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臻藝道得圓熟

2024-04-20 15:51丁少帥
中華瑰寶 2024年4期
關鍵詞:趙構宋高宗孝經

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繼承了父親趙佶的書畫基因。他的書法學習經歷了三個階段,最終達到『道藝合一』的境界,卻未能『別開生面』,達到趙佶的藝術高度,只落得『圓熟』之評。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也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即宋高宗。與趙佶相似,趙構也是一位書畫皇帝,雖然在政治上建樹不大,但對于書畫藝術卻貢獻頗多,其對書畫的癡迷不遜于其父趙佶。史載,趙構常將《定武蘭亭》刻石“置于左右”,南渡之時,此石在金軍追擊過程中丟失不見,他不顧軍情緊張“密令冥搜之”。趙構在生活上崇尚節儉,卻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書畫購藏,以至“至是數十年,秘府所藏益充牣”“紹興內府所藏不減宣(和)、政(和)”。同時,他恢復畫院體制,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院體畫家。這些在客觀上促進了南宋書畫藝術的發展。

趙構自幼酷愛書法,自言“頃自束發,即喜攬筆作字”“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可見其在書法上花費了很多精力。根據史料,結合書法作品來看,趙構學習書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識黃米

趙構書法學習的第一階段為紹興七年(1137年)之前,他師法黃庭堅與米芾,其取法經過應是“學黃在前,學米在后”。據宋代樓鑰的《攻媿集》記載,趙構從“學黃”轉換為“學米”的原因,是由于劉豫的偽齊政權也在模仿黃庭堅的字跡,為避免皇帝的朱筆被仿造和篡改,“遂改米芾字”。而元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則說“改從右軍”,“學米”是在北宋滅亡之前,與“學黃”幾近同時。后世學者大多認可前者的觀點。

趙構早年不被宋徽宗重視,只能通過模仿父親所喜歡的書家來博取好感。宋徽宗早年間受趙令穰影響,取法黃庭堅,即便黃庭堅因新黨之變遭貶,他仍然以黃字為學習的對象,乃至“作庭堅書體,后自成一法”。而對于米芾,宋徽宗只是賞識其才華,并未學習他的書法風格,也未受其影響,趙構早年間應該也是“學黃”而不“學米”。在紹興三年(1133年)之前,趙構還是非常喜歡黃庭堅的書法的,甚至于紹興二年(1132年)特地下詔,命令將黃氏所寫的《戒石銘》頒布于各州縣,以鐫刻成石,朝夕為訓。若非囿于當時政權更迭的特殊因素,想必其“學米”的時間不會來得如此之早。

趙構學習米芾書法的時間并不算長,大約在紹興三年至紹興七年之間,按最長的時間計算,也只有四年,但他對于米芾書法的關注一直持續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以米芾之子米友仁的去世宣告結束。趙構對米芾評價極高,認為他能以書法稱名,“似無負于海內”。高宗甚至還親自主持了《紹興米帖》的刊刻,此套叢帖恰恰體現出宋高宗“于米元章書尤所篤好”?!督B興米帖》刻成于紹興十一年(1141年),此時宋高宗已經改學“二王”書法,不過能夠看出其依舊偏愛米芾書跡,因此才會一直支持并提拔米友仁,讓他能夠安心搜集米芾遺帖,使得米芾的許多法帖,最終通過刻帖的形式得以流傳,使之“與真跡幾乎無別”。

傾心鐘王

紹興七年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是趙構書法學習的第二階段。這一時期,其秉承“故知學書者必知正草二體”的原則,認為學習書法應先學楷書,后學草書,最終才能形成自己的風貌。假如楷書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則行、草之法便能達到臻極之境。

在此階段內,宋高宗踐行著學習楷書的傳統規范,努力向鐘繇、王羲之的楷書看齊。早在紹興元年(1131年),趙構就曾借觀《定武蘭亭》,敕旨將其摹勒上石,并題寫了八行楷書。而據周必大的跋文,在紹興三年至紹興四年(1134年)間,趙構又開始臨寫王羲之所書的《樂毅論》,將其賜給周圍的群臣用以表示恩寵。其類似的行為還有許多,比如:在楊凝式《神仙起居法》的帖后便有趙構所寫的楷書釋文;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秦檜進呈《徽宗皇帝御集》,趙構還親自用小楷為父親的文集書寫了序文。

趙構中年時取法的魏晉楷書多為小字,有《宣示表》《樂毅論》《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等,現存“紹興石經”中的《周易》《尚書》《毛詩》等篇,皆是他用小楷書寫而成。這些小字比《黃庭經》還要小一些,但能“楷法欲與爭先驅”?!敖B興石經”刻制于紹興十三年(1143年),此時趙構已經可以熟練掌握魏晉書法的氣韻風神。今杭州鳳凰山圣果寺藏有“忠實”摩崖一通,傳系宋高宗所作,是其罕見的大字楷書作品,從字里行間依然能夠看出鐘繇《宣示表》的底蘊,只是在這些字之間又頗有種刻意效法“祖宗之法”的感覺,多了些顏真卿書法“磅礴大氣”的雄渾感覺(傳聞宋太祖趙匡胤的書法便有“書札有類顏字”之稱)。

