信號,坑道內同志可以見到,里外配合,大量殺傷敵人。這次反擊45分鐘,我們只有4個人負傷,敵人傷亡則有280多人?!?/p>

1952年9月,李德生被任命為12軍副軍長,但他仍在師前線指揮所繼續指揮戰斗。11月1日,李德生率領35師勝利完成金城以南地區防御作戰任務,將陣地轉交給第67軍防守。

在金城以南地區防御戰中,李德生認真貫徹黨中央和毛主席關于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采用“零敲牛皮糖”戰術,深入一線集思廣益,及時總結經驗,廣泛開展坑道筑城,扭轉了被動防御局面,有力回答了在沒有制空權、沒有重武器情況下,我方陣地能不能守得住的問題。實施坑道筑城后,堅守表面陣地的一線指戰員們,可以在情況不利時,退人坑道保存有生力量,亦可在鞏固防御陣地的同時,把握機會主動出擊。

防御作戰一年間,李德生率領35師利用坑道攻守轉換、小兵群出擊,先后與美軍第24師.南朝鮮軍第3師、6師、8師,首都師進行大小戰斗421次,共殲敵1.9萬余人,不僅勝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防御作戰任務,以較小代價大量殲滅和消耗敵人,顯著改善了我軍的防御態勢,還積累了許多寶貴的作戰經驗。金城坑道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偉大創舉,為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猜你喜歡
工事李德生坑道
推行“家族管理制” 促進工事項目安全自主管理落地
戰時指揮所
毛澤東兩次當面考察李德生
鄧小平說:李德生同志一身清
永遠學習李德生老將軍的崇高品德
特戰狙擊手必備之技能
留下落戶正定近半個世紀的工事山——古城保護的正確理念
半干旱區石質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氣候效應觀測初報
劉華清、宋任窮、李德生同志賀本刊百期題詞
撩開地下長城神秘的面紗——外國貴賓參觀北京人防工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