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樂啟智 音你而美

2024-04-21 11:00白汝瑋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科育人初中音樂體驗式

白汝瑋

【摘 要】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切實掙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能夠將音樂學科的育人作用充分的發揮,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本研究以學科育人為切入點,剖析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已久的問題,闡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之要義,提出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策略,從而實現以樂啟智,音你而美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學科育人;初中音樂;體驗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159—03

引言

以往的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停留在淺表層面,致力于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等,雖然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起到一定的改革和提升作用,但并未充分發揮音樂育人的作用。在學科育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初中音樂新課改提出使用多種音樂感受形式喚醒學生內在情感,通過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通過深層的音樂理解及外化表達詮釋音樂內涵,挖掘音樂審美功能等;同時要求在課堂中踐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及以樂啟智的育人目標。本研究立足初中音樂教學現狀,適應“新課堂”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在體驗式課堂提升音樂素養的同時融入育人價值。

一、診癥:初中音樂教學之頑疾

(一)活力不足——課堂氣氛沉悶

傳統照本宣科式教學多為“教師范唱、教唱——學生聆聽、學唱”的模式。如在學唱《大海啊,故鄉》時,部分教師直接講述樂曲內容思想、進行教唱演唱及練習,并未引導學生了解和感知大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唱興趣,進而導致初中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沉悶,活力不足,學習成效難以提升。

(二)體驗不足——素養發展受限

音樂是具有濃烈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需要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才能提升學生對于樂曲的理解層次。部分音樂教師將演唱質量作為教學的單一目標,缺乏對學生內心情感體驗的關注,使初中音樂教學喪失了“精髓”。如部分教師將樂曲《上海本是好地方》的教學重點聚焦在學生學唱層面,未引導學生感知、欣賞和體驗上海的“好”,使學生難以深入理解和準確體會樂曲的主題情感和思想內容,限制了學生音樂審美意識及情操的協同發展。

二、藥引: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之要義

(一)強體驗:親歷實踐

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開展,要重視此階段學生在情感及行動方面自主參與的意愿及程度。故而,教師要擺脫傳統“敘述式”“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與局限,將體驗的權利和自由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獲得切身的音樂體驗,提升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的成效。

(二)主發展:以生為本

新課標尤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素質教育和體驗式教學的要求與特征。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有的教師未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或仍以應試教育理念設計、組織及實施教學活動,缺乏對學生學情的把握,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科育人視域下的體驗式初中音樂教學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強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主體性的發揮,由此強化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感。

(三)促感知:情感激勵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身心及思想發展的特殊時期,思維方式雖更多停留在感性層面,但是逐步向理性思維過渡。體驗式教學方式是感性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有益于建立起學生與樂曲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科育人的要求,能夠促進學生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發展。

三、藥方: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之要略

(一)靶向定位: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的行為表征

體驗式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進音樂體驗,獲得音樂知識并發展音樂技能,還要求能精準定位并開發初中音樂學科在審美感知、情感體驗、創意表達及創新思維和群體交流方面的育人功用。由此,保障體驗式教學育人價值是實現初中音樂課程審美、立美的有效途徑。

1.感官聯覺:發展審美感知

初中音樂學科肩負著由審美到立美的重要職責,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和習慣,掌握教材中的音樂知識及發展相應的音樂技能和審美感知。因此,在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中,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聯覺體驗,發展學生的審美感知。如在《霓裳羽衣舞》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播放樂曲的影像資料,對學生的視覺、聽覺形成直接性的刺激,強化學生的音樂感受,使學生了解樂曲內容和風格,對其中蘊含的音樂要素形成理性認知,從而引導學生把握樂曲的情感基調及文化內涵。

2.情感體驗:驅動藝術表現

音樂的外顯特征、創作手法服務于其本身的藝術表現。故此,在學生具備初步認知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逐步喚醒其情緒,與樂曲情感產生共鳴實現“以情帶聲”,使學生情感在此過程中經歷“喚醒——共鳴——升華”的變化,促進學生對于音樂情感深度體驗。如在樂曲《霓裳羽衣舞》教學中,教師通過感官聯覺喚醒學生對大唐盛世的向往,引發歌頌大唐盛世的情感,進而引導學生建立起對樂曲美好意境的向往,激發學生對此曲中樂、歌、舞的探究,表達個人見解,由此驅動學生的藝術表現。

3.實踐表達:培養創新思維

學習音樂是一個感知、表達及創造的過程,每首樂曲都蘊含著不同的時代、文化、地域特點。體驗式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體驗音樂的表現形式、情感表達等,還要讓學生接受音樂內涵及價值洗禮?!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學生因其生長環境、學習能力的不同,對音樂認知基礎和感悟力各不相同。故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音樂體驗進行內化和美化,再以個性創意的方式表達,實現音樂學習的創造性、深層次藝術表達。如在“融入生活的多彩藝術”單元教學中,教師可在單元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自己了解樂曲風格、形式等,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流行等的音樂創作,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能力。

4.交流協作:促進和諧發展

初中體驗式音樂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音樂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切身參與,使學生獲得直接的音樂體驗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體驗式教學中,要設計和開展聆聽、演唱及綜合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使學生間充分的分享音樂經驗與感知,拓展對音樂理解的維度和深度,促進學生音樂表達與創造能力發展,實現協同發展。如 “融入生活的多彩藝術”單元教學中,在學生了解家鄉的音樂風格和特點后,教師可為學生設置“家鄉音樂互動”環節,讓學生互相分享家鄉音樂,拓展音樂視野,并為音樂表達提供更多素材,使學生共同深入理解思想情感。

