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4-04-20 10:08王雙呂靜韋
求知 2024年4期
關鍵詞: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

王雙 呂靜韋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津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推進已經十年,目前已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兩翼”建設中,京津冀三地有力推進錯位承接,產業協同創新不斷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規模,教育、醫療合作持續深入,生態協同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要素分布不均衡、城市群結構有待優化、空間縱深聯通不夠、基本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水平需要提高等突出問題。未來,京津冀要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需聚焦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協作聯動和共建共享、釋放協同創新效應、打造區域一體化營商環境、推進數字化協同治理等方面,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聯動性。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創新要素分布不均衡,對產業鏈創新鏈的支撐力不足。一是創新要素的分布不均衡導致區域創新資源難以實現協同共享。2022年,北京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量分別較天津和河北高出51.3萬人和48.1萬人,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分別較天津和河北高出13.1萬項和8.74萬項。在北京對創新要素的強烈吸引下,創新要素資源優勢不平衡的現象進一步凸顯,創新鏈、人才鏈對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支撐力度被相對弱化。二是區域創新產出與產業發展梯度差距較大。受產業基礎條件制約,京津冀三地的優勢產業難以形成集群發展態勢,在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鏈供應鏈空間布局和鏈條對接方面效果欠佳,難以形成韌性強、穩定性好的產業鏈供應鏈。

2.空間結構不夠優化,尚未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一是尚未適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的更高要求。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方向正在由單純的區域橫向經濟聯合和要素共享,轉向深層次的經濟協作和社會共建。長三角地區已進入區域一體化發展階段,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將聚焦在城市群內部的深度聯通、公共服務資源的優化共享、中心城市極化效應向溢出效應轉變等方面。二是城市群結構有待優化。長三角城市群形成了總群帶動子群的發展效應,構建起以上海為核心,以南京、杭州為二級中心城市,以蘇州、無錫、常州等為三級輻射范疇的聯動發展格局。但京津冀城市群在規模和結構上與長三角城市群仍存在較大差距,核心城市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低等級城鎮數量過多,而大中城市偏少,整體城市體系布局不合理,并未形成有序的城市梯度及三級城市群體系。

3.基礎設施建設協同性不足,導致空間聯通廣度與深度不夠。從交通網絡的通達性看,一些城市還未實現快速通達的交通網絡,京津冀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時通勤圈、市域內1小時快速交通服務還未實現全覆蓋。從新基建發展程度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差距較大,跨城市、跨網絡、跨平臺的協同合作難度較大,如依靠網絡實現的一碼通行、無縫換乘、預約出行等智能化應用普及程度不高,能夠體現高品質生活方式的區域協同數字場景也不多。

4.民生保障水平仍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待深入推進。一是公共服務現代化進程不均衡。相對京津,河北地域廣且人口較多,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僅為1.25萬元,較北京、天津分別低2.17萬元和0.75萬元,公共服務供給分散、成本較高,公共服務投入不足。二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存在差距。京津冀區域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標準不統一,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有待向農村地區拓展,農村地區養老服務需要向縣域看齊。三是長期目標與短期重點任務的完成情況不匹配?!丁笆濉蓖七M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提出,要“提高區域服務均等化水平……著力推進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但目前京津冀還未完全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普惠共享,優質公共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有提升空間。

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對策

1.優化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優勢疊加的制度優勢。一是建立區域戰略統籌機制。建立和完善統籌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關系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機制,制定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的頂層設計方案,協調京津冀三省市和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的空間關系,強化縣域空間載體功能,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為主要載體、中小城市與鄉村協同發展的空間布局,推動京津冀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有序銜接和融合共進。二是建立規劃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從戰略部署、規劃方案、政策法規等方面優化協調機制和動態保障機制,構建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的動態聯動調整機制和創新公共服務、城鎮體系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機制。三是健全合作機制體制。優化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生產力和經濟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世界級港口群和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模式,拓展現代物流產業鏈,構建京津冀錯位發展、差異互補、優勢遞增的區域一體化格局。四是完善利益共享機制。進一步明確利益共享的標準和尺度,優化區域內的效率和公平,協調區域內的短期和長期利益,促進區域協調財政、區域協調稅收、區域協調社保等制度一體化,健全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及時的信息披露和溝通機制、科學的評價和改進機制。

