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處理策略探析

2024-04-18 11:44滿都古勒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后期制作網絡媒體新媒體時代

摘要: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方法已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專題片的后期人員只有在后期制作與編輯方法層面展開深入研究,及時作出調整,才能有效提高專題片的質量水平。文章基于文獻分析、人工閱讀和研判等方式,對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方法展開全面分析,研究時代對專題片本身提出的全新要求,即編輯模式、后期剪輯方法以及立意點,以此促使專題片實現全面變革?;谶@一狀況,為了能在新媒體時代立足,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需要不斷提升綜合表現力,用全新的編輯模式進行創新。此外,文章還分析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特點、發展狀況,以及后期制作與編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未來改革創新的基礎,同時進一步研究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處理策略,并針對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片整體效果提出一些建議。然而,文章盡管針對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方法從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觀點,但一切內容全部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充足的實踐檢驗,因此其效果還有待未來證明。在后續研究中,將會對現階段仍然存在的不足予以進一步研究,并利用針對性措施予以調整和完善,為中國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未來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制作;網絡媒體;編輯方法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31-04

新媒體時代,大眾主要利用網絡媒介展開信息傳遞,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和發布者,使得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受到了巨大沖擊。新聞專題片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部分,通常聚焦于社會熱點、人文話題以及深度新聞。相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內容更豐富且更有深度,無論是創作方式還是拍攝模式都極為靈活,因此在觀眾群體中有著更高的受歡迎度。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制作過程中,后期人員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要對新聞素材進行合理的分類、剪輯和整合外,還要妥善處理視頻和圖片,以此提高專題片的綜合表現力。在新媒體時代,后期人員理應在后期制作以及編輯方面展開創新,合理運用新技術,調整制作模式,從而不斷提升專題片的綜合質量,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

一、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特點和發展狀況

電視新聞專題片是新聞作品的常見形式,通常以特定的題材為核心,針對各類新聞素材詳細分析和解讀,具有較強的主題性和延伸性,其類型主要包括新聞節目、人物傳記、社會調查等。相比于傳統新聞節目,專題片更為關注新聞的人文價值,并不追求時效性,因此與紀錄片較為相似,可以對新聞事件背后的細節進行詳細鋪陳?,F如今,人們對新聞的喜好發生了變化,希望了解更多專家的意見和信息密度高的內容,這使得新聞專題片有著良好的受眾群體。但是近些年,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專題片正逐年減少。因此,電視新聞專題片需要采用怎樣的模式展開創新,從而逐步適應未來的新媒體環境,讓更多的受眾接受將是相關從業人員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難以提供良好的體驗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人員多以新聞記者為主,其在制作的過程中,往往都是基于腳本要求對素材重新剪輯和組接,并將文字嵌入畫面。由于部分素材較為老舊,畫面不清晰,后期人員只能通過文字予以補充,因此專題片最終呈現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F如今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大眾在各類媒介的沖擊下,審美品位有了顯著提升。因此,后期人員便需要在技術層面予以深入研究,做到全面創新,以此讓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內容與形式得到全面融合,為廣大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觀看體驗,幫助其深入理解視頻內容。

(二)內容難以滿足現今受眾需求

伴隨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廣大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電視媒體、書籍以及廣播,而是能夠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而電視新聞專題片與網絡融合的起步時間較晚,未能趕上互聯網的第一波浪潮,喪失大量“小屏”受眾。除此之外,由于新媒體視頻屬于全民創作,涉及不同的方向,且具備較強的生活氣息,可以滿足各類受眾的需求。因此,盡管電視新聞專題片類型豐富,但與網絡視頻對比,仍舊是九牛一毛。由此可知,電視新聞專題片在進入新時代后若仍然恪守于傳統“大屏”,受眾還會進一步流失,進而完全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引入新技術,豐富創作方式,制作更多符合主流受眾的內容,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效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三、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處理策略

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制作工作主要包括畫面、聲音以及文字的處理,以此對分散的素材加以整合,為其賦予生命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將不同類型的內容呈現于廣大觀眾眼前。如此就能在保證專題片信息質量的同時,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一)文字制作與編輯

