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振飛與《牡丹亭》的歷史邂逅

2024-04-20 15:51謝雍君
中華瑰寶 2024年4期
關鍵詞:程硯秋小生身段

俞振飛在傳承、傳播《牡丹亭》方面曾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促進了《牡丹亭》在二十世紀的賡續和發展。

當談論中國戲曲曲目《牡丹亭》時,我們會談到梅蘭芳和俞振飛合演的昆曲電影《游園驚夢》。對于俞振飛來說,這部電影也是他藝術人生中重要的作品。從《游園驚夢》角度切入,觀察俞振飛與《牡丹亭》之間的關系,我們會發現俞振飛在傳承、傳播《牡丹亭》方面曾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俞振飛參加鳴和社,為程硯秋拍習和整理《游園驚夢》,與梅蘭芳合作演出《游園驚夢》,增強了京劇小生的力量;與梅蘭芳合作拍攝昆曲電影《游園驚夢》,在全國范圍推廣、扶植昆曲藝術的發展;與言慧珠合演《游園驚夢》,在上海市戲曲學校為蔡正仁、岳美緹等學員傳授《牡丹亭》折子戲;等等。這些活動接續了《牡丹亭》的舞臺演出生命力,促進了《牡丹亭》在20世紀的賡續和發展。

研習、初演《游園驚夢》

作為昆曲家俞粟廬的后人,俞振飛是在父親哼唱昆曲的氛圍中長大的。6歲前,俞粟廬沒有正式教俞振飛習唱昆曲,但有一次,俞振飛張口就完整唱出“紅繡鞋”曲牌(《邯鄲記·三醉》),令俞粟廬非常欣喜,其實這是俞振飛多年耳濡目染的結果。至此,俞粟廬開始教兒子唱曲,先教唱旦角,后發現俞振飛的嗓音不適合唱旦角,就改教巾生和官生。俞粟廬教曲嚴格,每支曲子要反復地唱。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俞振飛掌握了俞家唱法要領,學會了《長生殿》《千忠戮》《牧羊記》《牡丹亭》等劇中的經典名段,其中包括旦角戲,如《尋夢》《題曲》等。俞振飛跟隨父親習曲,主要學唱曲,不學身段表演,因父親擔心繁復的身段學習會影響唱功的訓練。俞振飛先偷偷地跟父親的學生學身段表演,后隨全福班名伶沈月泉學習冠生、巾生、雉尾生諸行的本工戲。

1921年夏天,為了籌集昆劇傳習所辦學經費,穆藕初等人邀請曲友在上海舉行昆曲“江浙名人會串”義演,邀請了俞振飛和謝繩祖參演。穆藕初平常以清唱為主,從未在舞臺彩扮過。為了配合演出,穆氏計劃現學現演,他在杭州韜光寺旁租了三間空屋,特意邀請沈月泉來教戲。穆藕初學了《浣紗記·拜施》《浣紗記·分紗》和《紫釵記·折柳》《紫釵記·陽關》,俞振飛學了《牡丹亭·游園驚夢》《雷峰塔·斷橋》和《獅吼記·跪池》。1922年2月,“江浙名人會串”在上海夏令匹克劇場如期舉行,俞振飛與徐鏡清、張紫東演出了《跪池》《斷橋》《連環記·小宴》《游園驚夢》。

從俞振飛學戲的經歷來看,他學唱《牡丹亭》折子戲,先習曲(這個過程時間較長),之后才學習身段表演,這與傳統昆班童伶學戲方式(習曲和學習身段表演同時進行)不同。盡管俞振飛的這種學戲方式不具有普遍性,但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到清末至民國時期昆曲清工習曲的真實狀況。

此外,俞振飛的《牡丹亭》表演融合了兩種傳統:曲唱傳承自俞家唱,身段表演與“傳”字輩戲曲演員的傳統一致。這種綜合方式體現了俞振飛的《牡丹亭》舞臺表演與其他昆曲藝人的不同,具有獨特性。

與程硯秋合演《游園驚夢》

在“江浙名人會串”演出中,俞振飛扮演的柳夢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就了其與程硯秋之間的合作。

