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地區農旅融合路徑探究

2024-04-19 10:43董子涵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摘 要:農旅融合是鄉村產業融合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湘西地區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與生態資源,在農旅融合發展中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诖?,以湖南省花垣縣麻栗場鎮沙科村為例,運用民族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以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考察其農旅融合發展路徑,不僅可以在理論上為沙科村農旅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地區農旅融合發展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沙科村;農旅融合

一、問題的提出

自2015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反復提出“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作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表述。而農旅融合是利用農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進而實現鄉村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可以通過拓展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良性互動,推動農村社會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此來實現其農旅融合發展。與此同時,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活力之源。農村社會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也是該地區實現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的關鍵所在。因而,發展農旅融合,應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以農業為基礎,以民族文化為內核,以旅游為載體,運用創新思維,帶動其經濟、文化、生態等全面發展,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目前,關于農旅融合發展路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視角,多集中于農旅融合發展模式、經濟效應、驅動因素等研究,較少從經濟民族學、生態民族學等角度探討農旅融合發展路徑。如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如何發掘民族文化的當代價值、如何把握時代脈搏以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賦能農村社會高質量發展。另外,當前農旅融合研究多以常規性描述為主,代表性案例支撐較少。鑒于此,以湖南省花垣縣麻栗場鎮沙科村為例,運用民族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探討農旅融合的路徑有著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沙科村農旅融合實踐與啟示

近年來,沙科村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推動產業興旺擺在首位。農旅融合成為實現該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現實選擇。

(一)得天獨厚的發展基礎

沙科村是典型的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苗族村寨,其傳承了濃厚的民族文化與古老的農耕文化。該村占地面積2.52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 273.47畝,與周邊村落相比擁有獨一無二的梯田景觀。在生產方式上,以耕鋤方式經營梯田“油稻輪作”農業,采用水稻與油菜花接茬輪作的方式進行輪作休耕,以此來提高土壤的肥力與實現水稻的增產提質。在積極發展梯田“油稻輪作”農業的基礎上,該村積極發展“稻魚共生”產業。在稻田中養魚,一方面可以為魚提供充足的肥料與良好的生長環境;另一方面,魚來回游動還可以為稻田松土,從而收到一田兩用、互惠共生的效果。沙科村不斷培育壯大現有產業,依托梯田“油稻輪作、稻魚共生”生產方式打造油菜基地、休閑農業景觀,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另外,村寨內各家都有自己的菜園,四季種植的瓜果蔬菜能夠滿足一家人的需求。該村以水稻作為主糧,種植了玉米、紅薯、土豆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包括油菜、花生、白菜等,養殖了魚、鴨、黃牛等。森林植被茂密且保存良好,有杉樹、油茶林等,水資源充足。沙科村因地制宜,形成了梯田、村落、森林、水系的農業生態系統,充分體現了苗族人民尊重自然,根據區域差異積極挖掘、繼承、發揚農耕文化的風貌。

(二)相關政策的支持

沙科村在涉農政策的支持下,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該村利用涉農資金,不斷加強村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生態廁所、觀光道路、文化活動中心等,同時規劃并籌建了民宿“十二月令”“梯田漂流河道”“觀景臺”等旅游項目,鄉村超市、農家樂等不斷完善,在2022—2023年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累計投入資金430萬元。與此同時,該村于2022年成立花垣縣第一家由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作為唯一股東的村級勞務公司,承接村集體1 200畝油菜產業的種植。該公司通過發展“油稻輪作+稻魚共生”產業統一運作,實現了農產品畝產值4 000元以上,同比多增收1 000元。在此基礎上,該公司生產加工“沙老柳”牌菜籽油和“沙老柳”牌優質水稻,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銷售,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280余萬元。該村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立足于資源優勢與農業的基本屬性,致力于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積極推動農旅融合深度發展,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三)農耕文化與現代產業的結合

農耕文化擁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與人文精神,同時也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載體。經濟人類學視域下,經濟利益獲取、自然生態保護與傳統民族文化傳承3個方面有機統一是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內涵。將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與文化資本,進而實現傳統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耦合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沙科村依托梯田“油稻輪作”農業積極探索“農業+旅游”新模式,于2023年成功舉辦第一屆油菜花文化旅游節,吸引游客6萬余人。當地村民積極弘揚農耕文化,冬季以種植油菜為主,夏季以種植水稻為主,以此來實現梯田“油稻輪作”農業。在沙科村,油菜不僅是油料作物,也是該村農旅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該村利用“二十四節氣”籌建民宿“十二月令”。其中“二十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與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有著豐富文化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該民宿每棟房間門牌分別以“二十四節氣”命名,其規劃籌建也充分實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住宿產品相結合的“產業聯動”的新形式。

總體來說,沙科村是以油菜、水稻種植為基礎,農牧林漁業兼營,同時積極推動農耕文化與現代產業相結合,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使農耕文化在新時代展示出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從而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成為該村的支柱性產業。

