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漢地區遼墓壁畫生活研究

2024-04-20 04:49黃曉蕾林楊彭曉靜駱玉梅

黃曉蕾 林楊 彭曉靜 駱玉梅

摘 要:遼代壁畫作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僅為裝飾,更多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繪制。它不僅從出行、狩獵、放牧、宴飲、風景等多個方面描繪出了當時遼代人民生活的畫卷,也反映了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赤峰市敖漢地區發現的遼代遺址眾多,其中遼代壁畫不但數量較多并且大都保存比較完整,敖漢地區遼墓壁畫的內容豐富,除了遼墓壁畫中經常出現的出行、狩獵、風景圖之外,還有許多內容精彩的場景圖,是遼墓壁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遼墓壁畫;敖漢地區;契丹人生活

中圖分類號:K246;K8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2-0001-05

敖漢,蒙語譯為“老大”,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地處努魯爾虎山脈北麓,科爾沁沙地南部邊緣。在遼代敖漢地區是遼中京和遼上京的管轄地。敖漢地區遼代遺址共發現600余處,重要的城址有武安州和降圣州兩處。其實遼代的輝煌與興盛不僅表現在地上的遺跡,更表現在地下墓葬壁畫中。敖漢地區出土遼墓壁畫的墓葬共20余處,其中大多為遼代中期、晚期的墓葬,墓室結構多以六角形磚墓為主,也存在八角形、方形、圓形墓。并且發掘于20世紀90年代的墓葬較多。因為整體較好地保護了遼墓壁畫,才使敖漢地區遼墓壁畫成為遼代文化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遼代壁畫作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不僅為裝飾,更多為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而繪制。赤峰市敖漢地區遼代壁畫不但數量較多并且大都保存比較完整。根據敖漢地區出土的遼墓壁畫實物資料并參照文獻資料,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來論述與契丹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一、衣

衣,即服飾,主要包括衣服和鞋帽,本文主要討論壁畫中人物所著衣服。敖漢地區遼墓壁畫中大多都出現了完整的人物畫面,現將遼墓壁畫中所見的服飾分為男子服飾和女子服飾兩種來論述。

1.男子服飾

敖漢旗遼墓壁畫中男子外衣服飾一般為袍服,分為圓領和交領兩種。圓領袍服即領口呈現出圓形,有的可以露出里面的衣服。敖漢旗壁畫中的人物圓領袍服包括過膝蓋的長款袍服和在膝蓋上下長度的中長款袍服兩種(圖1,1、2)。交領袍服有兩襟,穿著時兩襟交叉疊壓,所以也稱為交衽(圖1,3)。下身穿于腿上的衣服為脛衣[1],大多被袍服所遮蓋。由壁畫中的脛衣可將其分為緊身、寬松和只裹于小腿的脛衣三種。顧名思義,緊身型脛衣包裹于腿上可以顯現腿形(圖1,4),寬松脛衣則相反(圖1,5),只裹于小腿的脛衣則是直接裹在小腿上的一種衣服(圖1,3)。

2.女子服飾

由于遼墓壁畫中女性的形象普遍為長裙或長袍,很少見其內所穿衣物,故只討論女子的外衣。外衣按衣領可分為交領、圓領和對襟三種。交領外衣可分為衣長過膝蓋的長袍和衣長不過膝蓋的短衫兩種(圖1,6、7),其中可見短衫下身搭配的是長裙(圖1,7)。圓領外衣僅在娘娘廟遼墓見一例,下身缺損,分不清外衣為長袍還是短衫(圖1,8)。對襟為“正中兩襟對開直通上下”[2],此型外衣在康營子遼墓壁畫上有一例,為短衫,下身為長褲(圖1,9)。

整體來看敖漢旗遼墓壁畫中的人物,男子服飾中圓領長袍占了大多數,而交領服飾出現的頻率則不足十分之一。脛衣被長袍遮蓋的較多,露出的脛衣緊身款式最多,寬松款式較少,而僅裹于小腿的款式最少,只出現幾例。女子服飾中交領外衣占了絕大多數,圓領和對襟款式的女子外衣稀少。女子外衣中長袍為主要樣式,短衫和長裙、褲子的組合僅現幾例??梢钥闯?,敖漢旗遼墓壁畫中男子服飾以圓領長袍為大宗,女子服飾以交領長袍占主導地位。

二、食

遼代社會是以游牧經濟為主,也有少量的農業活動,所以遼代人民的主要食物為奶制品與肉類,另外也會輔以水果、酒水等。在遼墓壁畫中經常出現食物的身影,敖漢旗遼墓壁畫也不例外,壁畫中的食物不僅品類豐富,而且看起來品相俱佳,十分有趣。下面從主食、輔食和酒水三個方面分別加以敘述。

