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中天地

2024-04-21 14:17賈蔚然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摘 要】金陵芥子園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美學家李漁的家宅式園林,被稱為金陵名園的扛鼎之作,有“園中之王”的美稱。本文通過回溯芥子園的起源發展,從“壺中天地”入手,分析其詩性美的內在含義,對芥子園的內部構造進行審美鑒賞。同時從芥子園的園林建造、文人園居、境界營造三個角度,結合時代背景,探尋詩意棲居的生命觀照意義。

【關鍵詞】芥子園;詩性美;文化境界;生命觀照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183—03

一、丘園養素:芥子園的創建之美

所謂“芥子雖小,可納須彌”,金陵芥子園集詩、畫、園為一體,在初始設計之時便蘊含了豐富的美學色彩,代表了一代士人的審美情趣和時代的獨特鑒賞。芥子園涵蓋了詩性文化、山水畫脈與生命寄寓,是一件不朽的藝術作品,更是明清士人文藝發展的一座高峰。

(一)美的溯源:身歸壺中天地

明清建園之風頗盛,芥子園應時代之運而生,其創建者李漁,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素有才子之譽。李漁自幼聰穎,極擅古文詞,曾參加童子試成為五經童子,卻在后來的鄉試中名落孫山,為此他曾作《鳳凰臺上憶吹簫》來感慨懷才不遇之悲。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最后一次鄉試在杭州舉行,李漁卻因局勢動蕩而在赴試途中返回蘭溪。

國難當頭,李漁求取功名之路化為泡影,“此身不作王摩詰,身后還須葬輞川”(李漁《擬構伊山別業未遂》),在此之前,他也曾寫過《歸故鄉賦》,深感行邁之艱,表露歸隱之意。李漁輾轉于杭州,后因創作版權無法受到有效保護而移居金陵,筑芥子園別業,并開設書鋪,編刻圖籍,身歸壺中天地,廣結文壇名流,開啟新的隱居歷程。

(二)卜筑之興:琴—嘯—園林的士人文藝體系

園林的創建,對于文人來說,是一次藝術創造活動。造園家常常以藝術的心靈為基礎,同時將自身文人意識融入園林之中,化人境為詩境,為萬物開生面。不同于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依山傍水的廣闊氣派,江南園林大多為私家園林,多建造于市井之間,因占地面積的限制而小巧玲瓏、布置緊湊。雖然芥子園不足三畝地,但在李漁的苦心經營之下,這里幾乎匯集了園林的所有標配性元素,拳石寸水之間,依舊達到了“壺中天地”的效果,一墻之隔而別有洞天。芥子園內景觀眾多,山水亭榭、窗欞花木、屋舍板橋互為映襯,在江南私家園林中自成一派。

造園藝術講究虛實相生,從轉化處見高妙,即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如園林中的假山,其目的不在于展現山景的全貌、高與險,而是應當在拳石寸水之間,展現山水的意境與層次,做到“胸中有丘壑”。李漁所著《閑情偶寄》中曾記載,芥子園以一座占地近一畝的假山為主景,建造了“天半朱霞”“棲云谷”“月榭歌臺”“浮白軒”“一房山”“來山閣”等眾多景觀,而其中的“棲月谷”則是與房屋相連的假山石洞,流水穿于洞中,似自然滴落,李漁稱其“雖居屋中,與坐洞中無異矣”,可做到“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禽夜聽歌”,疊石理水間,巧奪天工。

所謂“石無定形,山有定法”,疊山也是一門藝術。明朝的中期之前,曾出現過一些專門疊山的疊山師。但因當時園林并不發達,疊山師的技藝并未受到重視。而在明代后期,造園家的地位獲得提高,如著名疊山家張南垣,其傳記進入《明史》。對于張南垣來說,他的疊山技藝不僅僅是停留在“技巧”的層面,而受士人園林文藝體系的影響,強調“多重畫意”,更趨向于是文人意識的結晶。[1]芥子園中的浮白軒是待客之所,其后有一座小山,其間有丹崖碧水,其后有一座小山,其間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畫意環繞,宜置琴于案上,一嘯一詠間暢敘幽情,盡顯疊山之藝。

李漁一生對園林文化情有獨鐘,自稱平生絕技有二:“一則辨審音樂,一則置造園亭”。[2]他利用區區三畝之地建成名氣極盛的金陵芥子園,其布局設計經歷了多次構思與調整,此番園林卜筑,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也對筑園者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癡癖的狀態,是一種“忘我”的心境,接近于生命的醉態,而藝術創造也需要這種醉意?!芭d愈鼓,趣亦愈濃”的卜筑之興,同樣也是生命的托付,園林癡癖,蓋因真情。

二、審美意趣:文人的詩性園居

(一)山水題詠:命名藝術之美

園林的命名,常常離不開中國詩性美學的影響。文人喜好題詠,往往在山水園林的命名上頗具詩心。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苯孀訄@中命名最為出眾的應當還是其“芥子”之名,關于芥子園的由來,李漁曾言:“此余金陵別業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意?!崩顫O的本意,是要用“芥子”之名來描述該園之微小,卻因園中別有洞天,被友人們解讀為“芥子納須彌”之意,可謂是無心之雅。

