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蒙古巴林部三王封爵考述

2024-04-20 04:49李鐵夫

摘 要:巴林部天聰二年(1628)投附后金,后來被編為二旗,各設一札薩克掌全旗事務,同時又冊封色棱為巴林左旗閑散貝子,三系王公有清一代世襲罔替。巴林部歸附前在天命十一年(1626)連遭襲擊,部眾大多被后金、察哈爾吞并,僅塞特爾、昂阿二部遠避科爾沁得以幸存,此二部后來被編設為巴林二旗,二部首領也就成了巴林二旗札薩克。色棱歸附前部內地位高于塞特爾、昂阿,但因喪失了部眾,所以被封為無權的閑散貝子。

關鍵詞:內喀爾喀;清代蒙古;札薩克;閑散貝子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2-0021-04

巴林部曾隸屬于蒙古內喀爾喀部,被達延汗封給其子阿爾楚博羅特。嘉靖年間內喀爾喀在阿爾楚博羅特之子虎喇哈赤率領下,與察哈爾一起南遷至遼河流域?;⒗嗤砟攴址馕遄?,形成了內喀爾喀五部,其中次子速把亥一系掌領巴林部。此后巴林部一直活躍于遼東地區,或武力挾賞,或以三衛之名在廣寧與明貿易,其存在對明末遼東局勢的演變和滿洲的崛起有著深刻影響。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該時期巴林部進行過研究,如國外的和田清、亨利·賽瑞斯等,國內的奧登、達力扎布、白初一等。他們對巴林部的研究大都囊括在對內喀爾喀五部的整體研究框架內,研究內容以巴林世系、游牧地等為主,對于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探索尚不足。尤其是天聰二年(1628)率巴林部歸附后金的四臺吉,這些很少見于1628年以前的記載中,前人也從未就他們如何取得巴林部領導權,并成為巴林二旗世襲罔替的王公進行過分析。搞清此問題,對于研究清初滿蒙關系和內喀爾喀五部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一、歸附后金前巴林部的興衰及歸附原因

速把亥是察哈爾圖們汗的五執政之一,其領導下的巴林部為挾賞而與明朝頻繁交戰,《萬歷武功錄》記載:“速把亥與土蠻益睥睨薊、遼亡厭時,西自虹螺,歷廣平,直抵遼河,延袤五百余里,胡騎十余萬,東可入遼沈、開原,西可入廣寧、鎮武,南可入金、復、海、蓋?!盵1]萬歷十年(1582)速把亥被李成梁伏殺于鎮夷堡,其二子卜言兔、把兔兒率部繼續與明對抗,《遼夷略》記載:“卜言兔傷父死,與其弟把兔兒枕戈飲血而思蹂塞上以相當?!盵2]萬歷二十二年(1594),兄弟二人在鎮武堡一役中被明軍射殺,這是巴林部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哆|夷略》稱把兔兒死后巴林部“諸夷部約擁騎萬五千,而皆受調度于粆花”。并且,由于巴林部與粆花的烏濟葉特部關系緊密,《籌遼碩畫》等明朝文獻經常將巴林、烏濟葉特二部合稱“粆巴”?!度|事實錄》記載:“今黃把都兒會同巴領、宰賽、煖兔、卜兒亥五大營,在舍莫林一處往差人會虎墩兔憨?!盵3]文中用首領名代稱一部,唯巴林部被直記部名,這說明部內再未出現速把亥、把兔兒一樣能引起明朝注意的強酋。外依粆花而內無強酋,這正是巴林衰落的體現。

從“萬五千騎”的記載看,巴林部實力仍在,之所以在明朝記載中變得默默無聞有三大原因。其一,把兔兒兄弟死后,諸子分產削弱了內部力量?!哆|夷略》記載,巴林部在把兔兒兄弟死后“二枝分為十派也?!币簿褪遣费酝萌?、把兔兒七子兩枝分成了十派?!度|事實錄》也有巴林部一分為十的記載:“巴酋叔侄十營雖款,尚有親枝粆花父子十營?!盵4]可知把兔兒兄弟的諸子分產,使巴林形成十個相對獨立的營,有的營中子又傳位于孫,故又稱“叔侄十營”。分產在當時的蒙古是普遍現象,從歷史發展看,巴林部受此次分產的影響很大。其二,諸子分產時均年幼,再無把兔兒這樣的少年英杰產生?!度f歷武功錄》稱“速把亥歿時,胡中皆以子年少,亡能為?!卑淹脙涸?582年速把亥死時被記載年少,其陣亡時間距1582年僅12年,可推知其子分產時亦年少,諸子直至成年也未在明朝記載中受到注意,這恐怕與諸子能力有限,且各行其是有關。其三,受到鄰部粆花的影響,粆花是虎喇哈赤幼子,早年與速把亥關系親密,到巴林分產時已是諸首領的叔祖,他不但實力雄厚,而且活躍時間長達半個世紀。上述因素影響導致巴林部“諸夷部約擁騎萬五千,而皆受調度于粆花”,這對巴林后來的命運產生了深刻影響。