專題片文字處理指的是為影像嵌入字幕和添加評論。其中,字幕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可以讓觀眾直觀獲取畫面、聲音所要傳達的信息,并深入理解影像內容。特別是一些以地區調查為主題的專題片,片中的人往往用方言對話,且闡述不夠清晰,很容易使觀眾在觀看時無法有效獲取專題片的信息?;谶@一狀況,字幕就能起到解釋的作用,幫助觀眾克服理解難關。

1.主次分明。文字主要為專題片的內容提供服務,因此文字呈現方式理應與專題片的風格、內容與時長相得益彰。后期人員只有做到主次分明,合理調整文字的設計方式,才能讓文字與視頻畫面、聲音有機結合,進而發揮自身價值。

2.風格協調。在電視專題片中,文字的設計方式并不固定。因此,后期人員在編輯文字信息時,理應深入把握編導的想法,并考慮觀眾的審美取向,以此做到靈活設計,確保文字內容與主題保持一致,并做到風格創新。

3.符合觀眾習慣。專題片文字的設計方式需要符合觀眾的認讀習慣,若文字設計較為凌亂,觀眾很容易出現錯讀的情況,導致信息獲取存在誤差。通常來說,文字需要設置于屏幕的正下方,讓觀眾在關注影像信息的同時,用余光閱讀文字。此外,文字的呈現時間也十分考究,不能一閃而過,也不能呈現時間過長,需要和人物的說話內容保持一致。如此,觀眾就能透過文字有效獲取信息[1]。

(二)畫面制作與編輯

專題片的素材幾乎全部源自新聞記者,后期人員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分類、組合以及優化,以此將主題全部呈現出來。為了保證專題片的時長,記者往往會在規定時長基礎上拍攝更多的素材,若后期人員未能有效整理,很容易導致專題片失去原有的邏輯性。只有基于主題要求和事件邏輯重新組接畫面,才能有效呈現內容。

1.鏡頭對接。在制作畫面的過程中,后期人員應當基于相關基本邏輯,將不同的畫面剪輯成完整的片段,以此傳遞畫面的情緒。在專題片里面,人是其中的核心,觀眾的關注點幾乎都在人物的行為表現上。因此后期人員剪輯時,理應從人物的角度出發,思考人物關系,明確交流內容,以此有效呈現人物內心的矛盾,逐步完成情感抒發,使得節目的綜合表現力得以提高。不僅如此,后期人員還可以嘗試動靜結合的模式,提升節目的視覺表現力,增強內容呈現的流暢性,以防節奏變化過快影響觀眾正常觀看。

2.畫面同步。專題片播放過程中,只有文字、聲音以及影像彼此配合,才能讓觀眾更好地獲取信息,并將自己代入其中。所以,后期人員制作時,理應保證畫面與聲音、文字同步,以此提升整個節目的表現力,有效傳遞情感[2]。

3.節奏控制。一個專題片往往包含大量鏡頭,后期人員處理過程中,應當合理把握各類要素,包括人物、色彩、構圖以及背景等,關注其運動層面產生的變化,并有效控制整體節奏,給觀眾帶來更為強烈的視覺刺激。此外,新聞專題片的核心是呈現新聞內容,因此畫面剪輯應當連貫、流暢,讓觀眾能夠完整獲取信息。不僅如此,畫面剪輯還要保持特定的節奏,以此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觀眾更好地代入。

(三)聲音制作與編輯

專題片的所有聲音均源自真實生活,準確、有效表達內容是聲音的主要作用。因此后期人員需要保證畫面和聲音同步,并配置相應的解說詞與同期聲,以此給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帶來雙重刺激,幫助其有效了解專題片的全部內容。

1.同期聲處理。同期聲指的是新聞現場的采訪聲、對話聲以及談話聲,是整個專題片的關鍵部分。高質量的同期聲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專題片變得更具吸引力。因此,后期人員應當充分考慮,保證這一聲音不能出現空、長、假的情況,且時間控制在10秒,否則會讓整個節目變得冗長。此外,在編輯過程中,同期聲應當與音效交替應用,并保證緊致、流暢與連貫,以增強畫面的真實性[3]。

