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厚植家國情懷

2024-04-22 05:18卜暉霞李祿全
求知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家國情懷

卜暉霞 李祿全

摘 要: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學生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的體現。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基于本校多學部的特點,在顯性和隱性建設中利用環境、活動、課程等教育資源,圍繞“建家園養知行志,謀幸福修德藝文”的過程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熱愛生活、心懷祖國的意識和文化自信,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家國情懷;多學部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專項課題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2021ZJY258)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卜暉霞(197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

李祿全(1974—),男,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辦學思想、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的體現,也是一所學校經過長期教育教學實踐后形成的思想沉淀,代表著學校的內涵、智慧和精神,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奮發學習、健康成長,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和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教育目標,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核心問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一、用顯性的校園文化營造環境

(一)教育理念彰顯家國意識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保┦且凰尚W、初中和高中三個學部構成的多學部學校。學校中心廣場處立著一塊大石碑,石碑上寫著“體驗成長,幸福家園”,這句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在辦學過程中,我校揚長避短,利用三個學部在一起的優勢,開展“兄友弟恭、長幼有序,互謙互讓、和睦共處”的教育。

秋季學期的開學典禮,由高中部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小學部、初中部新入學的學生,大手牽小手,領著低年段的同學走過紅毯,走進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歡迎他們成為這個學校的一員,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同尋常的體驗。接著,學生們會聽到校長的教導——“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新學期第一課”,這一課的主要內容如下:一是介紹學校,教育學生在學校里怎樣與他人和睦相處;二是圍繞“體驗成長,幸福家園”的辦學理念,號召同學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感受美好生活,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為建設幸福家園不懈努力。學校是“小家”,祖國是“大家”,今天,學生在學校這個“小家”里學習、生活,明天,學生要為祖國這個“大家”奮斗與奉獻。為將家國情懷厚植學生心中,我校除了定期集中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還把相關專題教育落實到各班。

在日常生活中,我校教導高年段學生為低年段學生做榜樣,并讓低年段學生多為高年段學生著想,盡量為高年段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備考環境。在高年段學生參加中考、高考這兩個至關重要的考試前,我校會組織低年段學生通過國旗下講話、送“加油卡”、誓師大會等活動表達支持和美好祝愿。各學部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能在學習和生活上體現“全校一盤棋”,做到“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其樂融融。

(二)鎮樓聯因地制宜明方向

我校高中部的教學樓和實驗樓通過天橋連接,而“鎮樓聯”就掛在兩樓左右兩邊的樓體上:上聯是“高續三宣建家園養知行志得”,下聯是“新隨一港謀幸福修德藝文成”。對聯藏頭“高新”,是“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钡暮喎Q,“三宣”指民族英雄劉永福的故居“三宣堂”,“續三宣”就是賡續英雄可歌可泣的保家衛國精神。上聯體現了我校的教育關注點——傳承與創新,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與時俱進的體現,是國家傲立世界的關鍵,創新應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青少年一定要銘記英雄烈士們留存的精神品質,將其作為自己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每年清明節,我校都會組織祭掃烈士墓、參觀英雄故里等活動,讓學生在特別的時間里緬懷和學習,在學生心中埋下崇敬英雄、熱愛祖國的種子。

下聯中的“一港”指學校所在地欽州市面向東南亞的港口——欽州港。在勤勞智慧的欽州人民的建設下,這個深水良港發揮了它的力量和作用,在平陸運河的加持下,欽州港譜寫出新的華章?!靶碾S一港”號召學生:作為未來建設欽州的一員,要從了解家鄉、祖國開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同時,家鄉、祖國也是我們回歸的地方?!敖覉@”和“修德藝”旨在明確師生努力的目標,“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學生要樹立建設祖國家園的信心和決心?!靶薜滤嚒笔恰敖覉@”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備優秀品格和高強本領,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使祖國和家鄉變得越來越強盛。

我校始終將“育人”放在首位,以體育、藝術為特色與抓手,始終堅持德育為首,這就是樓聯中明確的“德”。德育滲透在我校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彰顯在我?!绑w藝”建設中,如瀏覽我校體育長廊,會讀到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升起國旗的故事,看到一幅幅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拼搏的畫面;瀏覽戲曲長廊,能夠喚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奇心與熱愛,產生民族自豪感。鎮樓聯的上聯、下聯嵌含“家園”和“幸?!?,這是對學校辦學理念“體驗成長,幸福家園”的化用。上聯“養知行志得”體現了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下聯“修體藝文成”則凸顯了本校的“體藝”特色。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是青年人必備的品格,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會迷失方向。心懷祖國、面向世界,從深耕腳下的土地開始,鎮樓聯中的錚錚誓言彰顯的就是這樣的教育內涵。

二、用隱性的校園文化推實德育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也關注隱性文化的建設,校園課程體系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我校開設了高德課程、新智課程、快藝課程、強體課程,這些課程都緊緊圍繞著新課標精神進行設計,并結合辦學實際在實踐中貫徹落實。

(一)學科教學中培養責任擔當

學科教學是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的關鍵途徑和重要方法,課堂是學科教學的陣地,學校應當通過課堂學習幫助學生感悟學科中的育人素材,優化教學資源,使學生形成堅毅勇敢、自信自強、勤勞節儉、奮斗進取的精神,具備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的意識。