天命十一年(1626)巴林部因一年內連遭后金、察哈爾三次打擊而分崩離析。因寧遠戰役時巴林部“專意助明,移師相逼”,后金討伐巴林等部,戰后“將所獲人畜五萬六千五百俱列等賞給將士?!贝撕?,后金伐扎魯特,巴林部亦受波及:“別遣副將楞額禮、參將阿山率兵六百人,入喀爾喀巴林地方,驅逐哨卒,縱火燎原,以張聲勢?!比〉谩胺搏@人口二百七十一,駱駝三十四,馬一百一十一,牛一千二百一十一,羊二千五百八十六”的戰果。后來,“察哈爾興兵,攻掠喀爾喀人民,服從者養之,拒敵者被殺?!绷值ず篂榧訌娮陨韺嵙Χ淞ν滩瓤柨?,這次打擊造成粆花死亡,巴林部也分崩離析。巴林部眾或在三次打擊中被吞并,或逃往科爾沁。逃往科爾沁的部眾于天聰二年(1628)又轉投后金,在后來被編成了巴林二旗,率領歸附的巴林四臺吉也被封為世襲罔替的三系王公。

二、巴林歸附四臺吉身份探析

巴林部歸附事件見載于《太宗實錄》《滿文老檔》《滿文原檔》三份文獻。其中,《滿文原檔》是天命至崇德年間的第一手史料,《滿文老檔》是乾隆時用圈點滿文重抄《滿文原檔》形成的,因此本文只采用《滿文原檔》。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太宗實錄》和《滿文原檔》的記載有一定出入。

《太宗實錄》記載:“巴林部落貝勒塞特爾、臺吉賽冷、阿玉石、滿珠習禮來歸,獻駝馬。上率諸貝勒出迎五里,賜大宴。塞特爾、塞冷等蒙古喀爾喀所屬也,蒙古察哈爾林丹汗既破喀爾喀,于是塞特爾、昂阿遂舉部投蒙古嫩科爾沁國,科爾沁貝勒復擾害之,至是率部眾來歸?!?/p>

《滿文原檔》記載:“orin sunja de.barin i seter beile,sereng hong taiji,ayusi taiji,manjusiri taiji han de hengkileme jimbi seme……sunja bai dubade.han beise okdobi.amba sarin sarilaha. seter,sereng se monggoi kalkai gurun i barin aiman i beise bihe.monggoi cahara kalka be efulehe manggi.seter,angga ini gurun be gamame.korcin de dosinaka bihe.korcin i beise nungneme ojoro jakade……”[5]

二十五日,巴林塞特爾貝勒、色棱黃臺吉、阿玉石臺吉、滿珠習禮臺吉來叩見汗……五里處,汗和貝勒們迎接,大設宴。塞特爾、色棱等是蒙古的喀爾喀國的巴林部貝勒,蒙古的察哈爾攻破喀爾喀后,塞特爾、昂阿率其部入蒙古科爾沁,因科爾沁諸貝勒侵擾……

可以發現,二文均記載來降四人是塞特爾、色棱、阿玉石、滿珠習禮。其中,塞特爾是把兔兒之子,清代巴林右翼旗歷代札薩克都是其后裔;阿玉石是塞特爾之子;滿珠習禮是巴林左翼旗首任札薩克貝子,昂阿為滿珠習禮之父,把兔兒之子,可能在流亡科爾沁期間去世,滿珠習禮在歸附后金時已經繼領了其父部眾;而最特殊的當屬色棱,他是巴林左翼旗首任閑散貝子。阿玉石在崇德年間失去記載,塞特爾、滿珠習禮、色棱三人是巴林二旗三系王公的始祖。

