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性考核評價探索與實踐

2024-04-18 12:08陳聰王軒
高教學刊 2024年38期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教育信息化

陳聰 王軒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賦能教學過程,支持可循證的教學過程記錄和形成性考核評價改革。該文以促進新時代教育評價為目標,面向行業需求采用基于能力指標體系的形成性考核評價方式,并對可視化呈現方式進行探索。為全面體現學生學習效果、進一步開展學習分析及有針對性地持續改進學習策略提供研究基礎。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知識能力體系;形成性評價;多元能力;評價量規指標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2-0082-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teaching process, supporting evidence-based teaching process recording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mote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adopts a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to meet industry needs, and explores visual presentation methods. To provide a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ly refl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further conducting learning analysis, and targe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strategies.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system; formative evaluation; diverse abilities; evaluation metrics and indicators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其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是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之一[1]。教育部先后出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多次強調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新手段[2]。

在信息技術賦能的背景下,對學習效果開展全過程、多維度評價也成為可能。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強調高等學校評價[3],需注重優勢特色專業,突出學科特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和貢獻。傳統的“唯分數”等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個人成長及人才培養質量,形成性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 形成性考核評價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縱觀國內外過程性考核評價的研究現狀,較有代表性的如下。

1)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過程性激勵三個環節,既相互獨立、有各自的特點又構成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而形成性評價的考核方式注重個體差異,以評價對象發展過程中的變化為主要關注點,將形成性評價的特征作為判斷主要依據[4]。

2)教育評價的功能不應該局限于鑒定性或選拔性,其更為重要的是導向性及促進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形成性評價應立足于育人,著眼于發展,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在于關注過程,在注重理解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進完善,迭代優化,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功能,實現評價的價值[5]。

3)在形成性評價中,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做出評價”,進而輔助教師對非智力因素進行考察和評價[6]。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結合課程教學目標構建個人學習目標及學習計劃、自主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以及最終所獲得的學習效果等作為多維度的立體化評價。評價不再僅僅關注學習的效果,同時關注學習的情態動機和學習方式進程。

目前,面向形成性評價的理論研究開展較為充分,但并未涉及具體的評價指標構建。本課題旨在結合教學實踐過程,根據教學能力目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為同類課程后續落實信息化教學評價提供參考。

(二)? 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線上教學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推動了教育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融合信息技術的教育平臺(含APP)井噴式發展。但存在各平臺所開發的通用性功能高度雷同,缺乏競品分析。同時,功能設計開發以計算機技術人員為主視角,缺乏以教師為核心應用者的參與。

信息化教學應用場景規劃略顯單一,基本局限于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及考試。僅僅立足于單獨某門課程的知識內容,缺乏對知識體系關聯性的體現,如知識圖譜的構建、知識能力體系的分析等。應面向不同使用對象進行場景分析與設計,軟件開發的功能需求分析不夠完善和全面。

此外,考核情況仍然以“唯分數”為呈現方式,不夠直觀和立體,同時也不能滿足多維度評價需求。對于信息化教學平臺采集記錄的大量過程性學習數據缺乏挖掘、分析和提煉。應根據使用者的行為數據優化呈現形式,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標、能力目標達成度等進行可視化,建立用戶畫像。

在信息技術賦能的背景下,對學習效果開展全過程、多維度評價也成為可能。通過學生能力達成度分析持續改進措施,將教學過程可視化、可追溯,構成閉環管理,有利于教育生態可持續發展。

(三)? 教學改革策略

本研究以行業特色專業課飛機系統課程群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飛機機型課程為例,授課計劃為48學時,其中實驗環節10學時,增加了對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與鍛煉。以課程考核評價改革為契機,現行考核方案為10%平時成績+30%實驗成績+60%考試成績。本課程以現代民航飛機為例,使學生掌握大型民航飛機主要機電系統的設計思想、常見故障現象及其預防、檢測、查找和排除的方法[7],以培養符合民航需求的系統工程師為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工程實踐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在解決跨學科問題方面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8-9]。

二? 評價量規的制定

技術的發展加速教育進入智慧學習時代,新的時代必將帶來重大變革,對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關于如何能夠將以知識為載體的終結性考核目標轉變并升華為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科思維體系成為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焦點。通過分析課程知識體系,提出了以“飛機全壽命周期”為線索的知識-能力體系,并從民機制造業和航空維修業兩業融合的視角找尋理論依據,以期為人才培養從知識習得走向能力發展的教育實踐提供指導[10]。

