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需而生:我國廣播電視教育的開端(1954—1966)

2024-04-20 05:55劉書峰王一迪
教育傳媒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收音訓練班廣播電視

劉書峰 王一迪

【內容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急需大量專業人才。中央廣播事業局和各地方廣播事業局采取成立培訓班、建立專門學校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技術、播音、收音、編輯、新聞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員。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是我國廣播電視教育培訓的開端。我國廣播電視教育從技術培訓開始,擴充至播音、外語、新聞等各方面,這與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重裝備、重技術的特點息息相關,也與國家政治經濟形勢和黨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為當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教育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視教育;北京廣播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播事業迅速發展,并于1958年開辦了電視事業。雖然“中國的廣播電視人才培養萌芽于20年代末期”①,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播事業隨著事業的迅速發展急需大量專業人才。面對人才短缺的情況,中央及各地各臺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性質的教育與培訓。1954年,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的創辦是我國廣播電視教育的開端。趙玉明、王云鵬和龍耘、胡智鋒和劉俊、王文利、殷琦等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對中國廣播電視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研究,對中國廣播電視教育的分期、特點、經驗等進行了分析。其中對我國早期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的敘述和闡釋,基本圍繞北京廣播學院前身,即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及北京廣播??茖W校展開,對全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背景,尤其是各地方廣播電視局臺所進行的培訓著墨不多。實際上,廣播電視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體現了一個時期內全國政治形勢、經濟發達程度、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社會教育文化水平等。本研究從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狀況入手,對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的教育與培訓情況進行總體分析,探討1954—1966年我國廣播電視教育的特點與經驗。

一、我國廣播電視教育發展的脈絡與版圖

(一)發展脈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廣播系統根據工作需要,積極開辦廣播電視教育和培訓,培養技術、傳輸、錄音、錄像、燈光、音響、美工、化妝、服裝、制片、編輯、播音等廣播電視業務所涉及的各方面所需的專業人才。1954年,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廣播電視教育事業拉開序幕。在這一訓練班的基礎上,中央廣播事業局于1958年創辦北京廣播??茖W校。1959年9月,北京廣播??茖W校擴建為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廣播學院及其前身是這一時期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的代表,培養了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所急需的大批人才,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1.應時而建:收音員培訓與中等專業技術性質的培訓班

收音員培訓。1950年3月至4月,全國新聞工作會議強調,廣播應不斷加強與聽眾的聯系,并在全國建立廣播收音網。會后,新聞總署發布《關于建立廣播收音網的決定》指出:“無線電廣播事業是群眾性宣傳教育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在我國目前交通不便、文盲眾多、報紙不足的條件下,如果善于利用無線電廣播,則將發揮極大的作用?!雹谕瑫r,“規定全國各縣市的人民政府、每個部隊的政治機關,都應設置收音員;全國各機關、團體、工廠、學校也酌量設置收音員”③。收音員是收聽活動的組織者,他們“要組織群眾和干部收聽,結合當地當時的工作進行宣傳活動”。④收音員在正式上崗前會參加培訓班,學習內容主要分為政治思想、收音業務和廣播技術三部分。隸屬華東人民廣播電臺的泰安師范、信托貨棧兩機關的收音員說:“我們不但要在政治上提高,而且也要在技術上提高,否則就不能擔任和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雹菔找魡T由當地廣播電臺領導,但不列入廣播電視系統編制。

培訓班建立。1952年12月1日至11日,第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1953年的任務,并明確把“訓練基本建設骨干”“培養編播干部”作為中央廣播事業局的任務之一。1954年3月,為落實中央精神,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建立,這標志著我國廣電系統自己創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開始。作為培養廣播技術維護人員的中專性質訓練班,該訓練班先后共辦了六期,招收學員922人。這些學生畢業后被分配到全國各廣播電臺第一線工作,并迅速成為各臺的業務骨干,改善了廣播事業發展中中等技術人員匱乏的局面。