(二)以樂啟智: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的四階體驗

1.初體驗:聽覺涵養審美感知

音樂是依托于聲音的藝術表現形式,聆聽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學中,首先通過聆聽讓學生直接感知樂曲,獲得寶貴的音樂信息。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藝術》教材中,單元第一板塊均為“賞析”,體驗式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知單元標題;其次講解樂曲的相關背景后再播放樂曲給學生聆聽,對于學生感興趣的片段,教師可再次播放,使學生在聆聽中盡可能多的獲取音樂信息,培養學生“捕捉”美的能力與習慣,提升感知美的能力。

2.細體驗:聯覺培育立美思維

音樂構成要素有節奏、速度及力度等,不同樂曲構成要素的特征也不盡相同?!俺躞w驗”是學生“細體驗”樂曲產生理性認知的基礎,學生在此環節中能夠產生更加細膩和豐富的感官聯覺體驗。由此,要以音樂要素為出發點,讓學生獲得多重感官聯覺的體驗,明確樂曲的特征、創作方法及思維和表達方式。如在“鄉音鄉韻”一課《故鄉是北京》細體驗教學環節中,教師可先使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北京地區的民間藝術發展情況;然后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樂曲《故鄉是北京》給學生聆聽;通過反復聆聽讓學生歸納總結樂曲的節奏、旋律及風格等并進行小組討論。由此,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之美,通過討論歸納和總結培育學生審美向立美思維的轉變。

3.深體驗:情緒激發情感表達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學生在聆聽樂曲的過程中某些方面的情感會被喚醒,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并和自身的認知經驗進行融合和升華,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認知,由此,可適時的組織學生通過演唱、演奏及舞蹈等藝術方式將自己的情感認知表達出來。此外,教師要注意在“深體驗”的過程中切勿要求班級學生達成某一情感標準,盡可能引導學生在欣賞和感知中深入理解音樂情感并與自身情感交融,形成自然真切的表達。如在學生對《故鄉是北京》產生“細體驗”后,為了讓學生能體會樂曲表達的熱愛家鄉和首都的情感及其中關愛自我與他人、自尊自強的內容,教師可設計由淺入深的體驗活動:首先,讓學生通過聆聽總結樂曲的風格,并根據樂曲的速度引導學生分析三段樂曲的內容和情感;其次,提出“此樂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演唱形式”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樂曲細節,并在此過程中產生細膩的情感體驗。由此,在滿足學生音樂感知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推動學生由對家鄉情感升華到家國情感。

4.再體驗:創新驅動全面發展

由于學生本身具備的個體差異性,對于音樂的理解存在相同的部分,也有個性化的理解,在完成常規化的音樂表現后,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個性表達、創意表達的欲望。由此,教師要設置“再體驗”的學習環節。如在《故鄉是北京》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設置音樂創造的“再體驗”學習環節,即引導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合理組建“創意表達”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故鄉是北京》的知識內容進行創意設計,鼓勵學生圍繞樂曲的主題情感,發揮想象力,利用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自主設計,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說唱、藍調及爵士等,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為學生內在人格和價值搭建展示的舞臺,并且能夠建立與深化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達成學科育人的目標。

(三)音你而美:學科育人視域下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的三維反思

1.立足育人目標,創新教學設計

體驗式音樂學習活動的設計應當聚焦于育人目標的實現。以往的體驗式教學教師為了體驗而設計教學活動,看似豐富、熱鬧,但在內容呈現出關聯性不足的弊端,與學生的認知特征難適應,導致學生的體驗式音樂學習流于淺表。因此,在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初中體驗式音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審美感知,引導學生使用合適、具有個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身的情感,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音樂的文化內涵,發展音樂思維。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以育人目標定位體驗式教學,才能夠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做到以音化人、以音育人。

2.立足育人實踐,確定導向指標

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重點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教師將教學評價局限在知識掌握、演唱水平等范圍內,對于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發展,如智慧思維、思想道德等缺乏關注。因此,在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中,要通過聯覺體驗、內化感悟、深化理解及美感把握等一系列的審美感知活動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由此建立起音樂學習自信,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內涵、價值取向納入進學科育人的評價范疇內,為學科育人落實進初中音樂課堂提供保障。

3.立足高階思維,保證見微知著

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音樂重難點知識上,圍繞重難點設計和開展體驗式教學,導致初中體驗式音樂教學的關聯性、整體性及系統性不足,進而造成學生的音樂認知隔離、音樂思維發展斷層的不良后果。故此,在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中,要把握好“以小見大,以大知小”的體驗原則,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到難的音樂實踐體驗,引導學生獲得更加深入、細致及有效的音樂體驗和感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感、獲得感。

四、結語

綜上,學科育人視域下的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要以音樂核心素養和學科育人為切入點和立足點,通過具有多樣性、實踐性的音樂體驗活動,將學科育人的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實現以美育人,以樂啟智,音你而美。

參考文獻:

[1]鄭雪佳.淺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賞析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第二課堂(D),2021(1).

[2]張晶晶.淺談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多感官體驗式教學[J].戲劇之家,2021(6).

[3]李安音.初中音樂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4]蘇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價值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5)

[5]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猜你喜歡
學科育人初中音樂體驗式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關于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學科育人的思考
以審美的方式教學歷史
除法豎式的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讓快樂充盈高中地理課堂
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
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