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載樂史 音韻承風姿

2024-04-21 11:00楊柯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音樂史

【摘 要】《畫外有清音——中國畫里的音樂史》是一部融圖像與音樂為一體的著作,該書作者運用音樂圖像學、文獻與文物互證的研究視角,以圖像史料為主軸,串聯起中國音樂史的發展脈絡,呈現出多元文化交流互動與融通的生動歷程。這為中國音樂學術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與經驗,也讓讀者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本文從該書的多重研究視角、文化多元化呈現、章節標題的嚴謹設置以及主旨內涵凝練等方面對其進行解讀和評述。

【關鍵詞】音樂圖像學;音樂史;互證;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129—03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發展、文化創造和社會性質等方面深刻影響著中國音樂的產生與發展,造就了我國悠久燦爛的音樂文化。我國音樂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從商代甲骨文到歷朝歷代浩如煙海的典籍,都留下了音樂歷史走過的痕跡。而圖像作為早期漢字的雛形,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更承載了豐富、珍貴而又神秘的各類音樂文化信息?!懂嬐庥星逡簟袊嬂锏囊魳肥贰罚ㄒ韵潞喎Q《畫外》)正是一部融圖像與音樂為一體的著作,選取自上古至清末的三十余種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作品遺存,以時間為序,從中解讀其呈現的音樂元素,剖析其背后的文化精神內涵,讓讀者感受到中國音樂文化萬年流變的風姿聲色[1]。

作者劉潔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致力于古籍、圖像學和中國近代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懂嬐狻肥撬诮甑臅r間里反復推敲、精心打磨而成的作品,既飽含作者對待文物、史料及其所處社會歷史環境的嚴肅態度,又寄托作者肩負著人文滋養與藝術熏陶責任的真摯初心。作為一位青年學者,其堅定扎根、辛勤耕耘而貢獻出的斐然成果,為學術界注入了嶄新活力。

手捧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清新淡雅、設計精美的封面;翻閱此書,又被其生動翔實、獨辟蹊徑的內容所深深吸引??v覽全書,筆者認為有四個方面的亮點。

一、音樂圖像學研究視角

音樂圖像學于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興起,是對以音樂為題材的美術作品的研究。其將音樂圖像擴大到整個藝術史、社會文化史的范圍中進行研究,旨在對豐富多樣的音樂符號做出音樂文化學、美學、民族學、社會學和人類學意義的解讀和闡釋[2]。由此,音樂圖像學的研究對象為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和考古發現的音樂圖像資料?!懂嬐狻分邪饲嚆~繪飾、畫像石、畫像磚、墓葬壁畫、石窟壁畫、文人繪畫等圖像史料,而圖像中的音樂元素則包羅萬象,涉及遠古社會遺存的哨、笛、塤、磬、鼓等樂器,上古先秦文明《圣跡圖》中的禮樂教化與《九歌圖》的神仙形象,中古時期豐富多彩的漢唐樂舞百戲、說唱變文、鼓吹伎樂和琵琶音韻,宋元雜劇、元曲和鼓瑟鼓琴,近古部分則有明清戲曲、樂器、宮廷禮樂與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等相關內容。豐富的音樂圖像史料成為《畫外》展開音樂圖像學研究與分析的基礎。

音樂圖像研究方法有三個層面:“第一,要描述圖像的形式要素,了解圖像講述的內容或創作意圖,就需要運用樂器知識,洞悉表演實踐,闡明刻畫的音樂舞蹈類別、可能的表演時間、地點和場景;第二,著重了解音樂圖像所屬的文化習慣,追溯有關故事或場景中音樂圖像形式因素的本原;第三,確定圖像的內在本質含義,討論音樂圖像所反射的對社會、對音樂的認識”[3]?!懂嬐狻吩趯Ω鞣N音樂圖像進行研究時,處處關注著這三個層面并進行詳細的闡述。如“壁畫中的樂隊:唐代樂隊與音樂文化”一節中提到,敦煌石窟的音樂圖像主要分布于石窟墻壁上世俗題材的繪畫圖案中,其中音樂伎形象大約有二百六十余個,是敦煌壁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了音樂圖像研究的第一個層面,介紹音樂圖像的主要內容與表現形式。由于音樂伎形象在敦煌壁畫中占據多數,因此在討論壁畫中的音樂文化時,其提出首先應該明確

