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趨勢與挑戰

2024-04-22 09:52靳濤琪
國際公關 2024年4期

作者簡介: 靳濤琪,男,漢族,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貨幣理論與政策。

摘要: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 (ODI) 強勁增長,在 “走出去”戰略的支持下,2015年,中國首次成為海外直接投資凈出口國。本文根據相關數據研究了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趨勢、特點和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全球化;面臨的挑戰;促進企業全球化建議

一、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歷史與趨勢

1979年,國務院提出了一攬子改革方案,明確允許企業 “走出去”,并將發展外國直接投資作為一項國策。于是,各城市的外貿公司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開始對外開放出口。1979年11月,北京友誼商務服務公司與東京丸一商事株式會社共同成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家中國海外企業,標志著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開始。2000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首次宣布了 “走出去”戰略。2001年,中國將 “走出去”戰略寫入 “十五”規劃。自 “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增強企業的國際經營能力,努力培育一批世界級的跨國公司。自2017年以來,25 500名中國投資者在海外設立了39 200家對外直接投資公司,分布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業務從2000年的不到10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底的1.8萬億美元以上。進入21世紀,“全球發展倡議”對中國公司執行的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以及國際工程合同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趨勢

目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表現出以下幾個趨勢。

(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已超過幾個主要發達經濟體

與全球FDI流動的低迷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強勁。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投資大國,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從2004年的449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1.81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ODI) 達到1 456.7億美元,超過吸收直接投資 (1 356億美元),標志著中國從資本凈輸出國轉變為資本凈進口國。

(二)民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形式日趨多樣化,特別是民營企業更加活躍。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私營企業承擔了248個海外投資項目,占全年總額的73.8%。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7年中國國有企業海外投資中注冊企業占比降至49.1%。在政策方面,中國政府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改善資源配置,幫助他們在全球價值鏈和海外市場找到有競爭力的立足點。

(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繼續聚焦亞洲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在189個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其中,亞洲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金額最高的地區,達到1.139萬億美元,占全球投資額的63%。其次是拉丁美洲,總額為3 868.9億美元 (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21.4%),最后是歐洲,總額為1 108.6億美元。北美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

(四)對外直接投資流向多樣化產業

截至2017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幾乎覆蓋各行各業,累計超過6個行業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按累計對外直接投資排序的主要行業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 157億美元,占總額的34.1%);批發和零售 (2 264億美元,占12.5%);資訊傳輸、軟件及資訊科技服務 (2 189億元,占12.1%);金融服務業 (2 028億美元,占11.2%)。2017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涉及制造業、采礦業、電力、供熱、燃氣、供水等18個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的跨境并購增長了一倍。

三、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新特點

(一)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

近年來,一些領域的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認為這是確保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成功和在東道國樹立積極形象的一種方式。

(二)加大對“一帶一路”投資

2017年,中國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大幅增長,涉及多個行業。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7年,近300家企業在57個 “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承擔了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涵蓋17個行業,總價值201.7億美元,同比增長31.5%。這占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7%。中國企業不斷深化與海外參與國合作,在基礎設施、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投資不斷增加。在此期間,對沿線國家累計直接投資達到807.3億美元。

(三)通過并購整合產業鏈

與其說是海外銷售,不如說是公司的全球化程度有效地整合了全球產業鏈,從而實現了對生產過程的更完全的控制。近年來,對外直接投資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尋求全球產業鏈整合的趨勢仍在繼續,跨國并購不斷,特別是中國企業擴大了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獲得了更大的利益??刂飘a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在此過程中,這些公司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參與某些行業的垂直整合,同時也從僅僅參與這些產業鏈轉向在這些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四、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中面臨的挑戰

雖然中國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國際擴張,但在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他們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涉及規劃和戰略、風險管理、融資渠道、缺乏合作、企業國際化程度低、中介服務利用不足、應對東道國復雜環境的挑戰以及跨文化差異。

(一)戰略

目前,一些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缺乏清晰和周密的規劃。對于企業來說,全球化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為每個發展階段精心定制方法。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的首要任務是戰略性規劃,仔細探索未來幾年各自行業可能發生的全球趨勢和變化。特別是,企業必須研究如何從中受益。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之前,沒有對海外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也沒有制定明確的戰略,這往往會導致后續的經營困難,如項目投標不當帶來的資金壓力。[1]

(二)風險管理

許多中國企業缺乏國際經驗,因為它們缺乏風險管理機制。法律和政治風險尤其如此,因為它們已被證明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全球化面臨的最大風險。CCG分析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120個投資失敗案例,發現其中25%是由于政治原因,其中8%是由于政治阻礙。

(三)融資渠道

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較高的對外直接投資融資成本,這限制了它們獲得融資的機會。根據CCG的研究,全球30%的外商投資企業對目前的OFDI融資服務不滿意。其中約68.4人希望政府為這些活動提供財政支助。第一個來源是企業的自有資金,56.6%的被投資企業將自有資金用于海外投資。由于這些基金規模很小,中小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從長遠來看,很難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中小企業海外擴張的第二個融資來源是國內金融機構及其海外分支機構。由于中小企業缺乏規模、信譽和良好的關系,只有少數企業能從銀行獲得長期貸款。因此,只有17.4%的受訪企業從國內銀行獲得了對外直接投資。第三個來源是中小企業從資本市場獲得14.3%的對外直接投資資金。研究表明,高融資中小企業在海外擴張中所面臨的成本降低了其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四)缺乏合作