2.規格提高:嘗試培養高等專業人才

全國院系調整。1952年,為適應計劃經濟建設和工業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院系調整,廣播電視教育的重點轉向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增強師資力量,建立專業性質的院校并完善高等工科學校專業體系,同時擴大招生規模。⑥由于全國廣播事業發展迅速,只培養中級廣播技術人員已不能滿足廣播事業的發展需求。

建立??茖W校。195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在聽取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梅益關于廣播事業發展計劃的匯報時,提議創辦培養廣播干部的高等學校。劉少奇說:“你們為什么不辦大學?搞一個大學好。應該有一個大學來訓練廣播干部?!雹咄?月,第四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確定:要籌辦培養編輯、記者、播音員的專門學校。劉少奇的指示與此次會議的精神,對創辦北京廣播??茖W校及后來創辦北京廣播學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958年9月,中央廣播事業局在前述訓練班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廣播??茖W校。作為中央廣播事業局直屬的第一所高等??茖W校,該學校設立兩年制教學制度,招收高中畢業生,設置了發送技術、電視技術、傳音技術三個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大專水平的廣播電視技術人才。

3.全面升級:培養廣播電視人才的“搖籃”

北京廣播學院成立。北京廣播??茖W校成立不久,在中央廣播事業局黨組征求中央臺和地方臺領導對學校意見時,各級領導普遍反映學校只培養技術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廣播事業建設和發展的要求。國家急需培養編輯、記者、播音員和對外宣傳的外語人才,建立大學性質的多系、多學科的學校迫在眉睫。1959年9月7日,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廣播電視高等教育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北京廣播學院設置的無線電系、新聞系、外語系三個系,成為之后學院發展的基礎。

發展受到挫折。北京廣播學院1959年開始招生,在“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的大背景下,學院所設專業和招生人數經常發生變化。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八屆九中全會,制定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1年6月20日,在中央有關調整高等院校的政策指導下,中央廣播事業局將北京廣播學院列入“調查裁撤”的范圍,并要求北京廣播學院停止招生。北京廣播學院的發展受到嚴重挫折。

批準恢復招生。1963年5月27日,國務院批準北京廣播學院繼續招生。在恢復招生之后,1963年學院招收新聞、藝術等文科生79人。此后,北京廣播學院擴大辦學規模,增設了一批亞洲國家語言專業。北京廣播學院除了作為培養廣播電視人才的基地,也承擔了為國家輸送外語人才特別是非通用語種外語人才的任務。這一時期北京廣播學院的畢業生,多數成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領導骨干和業務主力,為廣播電視事業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二)空間版圖

隨著全國各級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各地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根據廣播電視業務實際工作的需要各自發展。華北地區的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地區的吉林省、黑龍江省,華東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中南地區的湖南省,西南地區的四川省、貴州省,以及西北地區的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都建立了當地廣播電視訓練班或學校。

1.華北地區

山西廣播電視學校由山西廣播學校發展而來,建校于1959年7月,于1962年因困難時期而停止招生辦學。該校是培養廣播電視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技術學校,開設無線電技術、有線廣播技術、電機制造技術和新聞采編等4個專業。⑧

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創建于1960年,當時校名為內蒙古廣播學校,招收學生均為無線電專業,于1962年停辦。⑨

2.東北地區

截至1957年,吉林省舉辦多場收音員訓練班,講授無線電基礎知識、收音機的使用方法,訓練班成員學習收音工作業務,以及無線電收音機、擴大機操作維護方法。為適應全省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吉林省廣播事業管理局于1960年9月成立吉林省廣播電視學校,培養中等技術人才。⑩

1947年,承德新華廣播電臺搬到齊齊哈爾,與西滿新華廣播電臺合并在一起時,為了培訓干部,承德新華廣播電臺臺長董林自編教材,親自講課,開辦了有20多名青年參加的廣播技術訓練班……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1951年舉辦了廣播站技術員訓練班,1954年舉辦了函授訓練班,參加學習的有中小城鎮廣播站、工礦、森工及企業、機關的廣播技術員。1958年7月21日,黑龍江省廣播事業管理局在哈爾濱市舉辦松、黑兩省合并后第1期全省廣播干部訓練班。