伎樂的概念。唐樂,尤其是宮廷音樂,是隋朝音樂發展而來的。隋初有清商伎、國伎、龜茲伎、安國伎、天竺伎和文康伎七部,后隋煬帝將國伎和文康伎改為西涼、禮畢,并增設疏勒、康國二部合為九部,初唐時去天竺、禮畢,增設燕樂和扶南二部為初唐九部樂,太宗時又加入高昌伎為十部樂,此后又形成了坐部伎與立部伎,這就在融合與改造中逐漸形成了唐代宮廷樂舞[4]。這體現了音樂圖像研究的第二個層面,了解與音樂圖像有關的文化概念。在唐代,從事樂隊演奏的群體被稱為“音聲人”,他們用音樂、舞蹈的方式進行修身養性。這體現了音樂圖像研究的第三個層面,闡釋音樂圖像所蘊含的信念意義。我們可以看到豐富多樣的樂隊形式、演奏樂器、排布結構,感受到西域文明與中原文化與世俗音樂交融的唐代樂舞文化風貌?!懂嬐狻凡环σ魳穲D像有關知識的普及與延伸,穿越時空回到當時的歷史時期,挖掘其中社會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刻闡釋,以音樂圖像學研究視角窺見中國畫里的音樂世界。

二、文獻與文物互證的雙重角度

20世紀20年代,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在甲骨文、敦煌遺書、漢晉簡牘以及內閣大庫檔案相繼被發現的背景下,提出了古史研究的“二重證據法”,即用文獻資料與考古文物互證的方法,來考據客觀歷史存在[5]。王國維利用出土和傳世文獻共證《史記》等所記載殷商世系的實踐成就,促進了清代金石學向考古學的發展?!懂嬐狻肪筒捎昧宋墨I與文物互證的方法,注重挖掘音樂文獻的價值,運用繪畫、文學藝術中的有關信息對闡述音樂文化現象進行輔助解讀。

對于遠古人類音樂活動的認識,除了依靠音樂文物的證實,仍然需要有文獻中所記載的文字資料予以補充、輔證。如書中“遠古的樂器符號:先民文字的圖像趣味”一節中提出,在理解夏商周時期的器物形象時,可以從甲骨文、金文的象形文字符號中,對照后世文獻記載推測其中的圖像內涵。磬是一種石制板體擊奏體鳴樂器,分析其甲骨文或金文字形特點可知磬被懸掛而敲擊演奏。在《尚書·夏書·禹貢》中載有“泗濱浮磬”,古注云:“泗水之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庇晒偶墨I所載便可以推測磬的出現與新石器時代的采石活動有關,區分磬與勞動工具的關鍵因素就是石料上是否有用于懸掛的穿孔?;a是編管多孔的竹制樂器,《詩經·國風·邶風·簡兮》所載:“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庇浭隽藰肺鑸雒?,可知籥是文舞中具有鮮明禮制特征的必備樂器。此外,明代朱載堉的《律呂精義》中也提到:“龠者,七聲之主宰,八音之領袖,十二律呂之本源,度量權衡之所由出者也?!庇纱丝梢?,籥被視為定音樂器的祖先。鼓是商周時期的擊奏樂器,《詩經·國風·山有樞》載有:“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弊C明了鐘鼓的演奏與禮樂教化有關,也指出了鼓的演奏方式為“鼓”,即敲擊,與“鼓”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有“手執敲打”符號的現象相映成趣,文獻與文物也由此形成互證。

文獻與文物互證的雙重角度在書中多有運用,如古籍所載古琴形制流變、制琴工藝與《斫琴圖》所繪制琴過程的互證,唐代文學審美文化與琵琶裝飾繪面題材構圖的互證,歷代史籍文獻中記錄的樂器信息與清代《皇朝禮器圖式》《皇朝禮器圖冊》中各類樂器的互證與拓展補充等,不僅豐富了以音樂文物圖像為主體的研究視角,還體現了作者在學術分析過程中的綜合性、全面性與嚴謹性。

三、文化多元化呈現

《畫外》以圖像史料為主軸,串聯起中國音樂史的發展脈絡,而書中所論及的音樂文明并不僅僅局限于中華文明,而是其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所經歷的兼容并蓄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影響,呈現出中國各民族、中外音樂多元文化交流互動與融通的生動歷程。