1.主食

遼代人民的主食必然少不了肉類,也有面食類食品。在敖漢旗遼墓中有多幅壁畫反映出了當時的食物特征,例如康營子遼墓中就出現了牲畜頭、雁頭和肘子、蹄子樣等肉食類食物(圖2,1)[3]。喇嘛溝遼墓出現了在腹深的煮肉鍋內煮火腿的壁畫(圖2,2)。在羊山1號墓中的壁畫中有一組宴飲圖中桌上出現了盒內盛放包子與饅頭等食物的畫面(圖2,3)。

2.輔食

在遼代,由于和農耕地區的人民接觸頻繁,契丹人逐漸掌握了種植瓜果的技能,那時就盛產杏、桃子、梨、棗等新鮮水果。例如羊山1號墓中的宴飲圖中就出現了西瓜、石榴、桃子、棗子等水果。桃子與石榴尚帶樹葉,足以說明水果的新鮮程度(圖2,4)。在六間房遼墓壁畫中出現了長方形矮桌上放置饅頭和水果等食物的畫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壁畫右邊有一站立的男性雙手在胸前捧一盤,盤內可以清晰地看到盛放的櫻桃(圖2,5)。

3.酒水

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遼代也不例外。敖漢旗遼墓中就出現了較多的茶、酒類的壁畫,例如煮茶圖、備飲圖等,但并不能很準確地區分是茶飲還是飲酒器物,不可否認的是酒水在契丹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羊山1號墓西南壁的“茶道圖”。壁畫中有五個男子正立于高桌旁忙于準備杯盞茶果,桌上擺放著杯、盞、碗、罐和果品,右側一女童蹲坐于火盆后正在煮茶(圖2,6)。下灣子1號遼墓壁畫中,左側有一四腿為云板狀的小方桌,在紅色的桌面上有兩個圓孔,左一孔插上了雞腿瓶,瓶口有紅色封泥。右邊雞腿瓶已被立于中間的男子雙手捧在手中,他面向酒瓶做嗅聞狀(圖2,7)。還有六間房遼墓壁畫中,左側第一人雙手拖盞于胸前,目視左邊第二人手執壺向拖盞內傾倒酒水。左側方桌下面有三個半埋于地下的紅蓋雞腿瓶(圖2,5)。

敖漢旗遼墓壁畫中涉及食物、酒水的場景較多,以現在的資料來看共有十余座遼墓出現了飲食類畫面。不難看出在遼代墓葬文化中,飲食是重要的一部分??梢钥闯霭綕h旗地區契丹人的飲食品類上就已經很豐富,主食不僅有肉類還有各種花樣的面食,輔食更是新鮮、多種多樣,其中羊山墓遼壁畫中的西瓜為已知的中國最早西瓜實物圖。當然酒水也并不單一,不僅酒文化豐富,茶文化也在此盛行。

三、住

早期的契丹人是以隨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為主,隨著漢族文化的影響與農耕技術的傳入,漸漸地使契丹人接受了定居的生活。契丹人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接受外來文化并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中,這被體現在了遼墓中反映居住環境的壁畫上。如下灣子1號墓中壁畫“進飲圖”所反映的內容(圖3,1)。壁畫正中有兩扇半開的紅色大門,門框裝飾連續的藍色三角紅點花紋邊,每扇門上還有四排門釘和一個鋪手,門的兩側有菱形欞窗,下面有勾云邊框隔墻,門內外立兩女一男共三人。壁畫中的大門、墻壁、欞窗都是定居住所的標志。當然,敖漢旗遼墓壁畫中也有反映出契丹人的一些傳統的居住習俗。如羊山3號墓中天井西壁的宴飲圖(圖3,2)。壁畫中共四人,環繞于四個擺成弧形、三大一小的黑色鐵鍋旁,鍋口露出三個肘子,鍋下均跳動著燃燒的火苗。四人均在一個由四根柱子支起來的尖頂白布棚下活動,布棚正中的柱子較粗,邊上的三根柱子較細,在頂尖圓珠之上又加圓尖,布棚呈現四坡斜山形。壁畫中的布棚為契丹人傳統的居住場所帳篷的反映。