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在開展海外開發工作時缺乏合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日益激烈的全球商業機會爭奪戰。因此,幾家中國公司競標同一項目,如在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建設發電廠、水壩、公路和鐵路。這些公司經?;ハ鄩簝r,或者采取措施降低建筑質量以降低成本。這些做法,加上一些企業的違約,不僅給中國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也損害了中國企業的聲譽和國際形象。

(五)跨文化差異

CCG的分析表明,鑒于文化差異,中國企業的立場和管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東道國的語言、文化習俗、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宗教信仰等都影響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此外,中國與其他國家商業文化的重大差異也會造成這種影響,使投資和經營困難。這也表明,文化包容性較差的東道國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投資風險。中國企業應努力了解和尊重東道國的文化和習俗,妥善管理相關風險,維護自身利益和投資。[2]

(六)應對東道國復雜的環境

在許多東道國的社會環境中,中國企業需要提高處理復雜政治和經濟問題的能力。CCG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失敗案例的分析發現,由于東道國復雜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面臨許多挑戰。例如,一些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因未能與主要政治和社會團體建立良好關系而被叫停。這些行為體反對和阻礙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根據CCG的調查,根據分析,中國公司在處理東道國的關系方面犯了三個主要錯誤。一是一些外國政府非常不穩定,因此僅僅依靠這種關系可能會導致公眾對中國公司及其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強烈反對,甚至是集體反對。二是無知的反對派團體,以及當地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它們都發揮了關鍵作用。影響公眾輿論,尤其是在選舉期間。三是未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承諾。在全球經營的同時,中國企業應努力通過投資商業項目,幫助改善當地海外社區的整體經濟和就業機會。因此,企業社會責任是CCG評估中國企業全球化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中介服務利用不足

研究表明,大多數中國企業沒有充分利用在全球化過程中幫助他們的中介機構。這些中介機構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其他資源,以降低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這使他們成為尋求走出去的中國公司的重要資產。例如,由合格的服務提供商進行的盡職調查可以提供嚴格的可行性評估,識別法律和財務風險,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海外投資決策。然而,由于外國中介機構收取的費用可能很高,一些中國公司避免使用中介服務來節省成本。這往往缺乏經驗和不充分的盡職調查導致了代價高昂的操作麻煩。

五、促進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建議

基于挑戰,提出支持中國企業繼續全球化的措施。其中包括對外直接投資管理、稅收和財政支持、立法、國際人員管理實踐、海外活動合作、風險管理、國際人才以及更好地利用外部服務提供商。

(一)完善對外投資機制

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政府審批機制明顯完善。對于大多數投資,在投資完成后,備案審批制度才會生效。此外,應努力取消對投資金額和投資目的地的限制,減少政府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參與。此外,應該努力規范海外國有企業,而不是簡單地監督它們。中國企業走出去,還必須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與所在國的法治國家和現代公司管理制度相適應。特別是人力招聘、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都必須交給業務經理。

(二)稅收和財政支持

盡管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稅收和金融政策有了顯著改善,但仍有改進的余地。這可能包括完善支持高科技等關鍵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建議優化對外直接投資所得稅制度,進一步降低對外直接投資部門的優先稅率,加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執行力度。此外,中國應加快金融改革,建立多層次的金融體系,鼓勵資本市場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對外直接投資融資,為有意投資海外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促進銀行和企業 “走出去”合作,建立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中小企業投資保險制度,改善中小企業和其他尋求海外投資的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渠道。

(三)立法

自 “走出去”戰略啟動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法律得到了顯著完善。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都制定了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和實施建議,大大完善和規范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然而,隨著國際經濟環境和中國的全球化以及中國對外投資的不斷發展,一些政策法規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對外投資的新趨勢和新需求。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因此,建議加快制定和實施作為中國海外發展基本法的外商直接投資法。這將為我國個人和企業對外投資、對外投資模式、審批程序、融資和稅收政策、監管機構及其職能、中介機構和爭議解決提供統一的總體法律框架。

(四)海外活動合作

中國企業應尋求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加強相互合作,同時加強與外國企業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加強國際合作、信息共享、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中國企業應加強與銀行、風險投資機構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將此類基金與行業專項基金相結合。加強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合作,爭取東道國的支持。

(五)健全的風險管理

經驗表明,中國企業需要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這要求政府、企業和第三方管理風險并共享相關信息。政府應完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立法保障。具體而言,要制定外商直接投資保險法,建立保險機構,與更多國家簽署雙邊協議,保護中國的海外投資。中國政府應建立對外直接投資風險評估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設計信息收集和發布程序,幫助駐外使領館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提供投資情報。對中國公民和企業安全和利益的領事保護也有待加強。為非政府智庫和其他機構提供更多資金,以研究企業走出去。在企業層面,公司應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對風險進行預測、防范和控制。完善內部管理和監督結構,借鑒國際經驗,有效、科學地識別、控制和應對風險。第三方機構可以在幫助識別風險方面發揮作用,其他進行相關研究的機構應該促進和分享OFDI風險研究。后者應該為企業選擇投資項目、合作伙伴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商業戰略提供建議。

六、結束語

自從中國實施 “走出去”戰略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中國政府已經為對外直接投資建立了明確的政策法律框架和路線圖,中國企業未來的全球化水平將不斷提高。需要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在行政、法律、金融、人力資源環境或對象國等方面,密切合作。通過加強合作,可以促進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增加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為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莫莉.中國企業全球化:逆勢正揚帆[N].金融時報,2022-06-16(008).

[2] 傅軍.企業全球化背后是人才國際化[N].青島日報,2023-10-12(0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