但《太宗實錄》《滿文原檔》記載存在一處差別,《太宗實錄》記色棱為“色棱臺吉”,《滿文原檔》則記為“色棱黃臺吉”,二者一字之差卻含義全然不同。明末蒙古黃金家族子弟多稱臺吉,但稱黃臺吉者甚少。達力扎布認為:“所謂洪臺吉(皇太子)、臺吉(太子)、濟農(晉王)等稱號是代表著一種特權?!盵6]白初一認為:“明代蒙古貴族中只有有影響的大臺吉,才被譽為Qung Tayiji?!盵7]因此色棱的身份并不一般。形成對比的是,另三人里,滿珠習禮、阿玉石稱號為臺吉,塞特爾為貝勒,但貝勒是滿洲稱呼,蒙古本無此號,而《滿文原檔》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tofohon de.monggo gurun i barin i bai dureng beilei juse ayusi taiji.gurbusi taiji.sattar taiji.ilan taiji harangga monggo emu tanggv ninju boigon ukame jihe.”[8](十五日,蒙古國巴林地方的杜棱貝勒子阿玉石臺吉、古爾布什臺吉、薩特塔爾臺吉所屬蒙古一百六十戶逃來),其中的sattar應當就是塞特爾。首先遍觀各文獻對巴林世系的記載,并無名為薩特塔爾之人,其次《滿文原檔》使用無圈點滿文記載,a、e不分,ta、te不分,可讀sattar亦可讀setter,只是乾隆時用圈點滿文重抄《滿文原檔》時照抄為了sattar。查閱蒙文資料,塞特爾之名果有“setter(seter)”[9]的記錄,這基本證實了薩特塔爾就是塞特爾,而塞特爾的稱號也只是臺吉。從稱號看,色棱身份有別于另三人。

此外,《滿文原檔》記載中巴林部一個叫額布格德依的人也稱黃臺吉,此人在巴林部內有著很高的地位,在努爾哈赤與喀爾喀五部交涉時曾說:

“喀爾喀杜棱洪巴圖魯、額布格德依黃臺吉內心都識大體,我們凡事共議,全力征伐明國。唯恐你們的小貝勒、遠親中有人想與明為伍,朕念及杜棱洪巴圖魯、額布格德依黃臺吉的情面,才有此言?!盵10]

杜棱洪巴圖魯即粆花,額布格德依在努爾哈赤口中能與粆花并稱,足以說明其身份之重。關于色棱與此人的關系,《王公表傳》記載色棱之父為額布岱洪巴圖魯,《遼夷略》記載把兔兒長子名額伯革打黃臺吉,而“額伯革打有子三,曰色令,曰速木兒,曰翔鬧?!鄙罴瓷?,額伯革打、額布岱就是額布格德依,色棱之父亦號黃臺吉,且身份是把兔兒的長子。另外,此人在巴林部不僅有獨特的稱號,還有獨特的地位,這在天命四年(1619)內喀爾喀與后金的盟誓記載中得以體現:

“如明朝欲講和并遣人挑唆,汝等卻不告知我國,則喀爾喀執政之杜棱洪巴圖魯、奧巴岱青、額參臺吉、巴拜臺吉、阿蘇特的莽古爾岱、額布格德依黃臺吉、烏巴什臺吉、杜棱、古爾布什、岱達爾漢、莽古爾岱青、畢登圖、伊爾登、楚虎爾、達爾漢巴圖魯、恩格德爾、桑噶爾寨、布達奇杜棱、桑噶爾寨、巴雅爾圖、多爾濟、內齊汗、衛征、鄂爾哲依圖、布爾噶圖、額登、額爾濟格等五部喀爾喀執政貝勒短壽?!盵11]

達力扎布認為名單中屬巴林部的有額布格德依黃臺吉、杜楞、古爾布什、莽古爾岱青、烏巴錫臺吉,額布格德依在五人中居首。其他幾部中,烏濟葉特居首的是粆花(杜棱洪巴圖魯),扎魯特居首的是內齊汗,巴約特居首的是達爾漢巴圖魯,皆是一部之長。這說明額布格德依正是不見于明朝文獻記載的巴林首領。前文論述過巴林分產后內無強酋,外依粆花的情況,因此作為一部之主的額布格德依恐與察哈爾林丹汗一樣,有名無實,僅能號令直屬營眾。其首領身份僅在后金記載中有些許體現,在明朝文獻中則干脆沒有記載。

值得注意的是,塞特爾、阿玉石、滿珠習禮、昂阿不在盟誓名單里,表明他們在巴林部本非執政的核心人物,這恐怕與他們的營眾和能力有限有關,比如塞特爾在歸附后便曾受到皇太極的批評:“爾塞特爾動輒托病,果何病耶,不念及國政而嗜飲無度,為酒所困耳?!边@能夠解釋為何塞特爾同為把兔兒之子,卻在歸附前少見記載,同時也使人困惑于為何此人在歸附后金時竟已成了巴林部首領。另外,額布格德依天命六年(1621)開始失去記載,其子色棱歸附后金時已繼承了黃臺吉號,這說明他已經承襲了其父的部眾甚至首領身份。這便產生矛盾之處,部內地位較高的色棱歸附后只被封為閑散貝子,而塞特爾、滿珠習禮等原本地位一般之人卻成了掌權札薩克,為何會產生這種矛盾現象呢。在《滿文原檔》里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三、《滿文原檔》被涂抹內容中有關色棱的重要經歷

