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在瓊中黎族地區的脫貧助老實踐

2024-04-22 03:38郝佳曲文勇
國際公關 2024年4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

郝佳 曲文勇

基金項目: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城市居家高齡養老精神需求及社會工作” (項目編號:JD19-06)。

作者簡介: 郝佳,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社會學、老齡化問題;

曲文勇,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老年社會學。

摘要: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既要深刻認識黨和國家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更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主要任務。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踐行對中國國情的理解。本文通過對瓊中黎族地區的調查,深刻了解脫貧助老事業的重心,利用田野調查深入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

關鍵詞:高校教師;黎族地區;脫貧助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民生方面的遠景目標,即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要深化農村改革,用改革破除鄉村發展難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幫助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三亞學院的教師對海南18個市、縣進行精準扶貧現狀調查,對產業脫貧、鄉村旅游脫貧、生態移民脫貧、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等 “十大措施”進行追蹤調查。

一、聚焦黎族鄉村,深入少數民族村落

(一)瓊中黎族地區概況

西漢以前以 “駱越”、東漢以 “里”“蠻”、隋唐以 “俚”“僚”等名稱泛稱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黎族的遠古祖先?!袄琛弊鳛榻裉炖枳宓淖宸Q,最早見于唐代后期劉恂著的 《嶺表錄異》一書。該書有 “儋、振夷黎,海畔采 (紫貝) 以為貨”的記載。宋代各類史籍中普遍以 “黎”代替了 “俚”“僚”,作為今天海南島黎族的專有族稱。海南省的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區,有84.7%分布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瓊中、保亭、白沙、樂東、昌江、陵水等自治縣,少數散居于萬寧、儋州、瓊海和屯昌等。

探究黎族文化,不能僅鎖定精美的黎錦,更應關注那些織錦的文面老人。在黎族五大族群中,只有賽黎 (加茂黎) 沒有發現婦女文面的現象,其他四個族群—潤黎 (本地黎)、美孚黎、杞黎、哈黎婦女都有文面的歷史,海南民族地區還有黎族文面婦女生活的村寨,成為目前國內僅存的黎族母系文面群落?!拔拿妗北毁x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二)黎族地區文化概述

1.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

黎錦是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獨具民族特性,記載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筒裙、搖兜色彩艷麗、圖案豐富,有人物、有圖騰。黎錦以菱形為基本元素,由此組合不同的場景,有民族婚禮、有谷物豐收,人物造型大膽,熱情奔放。在他們傳統的重大節日 “三月三”,為紀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會穿上節日的盛裝,唱起黎歌,跳著竹竿舞,穿著手工織制的黎錦。在五指山、瓊中地區的村莊中,總會看到老手藝人靈巧地織黎錦。在訪談中與一位老人交談,發現這樣的手藝人越來越少,青年人了解得不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文化需要傳承。

2.神秘的 “文面”文化

神秘的 “文面”文化是黎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屬于黎族的文化要素。文身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黎族孩子的 “成人禮”。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由于當時矛盾沖突較多,是為了保護女孩子不被外族部落搶走。后來認為文面紋路越復雜,反而越漂亮。新中國成立后,這樣的習俗慢慢被廢除,只有在五指山或保亭檳榔谷黎苗文化區會看到少數的文面老人,而文面手藝也面臨失傳,目前大多為高齡老人。

3.黎族建筑文化—船形屋

船形屋有很多特色,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具有黎族村寨部落文化特色,體現了黎族古老的建筑藝術水平,具有濃厚的少數民族風情。保亭 “檳榔谷”具有代表性,擁有原生態自然風貌、黎族古文化和技藝;五指山腳下的初保村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

二、了解黎族農村脫貧現狀,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海南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如何改善當地村民的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如何提高教育、醫療、生活狀況,以及如何提升村民生活的舒適度與幸福指數,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海南黎族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村落間聯系較為密切,村民居住較為集中,村民多為黎族,日常經濟來源主要是種植業、養殖業及特色產業等。

黎族少數民族地區村民因家人、親屬的疾病、身體殘疾、重病而導致貧困者最多。村民在教育支出方面花銷較多,孩子上學需要支付數額較大的學費問題較為突出。通過對村民家中設施的完備程度進行評定,家中無獨立的廁所、居住條件簡陋,生活方面的貧困較為明顯。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現狀,需要及時把握了解主要的影響因素,并加大有關政策的扶持,加強與村落的溝通聯系。調查中村民有如下的表述:AM-1(王某,男,35歲):“外出打工時總是碰壁,自己內心還是想做點事情的,但每次由于身體的原因受限,不能從事繁重的勞動,還沒有一技之長?!鄙贁得褡宓貐^村民因身體受限而致貧可劃分為特殊群體,他們具有工作意愿,但缺乏相關技能,同時在相關的就業培訓與渠道方面的信息短缺。AM-2(李某,男,65歲) 因家人疾病而致貧,年邁多病的老母親需要花費巨額的醫藥費。少數民族地區較為偏遠,醫療設施、老年人健康意識較弱。

養老方面問題較多,越來越多的 “青年返鄉人”在流失,使相關的村落處于空心化的狀態。村莊中缺少青年人的工作機會。村落的發展與青年人關系緊密,青年人對于鄉村的發展及特色產業的發展與推動具有較大作用。

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黎族高齡老人樂享晚年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彪S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流動的加劇,家庭結構正發生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在不斷加劇。我國人口基數大,預計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30%。[1]