三、沙科村農旅融合發展的困境

(一)產品類型較為單一

農業文化資源豐富,發展農旅融合條件優越,擁有無限的潛力與廣闊的前景。隨著游客需求的不斷增加,對于農旅融合的形式要求更高。田野調查發現,該村主要的旅游產品是以觀賞為主的油菜花節、苗歌與苗鼓表演等,而這種以休閑觀光為主、傳統的表演形式為輔的單一旅游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體驗需求,其他地區發展農旅融合與沙科村面臨同樣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游客體驗從單一的休閑觀光、歌舞表演逐漸上升為感官與精神的多重享受等需求,且單一的旅游產品也不能突出該村發展旅游業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優勢所在,反而給予游客“千村一面”的體驗感受。

(二)民族文化傳承不夠

沙科村的民族文化氛圍濃郁,但就目前其農旅融合發展情況來看,側重于農業觀光而對農耕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不夠。如在農旅融合的產品內容開發方面對農耕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具有濃郁苗族風情的與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農旅融合產品,難以體現沙科村作為傳統的苗族村落獨有的民族文化與鄉土味道。需加強對千百年來形成的獨有的民族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創造出獨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現其蘊含的文化價值。

四、沙科村農旅融合的路徑探索

(一)現代技術的引入:利用技術賦能豐富產品類型

沙科村可依托休閑觀光農業,積極利用現代技術向“農業+”等綜合型產業方向發展。一方面,可利用農耕文化發展“農業+研學”。在利用油菜花種植、農事活動等發展“食農教育”的同時,對油菜花種植博物館、生產加工體驗館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培育、種植、生產等流程智能化、可視化。這樣,研學旅游者能夠參與當地農事活動的每個過程,在參與中增加交互體驗,沉浸式了解、感知并學習當地獨特的農耕文化。另一方面,該村作為苗族醫藥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可利用“農業+康養”發展民族醫藥文化,開發養生、養老保健等課程。在發展“農業+展覽”方面,可打造以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為核心的民族文化博物館,對游客輸出文化內容時不僅有傳統的文字展示,還要利用現代技術增加可視化、可觸摸的感官體驗,從而使游客更加靠近和走進當地苗族傳統文化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走馬觀花地欣賞博物館這座“象牙塔”。

(二)傳統元素的挖掘:充分應用民族文化

沙科村作為傳統的苗族村落,發展農旅融合應結合該村實際,在保持村落原始風貌的基礎上打造區別于其他地區差異化的元素。如將別具一格的風俗、語言、美食、符號等民族文化元素充分應用于農旅融合產業發展之中,把該村打造成一個苗族文化展覽館,村寨內的傳統民居、各種儀式、節慶、生產生活用具、服飾、日常的農事活動等都可用來展示傳統民族文化。游客們不僅可以在“農家樂”中活動,還可以到熱情好客的村民們家中做客,品嘗苗族傳統的飯菜佳肴。同時,游客可以參與村寨內舉行的各種儀式、慶典,使他們在參與中更深入地了解學習傳統民族文化。

(三)文化價值的提升: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鄉村文化的魅力所在。苗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深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諸多獨有的生態觀、自然觀與道德規范等。因此,要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應重視苗族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尊老愛幼、勤勞勇敢、正直忠誠等美德,在構建和諧社會與文明鄉風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將苗族農耕文化與農旅融合有機結合,在推動其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的同時,發揮民族文化的當代價值,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以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賦能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結語

農旅融合對實現鄉村經濟轉型、產業聯動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以沙科村為研究對象,對其農旅融合發展現狀進行考察,并進一步分析其農旅融合過程中的優勢和存在問題,發現存在產品類型較為單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不夠等問題?;趯ζ鋬瀯莺蛦栴}的把握,結合其當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并借鑒不同地區農旅融合發展經驗,從現代技術的探索、傳統元素的挖掘、文化價值的提升這三個方面為沙科村農旅融合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沙科村農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任重道遠,需繼續堅持以農業發展為導向、民族文化為內核的發展道路,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農旅融合開發水平,推動實現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目標,同時也為其他地區農旅融合發展提供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莞.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地區農旅融合提升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9(4):44-46.

[2]向琨.內生增長理論下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途徑分析:以湘西苗族鼓舞為例[J].貴州社會科學,2020(10):108-113.

[3]方清云.經濟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特色產業規?;l展的反思:來自浙江景寧縣的畬族特色茶產業的調查與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4):33-39.

[4]北京知青網.“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起源[EB/OL].(2016-12-15)[2019-04-20].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91597/455axXzt3qf0euZ7e8R2EGRMyjg-66tiUp1KeqcKiC8rhuMDUkQZUH4LpcVMo0lQmLYXIhtJH4XFKCoRPVS401wEPSSjCTPkTWMFmhogxQw.

[責任編輯:王 麗]

基金項目:2023年吉首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JGY2023024)

作者簡介:董子涵(1999—),女,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民族學。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