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的困境及其消解

2024-04-22 03:38馬德峰古帥
國際公關 2024年4期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困境

馬德峰 古帥

基金項目: 1.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 “大學生村官期滿流動的制度安排與職業發展研究” (項目編號:2019SJZDA066);

2.蘇州大學2022年度研究生精品課程 《社會研究方法》 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馬德峰,男,漢族,江蘇南通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青年社會學;

古帥,男,漢族,安徽銅陵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鄉村社會學。

摘要:大學生村官計劃是國家層面力推的服務新農村建設舉措,然而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卻并非一片坦途。本文以蘇北地區為例,歸納出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困境:主體素質困境——大學生村官內在素質有待提升;政策設計困境——大學生村官身份定位模糊;環境作用困境——農村對大學生村官抵觸排斥;組織整合困境——管理部門對大學生村官正式支持不足。據此本文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困境;基層

基層是國家與社會的聯結載體,具有基礎性、對接性和空間廣闊性的特點,但同時也是智力人才的 “洼地”所在和補強重鎮?;鶎訉虻闹驹阜站褪枪膭畈⒁龑Т髮W畢業生到基層任職,俯下身子干事創業,在基層廣闊天地中成長成才。問題是,將基層導向的志愿服務理念付諸實踐時受到來自現實諸多因素的制約,行動主體能否真正 “下沉”基層令公眾疑慮?;诖?,本文試結合實地調研來回答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當中究竟面臨哪些困境,以及如何予以應對。

一、志愿服務的主體素質

作為基層志愿服務的核心,大學生村官自身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基層履職過程的順暢程度。2008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等部委聯合下發 《關于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拉開在全國范圍內選聘大學生村官的序幕,選聘要求是思想政治素質好、作風踏實、吃苦耐勞、學習成績良好、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志愿赴鄉村基層工作;原則上為中共黨員或優秀學生干部。啟動階段的大學生村官計劃尤為注重村官選聘數量的增長,要求在較短時限內迅速實現在廣大鄉村 “布點落子”。截至2012年,全國在崗大學生村官人數已達21萬,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落。經過連續幾年的推進建設,大學生村官計劃業已進入內涵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中組部等部委2013年在 《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嚴格選聘標準,堅持中共黨員、優秀學生干部和回原籍優先的原則,并注重從重點高等院校以及基層急需專業的畢業生中選聘。國家對大學生村官選聘標準過渡到素質提升上,力圖把有志于到基層干事創業、綜合素質較高、專業對路的大學畢業生納入村官隊伍。在蘇北地區,當地政府著眼大學生村官選聘的提檔升級,重點從 “985”和 “211”高校中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高素質和高學歷的名校畢業生人數攀升。

對照美國學者斯潘塞 (M.Spencer) 基于崗位勝任提出的 “冰山模型”,現有大學生村官選聘實踐注重的是 “冰山以上部分”,如學歷、黨員身份、生源戶籍等,卻相對忽略了隱藏的 “冰山以下部分”:(1) 基層服務的意識。大學生村官身份帶有社會公共性質,它是國家公共服務向下延伸的標志,與傳統的村官相比,更應具有社會公共性與使命感。[1]而現有選聘出來的大學生村官除少部分打算扎根農村干出一番事業外,很大部分人是源于就業壓力和被政府出臺的基層任職優惠政策吸引,將村官作為臨時就業的權宜之計,而后謀求進入公務員體制,主觀上沒有當好基層村官的心理定力。(2) 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農村基礎設施、居住條件落后,精神文化生活匱乏,且基層事務繁重瑣碎,服務農村需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一些大學生村官下到基層之后,心理產生巨大反差,出現畏難和搖擺退出的思想情緒,表現出 “不合村、不為村、不在村”的情形。(3) 人格特質的匹配。服務基層需要大學生村官具備開朗外向、情緒穩定的人格,能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與村民打成一片。已有調查表明,大多數大學生村官人格屬于外向穩定型,內向穩定型和外向情緒型所占比例較少,但內向情緒型仍占有一定比例,心理問題或者心理障礙出現的可能性會很大,[2]這影響服務的效果與質量。

由此,在大學生村官計劃初始選聘環節,要結合村官崗位的性質特點,在原有選聘條件基礎上注重考察人選的內在素質和到村任職意愿旨趣,確保把綜合素質較高、能夠適應農村工作、志愿下鄉的優秀人才納入村官隊伍,為村官基層服務和崗位履職提供堅實保障。

