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馬關:蜀漢興亡的見證者

2024-04-20 15:51馬恒健
中華瑰寶 2024年4期
關鍵詞:益州蜀漢金牛

『南臨益州開千里沃野,北望秦嶺鎖八百連云』的白馬關,不僅是著名的古戰場,也是漢靖侯龐統祠墓的所在地。

北起漢中、南達成都的金牛古道,被山帶河,綿亙千里。秦漢以來,它見證了秦滅巴蜀、諸葛亮六出祁山、唐玄宗入蜀避難、宋太祖平定后蜀、蒙哥汗攻南宋等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由此便有“蜀中有事,千里金牛皆戰場”之說。

是戰場,便有烈士埋骨青山。沿金牛古道由北向南,依次坐落著諸葛亮、馬超、姜維、費祎、蔣琬、諸葛瞻、龐統等蜀漢名臣良將的墓祠。他們生前為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后依舊聲名不衰,墓祠經歷代的保護、修葺,成為當地的旅游亮點。

益州小咽喉

在古代,伐蜀大軍由陜甘方向南下,穿過葭萌關、劍門關、涪城關之后,向西南方向便可看到一馬平川,四川盆地就在眼前,成都平原也遙遙在望。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鹿頭山上的白馬關,橫亙在成都平原北緣,扼住金牛古道,成為踏入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清代詩人李調元曾以“江鎖雙龍合,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的詩句,形容此關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益州小咽喉的鹿頭山,留有當年慘烈戰事的血色印跡。戰死于山下的劉備軍師龐統的祠墓,便坐落在這里。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漢中軍閥張魯欲圖益州,益州牧劉璋問計于張松,張松別有用心地進勸劉璋請劉備助守益州。法正給劉備獻“明助劉璋,暗奪益州”之策,龐統向劉備進“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之言。于是,劉備親自率兵沿江入蜀,受劉璋之托駐守葭萌關,為以后奪取益州作準備。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認為奪取益州的時機已到,采納龐統所獻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中策,相繼攻占了劉璋控制的梓潼(今屬四川)、涪城(今屬四川)、綿竹(今四川德陽市代管縣)。建安十九年(214年),龐統隨劉備率軍將雒縣(治今四川廣漢市北)重重包圍。雒縣城是拱衛成都的堅固城池,只要將它攻克,劉璋政權的軍心勢必渙散,奪取成都便如囊中取物。

劉備對雒城展開強攻,這是他自荊州入蜀的第一場硬仗,雙方陣地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戰事進行到這種程度,哪一方稍有閃失、稍有畏縮,便功虧一簣。在這勝敗系于毫厘間之際,軍師龐統親自率領士兵攻城,不幸被飛矢射中胸口,墜馬而亡,時年三十六歲。

據小說《三國演義》描述,射殺龐統的是劉璋麾下的張任。劉備聽聞龐統死訊,萬分悲傷,將龐統厚葬于白馬關古驛道旁,并在龐統墓前建祠祭祀。

龐統埋骨處

白馬關前,殘存著近200米長的金牛古道。在鋪道的石板上留有深深的車轍,這是雞公車長年碾壓留下的痕跡。雞公車的車輪為木制,輪緣裹鐵皮,是蜀地主要的運輸工具。至少從漢代開始,這種單輪的手推車便運行在崎嶇的金牛古道上。

龐統祠墓坐落在白馬關最高處,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F存的祠墓,是在蜀漢皇帝劉備始建的基礎上,于清康熙年間重建。它的主體結構分為門廳、二師殿、棲鳳殿和墓園四大部分。

龐統祠的門廳,有正八字儀墻、懸山式屋面、三道半圓石拱門,匾額上書“漢靖侯龐統祠”。整座建筑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頗似將軍府邸。

走過門廳,院中有兩株千年古柏,一株樹冠如龍,一株樹冠似鳳,分別象征“伏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后人因其形,賦之以“龍鳳二師柏”的雅稱。

大院正前方是祭祀龐統和諸葛亮的二師殿?!皩ぴL當年龍鳳姿,兩公伯仲合同祠”,這也是全國唯一將“伏龍”“鳳雛”兩人同殿共祀的地方。二人生前共同輔佐劉備,死后同殿奉祀。龐統英年早逝,諸葛亮一生進取,千古成雙,共伴夕陽。