除了漢族傳統音樂文化之外,書中還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蹲啃獔D》是五代時期契丹族人胡瓌的畫作,展示了契丹人狩獵游牧、宴享樂舞的生活場景。契丹樂舞節奏明快、熱情奔放,為“宴樂一體”的形式,主人席地而坐,捧杯飲酒,前有一人起舞,二人在旁彈箜篌,三人擊掌伴奏,音樂形式靈活自由,表現契丹人粗獷豪邁、率真自然的民族性格?!懂屪灞P瓠傳說奏樂圖》則是明代鼓吹樂與少數民族習俗融合的證據。民歌是畬族重要的音樂文化表現方式,傳承方式主要為口傳心授,大多以獨唱、對唱、重唱、輪唱等無伴奏的山歌形式呈現,因此用鼓吹樂演奏的形式來講述盤瓠傳說是受到了其他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影響,而鼓吹樂的起源與發展也跟民族的融合衍化密不可分?!睹缱鍢肺鑸D》展現了苗族青年男女在田間跳月吹笙的情景,蘆笙樂舞是西南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是苗族百姓代代相傳、繁衍生息的重要載體,更是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鮮活元素,與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漢代至隋唐以來,中外音樂文化交往密切,異國音樂的傳入豐富了我國的音樂文化,中國音樂的輸出也給別國帶來了深刻影響。兩漢至南北朝時期,從周邊國家和地區傳入大量音樂,如龜茲樂、西涼樂、疏勒樂和安國樂等,琵琶、篳篥、箜篌、銅鑼等樂器也由西域傳入中原。大量西域音樂家來朝,他們帶來的西域樂理、五旦七調等都對中國后來的音樂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6]。

這些民族與國家間多元文化交融、互鑒的生動歷程,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它們在中華民族萬年樂史流變中留下的足跡。

四、章節標題凝練主旨內涵

《畫外》還有一大亮點則是其各章節的標題高度概括、凝練了內容的主旨大意。如《九歌圖》一節中介紹了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東君等神仙角色在畫作中超然脫俗、姿態萬千的形象表現,其標題即為“上古詩樂的角色表達”。在介紹變文與經變圖(畫)時則用了“會講故事的說唱音樂”一題,在點明變文具有敘述性、故事性的同時,也使變文說唱這一音樂文學形式具有了擬人化的藝術生命力。如若只讀畫作題目《皇都積勝圖》,我們難以知曉其中所繪歷史時期有關音樂的話題,但加上了作者提煉的主要信息“明代京城的民間演藝”,我們便可知其是一件可以集中反映明朝北京社會風貌的畫作,其中包括許多民間演藝活動的生動寫照。此外,還有“先秦樂教思想與音樂修養:再論《孔子圣跡圖》”“詞曲畫的交融:胡笳十八拍”“詩與樂的繪畫表現:《陽關三疊》與《陽關圖》”等。如此設題,不僅讓讀者能夠利用題中所示主要內容而快速定位到所需查閱的章節,還能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文本與音樂圖像之間所要表達的相互關系。

誠然,《畫外》一書也還有著些許遺憾。如目錄中只是簡單地按時間順序將歷朝歷代的中國繪畫羅列出來,沒有對各時間段或主題內容進行總體歸納性的章節分類,因而讀者在瀏覽目錄并試圖掌握各章節內容時不免有些吃力。另外,中國古代繪畫造型藝術作品應是書中重點呈現的對象,但在一些章節中畫作圖片偏小,其音樂圖像的大量信息未能清晰傳達,與占據較大篇幅的文本相比,畫作圖片猶如小插圖一般,有顧此而失彼之感。但《畫外》作為一部圖說樂史類著作,其研究對象、研究視角等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相關專業的學子細細品讀、探索思考,也值得廣大群眾翻看瀏覽、增長見識。

五、結語

正如作者所說:“圖像·文獻·音樂”成為構建本書寫作的關鍵詞,畫中有詩意,畫外有清音[7]。書中音樂圖像、文獻與文物互證的研究視角,豐富了中國音樂學術研究的思路和經驗,而作者劉潔不懈求索而捧出的累累碩果,又將啟發和鼓舞無數青年學者發揚學術精神,在中國音樂圖像學領域煥發出無限新可能?!皥D像載樂史,音韻承風姿”,我們可以跟隨著中國畫中所傳遞的音樂文化脈絡,開啟一段音樂世界的神游之旅,身臨其境般回到那些廣闊壯麗的音樂史場景,于古今對話的遙想中,領略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動人魅力。

參考文獻:

[1][7]劉潔.畫外有清音:中國畫里的音樂史[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2.

[2][3]王耀華,喬建中.音樂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田可文.音樂學考試讀本[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5]徐佳.二重證據法視域下的中國古代樂學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6]孫繼南,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楊柯(2000—),女,漢族,廣西貴港人,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2022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音樂史
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研究
——評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對跨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
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的研究使命
淺析音樂考古學在音樂史研究的作用
高校民樂專業西方音樂史教學研究
如何將聲樂學習作為音樂文化的積累
《粵江流域人民史》之廣西壯族音樂文化《劉三姐》
論吉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展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蘆笙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