(一)家庭養老模式,增強代際交流

在養老模式中,家庭養老更多是子女對老人的尊敬與贍養,家庭養老在中國的養老模式中地位重要。家庭養老不僅是家庭成員間經濟上的供養,而且是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精神上的陪伴與慰藉。對家庭養老來說是一種 “烏鴉反哺”式養老模式,是下一代對上一代的反饋。家庭養老模式具有獨特的特點,在溝通上增強了代際間的交流。黎族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與家庭有密切的聯系,而所承擔的養老成本不高,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養老模式正慢慢發生著改變。[2]

(二)老齡化問題加劇,亟須關注社會養老

1.社會養老中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社會養老模式一直被人們關注著。隨著國家相關制度的確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基層組織、民間組織等在養老體系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社會養老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如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程度、從業人員專業性及從業資格、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在問題。目前高齡老人群體人際交往較為單一、身體機能下降,一些高齡老人的精神需求、所需要的情感支持需要投入更多,而當情感需求無法滿足和實現時,會面臨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孤獨等。亟須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黎族高齡老人的晚年生活。

2.重視高齡老人情感需求

我們既需要重視老齡化的發展程度,又要認識到關于老年人個體需要關注的問題還很多。我們需要改變對傳統老年人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老年人在旅游消費、休閑娛樂的同時還擁有多樣的興趣愛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需要對每一位長者進行精神照護,讓他們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重視他們的情感需求。對于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感受深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的戰略,對高校教師來說,在做好現有養老服務的同時,應該繼續拓展更多老年人需要的養老服務,為構建與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貢獻力量,更好地發揮助老工作的積極作用。

四、發揮高校教師作用,關注黎族地區扶貧助老

由于黎族地區的習俗、地理環境等原因,黎族地區接受外來事物的程度低,普通話程度低,不會或者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黎族地區貧困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而高校教師是連接政府與社會的橋梁,他們能夠更深刻地解讀黨的方針政策;高校教師是黎族地區扶貧助老調查員,在深入基層中了解相關工作;高校教師是黎族地區普通話推廣員,促進更好溝通交流。

關注黎族地區,幫助黎族人民解決貧困問題,有成功先例。瓊中是海南島中部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瓊中縣全縣人口20萬,當地黎族婦女吃苦耐勞、堅韌不拔,隱忍、頑強、向上。足球夢在這里生根,山里的女孩子走出去,就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這就是著名的瓊中女子足球隊。通過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高校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教師,尤其是從事社會學、社會工作的教師,他們最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更能把握中國扶貧助老事業的工作重心。

(一)高校教師是連接政府與社會的橋梁

高校教師在海南黎族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廣泛調查,協調村委會、海南政府進行良好的溝通,和相關主管民政部門進行交流,為海南黎族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出建議與規劃。同時參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深入了解政策執行的效果與成效。高校教師是連接政府與社會的橋梁,他們能夠更深刻地解讀黨的方針政策,從理論出發指導實踐,助力解決民族地區扶貧與助老相關問題。協調社會力量,調動相關社會組織的參與。高校教師肩負育人使命,深切感受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認真做好教學科研工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教師要深入了解中國國情,終身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幫助民生問題、社會治理等社會問題的解決,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3]

(二)高校教師是黎族地區扶貧助老調查員

高校教師在深入基層中了解相關工作,投入精力進行長期的課題研究,高校教師在理論指導下,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中國扶貧助老事業深刻理解與認識,使扶貧助老不再是政府的事情,認識到其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還在深入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大到組織,小到家庭,從基層的組織管理到村民自治,從當地黎族人們的節日文化到探究文化背后的歷史。從最初未解決難題的惆悵到每一年到訪見證著村容、村貌發生驚人的變化。從最初的下村道路泥濘到如今的道路平整,從空蕩蕩的土地到如今拔地而起的文化室、籃球場,從參差不齊的危房到如今貧困村民紛紛住進有黎族元素裝飾的新房。每一年點點滴滴的改變,見證著生活的變化與農村的發展。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在田野調查中找尋理論與實踐的鑰匙,發現新時代的鄉村價值,推進鄉村振興,利用實地調查和專業知識為政府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三)高校教師是黎族地區普通話推廣員

由于黎族地區的地理環境原因,使該地區經濟更像是小農經濟,所以,接受思維不強,普通話不標準,或者存在根本不會的現象,黎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形態依靠口頭和行為相傳,沒有財富積累的思想,對新事物接受程度低。高校教師具有普通話示范效應,高校教師了解當地文化,學校授課使學生的普通話提升,用學生促進家庭普通話普及,把自己的需求用普通話展示,有利于扶貧助老。

五、結束語

黎族地區是一個具有獨特文化的地區,黎族地區的扶貧助老不是傳統的模式,而高校教師是一支特別的扶貧助老隊伍,既能夠協調政府保留黎族文化,又能推廣普通話、解讀政策,利用實地調查和專業知識為扶貧助老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段美枝.中國農村貧困線分析及貧困規模測算[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2):15-19.

[2] 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研究,2015(02):56-59.

[3] 唐麗霞,羅江月,李小云.精準扶貧機制實施的政策和實踐困境[J].貴州社會科學,2015(05):151-156.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
論高校教師的法治素養培育
提高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研究
論高校教師的專業倫理品性及其涵養
基于模糊多標準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研究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高校教師校本培訓研究述析
對提高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效果的幾點思考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高校教師兼職行為規范化的路徑和保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