過二師殿,便是祭祀龐統的專殿,名為棲鳳殿。殿中供奉的龐統坐像,再現了軍師多謀善斷的睿智風范。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龐統“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因此龐統祠的龐統形象據此而建,稱不得瀟灑倜儻,但透著智慧之氣韻。

“造物忌多才,龍鳳豈容歸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是清代才子顧復初為棲鳳殿撰寫的對聯。下聯對龐統給予了高度評價,頗有對一人存亡而關乎歷史走向的慨嘆。

龐統墓園在棲鳳殿后面,古柏森森。其墓體為石箍圓柱狀,墓頂為石雕鏤空寶頂,下壓八角鳳尾,頗似巨大的將軍頭盔。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川巡撫能泰重立墓碑,上書“漢靖侯龐士元之墓”。墓前兩側,根據“劉龐易馬、龐統盡忠”的故事,分別建有“的盧”馬亭和“胭脂”馬亭?!暗谋R”是傳說中劉備的坐騎,辛棄疾曾作詞贊“馬作的盧飛快”,劉備曾騎著它躍過寬數丈的檀溪而逃脫。龐統死后,劉備換給他的的盧馬也不知下落。

千年以來,眾多游客到龐統祠墓懷古尋蹤,祭祀先賢。杜甫肅立墓前,觸景生情,寫下“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的詩句;陸游跪揖祠前,吟誦“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龐統以其“忠魂千秋”為后世所紀念,此地也成為人們懷古感懷的所在。

悲壯蜀漢事

白馬關緊鄰成綿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筆者曾幾次拜謁龐統祠墓。令人詫異的是,有一次在白馬關周邊游覽,竟然看到一座龐統血墳,目測高約3米,直徑5米左右。據當地人講,墓周圍原有12株古柏,后相繼枯亡。

血墳旁邊的古道邊有石碑兩通:一通是地名碑,上書“落鳳坡”三字;另一通是清同治年間的說明碑,上書“漢靖侯龐鳳雛先生盡忠處”和敘文。敘文有一段文字可識:“此地古之落鳳坡也。山上有一土堆,父老相傳為漢龐靖侯難權瘞所?!?/p>

當地人相信,此坡正是當年龐統中箭身亡之地。關于血墳的來由,有人說此地埋葬著龐統中箭后被鮮血浸透的戰袍,有人說此地埋葬著龐統倒下之處被鮮血染紅的泥土。

實際情況很可能是,雒城之戰結束,劉備打掃戰場找到龐統尸體,因戰事緊迫且立足未穩,只能將其臨時安葬。占領成都、平定西川后,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謚號“靖侯”,這才正式為龐統擇地修墓建祠,春秋祭祀。而人們所稱的血墳,或許是臨時安葬龐統之處。

當筆者游覽時,在距血墳不遠處,有一面容滄桑的黑衣老人席地而坐,一邊拍打懷抱的竹琴,一邊用沙啞的嗓音吟唱。龐統的故事,在他那凄婉的旋律和蒼涼的唱詞中,徐徐鋪展開來……

白馬關還有一處歷史遺跡,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魏軍鄧艾奮戰盡忠的點將臺。白馬關在漢代稱綿竹關,唐、宋易名鹿頭關。蜀炎興元年(263年),魏將鄧艾伐蜀,諸葛瞻率御林軍前往涪城堵截,兵敗后退守綿竹關。在點將臺上,諸葛瞻慷慨悲壯地點校三軍,發出與蜀漢共存亡的誓言。隨后委任其長子諸葛尚為先鋒,率軍與鄧艾血戰。無奈蜀漢大勢已去,諸葛瞻父子及全軍將士以身殉國。綿竹關失守,后主劉禪降曹,蜀漢至此而亡。

白馬雄關,見證了蜀漢在腥風血雨中崛起,又目睹了蜀漢在悲壯慘烈中消亡。多少興衰事,皆如云煙來去。如今白馬關所在的山巒,古道儼然,果樹蔓延,溝壑縱橫,山泉潺潺,是懷古攬勝的好去處。

馬恒健,人文地理作家。

猜你喜歡
益州蜀漢金牛
作文小學高年級(2022年9期)2022-10-17
魏晉南北朝時期益州財富的非正常東流
益州七友瀞園展——“益州”與“逸品”
金牛和他的小算盤
金牛計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學生天地(2017年20期)2017-11-07
蜀漢“大赦”初探
“唐昌”草市與金馬碧雞之我見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