(一)? 能力目標

在STEM教育中提出四個方面的素養要求[11]:一是科學素養,即運用科學知識理解自然界并參與影響自然界的過程,主要表現為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對自然界進行建模等;二是技術素養,也就是指使用、管理、理解和評價技術的能力;三是工程素養,即對技術工程設計與開發過程的掌握;四是數學素養,也就是學生發現、表達、解釋和解決多種情境下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通過收集民航業務發展的基礎數據,對“機務維修人員”的崗位和教育狀況進行分析,從宏觀上把握行業的人才需求方向。從維修工程管理到航線、定檢維修以及航材保障等環節,根據不同業務模塊流轉情況梳理出相關崗位工作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各環節核心職業能力分析如圖1所示。

(二)? 知識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方式的轉變,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課程內容及課程體系進行規劃與整合。通過分解理論授課與實驗環節內容,將課程內容模塊化,結合教學設計方法梳理能力體系,將課程內容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細化,對應構建能力指標體系及知識-能力體系考核指標知識圖譜。在此基礎上,結合知識點構建過程考核評價任務庫,包含日常練習、考核題庫以及與實驗結合的任務卡等,同時給出建議學習路徑。以飛機電源系統為例,知識點圖譜如圖2所示。

(三)? 知識-能力體系構建

本課程主要在實驗教學環節依托虛擬仿真平臺采集學生學習行為數據進行研究。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能力指標體系和行業需求,共同分析構建了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在不同行為維度的外在表現并設計了觀測指標,最終形成12個維度20個觀測指標。表1對其中部分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舉例說明。

三? 形成性考核評價的實施

采用統計結果量化、目標達成度、頻率量化和分段賦值量化等方式對指標點進行量化,建立信息化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細化指標[12](表2)。

四? 總結與展望

信息技術賦能的教學評價改革仍處于探索與嘗試的初級階段,框架[13]已趨于成熟,但欲納入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還是非常困難的,只有通過更為專業化且更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活動。僅僅依靠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是無法直接滿足教學應用需求的。只有持續不斷地探索尋找可采集、可量化的學習過程數據所表征的學習行為,增加對于學習認知過程的解讀和分析能力,構建更為全面的多元評價維度,以更為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評價效果,信息化改革及人工智能技術[14]才能夠全面賦能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本項目依托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實現對課堂內和課堂外的教學中學生表現的過程性學習信息進行采集與量化,但對數據的分析解讀以及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并促進持續改進等方面仍有長期的路需要探索。對收集過程性學習行為數據的分析與評估尤其需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所提出的教學規律,以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核心能力素養。

在項目研究的過程中,為完成對核心能力體系的內涵及其形成過程的把握,從知識體系分解、知識-能力指標體系構建以及評價效果可視化呈現技術三方面設計了以“全壽命周期”工程實際問題為核心,向下分解回溯知識體系,向上抽象凝練能力目標的學科知識圖譜結構模型,在揭示知識建構與能力發展關系的基礎上,從問題解決觸及思維本質,開啟了對教育元認知的初步探索。

對10名同學的學習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由于承擔本班學生的班主任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新工科信息技術競賽等項目的指導教師,對學生有較長時間的持續性觀察及評價。通過對學習指標的達成度進行了分析,以學生1和學生2為例,如圖3所示。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 190223_370857.html?eqid=a2e015ef000148dc00000006644203b3.

[2]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3]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eqid=c205ee290000226a00000005649017e9.

[4] 高凌飚.關于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15-19.

[5] 吳維寧.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06(6):18-22.

[6] 閻淑珍.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28(3):58-59.

[7] 陳聰,師利中,姜穎,等.以應用為導向的飛機機型課程多維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3):199-202.

[8] 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2):26-35.

[9] 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10] 范佳榮,鐘紹春.學科知識圖譜研究:由知識學習走向思維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1):32-38.

[11] 秦瑾若,傅鋼善.STEM教育:基于真實問題情景的跨學科式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7(4):67-74.

[12] 胡欽太,伍文燕,馮廣,等.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教學評價的關鍵技術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5):15-23.

[13] 吳立寶,曹雅楠,曹一鳴.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與技術實現的框架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1(5):94-101.

[14] 鐘卓,鐘紹春,唐燁偉.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慧學習模型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12):71-78,85.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化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以行業特色專業課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HIE0397)

第一作者簡介:陳聰(1982-),女,漢族,遼寧鞍山人,碩士,副教授,飛機虛擬維修實驗室負責人。研究方向為航空虛擬維修與故障診斷仿真、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學習分析。

猜你喜歡
形成性評價教育信息化
如何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創學校發展提速平臺
形成性評價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形成性評價在羽毛球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中藥分析綜合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思路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