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攝式商業模式下智慧企業知識治理的風險與對策研究

2024-04-18 22:06李鴻雁
中國科技投資 2024年5期

李鴻雁

摘要: 隨著數字經濟和智慧經濟的發展, 在商業模式創新助推知識治理的戰略背景下, 智慧企業的知識治理問題備受關注。本文通過梳理現有研究, 聚焦于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背景下的智慧企業知識治理的風險及成因, 為規避或減小知識治理風險提出相應的對策, 對智慧企業的知識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前攝式商業模式; 智慧企業; 知識治理

DOI:10.12433/zgkjtz.20240511

基金項目: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項目編號: L21BJY021

近年來, 隨著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 以及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廣泛對接和高度融合, 企業數智創新場景更加豐富, 改變了原有的發展態勢, 智慧企業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此背景下, 智慧企業對知識的要求也更為迫切。

而智慧企業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可持續發展, 原有的商業模式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 智慧企業在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的前提下, 來自外部的知識和內部的知識更加豐富和復雜, 需要對知識進行有效治理。

一、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與知識治理理論

(一)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理論

國外學者Bellman、 Clark等在1957年提出“商業模式”的概念, Timmers對“商業模式”做了定義。隨后, 國內的學者也對商業模式進行了研究, 如: 2017年吳曉波等對企業在內外因素作用機制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進行了研究, 提出商業模式創新過程包含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和反應式商業模式創新。

從認知視角看,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在動態復雜環境下獲取充足信息的基礎上, 通過了解市場和顧客需求, 發現潛在和現實的市場機會, 有效配置企業資源、 進行模式創新, 而企業高管的格局和認知在此模式創新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而反應式商業模式創新則受到內部和外部環境威脅, 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而被迫進行模式創新的行為。

(二)知識治理理論

Grandori于2001年提出“知識治理”的理論, 后來, 國內外學者們對知識治理的內容進行了更加廣泛和深入的研究, 概括起來就是知識治理是促進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知識交換、 傳遞與共享的重要協調機制, 有助于企業知識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知識品質的提升。2007年, Foss以微觀行為為基礎, 對知識交易過程進行了深入探討, 分析了知識交易過程中可能引發的組織風險和由于認知失靈引發的知識風險; 2009年, 王雎從開放創新的視角, 提出了知識交易過程分為知識配置、 知識整合和知識占有三個創新環節, 并分析了每個環節引發的知識基礎性風險。

外國學者Husted(2012年)等以及國內學者任志安(2007年)認為, 知識治理機制包括正式知識治理機制和非正式知識治理機制, 兩者之間具有交互作用。其中, 正式知識治理機制主要包括目標設定、 工作設計等正式的組織安排, 而非正式知識治理機制主要包括身份認同、 管理風格、 信任等非正式組織設計要素, 這兩種知識治理機制并非孤立存在, 而是通過協調配合、 共同作用達到期望收益。

知識治理流程由知識搜索、 知識流動、 知識管理等方面組成, 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治理, 提高知識創造效率, 增加知識共享, 促進知識整合, 但在知識治理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風險, 企業對風險實施相應的治理措施, 即建立知識治理機制。

(三)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與知識治理的關系

企業在數字經濟和智慧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生存, 并在知識驅動下謀求可持續競爭力, 更需打破傳統的組織邊界, 加強生產、 收集、 儲存、 轉化內部知識和外部知識能力, 減少因知識的時效性和空間的復雜性形成的知識共享與整合成本的增加, 促進企業內外部知識的共享和新知識的創造。

基于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 擴展所需知識的范圍, 自覺提高正式和非正式知識治理, 便于知識的自由流轉; 加強前攝式商業模式設計有利于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 也有助于合作企業間的知識交流與應用。完善的知識治理機制和良好的知識分享機制, 幫助企業更好地識別合作企業提供的知識資源, 進而助力企業知識的整合、 共享和創造。

二、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智慧企業知識治理的風險及成因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 智慧企業作為一種以信息為基礎、 以知識為載體、 以創新為特征的新型形態, 高度融合了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企業內外部生產要素資源, 在知識治理的過程中, 因自身的特點和商業模式創新特性, 產生了多重治理風險。