1923年10月,程硯秋受丹桂第一臺邀請赴滬演出《游園驚夢》,同去的小生王又荃是票友,不諳昆曲。程硯秋缺少合適的搭檔,陳墨香為他推薦了俞振飛,經穆藕初的撮合,俞振飛以客串身份參演。排戲時,俞振飛看到程硯秋的《游園驚夢》演法較為簡單,乃將南昆演法傳授給程硯秋,增加了一些身段和表情表演,使程硯秋扮演的杜麗娘形象更加細膩和生動。演出非常成功,羅癭公贊譽二人合演的《游園驚夢》是“絳樹雙聲,感日月合璧之快”,《新申報》評論演出:“俞君之昆生,念字、出聲均極精煉,而神宇氣度亦復雅雋不俗,具見造詣之深,非尋常昆曲家所能企及也。艷秋唱工、白口亦均有根底……至身段之妙,表情之細,是尤為臺下萬眾所驚嘆?!?/p>

這是俞振飛第一次以配角身份與京劇名角合演昆曲。除了演昆曲,程硯秋還邀請俞振飛一起演京戲,他們合作演出了《奇雙會》《玉堂春》《紅拂傳》。對俞振飛來說,在此之前,他以票友身份唱京戲,但與程硯秋合演后,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開始向職業戲曲演員身份轉換。程硯秋還多次約請他到北京唱戲,初始,俞振飛因父親的阻止無法接受邀請。待到俞粟廬去世后,程硯秋延請俞振飛加入自己的戲班,這次,俞振飛同意加入鳴和社,正式下海。他拜程繼先為師,從頭開始學習京戲。北京京戲戲班缺乏小生人才,除姜妙香、金仲仁外,少有優秀者,俞振飛的加盟無疑增強了小生表演力量。俞振飛與程硯秋合演京戲,如《春閨夢》《紅拂傳》《鴛鴦?!返?;為程硯秋拍習昆曲,整理《游園驚夢》《思凡》《琴挑》劇目,教授其《刺虎》《水斗》《斷橋》等劇目。二人合作珠聯璧合,互相借鑒,互相拓展,彼此提升,有力地推進了京、昆藝術的融合與發展。

因為與名角合作演出《牡丹亭》,俞振飛的藝術生涯發生了巨大變化,使他有機會實現從票友到職業戲曲演員的身份轉變,最終成為京昆兩門抱的雙棲戲曲演員。

與梅蘭芳合演《游園驚夢》

如果說與程硯秋合演《游園驚夢》改變了俞振飛藝術發展的方向,那么,與梅蘭芳合演,則讓他登上了個人藝術生涯的頂峰。

1924年1月,俞振飛與梅蘭芳在一場宴會上初遇。俞氏父子各自歌吟《長生殿》中的一支曲子,令梅蘭芳印象深刻,梅蘭芳認為俞氏所唱的昆曲才是真正的昆曲。1932年春,梅蘭芳移居上海,與俞振飛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他請俞振飛為之拍曲,梅、俞之間的藝術交流由此深入。俞振飛認為《慈悲愿·認子》中的唱腔對梅蘭芳唱京戲有幫助,特意推薦給梅蘭芳,梅蘭芳欣然接受。1934年2月,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俞振飛與梅蘭芳首次合作演出《游園驚夢》,《申報》評論梅蘭芳扮演的杜麗娘“繪形繪聲,曲曲傳出,劇藝至此,嘆觀止矣”,評論俞振飛扮演的柳夢梅“極深情纏綿之能事,加以翩翩風度,宛轉歌喉,一時無出其右”。

1945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為了倡揚昆曲藝術,他于11月底12月初在美琪大戲院舉辦13場演出,力邀俞振飛參演,俞振飛與梅蘭芳演出了《游園驚夢》。此后,俞振飛加入梅劇團。1949年9月,俞振飛與梅蘭芳、李玉茹、梅葆玖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演出《游園驚夢》;1950年1月,俞振飛與梅蘭芳、梅葆玖等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演出《游園驚夢》;等等。俞振飛搭班梅劇團,帶去了昆曲表演的精致和高雅,為京劇小生表演增添了光彩。

影響最大的事件是1959年12月俞振飛與梅蘭芳、言慧珠合作拍攝昆曲電影《游園驚夢》,該片的拍攝為古老的昆曲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是戲曲史上一件大事。在拍攝該片前,俞振飛與梅蘭芳合演《游園驚夢》,梅蘭芳是主角,俞振飛是配角。該片拍攝完畢后,俞振飛完成了由配角到主角的蛻變。以后俞振飛再演《牡丹亭》,盡管依然飾演柳夢梅,但不再是配角,而是主角。梅蘭芳在《舞臺生活四十年》里明確記載他和俞振飛合作后個人唱腔發生的變化,他說:“俞派的唱腔,有‘啜、疊、擻、嚯、撮五個字的訣竅。講究的是吞吐開闔,輕重抑揚,尤其重在隨腔運氣,的確是有傳授的玩藝兒。我跟他們研究之后,雖說不能很深刻地全部了解,就拿已經體會到的,運用在表達情感方面,似乎比從前又豐富了一些。這對我后來表演昆戲,是有很大幫助的?!边@段話肯定了俞振飛對于昆劇表演藝術的貢獻,也說明了其在昆曲界的重要地位。