3.華東地區

為滿足上海廣播電視事業的迫切需求和提升對業務干部的技術要求,1960年9月15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創建四年制的上海廣播??茖W校,學校開設廣播專業、電視專業、發送專業。為使學員增加知識面,畢業后能適應各專業需要,采取以廣播、電視專業為主,兼顧發送專業來安排教學大綱。部分廣播電視系統技術人員構成學校教師隊伍,其中包括6名專職教師、5名兼職教師和一名專職辦學干部。他們既是技術業務上的主要骨干力量,又都受過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得以保證。1962年,在國家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教育系統將上海廣播??茖W校納入調整學校,學校暫停招生。1964年,40名學員畢業后,該校停止辦學。其中,27名畢業生分配至上海電臺、上海電視臺,他們成為了所屬部門的技術骨干。

江蘇省廣播電視系統的教育培訓工作按省、地市、縣三級分別進行。省級培訓由江蘇省廣播電視干部訓練班承擔,負責培訓地市縣廣播電視局臺的骨干。該訓練班正式成立于1956年5月,當時稱江蘇省廣播干部訓練班,由江蘇人民廣播電臺(局臺合一)廣播網部領導,從1955年到1966年,共辦班21期,培訓全省廣播系統業務骨干1351人。

1960年春,安徽省在省電臺廣播服務部和無線電廠的基礎上建立安徽省中級廣播學校,校內分編播和廣播技術兩個課目。1962年,因國家經濟困難,安徽省中級廣播學校停止辦學,在校學生或轉學或參軍或回原籍參加農業生產。

20世紀50年代,福建人民廣播電臺先分期分批辦班培訓全省各地收音員,然后由結業學員隨帶收音機返回各地建立收音站。并于1955年4月進行多種形式的廣播站技術干部培訓工作,該培訓班堅持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以實踐為主的辦學制度。

江西省廣播局于1959年在南昌舉辦全省機務干部培訓班,歷時三個半月,系統地學習有關電的基本原理,收音機、擴大器的基本構造、收擴特點,以及維護、修理、線路傳輸等方面知識。1962年,省廣播局在南昌市舉辦全省廣播編播干部訓練班。來自各地廣播站的在職編播等參加訓練,江西人民廣播電臺派有經驗的老編播人員,系統地講授新聞廣播理論、編播業務、討論優秀節目、稿件和播音作品。

山東省廣播學校創辦于1960年8月,當年招生 80名,1961年8月停辦。1961—1981年底,以干部培訓班的形式,先后舉辦了編采、播音、技術、行政管理等各種短期培訓班11期,培訓人員701名。

4.中南地區

1958年9月15日,湖南省廣播事業局創辦的湖南廣播技術學校正式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廣播電視中專學校。

5.西南地區

四川人民廣播電視臺集中組織各類短期培訓班,并將新手送至西南人民廣播電視臺求學于老編輯、老技術員。

貴州人民廣播電臺于1955年舉辦培訓班,負責培訓各地縣收音站、廣播站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在職人員。1958年7月,貴州人民廣播電臺申請建立貴州省廣播學校,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批復“廣播學??蓵翰晦k”。1965年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人民廣播事業的題詞在《人民日報》發表,推動了廣播事業向前發展。貴州廣播事業局再次請示省委設立廣播學校。1966年5月,中共貴州省委下達文件,批復開辦貴州省半工半讀廣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學生由國家統一招生分配。

6.西北地區

1950—1957年,甘肅人民廣播電視臺舉辦多期廣播站、收音站培訓班。1958年11月,成立了甘肅省廣播學校,為全省廣播事業培養中等技術人才。

青海省人民廣播電臺舉辦各類培訓班,教授收音技術、新聞編采、播音基礎與技巧、廣播技術等。

新疆人民廣播電臺從1950年開始舉辦收音員訓練班,1960—1965年,新疆廣播事業管理局(臺)繼續在烏魯木齊、伊寧、瑪納斯等地舉辦廣播技術訓練班,為發展農村有線廣播培訓了大批少數民族業務技術人員和干部。1960年8月,新疆廣播事業管理局經自治區黨委批準,成立新疆廣播學校,為全日制中專,學制三年,開設新聞和無線電技術兩個班;1961年初根據中央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廣播學校停辦。