二、志愿服務的政策設計

作為國家主導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種策略,大學生村官計劃遵循自上而下的發展邏輯,村官的角色、功能定位及其發展走向是由制度規范賦予,政策設計決定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實踐空間。

(一)基層履職

大學生村官角色是一種暫時無法納入我國現行組織人事制度的新生事物,其身份指向具有模糊性、過渡性的特點。文件規定,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主要是宣傳落實政策、促進經濟發展、聯系服務群眾、推廣科技文化、參與村務治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內容,但是這些只是范圍、條框,大學生村官并沒有固定的職位和具體工作內容,以至于新聞媒體將大學生村官形象地概括為新農村建設的 “八大員”:政策宣傳員、科技普及員、民情調研員、決策咨詢員、檔案管理員、村務協管員、文化小教員和活動組織專員。要在有限的服務期內擔當全能型的 “八大員”比較困難,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缺乏強有力的 “抓手”,容易使他們產生在其位不知何為其政的困惑。

(二)發展走向

大學生村官身份的不明確,也給個體職業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和不穩定因素,面臨難以預期的 “下一站”。國家政策設計給出期滿流動五條出路:留村任職、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和考研深造。留村任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干部,會面臨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瓶頸和戶籍限制;加之農村是熟人關系社會,社會資本對于村干部選舉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村官知識優勢與人脈經驗劣勢并存,短時間內很難通過公開選舉成為正式村干部??间浌珓諉T面臨的嚴峻現實是地方公務員編制指標十分有限,且逢進必考的制度限制大學生村官進入機關單位,故公務員之路注定不會成為他們期滿流動的主渠道。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比例極低,這有其主客觀原因,如大學生村官創業意識不強,風險承受能力弱,創業缺乏必備的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資源,故選擇自主創業出路的人員寥寥無幾。村官崗位面向基層農村,能力鍛煉具有定向的特點。另行擇業脫離農村場域的話,意味著全新開始,已有的村官服務經歷在招聘當中并無優勢;持觀望與依賴政府的心理也制約大學生村官另尋出路。讀研之后依舊要重新尋覓工作,故大學生村官對考研深造興趣不大。由此,國家規定的大學生村官發展走向并未明朗化,現有出路政策設計尚需優化改良,并開拓新型出路。

三、志愿服務的環境作用因素

農村環境有兩個重要維度值得關注:第一,熟人社會的基本特性。農村是基于人情網絡、關系資本編織起來的熟人或者半熟人社會。通常根據彼此之間關系的生熟、親疏、遠近程度,區別性地對待不同的交往對象。對于外來的陌生者,農村基層實際上是持警惕和排斥心理,由上級政府派駐下來的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面臨鄉村的無形阻力。第二,復雜村情的外顯表征。農村往往是社會矛盾的交匯點和聚散地,農村事務需要一個熟悉本地村情、民性的不脫產的組織體系來應對。用發展的視野加以考量,實際上農村屬性并非一成不變。在蘇北地區,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明顯,顯現在空間聚落、人口主體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等維度;村級領導班子年齡老化,缺乏合適的青年干部接班人選。農村社會整體性功能呈現退化之勢,由此迫切需要精英人才進入,推動農村地域系統的空間重構、組織重建和產業重整。對此,大學生村官可將自身定位于社會工作者角色,借助國家農村公共服務方面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投入,在義務教育、社區文化、人居環境、科技推廣等方面為村民提供公共物品鏈接服務。同時,社會工作者的助人特性在于活躍鄉村生活、構建公共服務體系,不會對利益組織化的村莊內部既有權力運作構成觸動和威脅,這會降低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的阻力。

四、志愿服務的組織整合支持

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面臨艱巨挑戰,任職身份的模糊、農村工作經驗的匱乏、社會資源的欠缺等因素限制他們基層工作的展開。減少基層服務過程中的種種藩籬和羈絆,促進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亟須來自當地政府部門的幫扶 “援手”。

