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意象在柏林學派女性電影中的多維表達

2024-04-21 08:22何錫來許寧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女性形象

何錫來 許寧

【摘 要】柏林學派電影最早于2003年出現,影片從最初的不被人知,逐漸發展到現如今的深受國際電影節與專業影評人的高度認可。其影片善于記錄德國社會的發展狀況,人們心里層面上的種種困惑,在捕捉人物情緒方面表現突出。其中,水意象在多部女性電影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連接故事脈絡的橋梁,是體現人物心理的道具。視覺與聽覺方面的意象化呈現也為影片內涵的深刻表述貢獻力量,這與藝術電影慣用的作者表達的特點高度吻合。

【關鍵詞】柏林學派;水意象;女性形象;作者表達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029—03

在世界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傳說中,水占據著重要地位。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都在河流附近。水在當時人民的眼中是阻礙和災難的象征。與此相對的,在英國有湖中仙女指引亞瑟王拔出石中劍的故事,在印第安傳說中則有神命其助手潛入海洋帶回泥土創造了陸地的傳說。由此可見,水是一種“創生萬物”的意識。水和人類的原初意識在生命繁衍上有同工異曲之妙,因為這種“創生萬物”的原初意識深刻影響了人類種族的延續。

縱觀近二十年來的柏林學派電影,水元素在其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尤其在表現女性角色心理問題時,水意象的頻繁出現更是能夠揭示影片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意義,呈現出柏林學派電影的創作特點。

一、水“意”與女“象”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皆源于水”,巴什拉認為“水應是一種乳汁”。我國古代哲人也對水有著高度抽象的深刻總結,老子云:上善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與道。在古人眼里水似有德者,所以有“德水”的叫法。所謂“意象”兩字,較早的闡述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周易·系辭》中就有“取物觀象”“立象盡意”的記載?,F在“意象”的概念是袁行霈先生提出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像,或者是借助客觀物像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p>

2003年,克里斯托夫·霍奇豪斯勒帶著處女作《牛奶森林》參展戛納。該片并沒有為這名慕尼黑年輕人贏來什么獎項。不過還是吸引了許多歐洲影評人注意。德國發行公司使用“柏林學派”來推行這幾部影片。從那以后“柏林學派”這個詞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柏林學派電影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興盛于21世紀初,近幾年發展得不溫不火。通過研究發現,水意象在這些電影當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許多影片增添了審美情趣。

20世紀最后的十年,美國電影的程式依然是德國發行機構和制作公司評估電影的標準。為推銷這些爆米花喜劇,制作公司與發行機構駁斥帶有強烈作者意識的藝術電影。在此情況下,因其非商業性,柏林學派電影人的作品尤為引人注目。帶有作者意識的作品必然帶有作者表達。如安姬拉·夏娜萊克,其影片帶有相當強烈的學院派氣息,她也更偏愛于長鏡頭表現。其鏡頭下既有《馬賽》中表現法國街道的運動長鏡頭,也有《漫漫吾日》中展現演員交流的固定長鏡頭??梢哉f,夏娜萊克的作者表達就是在她善用的長鏡頭和現場收聲中來表現的。電影《我當時在家,但……》講述的是母親與兒子的故事,可縱觀全片母親卻與自己最關心的兒子沒有任何交流,反而是面對與自己沒什么關系的賣自行車老頭交流最多。母親毫不吝嗇自己的話語,而這種交流卻又是爭吵且敵對的。也許這種女性角色的塑造方式更能夠解釋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有趣翻譯:《我當時離家,但……》這充分說明了女主角作為母親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她呈現給觀眾的形象特殊而難解。

二、水之“多維”和“表達”

(一)源自古代德國文學的水

從文化上看,歐洲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在電影作品中,水也呈現出強烈的象征性。文章分析柏林學派電影中的水元素的象征表現手法,這不僅帶有一定典型性,也有利于推動文化自覺,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把握意境的營造,并提升電影的總體審美情趣。

德國北臨波羅的海,在德國前身的勃蘭登堡時期,柏林城是一片多水沼澤,文化上與水的聯系十分緊密。柏林學派與德國本身的文化密切相關,最終呈現出來的影片,水元素體現得十分密集。例如,柏林學派導演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大學期間主修日耳曼文學,他熟識歐洲以及德國文化,因此,他巧妙地把傳統神話故事融入到電影敘事當中。在電影《溫蒂妮》中,佩措爾德塑造了一位有著現代身份的古老女神形象。該片講述了水精靈溫蒂妮化身為人類生活在當下的柏林。