《滿文原檔》對巴林部歸附事件的記載中,還有些被涂抹的內容,其中一句與色棱有關:“色棱黃臺吉曾被察哈爾所擄,覺察哈爾汗有欲殺之意,逃至科爾沁?!盵12]從這句話可知,四臺吉并非同時逃至科爾沁的,塞特爾、昂阿先率部入科爾沁,色棱則在察哈爾襲擊中被擄,較晚才逃到科爾沁。兩相對比,色棱入科爾沁時是否攜帶部眾并不明確,塞特爾等人則明確記載是率部入科爾沁。前文論及巴林在天命十一年(1626)的三次打擊中大多部眾被吞并,唯塞特爾、昂阿率部入科爾沁得以幸存,巴林二旗正是以這兩營部眾為基礎編設的,即崇德元年(1636)編設牛錄時統計的“巴林阿玉石旗六百二十戶,十二牛錄,滿珠習禮旗八百八十戶,十七牛錄。此二旗共一千五百戶二十九牛錄”[13]。此數目與巴林部曾經的“萬五千騎”相比甚少,但以這些部眾為基礎,巴林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游牧單位得以延續,封兩營首領為札薩克,實際上是對他們原有權力的保留與承認。

色棱從察哈爾逃亡的時間不明,但科爾沁當時在嫩江流域游牧,從被察哈爾所擄到歸附后金共十六個月,期間,察哈爾的位置一直遠離嫩江流域,色棱要率領全部營眾從察哈爾圍追堵截下逃到科爾沁是不現實的,何況林丹汗吞并喀爾喀后,“以異姓之臣為達魯花,居諸貝勒之上”,色棱連能否調動舊部都存疑,因此其逃亡就算不是孤身一人,也只能是少數人迅速行動,因此他歸附時已失去大多部眾。1636年巴林編戶時,“色棱額駙一百十家,編為二牛錄”,此一百十家、二牛錄是巴林左旗八百八十戶、十七牛錄的組成部分,數量甚少,不足以使色棱成為一旗札薩克。但色棱畢竟是把兔兒嫡長孫,擁有名義上的首領身份和黃臺吉稱號,所以皇太極封其為閑散貝子,以示安撫。

綜上所述,巴林部嘉靖年間南遷至遼河流域后,在速把亥、把兔兒父子時期稱雄一時。把兔兒死后其諸幼子分產,巴林部由盛轉衰,內部實力分散且首領權威下降,對外長期依附于烏濟葉特部強酋粆花。天命十一年(1626),巴林部大多部眾被吞并,僅塞特爾、昂阿率部逃往科爾沁得以幸存。1628年,巴林部歸附后金,皇太極在巴林部客觀情況基礎上進行了封爵,塞特爾、昂阿在動蕩中保留下一定部眾,所以塞特爾被封為巴林右旗札薩克貝勒;昂阿在科爾沁期間已經去世,其子滿珠習禮被封為巴林左旗札薩克貝子,這是對二人原有統治權的保留和承認。色棱雖已繼其父成為巴林部首領,擁有黃臺吉稱號,但巴林部事權渙散已久,加之色棱在又喪失了大多直屬部眾,因而被封為閑散貝子。

參考文獻:

〔1〕薄音湖.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匯編(第四輯)[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

〔2〕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匯編(第二輯)[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

〔3〕〔4〕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委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史部:三朝遼事實錄[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2.

〔5〕〔8〕〔10〕〔11〕〔12〕〔13〕馮明珠.滿文原檔[M].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2006.

〔6〕達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歷史研究[M].呼倫貝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7〕白初一.清太祖時間滿蒙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05.

〔9〕納·寶音賀希格.巴林史書[M].呼倫貝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王大奎)

A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Three Nobles of Two Banners

of Baarin in Qing Dynasty

LI Tie-fu

(College of 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China)

Abstract: Baarin tribe was established as two jasaγ banners after surrendered to Later Jin in the second year of TianCong(1628),each banner has one jasaγ in charge of affairs while Sereng was canonized as Xiansan Beise of Baarin Left Banner,three mongolian nobles were implemented the hereditary system throughout the Qing dynasty.before surrendering,Baarin was intruded three times in the eleventh year of TianMing(1626),most people was captured by Later Jin and Chakhar,just the tribes of Seter and Angga survived because they took refuge in Horcin,there two tribes were th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two banners of Baarin,so the leaders of two tribes became jasaγ of Baarin two banners.Sereng's rank was higher than Seter and Angga,but he lost most of subjects so that canonized as Xiansan Beise.

Keywords: Inner Kalka; Mongolia of Qing Dynasty; Jasaγ; Xiansan Beise

收稿日期:2023-09-20

作者簡介:李鐵夫(1995-),男,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人,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代蒙古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