與“芥子”之名不同,芥子園中眾多景觀名稱卻是經過有心雕琢,大多別有意蘊,如“天半朱霞”閣,之所以給一個小閣起名為“天半朱霞”,不僅是贊其為賞景佳處,如《芥子園畫譜》中所言“有如云橫白練,天染朱霞,峰矗曾青,樹披翠廚”,其超脫塵俗、高朗飄逸之意,更是李漁品格胸襟的一種體現?!案“住庇蟹砰_胸懷,暢快飲酒之意,芥子園中的“浮白軒”即為待客之所,會友之時,當浮三大白,主賓盡歡之意頓顯?!鞍胩肚锼环可健背鲎蕴瞥娙死疃吹摹渡骄酉灿讶艘娫L》,有著將此等美景呈現給詩友并與之分享之意,芥子園中的“一房山”大抵也是借用此意,表現出李漁真誠熱情的待友之道。

除了芥子園,許多江南園林的景觀都蘊含著命名藝術之美,如著名的“西湖十景”,實現了詩、畫、景在審美層面上的有機結合,通過“四字景目”的結構,“西湖十景”的命名中涉及了春夏秋冬之季節、朝暮晨昏之時段、風霜晴雨之氣象、花鳥蟲魚等豐富的景觀特色,以及亭臺、樓閣、堤、島、橋、園林等豐富的景觀元素,表現出靜謐、隱逸等不同的審美主題,在與時間、日月的對話中演繹了永恒的藝術。

“西湖十景”出于南宋,源于“瀟湘八景”,此類山水題詠往往被后人模仿,各地都逐漸出現其獨特的文化景觀命名。此類藝術現象,不僅僅凸顯了寧靜悠遠境界的藝術追求,還展現了中國藝術由外在世界走向心靈縱深的過程,[3]自北宋時期以來,中國藝術對心靈體驗的重視顯著增強。

(二)書齋式園林的文化提升

古時士人讀書,往往會尋求山水清幽的勝地,滌蕩心靈,更易感受史書典籍之趣。例如李白曾經在匡山讀書,而孟浩然也曾在鹿門山感受讀書之樂。明中期以后,許多園林和讀書、藏書關聯起來。書齋內外的景色,往往也是主人精神的映照。[4]金陵芥子園的主人李漁不僅是園林藝術大師,還精通繪畫,雅擅戲曲,尤其在書籍出版業頗有深造。他所精心修建的芥子園也并不只是單純的家宅式園林,而是集戲劇排演、書籍出版于一體。李漁在芥子園內開設芥子園書鋪,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別人翻刻他的著作,自發維護著作產權,減少盜版現象的發生。芥子園書鋪同時還印行、銷售他自己精心設計的各種箋帖,以及其它文化用品。李漁同時以出版商的身份,將芥子園書鋪經營得有條不紊。由他倡編并親自作序、女婿沈因伯搜集整理、在中國美術界影響頗廣、一直被譽為中國畫臨摹范本的《芥子園畫譜》也是在芥子園印行的。李漁遷回杭州后,芥子園屢換主人,但芥子園書鋪一直保持李漁優良的經營作風,成為清代著名的百年老店之一??梢哉f,芥子園書鋪不僅是清代為數極少的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老店,也是中國出版史上為數不多的歷史悠久的“百年書鋪”。這里不僅刊印了大量著名書籍,其濃濃的書卷氣也使其成為讀書的好去處。

除了芥子園以外,許多江南園林中“書齋式園林”的意味也十分明顯,如蘇州留園的“還我讀書處”、網師園的“五峰書屋”、曲園的“達齋”等等。學者王鴻泰曾提到,明清時期士大夫建園之風頗盛,而園林的修筑亦有經營‘另一種人生情境的意味。對這些士人而言,園林可以說是相對于‘世俗世界之另一‘美學世界的表征與具體化,它的空間形式的建構過程也是美學意涵的具體化過程,而空間形式也常成為各種美學形式的場所。[5]

三、超越之境:園林的境界營造

(一)生命的觀照鏡

藝術作品的深處是永恒的人性,人性本質不因時代而改變,在關聯時代的同時透出永恒的人性和天地之性,這也是藝術作品之為藝術作品的最本質的東西。傳統的中國文人,無論是身在廟堂抑或處于江湖,問其心之所向,莫過于尋一隅寂靜之處,開啟園居生活。造園除了疊山之藝,最重要的還是園林的意境,擁有造化天心,做到胸中有丘壑。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一般有三大境界,即生境、畫境和意境。生境,即自然美,造園藝術大多師法自然,正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6]芥子園以一座占地約一畝的山為主景,可謂倚山石而建,園中假山、池水仿自然之景,縮廣闊天地于拳石寸水之間。畫境,即藝術美,中國園林參悟于詩畫藝術,形成詩情畫意的獨特品質。山水畫卷的簡約筆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園林的氣息。明清時期,許多造園者本身就是詩人,如李漁,在建造芥子園的過程中做到了“雖由人作,宛若天開”、“巧于因借,精于體宜”。因此,芥子園中處處有文脈、畫脈。李漁為自己不擅畫畫而深感惋惜,曾感嘆:“余生平愛山水,但能觀人畫而不能自為畫?!彼浅O胍幙桃徊可剿嬂L畫教材,于是請女婿沈心友編成《芥子園畫譜》,同時請王概整理增補,李漁抱病為其作序,并于一年后病逝,其間深情可見一斑。