黎幼萍老師在教授“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通過組織“我是小小采購員”主題親子活動,讓學生用人民幣到農貿市場采購特定物品,并在活動結束后匯報采購過程,談談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完成了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任務,還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鄭開新老師在上國家安全教育“精彩一課”時,從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安全日”開始,學習國家安全的概念、領域、具體體現,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然后通過對問題“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我們國家安全嗎?”的討論,讓學生在交流思辯中進一步感受祖國的強大,同時了解國家安全必備的條件,意識到國家面臨的安全挑戰,學會辯證看待問題,知道作為中學生該如何踐行國家安全觀。挖掘與利用學科育人素材,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在每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應得到落實。

(二)體驗活動中培育報國情懷

體驗活動是教育教學的第二課堂?!白呓⑿蹅ト?,與英雄偉人對話”是我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我校會在紀念日等特殊的時間開展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清明祭英烈、五一學勞模、七一聽黨話、八一知軍事、十一感黨恩;會根據上級文件,在日常教學中開展紅色主題活動,如在地方課程中引入紅色書籍,先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閱讀,再組織相關比賽,讓學生讀英雄史書、講英雄故事、寫英雄情懷。

把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有機結合,能使之發揮良好的育人作用。我們既要引導學生回首遠去的可歌可泣的鏗鏘歲月,感受英雄偉人愛家愛國的情懷,也要帶領學生走進如今讓人激情燃燒的日子,感受當代楷模建設強盛祖國的宏偉篇章?!案咝轮v壇”是我校的又一個德育活動,這個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宣講當代先進人物建設祖國的故事:講自己——邀請當地的先進人物進校講自己的故事;講他人——本校教師講述先進人物的故事?!案咝轮v壇”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呈現給學生,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真實地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化,感受到英雄偉人為祖國奮斗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埋下愛國種子,激發報國之情。

(三)校本課程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校本課程研發是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校本課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具有深遠的育人作用[1]。

1.坭興陶藝

坭興陶藝是欽州市的一張名片,我校把它引進校本課程,創建坭興陶室,有聲有色地開展實踐活動。在欽州市第十五屆“薪火相傳”青少年坭興陶藝創作比賽中,美術組的袁芳莉、朱瑞東老師以《黨心“童”行》為題引導學生創作,最終創作出以“喜迎二十大”為創意核心、以“壯產業 美鄉村”的情景為載體的作品。作品由“喜迎”和“收獲”兩部分組成:“喜迎”部分結合中華民間傳統藝術“舞獅”,呈現了中國人民歡天喜地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的場面,彰顯了中國民間藝術特色;“收獲”部分呈現了孩童抱著大魚,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畫面,寓示了黨的二十大的卓越成就。作品以兒童為主要人物形象,象征中國共產黨生機勃勃地走向未來,體現了“少年幸福則國幸?!?。學生在陶藝創作活動中感受生活、感恩生活,因祖國感到自豪,激發了熱愛祖國的情感。在此次比賽中,我校該作品獲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作品創作風格融合了中國民間藝術夸張的表現技法和質樸、率真的修飾手法,體現了新中國國富民強的景象,是熱愛祖國、贊美祖國之情的自然流露。

2.海歌劇和沙畫

我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項目是沙畫和海歌劇。我校因地制宜,積極挖掘地方特色開發校本課程,并以地方特色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欽州海歌,傳唱紅色故事。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欽州傳統曲藝海歌,我校于2020年9月成立戲劇社,聘請欽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專業教師駐校教學,聘請市群眾藝術館的教師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的領導為藝術顧問。社團成立后,我校第一時間對學生展開了海歌教學,陸續排演了海歌小劇《歌聲笑聲裝滿船》、原創海歌劇《牛圩坡》等,并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其中,《牛圩坡》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年代,參加小董起義的革命志士在被捕后堅貞不屈、英勇就義的故事。學生的精彩表演展現出這一故事強烈的愛國情懷,我校海歌劇表演《牛圩坡》榮獲2021年欽州市中小學藝術展一等獎、廣西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后來加入廣西校園課本劇展演活動,在南國早報客戶端平臺進行展播,相關文章《欽州海歌,傳唱紅色故事》刊登在廣西教育雜志社《學苑創造》2022年第18期上。參與學生在獲得成功后進一步感受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中。

靈動沙畫,描畫祖國藍圖。2019年,我校創建了沙畫社團,成立沙畫興趣小組,為學生學習沙畫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在教學沙畫時,我校教師從欣賞神奇的沙畫開始,激發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了解沙畫的基本知識,進行簡筆畫訓練,再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引領學生了解多種沙畫流派,學習動態沙畫、固態沙畫等多種繪畫方式、方法,同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自然,點燃學生創作的火花,使其大膽創新。我校充分利用沙畫的包容性,發揮沙畫的強大表現力,開展“詩詞中的沙畫”“沙畫表情意”“沙畫中國”等主題沙畫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動手畫沙畫贈予親朋好友,或在國慶前夕以贊美祖國為主題,讓學生畫一幅沙畫獻給祖國。學生在傳承文化藝術的過程中能夠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美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2021年“國培計劃”欽州市緊缺學科骨干教師培訓班跟崗學習期間,帶隊領導和跟崗教師對我校的沙畫特色課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沙畫教學以及沙畫強大的表現力深深吸引了聽課的領導和教師,使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結語

厚植家國情懷是欽州市高新區實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一追求目標,我校會朝著這個目標,為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接班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朱征.在科技創新教育中厚植家國情懷[J].人民教育,2021(20):53-55.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淺談當代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
論高職院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校園文化建設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大學生家國情懷的現狀及其對策
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