二、內容源于實踐

(一)從技術培訓和基本建設開始:“訓練基本建設骨干”

相對于報紙而言,廣播電視是基于技術創新和基礎建設而出現的新媒體。廣播電視事業重裝備,是在大量廣播電視設施建設和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廣播電視首先是基于無線電波或有線電纜的發射、傳輸、接收等過程,必須有相當的技術人員維持各種設施的正常運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廣播教育與培訓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總體上通過兩個渠道展開。

1.三方面內容

在1952年12月舉辦的第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上,梅益在講話中指出應“大力培養干部”,具體到1953年的四項任務,第一項中就提到“訓練基本建設骨干”。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基本建設”不僅僅是狹義的日常廣播技術事務,也包括“設計、土建、天線、裝機、供電等部分完整的基本建設”。無線電廣播技術和基礎建設是廣播事業初期發展中人才培訓最需要的兩個方面。

1950年4月發布《關于建立廣播收音網的決定》和1951年9月發布《關于在全國工廠礦山企業中建立廣播收音網的決定》之后,收聽工作在全國各地普遍推行,收音員既要組織收聽、抄收廣播,又要辦黑板報、油印報,收音設備還要自己修理。各地廣播電臺組織的針對收音員的培訓,是全國各地廣播事業培訓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廣播教育與培訓的三方面內容,包括專門的無線電廣播技術、廣播事業各項基本建設和針對廣播電視行業編制外的收音員培訓。

2.兩種渠道

以上三方面內容主要是通過中央廣播事業局主導的培訓和地方廣播局臺的培訓這兩個渠道分別展開的。其中,直至1959年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成立前,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及北京廣播??茖W校都以培養專門的無線電廣播技術人員為主,首先保證這個行業能夠正常運轉起來。而全國各地方廣播局臺舉辦的培訓,則從培養為廣播收音網服務的收音員、技術員開始,發展為開辦培養廣播技術干部的中專性質的培訓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廣播收音網、機房大樓等廣播媒介基礎設施的分步建設,決定了廣播電視這個行業與其他媒體最本質的不同,也決定了廣播電視教育最初的面貌。

(二)擴充至播音、外語與新聞:“培養編播干部”

1952年12月第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上確定的1953年四項任務中,有兩項與培養干部有關,除了“訓練基本建設骨干”之外,第二項就提到要“培養編播干部”。目的是提高節目質量,使廣播能更好地聯系實際、聯系群眾。廣播事業所需要培訓的“編播干部”具有廣播事業的獨特性,包括播音員、對外廣播的小語種人才和掌握廣播技術的新聞人才培養。

1.播音人才培養

從培養“編播干部”的角度看,最早需要培訓的“編播干部”是播音員。播音員需要普通話標準、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語言知識、政治素質過硬,全國各臺都缺少這樣的專業人才。據畢業生畢德頤回憶,1955年末,為解決各省電臺尤其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特別是男播音員)短缺的問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通過口播考試選取了18名北京市的高三學生,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播音員短訓班。1957年,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招考了83人參加的播音員訓練班。1959年北京廣播學院成立后,也曾舉辦播音短訓班,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地方人民廣播電臺培訓播音員。1961年,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設立播音教研室。1963年,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招收三年制學制的播音專業學生,標志著我國培養播音人才的正規院校的成立。

2.小語種人才培養

195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立了以“北京廣播電臺RADIO BEIJING”為呼號的國際廣播編輯部,對外進行英語、日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越南語、緬甸語多語種廣播。為了適應對外廣播宣傳工作,當時廣播事業急需專門的外語人才,尤其是面向亞非拉國家廣播的小語種人才。1958年11月22日,北京廣播??茖W校設立波斯語班,有8名學生入班學習。成立北京廣播學院后,該班成為學院的第一個外語班。1959年,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增添了西班牙語、泰米爾語、土耳其語等本科專業。