意境,即含蓄美,使“生境”與“畫境”升華,也使美的境界得到提升,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園林的意境在于其詩意氛圍,即“虛實相生”中的“虛”,如芥子園中的棲云谷,于假山山體內鑿出一洞,洞中石壁留有縫隙,水流過時叮咚有聲,如在深山幽谷之間穿行,谷內有副對聯,其間云:“仿佛舟行三峽里,儼然身在萬山中?!贝碎g的詩意,不僅僅是依靠美景的烘托,同時也需要詩意的想象,閉眼凝神之際的“神妙”之悟。

《后漢書》的傳說中曾提到“壺天之隱”,這個典故在明代園林中常常被引用,而壺天之隱也往往體現在文人的園居生活中。芥子園中的月榭,是園主人賞月之處,李漁曾題聯:“有月既登臺,無論春秋冬夏,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西東”,水榭與歌臺遙遙相望,也是賞戲的好去處。一榭含盡四時美景,可謂壺中有天地,精妙之至?!傍S飛逆天者,望峰息心”,這里的壺中天地不僅僅指的是景色的寬廣多樣,還有園居文人心中的豁達與包容,以及機心息盡、安閑自在之趣。

(二)詩意的內在精神

王世貞在《弇山園記》中曾言:“夫山河大地皆幻也,吾姑以幻語志吾幻而已?!盵7]天地之間,生滅相迭,成毀相接,有存在的一日,便自然有消失的一日。許多造園者都明白,再怎樣冠絕一時的園林,在物質世界里,終究都是要消失的,但總會有藝術之美留下,永恒生于天地間。其建園目的往往并不全部在于物質層面的園林,而是寄托了對人生的洞識。藝術從“生成”到“隱退”往往只需要一瞬,如曇花開謝、蜉蝣朝生暮死,美的存在未必需要永恒的時間條件,它可以是流變的,或者被定格的美。

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藝術有其誕生,便自然有湮滅;有其燦爛,也自然有歸寂。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藝術有其誕生,便自然有湮滅;有其燦爛,也自然有歸寂。宋代詩人沈東曾對滄浪亭發出感慨:“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識春風載酒人”,人事代謝而亭臺依舊,抑或人世變換而亭臺傾圮,皆能體現時光流轉的詩性與造化弄人的空洞感。李漁遷回杭州后,園林的數次易主使其風格發生多種細微的變化。世殊時異,曾經的芥子園早已成為一片荒蕪,我們今日所見的芥子園,即是參照文獻資料于2016年重修而成的。雖然經過重新修葺,但芥子園依然難以完全復刻當年之態。

芥子園之修筑,以師法自然為主。中國自然地域文化紛繁多彩,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瀚海落日、煙柳畫橋、入云孤峰等,這些是人文景觀難以替代的,也是風景園林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征明在《拙政園圖詠·若墅堂》中曾言:“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盵8]以芥子園為例,“區區三畝之地”,園林建造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園林建造者常常通過借景、隱喻等手法,通過景物關聯,以“拳石勺水”的象征性手法進行藝術處理?!皥@居”這樣一個兼顧城市與自然的模式,不僅追求了詩意的棲居,也使得園中人得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

四、結語

通過回溯金陵芥子園的起源發展,我們發掘出芥子園的命名詩性之美、文人園居的生活意趣以及山水畫脈在園林疊山理水中的重要地位。通過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芥子園的境界營造,我們也理解了詩意棲居下的生命觀照意義。金陵芥子園歷經風雨,青史留名,而這一杰出的藝術作品也必將使一代又一代人沐浴詩性美學的熏陶。

參考文獻:

[1]邵星宇.“多樣畫意”之辨——傳統文人話語中的張南垣造園風格[J].建筑學報,2021(11).

[2](明末清初)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中華書局,2022.

[3]趙海燕.“瀟湘八景”與中國古典園書——從祁彪佳的《寓山十六景詞》分析[J].藝術探索,2011(4).

[4]徐璐,賈珊.物化與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書齋[J].裝飾,2017(3).

[5]趙海燕.《寓山注》研究:圍繞寓山園林的藝術創造與文人生活[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6]莊子.莊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6.

[7](明)王世貞.王世貞全集·弇州山人四部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8](明)文征明.拙政園圖詠(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賈蔚然(2003—),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本科,東南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