(一)知識搜索風險及成因分析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的智慧企業超越了信息傳播閉塞、 單一的傳統企業模式, 通過構建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機制使信息流通更加便捷。同時, 它也突破了既有知識資源的限制, 避免陷入“能力陷阱”。因此, 越來越多的智慧企業開始主動依托數智技術開展知識跨界搜索。

在數字智能技術的推動下, 智慧企業外部的創新知識愈加豐富。智慧企業通過運用數字智能技術等進行跨界搜索創新知識, 比以往更加便利, 但更加分散化、 多元化搜索對象的加入以及數智化系統的決策性應用, 也進一步擴大了搜索、 獲得異質性知識資源的轉化、 應用風險; 同時, 數智技術應用已日漸滲透到智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并產生了重大影響, 由于搜索服務的演化速度以及與企業搜索過程的深度融合, 導致其在數據安全、 隱私問題、 算法歧視等方面存在風險。

(二)知識占有風險及成因分析

知識占有風險是由于龐大的陌生知識量的出現以及知識具有的公共品性質, 企業自身核心知識面臨泄露的風險。

當智慧企業意識到所需知識具有公共物品屬性, 增加對某些知識的搜集和使用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 便會產生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機想法, 進而“搭便車”; 如果知識源企業察覺到合作企業利用知識的公共物品屬性, 收集、 利用知識時具有投機行為, 便會減少知識的共享, 妨礙企業間的合作, 更不利于智慧企業的持續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同時, 智慧企業利用大數據、 數字智能等技術手段, 獲得外部知識資源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廣闊, 與此同時, 也有可能加大核心知識泄露的風險。

(三)知識配置風險及成因分析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的智慧企業, 由于其運用數智技術和知識跨界搜索, 知識要素在企業內部、 企業之間加速共享與流動, 雖然獲取了更多的異質性知識, 但也加大了知識勢差, 一旦知識主體能力不足, 便會造成無法在創新活動及資源分配方面達成最優狀態, 形成知識配置風險。

(四)知識整合風險及成因分析

知識整合主要針對的是新創知識的整合, 通過有效的知識管理機制實現新創知識的價值增值。傳統企業在創新時一般處于封閉狀態, 進行知識整合以便提升新創知識的商業價值時, 往往依靠領導的指揮和成員的經驗或慣例, 知識整合處于相對穩定的過程, 但也導致路徑僵化, 且容易受領導或員個人格局和能力的限制。

在知識整合過程中,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的智慧企業, 除了需要具有整合能力的領導外, 也需要有效的機制實現新創知識的價值增值, 否則無法優化整體配置, 新創知識也無法增值, 形成知識整合風險。

三、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提升智慧企業知識治理的對策

從商業模式創新下智慧企業知識的組織過程來說, 單純地利用現有的知識管理技術與方法, 無法應對其面臨的各種風險, 需要對智慧企業進行制度方面的設計與治理機制的安排, 以減輕在內外部活動過程中的風險, 促進活動效果的最優化。也就是說, 智慧企業的知識活動過程需要知識治理, 通過知識治理機制化解風險。

(一)改進知識搜索機制, 提高知識搜索的效率和利用程度

1.拓展知識搜索寬度, 挖掘搜索深度, 增加搜索知識的轉化應用程度

智慧企業通過拓展知識搜索寬度, 增加來自企業外部知識源的數量, 擴展搜索通道; 通過不斷挖掘搜索深度, 增加知識的完整性、 復雜性和前沿性, 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減少異質性知識資源轉化應用風險。

2.提高正式知識治理和非正式知識的程度, 增強知識搜索的安全性

通過提高智慧企業正式知識治理程度, 采取目標設定、 工作設計等方式防范過程風險, 將獲取的異質性知識融入企業創新流程, 提高績效; 通過提高非正式知識治理, 在跨界搜索過程中注重利用搜索對象的身份認同、 溝通與信任等非正式組織設計要素防范過程風險, 提高知識搜索效率和轉化應用程度。