1961年6月,北京廣播學院受中央關于調整高等院校的政策影響,被要求停止招生,其發展進程也受到停滯。1963年5月22日,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向國務院請示報告,要求恢復北京廣播學院設置外語專業和中文專修科,主要是為對外廣播培養外語干部和播音人才。培養小語種對外廣播人才成為北京廣播學院恢復發展的關鍵要素。至1966年,作為培養外語人才的重點院校,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下設23個外語專業。

3.新聞人才培養

在1959年4月2日教育部計財計(16)第183號文件同意成立北京廣播學院的批文中,北京廣播學院的專業設置仍以廣播電視技術為主,并沒有設置新聞專業。中央廣播事業局在隨后報教育部的《關于建立北京廣播學院的補充報告》中,則正式提出要建立外語系、無線電系和新聞系。1959年9月7日,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成立,新聞系系主任由左熒副院長兼任,副主任為康蔭、楊林。北京廣播學院開設的新聞專業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廣播電視技術,同時要求學習廣播電視技術的也一定要懂得新聞。因此,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開設廣播技術常識課,無線電系開設廣播業務常識課,文理結合,兼收并蓄。這種培養方式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重技術性、實操性,注重與科技的最新發展相適應,與以報紙為核心的新聞教育的“采寫編評”相比有更多的內涵,既有工科類的廣播電視技術、傳輸,也有文科類的新聞、外語、播音藝術等。

三、特點與經驗

(一)重實際,深扎根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各學校注重加強與業務部門聯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1954 年《北京日報》刊文指出:“各院校與有關生產部門逐漸建立了廣泛的聯系。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石油學院、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等許多學校都和有關業務部門簽訂了聯系合同?!边@種聯系有利于學校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為學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也幫助生產部門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這一時期的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是從需求中來的,無論是“訓練基本建設骨干”,還是“培養編播干部”,其教學內容也特別注重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操性,教學的內容首先是滿足廣播電視系統發展的需求。北京廣播學院興辦之初,副院長左熒就明確提出:“廣播學院的新聞系不是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的新聞系,廣播學院的外語系和無線電系也不同于外語學院和郵電學院,它要具有廣播電視的特點,要探討廣播電視的規律和性質,一切教學要為廣播事業服務?!睘樘岣邔W生技術水平,培養廣播電視全能人才,北京廣播學院對學生提出“三過硬”的要求:采編專業學生需做到“筆頭過硬”,播音、外語專業學生需做到“口頭過硬”,攝影專業學生需做到“機頭(攝像機鏡頭)過硬”。除了掌握專業技能之外,學生入學后還需要進行實踐鍛煉,通過參觀、觀摩、勞動、實習等接觸實際社會、提高綜合素質。各年級學生多次進行勞動鍛煉,既建設了教學試驗基地,又使學生獲得了生產實踐知識,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二)內容廣,形式活

北京廣播學院創建之初,學院策劃了“三個系列講座”,即“形勢任務講座”“政策講座”和“社會知識講座”。講座內容涉及內政、外交、文化、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科學知識等方面。這一系列講座活動,在建院之初的五六年中,對充實學院的師資力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59-1965年,這三個系列講座被作為固定的課程安排下來,每周一到兩次。學院邀請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和社會知名專家學者擔任主講,如統戰部副部長許滌新講《關于總路線的報告》、外交部副部長耿飚講《亞洲問題和我國對亞洲政策》、教育部副部長葉圣陶講《內蒙古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講《如何讀書積累知識》,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管大同講《國內經濟形勢和市場問題》、外交部禮賓司專員韓敘講《關于禮貌與外交禮節》、中央電臺楊兆麟講《老撾問題日內瓦會議情況介紹》等,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梅益、北京廣播學院院長周新武多次就國內外形勢做專題報告。與此相配合的,青年教師們及時搜集相關主題的背景知識,編印成冊,分發到學生手中作為參考資料,在每次講座之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輔導和講評。學生學習了許多書本上找不到的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擴大了眼界和知識領域。

