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呂梁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發展路徑研究

2024-04-21 08:29趙曉燕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鄉村振興

【摘 要】嵐縣面塑是呂梁民間手工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承載著嵐縣勞動人民的精神寄托、思想情感和審美需求,是嵐縣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卻被視為下里巴人的“玩意”而不登大雅之堂,直到2015年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才名正言順地走入大眾視野,為人們所關注。本文以嵐縣面塑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其發展現狀和傳承形式的基礎上,探究嵐縣面塑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保護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手工藝;嵐縣面塑

【中圖分類號】J5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095—03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傳統手工藝

黨的十九大會議上,黨中央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指導中國農村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的指導思想。通過非遺+振興的方式,將傳統手工藝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對其進行合理開發、深度激活、綜合利用,既能充分有效地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蘊含的重要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又能利用傳統技藝發展規?;幕a業[1],促進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從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同時,“鄉村振興戰略”中對于傳統手工藝領域的高度重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也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民俗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二者之間具有關聯性。

二、嵐縣面塑發展現狀

嵐縣坐落于呂梁市的最北端,是一座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市邊農業小城,這里的民俗文化、民間美術依然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風韻。嵐縣面塑作為呂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幾年,嵐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大力發展面塑產業,打造“面塑之鄉”。當前,嵐縣從事面塑制作的統計在冊藝人已經發展為1200多人,形成了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在這個產業基礎上,嵐縣以“文化搭臺,產業唱戲”的方式,打出了“面塑技術培訓”“嵐縣面塑節”“嵐縣電商”等一系列以面塑為主題的旅游項目“組合拳”,這使得面塑產業的潛力得到挖掘,面塑也從過去的主要用作婚喪嫁娶等的儀式性用品,轉變成現在以面塑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產業,這對鞏固脫貧攻堅、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嵐縣面塑的傳承形式

嵐縣面塑是在當地的歷史、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與表現方式。它不僅是嵐縣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術,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將面塑視為一種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嵐縣面塑不單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態,更是折射出當地百姓精神面貌、風土人情的一面鏡子。近年來,嵐縣在保護傳統面塑文化的同時,積極推動面塑文化傳承形式的多元化發展。

(一)面塑一條街

面塑一條街是嵐縣為了鼓勵嵐縣人利用手里的寶貴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從而增加收入的一種全新嘗試。2020年建成的嵐縣面塑一條街,由面塑工坊、面塑文化交流中心、面塑主題公園組成。隨著面塑一條街的投運,迅速形成集面塑技能技藝培訓、面塑深加工、產品展示展銷、旅游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面塑集散地。其中面塑街工坊位于易居苑小區的臨街商鋪,上下二層共16間,由嵐縣下撥專項經費,通過零租金的形式吸引面塑藝人入駐,并以非遺傳承人命名的面塑工坊。與此同時,嵐縣還將鄉村振興與面塑產業融合發展,把面塑培訓列入全民技能培訓提升工程,不定期為貧困群眾進行業務培訓,為他們搭建家門口學技術和就業增收的平臺。這項舉措不僅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嵐縣面塑這一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能挖掘出其可觀的市場經濟價值,推進嵐縣勞務品牌建設,真正實現務工增收和保護弘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目標。據統計,面塑街內合計16個市級以上的非遺傳承人,每年可分批次培訓面塑手工藝人600人,進一步帶動本地搬遷群眾500余人就近就業,創造社會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這不僅大大減輕了搬遷群眾的就業壓力,還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面塑一條街以16家面塑工坊為主體,將“嵐縣面塑”這一獨具地域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產業。這既為嵐縣打造國際面塑文旅產業集群發展埋下伏筆,又給當地群眾提供了一個技能學習、增產增收的平臺。面塑一條街通過挖掘非遺文化賦予新的內涵,搭上經濟列車,成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這也是長期擺脫貧困、保證貧困不反彈、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二)面塑文化藝術節