2.深化重點產業領域協作,構建優勢互補的數字化發展格局。一是鞏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的產業聯動發展模式。依托世界智能大會等會展平臺,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等領域的協作,形成互利共贏、富有韌性的全球數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二是打造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數字產業體系。以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智能科技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制造經濟與服務經濟、勞動技能與數字技術等創新融合,構筑數字化發展新優勢。三是增強產業鏈條的數字韌性。以重塑數字供應鏈為核心,構建數字供應鏈生態體系,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中小企業提供融通創新平臺和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平臺,不斷提升數據要素附加值和數字競爭力。

3.加強基礎設施協同,夯實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基礎。一是打造交通運輸共同體。持續推進“空鐵聯運”“四網融合”,深入推進法規制度協同、執法標準統一、監管信息互認,為推動京津冀物質資源和人才要素互補互濟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二是實施信息通信共同體計劃。結合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依托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通過共同研究、共享資源、協作項目等合作方式,在政務數據、公共安全、社會信用等方面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的共享和流轉,推動京津冀區域內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促進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雙向提升。

4.釋放創新協同功效,增強“四鏈”區域融合度。一是發揮創新平臺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三地共建京津冀中試基地,打造一批國家級和區域級的重大創新平臺,形成科創聯動機制,開展“卡脖子”技術的原始創新聯合攻關,促進創新鏈加速賦能產業鏈。二是強化政策創新引導功能。積極推動三地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創新協作,為區域內的科技企業提供資金、人才支持和法律保障,在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獎勵等方面消除政策差異和壁壘,推進京津冀創新政策體系協同,促進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實現區域內的科技人才、科技資金、科技信息等要素共享和互聯互通。三是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生態。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實施科技創新品牌培育工程,強化重點產業領域的科技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多元主體參與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探索“事業單位+公司制”、理事會制、會員制等,釋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疊加效能。

5.打造區域一體化營商環境,探索建立區域統一大市場。一是創新要素融通共享的營商環境。發揮政府在體制機制保障、功能平臺共建、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構建資金和人才、數據要素的融通共享機制,自上而下破除制約要素流動的藩籬。二是探索區域市場一體化機制。樹立大市場觀念,建立區域性市場利益共享和反哺機制,實現市場規則、市場監管、市場準入等方面的統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區域性支點。三是形成多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一體化機制。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完善外商投資一體化配套制度,營造市場統一開放、規則標準互認的市場環境。以友好城市建設為抓手,探索城市合作聯盟,推進友城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打造京津冀多城市節點對外開放窗口,提升區域協同開放的全方位融合度。

6.推進數字化協同治理,建設數字化公共服務新高地。一是完善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機制。構建統一的數據中心和數據要素對接服務平臺,建立“互聯網+區域監管”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社會保障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一體化管理,推進公共服務數據在政府部門間共享開放。二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數字化流轉銜接。深化教育、醫療領域的數字化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領域的數字化創新,促進就業創業領域的數字化發展,建立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財政事權保障機制,從合作共建和資質互認等角度提升政策的協同性和數字化水平。三是構建算法向善、貫通一體的京津冀協同治理新體系。以服務事項標準化為基礎,推動算法向善體系的形成,推進電腦端、大廳端、移動端、自助端的“四端”聯動,打造泛在可及、渠道多元的區域化政務服務發布平臺,實現京津冀區域內各類場景化應用“一端”集成、“網購式”辦事,有效提升京津冀協同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世界級城市群視閾下京津冀創新要素優化配置機制與路徑研究”(19BJY06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雙系2023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修班學員,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呂靜韋系天津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 健

猜你喜歡
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