女性、水、愛情,這些已經并不新奇的元素在佩措爾德的電影鏡頭中產生了化學變化。天下醉倒在愛情中的女性大抵相似,無論女人還是女神。溫蒂妮一旦遭到背叛,便要取了對方性命。這種思考方式和行為做派也代表了傳統與現代婚戀觀的嚴重沖突。對于現代婚戀觀,該片也進行了探索與反思。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包括當代女權主義等,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另外,該片反復出現一種名為龔特爾的鲇魚,龔特爾是德國史詩《尼伯龍根之歌》的國王名字?!赌岵埜琛穼φ麄€德意志文學,民族精神都有重大影響。龔特爾鲇魚攪動起河水產生了漣漪,實際上也是攪動起了德意志民族沉重的歷史。導演把水元素同德國地域文化傳說結合起來,是水意象在德國文化中負載的文化含義。

(二)流經柏林墻的水

蘇東劇變以后,柏林墻于1989年倒塌,以此為分界。之后的時期被稱為后柏林墻時代,所以,德國該時期以后的電影被稱為后柏林墻時代電影。對于處理高墻橫貫于柏林的時代,德國電影大致分為兩個方向:第一,柏林墻倒塌后,回首望向東西方兩種不同意識形態劍拔弩張的歲月。第二,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們,應當怎樣在東德消逝的社會劇變之際,與那個全新的時代和解。

柏林墻的倒塌不僅是民主、聯邦兩個國家的合并,更是兩種社會制度、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的碰撞。無疑對柏林學派導演的沖擊是巨大的。這種影響使得導演們將上述特殊年代的復雜記憶不可避免地呈現于作品當中。例如,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的《芭芭拉》,影片中沒有出現柏林墻,然而通篇講述的卻是柏林墻的故事。

影片《芭芭拉》講述了女醫生芭芭拉為了未婚夫從東德逃往西德的故事。在干凈、冷冽的鏡頭下主要塑造了的三位女性形象。第一位是主角芭芭拉,她為了愛情和物質一心想要逃離東德,但卻為了自己的病人主動放棄了夢寐以求的機會。芭芭拉基于這大于醫者仁心的更純粹和高尚的某種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我救贖。第二位是芭芭拉男友朋友的情人,為了換取物質層面的追求不惜動用女人最脆弱也是最強大的武器:肉體。第三位是芭芭拉救下的小姑娘斯特拉。影片開始時將她塑造成女子本弱的形象,甚至已經麻木到不愿去反抗,可因為腹中的生命最終堅強到底,她生動地闡釋了為母則剛的含義。出逃的渴望驅使斯特拉在影片結束之時,奔向浩瀚無際的大海,奔向心中的自由。

這三位女性的形象是柏林墻倒塌后德國女性的縮影,至少是佩措爾德心目中那個特殊年代德國女性的縮影。不難發現,柏林學派的電影導演大多來自上述的特殊年代,他們塑造形象時或多或少會表現出其社會投影,即,那面來自現實世界中已經倒塌的墻。

三、“視”與“聽”的多重內涵

(一)水的視覺表達

電影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的再現形式,一方面具有加深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協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女性主義者用來批判現有體制的工具。柏林學派在21世紀初異軍突起,從安吉拉·夏娜萊克的《漫漫吾日》《馬賽》到瑪倫·阿德的《初為師表》,女性導演是其重要的創作團隊,女性主題電影也是其重要的表現內容。

《時日》用柏林學派獨有的寡淡情節來刻畫一名反叛少女的飄忽情事。整部影片的形象塑造較為獨特,其視聽語言元素使用得頗具風格。從透視的角度觀察,這種近暖遠冷,近實遠虛的拍攝技巧會把平面拉遠,使畫面更有立體和延伸感。這種油畫式構圖技巧,是為了追求視覺上的真實感,因此,焦點式構圖和透視法,使得本片的多處鏡頭處理得十分貼近自然真實。