嵐縣于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在嵐縣嵐城北街舉行北街供會,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因孝順婆婆而揚名鄉間的好媳婦慧蓮,在她去世后,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當地民眾自發組織、精心制作各式各樣的面塑供品,來紀念她,久而成俗。2007年“嵐城供會”升級為“面塑文化藝術節”,到2023年面塑文化藝術節已連續走過了十七年的時光。面塑文化藝術節通常會持續七天,主要圍繞面塑展覽、面塑作品比賽、家庭面塑文化體驗、游嵐縣古鎮、品嵐縣特色美食、棋藝比賽以及賞燈展等多項活動來開展,這種活動形式也使得嵐縣面塑文化藝術節已發展成為集文化博覽、民俗旅游、農特產品展會和“互聯網+”于一體的節慶盛會。

面塑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不僅激發了廣大群眾和旅游愛好者從中了解嵐縣面塑文化,領略獨特的民俗韻味,同時也提高了嵐縣面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懊嫠苤l”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逐漸深入人心,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前來參觀。讓面塑旅游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熱點,不但能為本地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還能為每個家庭帶來更好的收入。這對于嵐縣面塑的傳承與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量,同時也為嵐縣面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面塑進校園

傳統手工藝,承載著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意識形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3]。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在2009年提出要持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走進教室和走進教材,利用教育平臺保護和發展傳統手工技藝。嵐縣對此做出了積極的回應,結合地方特色開展了一系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校園活動。有的學校在教學樓走廊、班級內部、校園內設立嵐縣面塑特色文化墻、名人名言等,讓面塑文化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有的學校創建了“面塑展覽館”,引導學生在學習傳統書本文化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習面塑藝術有關的歷史文化資料,欣賞技藝精湛的面塑作品,在沉浸式體驗中初步了解面塑文化、感受非遺的魅力所在;還有的學校將面塑納入校本特色課程,邀請面塑藝人進入課堂展示面塑的工藝流程、講解作品寓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合作精神,為嵐縣面塑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四)個人工作室

伴隨著面塑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嵐縣面塑在國內乃至海外都名聲大振。嵐縣希望將面塑市場化、產業化,一些面塑制作藝人也積極尋找市場中的機會,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開發以本地婚喪嫁娶、老人祝壽、孩子生日、旅游紀念品為主的面塑產品,賺取利潤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這些工作室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集捏塑設計、私人訂制、生產銷售、技術培訓于一體。面塑個人工作室的成立,既讓面塑傳承人一心一意的創作面塑作品、教授學生、學習技術、研究特殊材料,又讓一批愿意在鄉村生活、發展的年輕人,掌握一技之長,在弘揚“嵐縣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帶動了嵐縣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路徑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嵐縣面塑,如今不僅是一種民俗供品,更成為百姓致富的新亮點,但集中化、規?;?、現代化的發展方式還沒有形成,加之嵐縣底子薄、基礎差,存在返貧風險,實現鄉村振興的任務依然艱巨。為了更好的以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當地旅游的發展,探索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和面塑創新產品的開發迫在眉睫。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發展路徑主要有如下三種。

(一)傳統手工藝+鄉村旅游

將傳統手工藝融入到旅游開發中,是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嵐縣面塑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豐富素材、深厚民俗文化內涵和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手工藝制品,其原料來源廣泛,制作上手簡單,可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層級游客的文化與視覺體驗,極具文化旅游開發的價值和意義。在鄉村振興及旅游扶貧的政策支持下,用“傳統手工藝+鄉村旅游”的方式來打造特色產業,勢必成為當今旅游業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嵐縣利用省、市支持全力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的良好政策,利用境內豐富的文旅資源優勢,深度參與“乘汾酒號列車,賞呂梁山風光”等呂梁市組織的旅游推廣活動。從2005年啟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2007面塑文化藝術節的舉辦,到2014、2015年全國面塑攝影作品大賽的組織、2016年面塑文化藝術節暨土特產博覽會的開幕、2020年嵐城文化小鎮的建成,再到2021年面塑研究院的成立,這一系列的舉措持續提高“嵐縣面塑”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使得“嵐縣面塑”由一種地方性文化,轉變為一種新興的地域文化,并在嵐縣逐漸形成賞面塑、逛古鎮、住農家、趕廟會、看大戲、品特產、玩購物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從而推動嵐縣文化旅游小鎮的建設,進而帶動其轉型升級。