2.解說詞處理。解說詞能夠起到補充背景和呈現事件來龍去脈的作用。在多數電視節目中,解說詞往往都是由專業的配音演員后期配音。而新聞專題片具有嚴謹性,通常都由記者自己配音,原因是其身處新聞現場,體會更深刻,發自肺腑的解說詞便更有感染力。而后期人員在處理過程中,理應保證內容表達清晰明確、簡單易懂,不會讓觀眾出現理解障礙。

3.音響處理。除去語言和背景音樂,專題片的其余聲音皆能歸為“音響”。通過對音響表現的實際變化予以利用,實現各個場景的切換。在專題片中,音響主要包括機械聲、背景聲、動作聲以及槍炮聲等,以此增強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臨場感和真實感,為觀眾提供優質的觀看體驗。相比于娛樂節目,新聞專題片往往更注重真實感、嚴謹感和樸素感,所以音響的處理也要基于這一原則,摒棄浮夸、奢華的表現形式,符合專題片主題即可[4]。

四、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處理效果的建議

(一)拓展編輯思路,擴大受眾范圍

新媒體時代,在對電視新聞專題片進行后期處理時,后期人員理應積極拓展思路。首先,運用新技術,確保內容足夠新穎,提升節目的整體質量?;谶@一因素,為了防止后期人員受到固有模式的限制與束縛,他們理應積極擁抱各個互聯網平臺,在挖掘其中具有特色和價值信息的同時,深入分析各類信息彼此之間的聯系。此外,制作人員還要有敏銳的直覺,清楚廣大受眾的喜好,從中提取最大公約數,以此作為未來創作的目標。例如,在制作以采訪為主的專題片時,為了保證內容的真實性、生活性,后期人員就需要盡可能融入大量生活化素材,包括真實面貌、人文風情的呈現,以此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5]。

(二)創新策劃方式,提升節目魅力

進入新媒體時代,許多新型媒介涌現,給傳統電視新聞專題片造成了巨大沖擊,導致其收視率持續下滑。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競爭力,后期人員就要在內容策劃方面加以創新,改善整個流程。例如,后期人員應當時刻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履行個人職責,基于內容制作的基本要求,采用差異化組合編輯模式,以此提高專題片的綜合價值;結合專題片主題,合理利用字幕與鏈接,增強節目的表現力,滿足觀眾的個性化要求;充分融入新媒體時代的各類元素和熱點,盡可能豐富專題片的內容。

(三)應用新型技術,創新節目內容

在制作新聞專題片的過程中,后期人員應當提高對新技術的重視度,以此保證節目質量。在新媒體時代,后期人員應當及時更新個人理念,增強自身創新意識,并將新技術融入節目制作過程中。例如,通過運用新技術創新節目制作模式,并引入虛擬生成、三維制作等技術,強化整個節目的視覺表現力;在呈現方式上,后期人員也要積極調整,特別是一些簡單的主題新聞,時間可以控制為5~8分鐘,且開辟專門的交流板塊,以便觀眾在觀看的同時能夠發表意見,相互探討,增強互動性效果[6]。

(四)強化團隊協作,明確個人職責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任務量偏大,特別是一些熱點類專題,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人員一同參與。因此,為了保證節目的質量,就需要提高整個團隊的協作水平,并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其中,后期人員應當積極與動畫制作人員、美工人員溝通,交換彼此的意見,保證專題片的畫面水平達標。同時,管理部門也要積極參與,從整體角度出發,對編輯工作予以協調,保證后期工作能夠按時按質完成,不會出現拖延或者降質的情況。例如,在制作專題片《零容忍》時,策劃方便組建了一個“大咖”云集的制作團隊,其中總掛帥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總制片人則是新聞中心評論部主任孫杰,而其他人員則來自《新聞調查》欄目以及《焦點訪談》欄目,個個都是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員,在行業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于是,慎海雄便組織整個團隊通力合作,攝制團隊頂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前后花費將近3個多月的時間,采訪了上百位干部和群眾,錄制了數個令人深省的故事。而后期團隊則結合節目特色,突出“反腐”這一重心,將節目的主體顏色調整為灰色和黑色,以彰顯內容的沉重感。如此,節目播出之后收到了良好的反響,不但凝聚了黨心、軍心以及民心,還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稱贊。