趙構的小楷作品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與《跋曹娥誄墨跡》(此作更偏于行楷),這兩幅作品均流傳了下來,前者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后者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陡咦跁⒔涶R和之補圖》可能并非原作,而是明代人鉤摹后的衍生品(即偽作)?!杜⒔洝肥翘拼艘罁缎⒔洝返奈谋灸J?,創造出來的女性道德行為規范的儒家典籍,宋代人多有依照《女孝經》中的題材進行書畫創作的習慣。為何這幅作品比較有名?因為它的書法被冠于“高宗”的名下,繪畫被冠于“馬和之”的名下,但其無論是書法水平還是繪畫技術均與兩人相差懸殊。該作品的文字部分為小楷,字間筆法多有雷同之處,結字也略顯呆板,筆畫較為整齊劃一,對比宋高宗晚年在《曹娥誄辭》后面所寫的行楷跋文來看,確實要遜色不少。

趙構曾多次書寫過《孝經》,他還曾將所寫的《孝經》賞賜給秦檜。在明清時期,收藏者仍能見到許多趙構書寫的《孝經》真跡(如吳其貞在《書畫記》中就有記載),故后人憑此,將《女孝經》加以托名,倒也有典可依。有學者認為這幅《女孝經》應是宋理宗趙昀所寫。但趙構的小楷格調高雅,意境散澹,水平冠絕于南宋諸帝,這是無疑的。

在這一階段內,趙構不僅學習鐘、王楷書,還尤為鐘愛《蘭亭序》,他的行書風格也在此時逐漸成型。趙構自幼即喜愛右軍真跡,此時他對于《蘭亭序》更多的是“鑒賞”,恐非刻苦“臨習”。早期的史料也只能證明他對《蘭亭序》“展玩無不滿人意”,并未提及他多次臨寫《蘭亭序》,直到掌握政權后,他才開始反反復復地書寫《蘭亭序》,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趙構不僅自己寫《蘭亭序》,還要求身邊的人也跟著一起書寫,比如他臨摹了一張《蘭亭序》賜給了其子趙昚(即宋孝宗),之后還要求趙昚照此臨摹五百遍,寫完后給他審閱,趙昚無奈,書寫了七百多遍呈送給了父親。

吳皇后同樣也被要求練習《蘭亭序》,她曾多次書寫《蘭亭序》,并且已經達到媲美原跡的水準,因此還出現了一次烏龍事件。據說她臨寫的一張《蘭亭序》不知何故流傳到了宮外,被韓世忠購去,韓氏誤以為其是真跡,還在這張《蘭亭序》后面題寫跋文,結果被趙構看到后“除驗璽文”,才知道是吳氏所寫。趙構終其一生書寫“六經”不輟,感覺疲倦時,他便讓吳皇后代為書寫,結果“至今皆莫能辨”。趙構賜給岳飛的手敕中,“流”“一”“帶”“管”“之”“是”等字,正是從《蘭亭序》擇取而來,也正是由于他“日有程課”,刻苦學習,才使得他的楷書與行書均能上溯魏晉,媲美前人。

道藝合一

趙構書法學習的第三階段為隆興元年(1163年)以后。這一階段是趙構楷書與行書迎來自我風格的時期,同時也是他草書風格形成獨立面貌的時期。宋代楊萬里曾說趙構“最后作孫過庭字”,無論他晚年是否在學習孫過庭書法,其以楷書為基礎、以草書為終結的目標基本得以實現。

趙構的草書分為小草和大草,其小草《千字文》與孫過庭小草《千字文》有類似之處,同時融入了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的韻味,而風格主要還是取法懷素。根據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董逌在靖康之變時,就將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攜帶到了江南。趙構聽聞此消息后,便告訴丞相,讓董弅(董逌之子)把這幅作品進呈到宮里,自此以后懷素的小草《千字文》便進入內府之中。想必趙構的小草最重要的師源便是懷素與孫過庭。

趙構的大草作品最為著名的便是《洛神賦》,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與一般落款為“損齋”有所不同的是,該作品的款署為“德壽殿書”。這件草書作品氣脈通暢,結構嚴謹,一氣呵成,如“騰蛟起鳳”,筆精而情達。趙構在書寫《洛神賦》的時候應該是憑借記憶默書而成,因為對比原文可以發現,文中有少量文字脫漏的情況,這也說明他在晚年無論是對儒家經典還是對書法技法都已經達到了稔熟于心的程度。

如果要給宋高宗書法的第三個階段作一個總結,可以認為此時他是真正達到了“道藝合一”的程度,甚至開始不拘于細節,哪怕“橫斜平直”,也都“隨意所適”,但他本人在藝術上始終未能像其父親宋徽宗一樣“別開生面”。宋代趙孟堅評論宋高宗的書法“未嘗不圓熟,要之于間架墻壁處不著工夫”。其實,趙構在功夫處著力頗多,但終究不能在“規矩”與“姿媚”中尋找到平衡點,最終未能完全達到“晉人風韻”,缺少“唐人法度”,落得“圓熟”之評。

丁少帥,紹興文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書畫編輯。

猜你喜歡
趙構宋高宗孝經
《孝經叢書》與《孝經總類》異同考
——從明代朱鴻《孝經》類編著來看
《孝經鄭注》輯本三種平議
宋高宗:面子比國法重要
誰是帝王之才
好名得官
誰是帝王之才
蒙古文《孝經》及其詞語釋義研究
好名得官
少年趙構亦英雄
《孝 經 緯》述 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