女主角琳在水邊沉思的鏡頭,正是運用這種油畫式的構圖方法進行情緒表達,水元素在其中寓意深刻。琳赤腳坐在水邊的鏡頭,并沒有像傳統攝影方式一樣依靠前景來突出主體,而是通過背景的虛化來拉遠畫面,憑借虛實關系來強調主體物——懷抱西瓜的琳。影片選擇綠色作為背景色也不失為大膽的創新,它與畫面左前方綠色的西瓜相呼應,使觀眾眼前一亮。水面中的黑色倒影和白色反光進一步強調出了少女的整體輪廓。在以冷色調為主的鏡頭下,鮮紅瓜瓤是一筆亮色,使整個畫面活潑生動。琳雙眼低垂,鼻骨的反光將整體臉部結構進行分割,她目光望向西瓜,望向畫面中唯一的暖色。琳的動作增添了畫面的整體深意,引發觀眾的強烈思考。

(二)水的聽覺呈現

柏林電影學派導演的許多作品都體現出水意象的多維表達。例如,《時日》通過大量的水元素表現其深刻意象?!八切蜗蟮妮d體,而且是形象的供給,是奠定形象的原則?!彪娪昂笾?,公園人工湖的水中倒影有一黑一白兩個剪影,暗示著琳在影片中遇到的兩個男人。琳和男友約會時,導演瑪利亞·斯佩特則充分展現了泳池中的水,浪花翻騰又象征著男女之間的歡愉。水元素不光是以視覺形式出現的,昏暗光線中觀眾視覺是模糊的,但卻可以清晰聽到波浪撞擊岸邊的聲音,這聽覺元素也暗示出琳內心的澎湃與悸動。

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發展,攝像機越發輕便,這就推進了拍攝技術的進步。當然也隨著觀眾思想觀念不斷開放。電影電視劇中直觀性表達越來越常見。在這種背景下影片以泳池中波浪來作表達,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反向創新,體現了導演對畫面的安排和控制。就像大衛·波德維爾所寫的:“許多最強烈銘刻在我們記憶中的東西,都集中于場面調度的方面”。

四、結語

水,柔弱而清高,不迫外力,涓涓自流,這種人皆赴高,己獨赴下的高貴品德,與女性所展示出的偉大精神相通。在歷史歲月中,可悲可泣的人生角色少不了女性的扮演,盡管她們在面對時局動蕩不安之際保持沉默,但是她們的貢獻很多。女性精神之偉大遠邁時空,從諸子百家所處的古老中國到柏林學派發展壯大的現代西方,人們皆以“水”意象對女性進行表達。柏林學派電影所塑造的各色女性形象,絕不是借水元素堆疊出符號化的臉譜形象,而是重在表現其內在的女性優秀品格,在相當程度上與“水”意象暗合。這不僅為女性主題電影的積極進步提供了多元化的創作依據,也為藝術電影的可持續發展呈現了多種可能。

參考文獻:

[1]宋祖盼,畢林健.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的“水”意象解讀[J].電影評介,2017(7).

[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3]朱珈儀.從《耶拉》到《溫蒂妮》:觀后柏林學派的佩措施爾德[J].戲劇之家,2021(28).

[4]安思穎.水意象在電影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4(7).

[5]嚴曉馳.歐洲童話中的“水”意象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4).

[6]劉剛.電影《溫蒂妮》對古老神話的現代書寫[J].電影文學,2021(6).

[7]婁逸.作為政治實踐的美學:柏林學派電影中坍塌的墻和再現的歷史[J].電影藝術,2021(6).

[8]應宇力.女性主義電影史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9]恩剛.解析西方透視理論的形成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7(3).

[10]程亞楠.“水”的生命歌吟——《水藻行》的水意象研究[J].名作欣賞,2021(30).

[11]許寧,孫佳路.鏡中虛幻與角色之間的關系探討[J].電影文學, 2016(11).

★通訊作者:許寧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基本科研項目(項目編號:LJKMR20220761);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7XJJ—061)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錫來(1997—),男,遼寧撫順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設計學專業2021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電影文化產業;通訊作者:許寧(1985—),女,遼寧沈陽人,博士,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影文化與理論。

猜你喜歡
女性形象
契訶夫創作成熟期小說中女性形象分析
《三國演義》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我的安東妮亞》男女主人公形象
韓國現代文學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劇的思考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化運作下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