(一)培養管理力量的融合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一個跨部門、多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的 “團體項目”。在蘇北地區縣市一級,大學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當地組織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青團組織負責??h級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建立大學生村官人事檔案,落實跟蹤培養措施,做好考核測評工作,提出選拔任用意見;團縣委主要做好大學生村官的聯系服務事項;鄉鎮黨委、村級黨組織則負責具體管理、聯系、服務等工作。除日常管理工作之外,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發展,還涉及農業、民政、教育、財政、婦聯、宣傳等多個部門機構的協同參與。由此,在大學生村官對象培養管理力量上呈現多元化格局,政府給予的正式支持亟待整合提升。需要在現有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框架體系下,調動各部門機構的積極性,實現功能上的互補、行動上的協調和資源上的整合,形成整體推進的良好工作大局。

(二)培養管理方案的定型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一場進行當中的鄉村實驗,是將知識青年融入鄉村基層的有力探索。它不僅需要來自上層的頂層設計,更需要來自地方的實踐,貢獻 “行進路徑”。蘇北地區Y縣在摸索當中最早提出大學生村官黨政后備干部的培養方向:經過三年的組織培養與自身努力,使部分大學生村官成為熟悉農村情況、對農民懷有深厚感情的縣級機關干部;部分大學生村官成為熱愛農村、善于指導村組工作的鄉鎮干部;部分大學生村官成為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帶雙強型村干部。而隨著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推進,蘇北地區S縣提出更加貼近實際的分類培養機制。按照個體意愿與崗位設置相一致、專業與產業相對應、潛能素質與崗位要求相匹配的原則,因人制宜地確定大學生村官的發展目標:“雙強型”村干部,從組織協調能力較強、村民認可度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大學生村官中選定;鄉鎮黨政后備干部,從擔任村 “兩委”正職和聘期考核優秀的大學生村官中選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骨干,從縣鄉事業單位急需、所學專業對口、服務意識較強的大學生村官中選定;優秀企業家,從市場意識敏銳、立志創業的大學生村官中選取,體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培養理念。[3]對照人才培養管理方案要求,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思路基本厘清,但具體的指導意見、組織實施、依托條件、考核標準等尚未明確確立,故培養管理方案并未正式成型。我們認為,在整合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力量的基礎上,需要建立大學生村官專門管理機構,并不斷建章立制,切實解決好基層農村培養知識青年的棘手問題。

五、結束語

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過程中面臨主要困境:主體素質困境、政策設計困境、環境作用困境和組織整合困境。這四種類型的困境突出的重點有所差異,主體素質困境依據崗位適配的原則,指出履職大學生村官個體內在素質欠缺,與村官崗位條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政策設計困境從村官角色定位出發,認為大學生村官模糊的身份設計不利于基層工作開展和未來出路的選擇;環境作用困境基于鄉村社會的特性和社區記憶,產生對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的阻力;組織整合困境則強調政府部門正式支持的整合不足,對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的助力不夠。在影響大學生村官基層志愿服務的諸多因素中,政府部門、基層環境和大學生村官個體等形成一個綜合的互動場域,各種力量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后形成一個顯性結果?;鶎又驹阜盏膶崿F無疑需要打通上述各個環節,形成無縫對接,為大學生村官青年賦權增能,最終建立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體、其他機構積極參與、助力支持的 “一體多翼”格局。

從本質上來講,國家主推的大學生村官計劃具有社會工程的屬性和特質。社會工程是人們以社會技術為中介,改造社會世界、調整社會關系、協調社會運行的實踐活動。社會的發展變遷在本質上具有工程特征,每當我們提出一個改造社會的方案、擬定一項新的社會政策,我們就在進行社會工程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枴げㄆ赵?“漸進”“零星”等詞語來描述應對,即主張漸進性地修補各項制度,采取不斷改進的小規模的調整和再調整,以消除社會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錯誤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巨大破壞效應。為此,需要對大學生村官計劃項目前進道路上的坎坷與艱辛保持清醒認知,并做好充分的應變準備,穩妥推進該項計劃的持續發展,打通知識青年與農村基層之間的流動通道。

參考文獻:

[1] 于江,張水娟.大學生 “村官”角色的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江蘇鎮江地區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10(05):239-243.

[2] 馮成志,惠揚.大學生 “村官”的主觀幸福感研究:以連云港地區為例[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06):13-16.

[3] 張耀西,翟曉翔.江蘇泗陽:分類培養大學生村官[N].農民日報,2012-10-19(01).

猜你喜歡
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大學生村官農村基層工作案例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大學生村官在江蘇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中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發揮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