(三)聽黨話,跟黨走

廣播電視人才培訓與教育首先來源于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也受到國家教育政策調整的極大影響。1950年6月,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在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指出:“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密切地配合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建設的需要,而首先要為經濟建設服務?!?952年,華北、東北、華東地區都開展了以加強工科和單科性院校的大規模院系調整。北京海淀學院路上的“八大學院”正式成立,總體上促進了理工科的快速發展。北京廣播學院的前身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在聽取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梅益關于廣播事業發展計劃的匯報時提議創辦的。1959年,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成立,而在此之前,全國高等院校已從1957年的200多所增加到1000多所。隨著“國民經濟三年困難”時期的來臨,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八屆九中全會制定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全國的廣播電臺縮減為不足100座,比之前減少了三分之一。北京廣播學院也隨之精簡機構。1961年6月20日,北京廣播學院在中央關于調整高等院校的政策指引下被迫暫停辦學招生,被列入“調查裁撤”范圍。然而兩年后,隨著1963年國民經濟的明顯好轉、中國大力發展與亞非拉國家關系和對外廣播的需要,北京廣播學院因培養小語種學生及普通話播音員而得以恢復招生。1965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杭州會議上發表《改造學校教育讓學生接觸社會實際》的講話,批評了教育制度,提出大學應當改造的問題。北京廣播學院成立后,始終堅持服務于廣播電視事業,重視勞動,重視實際動手教育。

四、結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百廢待興,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白手起家,教材教具從無到有,艱苦創業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全國的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磨礪出了廣播電視隊伍艱苦奮斗、白手起家、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才干。這一時期的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始終重視對學生和學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20世紀50年代“大躍進”時期,全國都在強調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廣播電視教育也通過下鄉勞動等多種方式開展鍛煉,盡可能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回顧廣播電視教育與培訓的歷史,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當前廣播電視專業教育總體收縮的態勢。進入新時期的廣播電視事業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為內涵和特色,傳統的廣播電視教育與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的最新發展實踐并不匹配。當前,新的以視聽、設計、智能、融合為特色的廣播電視相關交叉融合專業正在悄然發展起來,這與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面向未來的廣播電視教育應繼續秉持重實際、深扎根的觀念,堅持內容多、形式活的理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才能真正滿足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事業發展的最新需求,真正引領當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①趙玉明:《中國大陸廣播電視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3年第6期。

②《各級領導機關應當有效地利用無線電廣播》,《人民日報》1950年6月6日。

③趙玉明:《中國廣播電視文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頁。

④周新武:《華東人民之聲——華東新華廣播電臺 華東人民廣播電臺史實》,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版,第517頁。

⑤《舉辦兼職收音員訓練班經驗摘錄》,《收音業務》1951年第1期。

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8頁。

⑦張振華:《中國廣播電視概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頁。

⑧《山西通志·新聞出版志·廣播電視篇》,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532頁。

⑨《內蒙古自治區志·廣播電視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7頁。

⑩《吉林省志·新聞事業志·廣播電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頁。

《黑龍江省志·廣播電視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7-338頁。

《上海廣播電視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650頁。

《江蘇省志·廣播電視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01頁。

《安徽省志·廣播電視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239頁。

《福建省志·廣播電視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頁。

《江西省志·廣播電視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頁。

《山東省志·廣播電視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頁。

《湖南省志·廣播電視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9頁。

《四川省志·廣播電視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年版,第377頁。

《貴州省志·廣播電視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5頁。

《甘肅省蘭州市志·廣播電視志》,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781頁。

《青海省志·廣播電視志》,黃山書社1996年版,第282頁。

《新疆通志·廣播電視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頁。

王文艷:《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數據中的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教育傳媒研究》2018年第3期。

《首都各院校加強與業務部門聯系,提高教學質量,解決了生產上的一些問題》,《北京日報》1954 年7月8日。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92-493頁。

(作者劉書峰系中國傳媒大學編審,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研究員;王一迪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韓勇】

猜你喜歡
收音訓練班廣播電視
#拍攝視頻 你有多在意收音效果?#
# 拍攝視頻 你有多在意收音效果?#
實車收音效果測試與優化方法
比眼力
冠軍的秘密
靜音鉆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