(五)基于市場需求,突出節目特色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涉及多個環節,極為復雜,市場調查是其中的重點,即通過采訪的方式了解當代受眾文化層面的需求,以此和未來主題的制作聯系在一起,在創新策劃體系的同時,還能提高整體效率。在獲取市場信息之后,后期人員應積極分析,從中提取觀眾的真實喜好信息,再經過內部研究和探討,調整節目的制作、編輯方式,增加更多觀眾喜歡的元素,并優化節目整體框架[7-9]。例如,在制作《“雙減”進行時》專題片時,制作人員便做好了市場調研,了解了廣大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需求,通過大量溝通,搜集了相關信息,以此制作節目。在后期制作過程中,為了凸顯“雙減”政策帶來的影響,節目讓一些學生現身說法,談一談“雙減”政策推行前和推行后對自己學習生活帶來的實際影響。都是學生的肺腑之言,節目內容非常真實,保證了節目的整體質量,突出了節目的特色[10-12]。

(六)基于節目內容,明確制作核心

在專題片制作過程中,整個流程包括素材獲取、特效運用、字幕制作、畫面初審、實錄、完成審片以及存檔,各個環節彼此銜接緊密。雖然現如今衛星技術與數字直播已經逐步應用在專題片的制作之中,使得節目形式也得到全面創新,并逐步誕生更多全新制作模式。但是,無論怎樣變化,畫面、字幕與鏡頭都是其中的重點,只有三者彼此協調,突出核心部分,才能保證最終的成片質量達到要求。

(七)遵循市場潮流,注重媒體融合

進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制作需要和新技術融合,但同時要保證傳統媒體的精華沒有丟失,無論朝什么方向發展,只要內容優質,專題片就永遠會得到觀眾的喜愛與認可。所以,新媒體時代的制作人理應積極分析傳統媒體的優勢,對其精華部分予以提煉,并用新技術加以創新。諸如利用早期的理念制作專題片的框架,明確各個環節的重點,有效呈現節目宗旨。之后再運用新的剪輯技術凸顯節目亮點,在彰顯專題片形式和價值觀的同時,盡可能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最后再通過新媒體平臺予以宣傳,促使更多人能夠熟知,使節目效果呈現最大化[13-15]。

五、結語

為了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整體質量,逐步擴大傳播范圍,需要增強編導人員的創新意識,同時還要進一步打通新媒體領域的各類傳播渠道,促使不同受眾的需求得以滿足?;谶@一背景,電視新聞專題片后期人員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后期制作以及編輯方面進行調整和創新,積極運用新技術,持續拓展專題片的發展空間和傳播領域,提升專題片的整體質量,從而有效應對各類網絡媒體新聞的外部沖擊,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洪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與發展研究[J].記者觀察,2023(3):100-102.

[2] 王雅楠,杜紅云.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后期制作與編輯方法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70-73.

[3] 郭蕊.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制作與編輯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1):154-156.

[4] 朱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研究[J].東西南北,2019(22):230-230.

[5] 陳婉莉.論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研究[J].內江科技,2022,43(12):85-86.

[6] 李曉芳.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J].科技傳播,2020(2):44.

[7] 方媛.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制作與編輯[J].中國有線電視,2020(8):927-928.

[8] 黨威.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制作方法創新分析[J].新聞傳播,2018(23):36.

[9] 郝愛文.淺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編輯[J].環球首映, 2021(3):178.

[10] 孫加雷.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編輯探析[J].新媒體研究, 2015,1(2):48.

[11] 盧莉.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編輯分析[J].電視指南,2018(13):89-92.

[12] 徐熠.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8(13):100.

[13] 楊柳青.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后期制作與編輯研究[J].環球首映,2020(9):49.

[14] 孫靜.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探析[J].中國報業,2022(15):34-35.

[15]張海娟.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編輯分析[J].新聞傳播,2022(16):151-152.

作者簡介 滿都古勒,編輯,研究方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猜你喜歡
后期制作網絡媒體新媒體時代
網絡媒體記者走進山西農谷
效果圖后期制作中Photoshop的運用
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輯藝術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淡妝濃抹總相宜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新媒體對當代青年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影視同期錄音的后期制作探析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新聞互動傳播探索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