在京劇形成時期,昆曲和徽調、漢調、梆子腔等孕育了京劇的雛形。民國時期,當昆曲藝術陷入困頓之際,京劇藝術反哺昆曲藝術,體現出京劇與昆曲共生、互利的關系。俞振飛昆曲造詣精深,與程硯秋、梅蘭芳合演《牡丹亭》,彼此發揮強項,互相提攜,互為補充,展現出京昆共生的復合狀態,共同營造出《牡丹亭》演劇史上京昆相融的獨特景觀。

與言慧珠合演《牡丹亭》

言慧珠學習昆曲較晚,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向朱傳茗學《游園驚夢》《斷橋》等折子戲。1956年11月,“南北昆會演”在上海舉行,作為南方昆劇名家的俞振飛參加了展演,和言慧珠合演了《長生殿·驚變》《長生殿·埋玉》《斷橋》等,讓人欣賞到俞、言合作的獨特韻味。1957年5月,俞振飛出任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言慧珠出任副校長。言慧珠做出改京從昆的決定,轉型成為專職的昆曲演員,后來成為俞振飛舞臺上的專業搭檔。

1957年12月,為紀念湯顯祖逝世340周年,俞振飛與言慧珠聯袂演出全本戲《牡丹亭》。該版本由蘇雪安改編,朱傳茗作曲、制譜,共有《閨門訓女》《游園驚夢》《寫真離魂》《跌雪投觀》《魂游冥判》《叫畫冥逝》《回生婚走》《硬拷迫認》八出。俞、言合演的全本《牡丹亭》成為經典版,在昆曲界傳承幾十年。1959年12月,昆曲電影《游園驚夢》開拍,言慧珠參與演出,飾演春香,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和學習梅蘭芳的做派。

言慧珠飾演的杜麗娘,在身段方面,繼承了梅蘭芳端莊、華貴的特點,又展現出女性特有的嬌美,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表演風格;在演唱方面,忠實地繼承了俞家唱,字清、板正、腔純,唱得細膩、精致,令人驚艷。她的學習昆曲的經歷與程硯秋、梅蘭芳不同。程硯秋、梅蘭芳與俞振飛合作演出《游園驚夢》時,他們已有昆曲基本功,俞振飛按照南昆的唱法修正程、梅二人的唱法。而言慧珠隨朱傳茗學習昆曲,其唱法從一開始就屬于南昆唱法,接著再習俞氏唱法,是藝術上的加持和提升。所以說,俞、言版的《牡丹亭》在功法方面最能體現俞氏特色。從這個角度看,俞振飛與言慧珠合演《牡丹亭》,盡管柳夢梅是配角,但在藝術造詣和表演氣場上,俞振飛完全占據了主導地位,不是主角,勝似主角。

作為上海市戲曲學校的校長,俞振飛培養了一大批京昆表演人才,以小生行論,著名的有蔡正仁、岳美緹等。蔡正仁的舞臺做派、藝術氣質神似俞振飛,被譽為“小俞振飛”。岳美緹先學閨門旦,后經俞振飛舉薦,改學小生,是昆曲界第一位女小生。1961年12月,俞振飛、言慧珠帶著上海戲校京昆班畢業生赴港演出,這撥新秀演出的劇目《牡丹亭·游園》《牡丹亭·驚夢》《百花贈劍》等均來自俞、言兩人的口傳心授。

民國時期,昆曲衰微,小生行凋敝。在“傳”字輩昆曲演員表演的行當里,實力最強的是閨門旦、老生、丑行,小生行較弱。俞振飛下海成為職業戲曲演員,無形中強化了京昆小生行的實力,為恢復昆曲小生行的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俞振飛在上海市戲曲學校培養新生代小生表演力量,接續了明清時期才子佳人以生旦行為主的傳統,推動了戲曲小生行當在當代的復興,為以后《牡丹亭》演出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謝雍君,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

猜你喜歡
程硯秋小生身段
梅蘭芳、程硯秋、齊如山與早期京劇導演
京劇行當——小生
《審音鑒古錄》身段譜管窺
從昆曲身段譜說到明清時期《牡丹亭·游園驚夢》演出
放下身段,才有快樂
當家“小生” 試駕北汽紳寶X35
天祀園的身段營銷
硯田勤耕秋為收
玉蝴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