(二)提升知識流動機制, 降低知識占有風險

1.加強知識共享管理, 降低核心知識泄露和投機行為

為保證智慧企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需要營造創新過程中互利互惠的知識共享、 溢出環境; 通過企業合作對象間的有效決策, 建立可靠的信任關系, 滿足各自的利益需求, 實現知識分享、 使用的雙贏效果。同時, 加大知識共享和流轉過程中的管控, 識別核心知識泄露的風險因素, 制定知識管理的有效措施, 避免和減少核心知識泄露, 降低知識占有風險。

2.進行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 約束知識占有行為

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智慧企業進行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 是知識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戰略層面上, 需要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知識治理規劃, 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從戰術層面上, 應規范和監控知識的創新、 共享和使用過程, 發揮高層管理者、 內部員工的核心指導和日常培訓、 監督的作用, 提高知識治理的能動性, 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并為知識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同時, 制定相應的人員流動和知識流動的管控機制, 使知識產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減少知識占有風險。

(三)完善知識管理機制, 優化知識資源配置

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智慧企業要優化知識資源配置, 進一步完善知識管理機制, 增強知識主體的信息流通、 知識流轉等能力, 以保證知識要素在企業內部、 企業之間加速共享與流轉, 促進創新活動及資源配置在良性狀態下運行。

智慧企業要根據知識管理現狀、 問題及長遠的需要, 制定符合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下的知識管理戰略目標; 提高領導層的整合能力, 使智慧企業在知識管理戰略制定、 策略實施、 內外的關系協調、 資源整合等方面得以順利進行; 建立數據集成平臺, 解決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逐步建設的多個數字化系統和流程所形成的數據“孤島”, 靈活、 多樣地展現數據和重組工作流, 使數據可以共享、 知識得到順利分享和應用; 進一步完善知識成果共享和創新獎懲機制, 培育知識共享、 創新的企業氛圍, 推動知識管理機制的改進和提高, 實現知識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健全知識的整合機制, 全面提升知識的商業價值

智慧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 通過科技促進發展, 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業務流程的管理與優化, 力求實現縱向和橫向的溝通與交流。同時, 跨界搜索創新知識, 比以往的途徑更加便利, 但也更加分散化、 多元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 智慧企業要想提高市場競爭力, 全面提升知識的商業價值, 塑造整合型領導是關鍵。

整合型領導能夠把握企業的發展戰略, 洞悉的運行機制, 把控資源整合的計劃與實施, 妥善處理資源整合中的突發狀況, 提高資源整合的效率和效果。同時, 智慧企業還要通過整合戰略要素、 領導要素、 運行機制、 保障機制等, 進行更全面的知識整合, 盡量規避知識整合風險, 全面提升知識的商業價值。

四、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 智慧企業要在動態、 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生存與發展, 需要在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的前提下有效地進行知識治理。本文基于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 通過對智慧企業知識治理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成因進行分析, 提出相應的對策, 未來可對智慧企業知識治理進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曉波,趙子溢.商業模式創新的前因問題: 研究綜述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7(1): 114-127.

[2] 倪淵,樊輝,張健.網絡能力、 主動組織遺忘與前攝式商業模式創新.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5): 26-33.

[3]任志安.超越知識管理: 知識治理理論的概念、 框架及應用[J].科研管理,2007,28(1): 20-26+52.

[4]于淼,朱方偉,張杰,孫昭.知識治理: 源起、 前沿研究與理論框架[J].科研管理,2021(4): 65-72.

[5]楊玄酯,羅巍,唐震.商業模式設計如何促進企業可持續導向創新績效——來自扎根理論的多案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4): 1-10.

[6]王雎.開放式創新下的知識治理: 基于認知視角的跨案例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3) : 45-53.

[7]呂榮杰,宋志燁,張義明,郝力曉.數智化使能企業跨界搜索提升創新績效的模式匹配與選擇 ——基于知識治理機制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5) : 1-10.

[8]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智慧企業發展報告(2022)[J].企業管理,2023(1) : 49-57.

[9]闞玉月.開放式創新過程中知識治理機制研究[D].蘭州: 蘭州交通大學,2021.

[10]李金生,于燕.基于研發風險的創新型企業柔性組織模型研究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 (01) :? 97-1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