(二)傳統手工藝+現代科技

隨著媒介形式迭代發展,近年來優秀傳統文化借助直播等新技術、新媒介,打破了傳統手工藝既有的傳播困境,踏上了致富的快車道。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面塑傳承人通過手機微信端或視頻號助手管理端打開視頻號走進直播間,利用視頻號展示面塑文化、銷售手工藝產品、傳承非遺技藝、回應網友留言和提問,這種方式受到了網友的關注與歡迎,實現了直播+短視頻雙重帶貨。在網絡直播過程中,參與者通過點贊、彈幕、打賞、購買等方式,漸漸培養起對傳統手工藝的歸屬感和價值認同感,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并主動去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皞鹘y手工藝+現代科技”不僅幫助手藝人實現了用手藝養活自己的夢想,而且傳播了面塑文化,精神追求和物質激勵的雙重肯定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堅定了傳承信心。

(三)傳統手工藝+文創設計

近年來,隨著“國潮熱”的持續升溫,各地非遺傳統技藝展現出新的活力,以非遺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一躍成為新時代的“潮品”,受到廣大年輕群體的喜愛和追捧,撬動了新消費的大市場。因此,運用現代設計理念,挖掘嵐縣面塑背后的民俗文化內涵,打造擁有廣闊市場的“傳統手工藝+文創設計”工藝美術品牌,不僅是促進嵐縣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傳承民間美術的必然要求。

在當今世界,設計滲透在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將嵐縣面塑特有的圖案、色彩、語言文字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鏈接起來,開發以“嵐縣面塑”為題材,具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紅色記憶、富有創意的傳統手工藝旅游紀念品是一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形式多樣的非遺文創產品,既保留了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又融合了現代時尚元素,讓大眾用輕松、有趣的方式間接了解嵐縣民俗風情,也能較好地實現非遺形象在現代化社會的有效表達[4]。同時也要依托互聯網技術,積極為具有時代特色的傳統手工藝產品開拓網絡銷售平臺,并通過市場“倒逼”手藝人改變思路,與時俱進,進而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推動非遺的繼承、創新和轉化,提升面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同時,打造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嵐縣面塑品牌效應,讓越來越多的面塑文創產品成為旅游消費的新亮點,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全新的設計方式與設計理念,也可以吸引年輕的手工藝愛好者加入到傳統手工藝的學習和創作中,他們將會成為面塑產業潛在的經營者和繼承者。

五、結語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嵐縣面塑已然是呂梁民間傳統手工藝蓬勃發展的代名詞。緊緊抓住國家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利歷史機遇,利用先進的文化與科技發展理念,推動傳統手工藝從原始的手口相傳培養民間手工藝人到建立市場調研、研發、推廣、量產、創造價值的全產業鏈,讓其實現市場經濟下的產品價值的最大化,是實現傳統手工藝保護和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喬莉偉.鄉村振興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研究——以合陽剪紙為例[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2]燕中興.嵐縣:小面團塑出幸?;╗N].山西日報,2020—07—30 .

[3]陳元玉.傳統手工藝進高校的教學實施策略[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2019(36) .

[4]潘玲霞,朱彬.文創產品設計與非遺傳承[N].中國文化報,2023—01—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呂梁市科學技術局2022年度呂梁市科技計劃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呂梁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發展路徑研究—以嵐縣面塑為例”(項目編號:2022SHFZ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曉燕(1986—),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呂梁學院藝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民間美術。

猜你喜歡
傳統手工藝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淺析中國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再設計”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重建的路徑分析
民族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牌化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