另外,遼墓壁畫中的室內陳設也能反映契丹人民居住環境。敖漢旗遼墓壁畫中的家具屏風獨具特色。如下灣子1號墓中西北壁上所繪的屏風(圖3,3)。屏風上畫兩只八哥,一只在梅花枝頭上,另一只落于山石之上,好像兩者正在對語鳴叫。屏風左側有一手捧三疊食盒的女子。在七家2號墓中北壁上也出現了條狀屏圖壁畫(圖3,4)。壁畫由六幅豎軸條屏所組成,條屏邊框為交叉的網格,每幅條屏上各畫一叢枝葉繁盛的花卉,分別是梅花、菊花、牡丹、月季等,每幅都不同。以上壁畫都能反映契丹人當時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四、行

遼為名副其實的草原政權,車馬出行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遼墓中表現出行、歸來、儀仗等內容的壁畫也是最常見、重要的題材。其中就有多幅壁畫反映出行時的場景,如喇嘛溝遼墓中的“出行圖”(圖3,5),羊山1號墓的“儀仗圖”(圖3,6)。

據《遼史》記載,契丹人過著“轉徙隨時,車馬為家”[4]的生活。說明契丹人出行必不可少的就是“車”和“馬”。敖漢旗遼墓壁畫中表示出行場面的有很多,但出行中的車均為駝車[5]。如白塔子遼墓甬道的“出行圖”,壁畫中繪有一駝車,駝車向內且雙輪較高,駝車的后面臥有一駱駝,揚首向著左手抬起似要來牽走駱駝的人(圖3,7)。契丹人善騎射,遼墓壁畫“出行圖”中的馬的地位突出,壁畫中的馬皆繪得健壯俊美,因為馬既是生產工具又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其中敖漢旗遼墓中描繪馬的壁畫有韓家窩鋪第二地點2號墓中的“引馬圖”最為生動,壁畫中有一馬,三腿站立,后右腿抬起,揚首立耳,有一人在馬首右側,半側身向左站立(圖3,8)。壁畫中馬一般配有精美的馬鞍,車也皆有精美的裝飾品,這足以說明契丹人對車、馬的重視。

五、其他生活圖

敖漢地區遼墓壁畫的內容豐富,壁畫中裝飾類內容多為花卉植物、如意祥云和火焰珠等。動物類壁畫也是豐富多樣,除了常見的馬、駱駝還包括雞、狗、猴、鳥等形象。契丹人的狩獵活動中鷹是必不可少的,如七家2號墓中有“雙鷹圖”(圖三,9)。

除了遼墓壁畫中經常出現的出行、狩獵、風景圖之外,敖漢地區遼墓壁畫還有許多其他內容精彩的場景圖。如遼墓壁畫中娛樂和伎樂題材的內容也有很多。如反映遼代體育運動的有皮匠溝1號墓、七家1號墓、娘娘廟壁畫,分別描繪了馬球圖、角抵圖等場景。反映伎樂方面的壁畫以鼓樂方面居多,配以笛、簫、笙等常見竹制樂器。如羊山1號天井東壁的鼓樂圖(圖3,10)和韓家窩鋪第二地點6號墓西壁的鼓樂圖(圖三,11)。

六、結語

敖漢遼墓壁畫反映了契丹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契丹人生產生活場景的生動展示。這里既有狩獵、放牧等反映契丹人社會習俗和民族風情的畫面,也有民族融合后反映漢族人日常生產生活的場景和畫面??傊?。敖漢遼墓壁畫既是契丹人生活場景的“活化石”,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例證。

參考文獻:

〔1〕孫娟娟.遼代服飾研究——以東北地區遼墓壁畫為中心[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16.

〔2〕周洵,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3〕董新林.遼墓壁畫所反映的遼代社會生活[A].考古學集刊[C].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10.

〔4〕脫脫,等.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6.

〔5〕田彥國,王蘋.大遼丹青——敖漢遼墓壁畫[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孫國軍)

A Study on the Mural Life of Liao Tombs in the Aohan Region

HUANG Xiao-lei, LIN Yang, PENG Xiao-jing, LUO Yu-mei

(Hongshan Cultural Museum,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As part of the tomb culture, the frescoes in the mural tombs of Liao Dynasty were? not only for decoration, but also for reflecting the life of the owner of the tomb. It not only portrayed the picture of people's lives in Liao Dynasty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ravel, hunting, grazing, feasting, and scenery, but also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Liao Dynasty. There are many Liao Dynasty relics found in the Aohan area of Chifeng City. Among them,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the mural tombs of Liao Dynasty and most of them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The murals tombs of the Liao Dynasty in the Aohan area are rich in content.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other wonderful scenes, which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frescoes in the mural tombs of Liao Dynasty.

Keywords: Mural Tombs of Liao Dynasty; Aohan Area; Khitan Life

收稿日期:2023-09-27

作者簡介:黃曉蕾(1989-),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研究方向:考古、文物與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